APP下载

观课议课:从教到学,以学定教

2022-05-30解生华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教者船长自然段

解生华

一教:聚焦矛盾,感悟人物形象

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后,教者以“哈尔威船长既然忠于职守,为何两船还会相撞?”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矛盾,结合第1~7自然段归納出两点原因:其一,大雾中“夜航”;其二,肇事者是玛丽号。在归因过程中,教者抓住“小心翼翼”和“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进行对比,感受船长忠于职守的形象。

随后,教者以“推动故事发展的矛盾还有哪些”这一问题贯穿教学,依次设计了“走进灾难现场,感悟可怕场面”“研读第一次命令,感悟船长处变不惊”“研读船上人数,感悟船长舍己为人”“研读船员与乘客,感悟契约精神”“研读对话描写,感悟船长果敢沉着”“研读与船共存亡,感受忠于职守”六大教学板块。 最后以船长“面对灾难,沉着冷静;面对死亡,舍己为人;面对心爱事业,忠于职守;面对人生,履行做人之道”收束主体教学。

【观课议课一】在观课议课环节,观课教师们肯定了执教者“抓矛盾展开教学、提炼契约精神”以及“指导朗读第16~30自然段”等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认为基于学情还可以从以下方面改进:第一,学生可以学得更主动。“推动故事发展的矛盾还有哪些”这一核心问题提出后,教者可以让学生试着自己发现矛盾,提出问题,这样更符合学习规律。第二,回应问题要观照全文。“为什么说‘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回应这一问题时,教者只引导学生聚焦第16~30自然段。事实上,这段内容只是回应问题的一个方面—— 船长临危不乱。实际上,这句话中还包含“与船共存亡”的内涵。

二教:聚焦矛盾,凸显学生问题

在学生初步感受船长镇定自若、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英雄品质后,教者引导学生聚焦矛盾一:“哈尔威船长既然忠于职守,为何两船还会相撞?”学生与文本对话,归因分析后,教者追问:“忠于职守与两船相撞的矛盾推动着故事发展。浏览全文,你还能发现哪些矛盾的事情?”

学生先后提出了以下矛盾:

1.既然救人,船长为什么后面还说要开枪把人打死?

2.船上的人都获救了,为什么船长不走?

3.船上明明有61人,为什么船长说必须把60人全部救出去?

4.克莱芒是船员,为什么还要让他先走?

随之,教者带领学生观看船只遇难的视频,聚焦“船上一共( )人,但是( )”,感受船长“舍己为人”;引导学生交流“船长把生的希望给乘客”,感受“契约精神”;感情朗读第16~30自然段,理解“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这句话的内涵。最后配乐朗读,想象船长随着轮船一起沉入深渊的画面,并留下课后问题:“船长有没有机会逃生?有人说他傻,对此你怎么看?”

【观课议课二】第一,从课堂改进角度看,教师应把留给学生的课后问题放到课堂里解决。学生在质疑环节已经提出“船上的人都获救了,为什么船长不走”这个矛盾,教者应及时给予回应。第二,要切实落实语文单元要素——“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课后习题第二题:“‘诺曼底号遇难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你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直接指向了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第三,教者在引导学生领会“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这句话时,忽视了船长主动放弃逃生,与船一同沉入大海的“船在人在,船亡人亡”的“船长精神”。

三教:聚焦矛盾,搭建学习支架

在学生发现文本蕴藏的多个矛盾后,教者以“船上明明有61人,为什么船长说必须把60人全部救出去”中的数字矛盾展开教学。

师:(出示“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这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生:这段话是在“诺曼底号”的侧舷被剖开了一个大窟窿之后,甲板上人们非常混乱,大家都想逃命的情况下说的。

师:(播放灾难现场视频)结合说话的背景,你感受到船长怎样的品质?

生:沉着冷静。

师:感受人物品质可以结合他说话时的环境。请大家再读一读这段话,想想船长命令的内容顺序是否可以调换、删减。

生:不可以。因为当时甲板上很嘈杂,所以船长先让大家安静下来,这样才好下命令;海上救人,必须要有救生艇,只有准备工作做好,才能成功逃生;妇女相对男人而言,是弱小的,所以妇女先走;船员有保护乘客的责任,所以船员断后。最后,船长让大家放心,船上不会留下任何一个人。

师:由此,你感受到船长什么品质?

生:临危不乱、考虑周全。

师:让我们再聚焦刚才同学的质疑——“明明61人,船长却说60人”,少了谁?你还能感受到船长怎样的品质?

生:少了船长自己,我从中可以感受到船长的大公无私和舍己为人。

师:我们借助“关注环境、关注说话内容、关注说话矛盾”三种方法感受人物的品质。下面,我们就试着运用这些方法默读、批注第16~30自然段。

通过交流,学生感受到船长的沉着果敢,感受到船长的自信与专业,明白了“船长救人却还说要开枪杀人”的道理。最后,聚焦船长与轮船一同沉入深渊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内容理解“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的内涵。

【观课议课三】第一,从学生视角审视,我们发现教者能以学生为本位,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发现矛盾。第二,教者精选了“数字矛盾”,带着学生品读船长下的第一条次命令,精心设计落实语文要素的方法类学习支架。学生则习得了感悟船长品质的操作方法。

教学反思

反思教者三次执教经历,我们发现:正是“观课议课”这种教研形式促进教者的课堂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

一、促进教学思想的深度转变

课堂里,观课教师不仅观察教的行为,还积极思考其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设计意图和教育追求。聚焦以上三次课例,我们发现教师教的行为差异。第一次执教,教师带领学生贴标签式地掌握船长“处变不惊、沉着果敢、镇定自若”的品质。第二次执教,教师朝着以生为本的方向转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样是发现问题,问题由教师问还是学生问,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学会”,后者是“会学”。第三次执教,教师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整合,以搭建支架的形式让学生学到方法并加以运用。

教师正是在观课议课教研形式的推动下逐渐抛弃固有经验,不断发现新的教学可能性,不断在课堂进行教学假设的求证。这样的过程,促进了教者教学思想的转变、发展。

二、树立以学论教的质量意识

以学论教,就是从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方式层面去讨论教师教的方式,它强调“学是教的基础,学是教的目标,学是实现学生发展的根本途径”。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实践,就是动手操作,就是学生自主学习。

透视这三节课例,教者不断调整自我,审视学生。学生思维渐由被动到主动,由主动而活跃。在第三次课例中,教者紧扣“语文要素的有效落实”,从学生“最近发展区”出发,教给学生从人物语言、动作中感悟人物品质的阅读技巧,并且引导学生积极实践。学生脱离了已有经验的简单再现和低水平重复,避免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学生上完这节课就跟没上时一个样,他们的技能毫无长进”的现象的发生。

三、追求教学相长的和谐课堂

课堂是教师实践思想、自我实现、幸福成长的场所;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丰富情感的阵地。课堂里,师生呈现的最美状态便是教学相长。

通过观课议课,教者的教学思想发生了变化:由“授人以鱼”走向“授人以渔”。对比参与实践班级的学生状态,我们发现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质疑,积极获取方法。他们正成为课堂的“中心”。

观课议课从学的效果来分析学的行为,诊断教的行为,探求教者的教学观并试图有所改变。这样,教随学改进,学因教有效。课堂,迈向了和谐。※

[本文系南京市“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以观课议课推进小学语文要素有效落实的校本行动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L/2020/083]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分校)

猜你喜欢

教者船长自然段
出发吧,船长
秋天
当船长
美丽的秋天
船长,我的船长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某生课寝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姚奇富:为教者,好之乐之
蚂蚁小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