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2022-05-30杨静刘春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啄木鸟语言文字普通话

杨静 刘春

一、“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学习任务群的价值审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1]这段话阐释了本任务群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从目标来看,新课标不仅关注识字的量的积累,还强调对汉字构字特点和规律的探究;不仅关注识字的兴趣、习惯,还强调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性的形成和良好语感的培养;不仅关注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的积累,还强调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逐步实现知识的结构化。

从内容上看,“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主要分三个方面:汉字构字特点、规律;语言文字的规范运用,良好语感的形成;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的积累与梳理。

从实施路径上看,“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一是以渗透的方式在所有学习任务群中实施;二是以单独设置主题的方式创生学习单元。

“做一周‘语林啄木鸟”学习单元是以第二种方式设计的,其设计的依据有三个方面。

1.基于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2]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學习语言文字运用”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再到本次新课标中的“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都强调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要承担起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中华文化认同和文化传承的责任。“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任务群对第三学段提出了这样的学习要求:“开展校园内外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情况的调查,整理、分享自己的发现。”[3]以此回应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的要求。

2.基于学生学习的真实需要。在六年级学生的实际学习中,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增添笔画、删减笔画、改变形近部件、改变字形结构等“错别字”问题一直是小学生的常见问题;普通话和方言混杂的家庭环境导致读错音、用错字的现象较多;街头巷尾滥用异体字、乱用繁体字和简笔字等现象十分普遍。学生缺乏对这些问题基本的规范化意识和辨别能力。

3. 基于学校生活的现实需要。学校是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重要阵地。每年9月,很多学校都会在“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期间举办很多活动,比如朗诵会、书写大赛等。这些工作大都由语文教师负责,但他们很少把这些活动转化为语文学习的资源。

本文以江苏省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刘春老师设计的“做一周‘语林啄木鸟”学习任务群为例,探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单元教学的开发、设计与实施路径。

二、“做一周‘语林啄木鸟”学习任务群的开发与设计

1.设置素养型的学习目标。基于新课标对六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聚焦本学段“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三个主要的学习内容,我们以“梳理与探究”实践活动为中心有机组织实践活动,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设置本单元的素养型学习目标。

“做一周‘语林啄木鸟”单元学习目标

2.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做一周‘语林啄木鸟”学习活动在每年九月的第三周“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这一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在学校、家庭、社会这些丰富的场景中开展语文学习。“啄木鸟”是学生的角色,“语林”指明了学生的学习范围——主要包含着“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三个方面。“做一周‘语林啄木鸟”是指学生在“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期间,化身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啄木鸟”,开展调查和研究,寻找对策以净化语言文字环境,并在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经历语文学习的全过程。我们将学习的单元主题情境描述为——

在每天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人们都会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 说话、读书、写字或者写作文。可是,老师、同学在校园里有没有说普通话,方言中哪些读音常常让我们误读,同学们的作业本、街头招牌、书报杂志、电视电影中是否存在不规范用字和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情况,这些都阻碍了师生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在“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期间,我们一起来做“语林啄木鸟”—— 通过调查,用“火眼金睛”找出生活中出现的不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现象;梳理问题,咬文嚼字,寻找对策;举办“语林啄木鸟”发布会,引导学生关注典型错误,分享纠错防错的对策。学生逐渐养成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增强了他们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的思想感情。

3.安排典型性实践活动。以大任务“做一周‘语林啄木鸟”为载体,整合三个子任务和六个活动(见表1)。子任务与子任务之间、活动与活动之间呈进阶式学习。学生在真实任务的引领下,从实地调查中发现语言文字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系统的归类、演绎、比较、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深化认识,在语文实践中经历素养形成的全过程。任务一“火眼金睛,找问题”。指导学生制定简单的调查方案,关注自己或身边的人在“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按照一定的计划有序地开展调查研究,发现生活、学习中存在的不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现象,并用调查表或其他方式记录。任务二“咬文嚼字,细琢磨”。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用“问题清单”的形式汇总搜集来的语言文字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梳理出典型问题,如读错、写错的字,不规范使用词语、标点符号等问题。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深入探究问题的成因,寻找纠错、防错的相应对策。任务三召开“‘语林啄木鸟发布会”,评选“啄木鸟最佳纠错对策”,发布一周调查结果和解决对策,最终汇编属于本人或者本班的“‘语林指导手册”。

4.形成动态的过程性评价。本单元将过程性评价融于学生语文实践的全过程,真实、完整地记录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整体表现。采取嵌入式评价和整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三个子任务采用了嵌入式评价(见表2),每一个学习活动都设计了学习水平评价等级表(见下页表3);单元测评则采取整体评价方式。二者共同指向单元的素养目标。收集可供评价的“‘语林调查方案”“‘啄木鸟记录本”“‘语林指导手册”“议议问题对策”“发布典型错误排行榜”等记录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表现的证据,发挥多元主体评价的作用,鼓励教师、家长、同伴共同参与评价,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在语文学习中实现自我的成长。

三、“做一周‘语林啄木鸟”学习任务的实践反思

1.真实情境中的真实任务唤醒儿童的主体意识。真实情境中的真实任务唤醒儿童对生活中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现象的积极关注,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的意识明显增强。在“火眼金睛,找问题”活动中,学生通过共同制定调查方案,合作开展调查。当学生带着语文学习任务走进超市时,他开始关注商品上的汉字,用一本“错字卡集”记录并整理包装袋上出现的错别字。学生会发现层出不穷的字词新用法大都不规范,同音字不规范使用的现象尤为突出,比如,一袋芒果口味的酸奶包装袋上写着:“亲爱的,‘芒吗?”

通过任务群的学习,学生从对他人的关注走向对自我的反思。儿童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很少能直面自己的错误。有一个学生平时错别字比较多,严重影响到书面表达。在“锦囊妙计,来支招”中,他表现得格外积极,还会通过画图的方式帮助三年级学生。真实任务点燃了学生探究问题、解决困难的热情,学生不但敢于面对问题,而且充满了创造性。他说:“‘语林指导手册就是我的法宝,遇到错别字时,我不但能在这里寻找对策,而且还会把错字分类整理到这里。”我们发现,学生对语言文字更加敏感,这是形成良好语言文字运用习惯的开端。

2.进阶式学习活动链持续推进语文素养的发展。围绕着“做一周‘语林啄木鸟”这个主题、情境和任务所设计的活动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学生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成因—提出解决对策—自觉运用策略—形成语文素养”这样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了语文学习的方法,实现了学生核心素养的进阶发展。

一方面提供学习工具,支持学生深入探究,把零散的材料结构化。在“晒一晒语言文字问题清单”活动中,学生最初面对搜集来的大量材料时,一时不知道如何分类整理,甚至有不少学生是按照问题来源来分类的。教师提供了“问题清单”和“问题卡”样例。学生通过整理表格,对典型问题进行归类比较,更容易发现问题的本质特征。教师针对课堂上那些难度指数高的、出现频次多的问题,及时地编制班级“典型问题排行榜”。这样,学生就能聚焦典型问题,发现成因,探寻对策。例如:当学生们把“侯 、候、喉、猴”四个字放在一起比较时,一位同学就通过追溯字理来辨析——先认识“侯”是一个高大的、射箭的男子的形象,当“侯”作为声旁时就构成了“候、喉、猴”,而这三个字的形旁则就代表这个字的意思。适当地联系字源和结构方式,有利于学习汉字,避免写错别字。

另一方面丰富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借助他人的经验来解决问题。在“给这些问题把把脉”活动中,学生需要分析问题成因,提出合理的建议。这是学生从感性认识走向理性思考的典型活动。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文本资源——《咬文嚼字》系列及《字雨词风》(节选)。一个苦恼了很久的学生向同学求助,他说:“我总是被喊作龚(gǒng)世杰,普通话应该念龚(gōng)。”怎样帮助他把这种感性的认识进一步发展为理性的认识呢?他的求助引起了同组小伙伴的高度关注。普通话与徐州方言最大的不同是声调的变化。学生用自己学过的声调进行总结:一声变三声,三声变二声,二声变一声,第四声与普通话一样。虽然这样的表述不够严谨,但他们强烈的探究愿望应该得到了满足。

3.学习方式的变革凸显以文化人的育人价值。“以文化人、学以成人的语文教育传统的形成与我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密切相关。”[4]“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任务群强调在真实语言运用情境中的学习,把学习汉字与社会、学校的语言生活关联起来。随着新时代背景下语言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种新词及词语的新用法层出不穷,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现象也愈发复杂,这都考验着学生的辨识力。如何引导学生持续关注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形成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习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以“梳理与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这将改变传统的单一、机械的识字写字教学,提高语言文字积累的效率,并在对汉字规律的探究中了解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在单元测评“锦囊妙计,来支招”中,六年级学生以“啄木鸟小分队”的角色结对帮扶三年级学生,解决了他们在用字用词中的实际困难。六年级学生不但能自觉运用整理的方法策略,而且还能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多音字“据义定音”的方法,在研究错别字时,他们发现正确理解字义还能够区别形近字。三年级学生把“创伤”写成了“疮伤”。六年级的刘御龙同学就指出:“创”不能写成“疮”,虽然都是伤,但“创伤”是刀之类的工具造成的外伤,而“疮”是一种皮肤上的溃疡病,是病字旁。借助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来纠正典型错误,让学生识字的效率大大提高了。通过梳理与探究,学生把感性的认识变成理性的思考,把零散的语言现象变成结构化的语言运用规律,进而实现学以致用。

以典型主題设置的“做一周‘语林啄木鸟”学习单元,让学生亲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积累和梳理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发现语言文字的奥秘,加深了理解,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热爱之情,增强了爱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语文学科的育人导向就这样真实、真切地发生在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4]陆志平.以文化人的新境界——新时代的语文课程建设[J].基础教育课程,2020(10):7-17.

(杨静,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 ;刘春,江苏省特级教师、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

猜你喜欢

啄木鸟语言文字普通话
聪明的啄木鸟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爱犹豫的啄木鸟
啄木鸟吃虫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17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