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不怕写(五)

2022-05-30王栋生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学生会范文小朋友

问题8:如何恰当地使用习作例文和优秀范文?有的学生创作思路会被范文影响,仿照范文的痕迹比较明显。如何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不是一味模仿?

范文肯定会导致模式化。在习作教学中,有时的确需要一些模式,如实用文体,需要有基本的格式,没有必要去改变。但是,很多老师讲范文,讲习作例文,尽挑好的文章,不能有缺点和不足,这样的操作有问题。以前听课、交流时,我发现一些老师的要求高得不得了:对小学生讲,你这篇写得还可以,但是,我们来看看朱自清爷爷是怎么写的,再看看冰心奶奶是怎么写的……这个小朋友只不过想写一写他看到的春天,他根本没想要当朱自清爷爷,也根本没想做冰心奶奶,你干吗非要叫他去学?教师不能暗示学生,作文要以范文为模子,以课文做模子,甚至拿经典当模子。这样的话,自由想象没有了,多样化被忽略了,学生会认为自己的生活没有价值,丧失自我。

其实,好多小学生已经比较有经验,说出的话甚至有哲理的味道了。某国际组织曾评选儿童睿语——就是儿童说的聪明话,其中有一个西班牙的6岁儿童,他说了一句:“人们到处生活。”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我经常在文章中引用这句话。

儿童经常把真理说出来。20世纪80年代,美国媒体曾征集“儿童给大人的忠告”,入选的有10句话,我只记得第一句——“我的手很小,请不要往上面放太多的东西。”这就是哲理,这就是教育哲学。你往小朋友手上放那么多东西干吗?家长会说:“孩子你要用心读书,爸爸妈妈受了一辈子苦,以后就靠你了。”他的小肩膀往下一沉—— 一家人以后要靠他了,这是不得了的负担。在班上,老师说:“我们班这次能不能评上文明班级,就靠你们了。”小朋友吃不消,会恐惧的。—— 他还很小啊,刚刚开始学习,何必给他这么大的压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静心想一想,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会不会影响小朋友的思维。

儿童的认知能力有限,过多的“告诉”,会形成模式,遏制他们想象力的发展;教师要引导他们去摸索,但不能给学生太重的负担和压力。介绍典范作品时,教师要想到那是“成年人的作品”。教师可以带着学生沉浸在经典中,但不要以为学生现在就能写出经典来。学生自身的生活很重要,他的表达意愿很重要,有了个人的自由阅读,“范文”就未必有那么重要了。

问题9:学生在作文中常常词不达意,遣词造句也有不通畅的地方,怎么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作文词不达意,往往是读书少,积累不足,语感不行,如同营养不良。小朋友写完后如果有读一读自己作文的习惯,有些词不达意的问题就能避免,因为学生讲话一般比较流畅。书面语要求略高一些,有阅读积累,才能有比较判断。

怎样去读?读几遍?是否能获得启示?这个有讲究。我比较喜欢写东西,到现在这个年龄,每天还是习惯把自己的思考写出来。每回把稿子交给编辑老师前,我一般要读两遍,想办法把长句改短,把多余的词句删掉。为什么?对自己写的东西不满意。我总是不由自主地高频率地使用某些短语、某几句话,我读着读着就开始犹豫:怎么这么多?读者会不会厌倦?要不要有点变化?或者我用关联词比较多,会不会显得累赘?有时候,我一读,就读出别扭来了:这一段里面有三个“呢”,不行,一定要删掉两个;有时判断句多了,读起来感到僵硬,尽量改掉……这是成人的修改经验,教给小朋友的方法当然可以简要一点,至少要让他“读通”“改顺”。要明确修改的目的,小学各个年级要求不太一样,低年级、中年级“写顺”就行,高年级要写得有点趣味,生动一点。

什么叫描写?我跟学生讲:“读你的作文,我脑子里面出现了你看见的东西,因为你的语句把你看见的东西准确地写出来了。”最好举的例子,是中学课本里面的《孔乙己》,他是怎么付酒钱的?(现场听众:“排出九文大钱。”)——看,老师们都毕业好多年了,还记得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为什么?因为鲁迅精当的描写。如果鲁迅没有描写,而是用叙述“孔乙己付了酒钱”——估计大家各想各的付钱方式,也记不住。唯独“排出九文大钱”,令人印象深刻,这就是描写的目的。

教小学生,教师要能引导学生找到比较好的例子,前面说不该用范文去套,但是好的描写、词语用法的例子,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联想、模仿。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描写的好句子,写景物用了一个特别的词,教师要教的,就是这些能用得上的“零碎”,未必是整体的知识,未必是概念。

问题10:一篇好的下水作文除了符合习作要求,还需要考虑什么?老师写下水作文对教学究竟有何帮助?

下水作文,指的是教师跟学生一道写,未必有什么具体要求。我觉得,让学生来给教师出题比较好,有挑战性,也满足学生的需求(他可能会出一个他怕写的题目)。如果同题,我可能会担心影响学生的思维。现在是比较开明的教育时代,有些先进的教育观念已经进入教师视野了。语文教师要和学生一道学语文,在教学中发展自我。退休后,我有比较多的时间反思自己的教学。我在教育教学中犯过很多错误,由于我的学养不足,性格有缺陷,缺乏耐心和智慧,也由于我不经意的懈怠。好多事真是遗憾—— 当年哪怕稍微再认真一点就好了,当时要能慢一拍就好了,当时要是不带偏见就好了……我再也回不到课堂了,终身愧疚。但是,我一直在思考。各位老师,你们还有好多机会纠正错误,弥补自己的短板。

比如说“下水作文”,教师和学生一道写,究竟是多难的事呢?有的学生,从师三年,没见自己的语文老师写过些什么,至多看到老师在黑板报上写一则简短的倡议,在某个纪念日写一篇演讲稿,学生看了不以为然——“也就是那一套”“我也写得出来”——网上那样的“模板”多得不得了,老师连句自己的话也没有,学生会感到失望。如果学生看到语文老师写了一组很好的句子,老师在作文上的批语美好隽永,他会觉得这位老师可以信赖。如果能看到老师写的一篇散文,看到老师写的一首诗,会对学生有什么影响?他会觉得语文老师是个行家,学生也会因此爱上语文,不再怕作文。一般而言,数学老师解题能力比较强,物理老师、化学老师能够很娴熟地做实验,体育老师比较有力量、跑得比较快,英语老师口语流利,音乐老师擅长某种乐器,美术老师经常写生……唯独一些语文老师,只会说“看看朱自清爷爷是怎么写的”“再看看冰心奶奶是怎么写的”—— 就这么点本事。语文教师对自己是不是该有点专业要求?不一定要当作家,但语文教师应当有比一般人强的写作能力。文学类的诗歌、散文、小说、文学评论,都应该会一点,未必要写得很好,但是能“写什么像什么”。实用作文能力比较强,写个说明,简要清晰;写个汇报,有条有理;介绍一件事情的过程,来龙去脉,清清楚楚;替某个人申诉一件事情,理由充分;反驳错误的观点,有理有据,同时很有风度……语文教师的语文能力,应该达到这个水平。

我不认为这有多么难,因为你受过专业教育、专业训练。在学校,语文教师就要能说会道,下笔成文,有比较清晰的判断能力,有敏锐的鉴别能力,要不,语文怎么成为“学科”?所以,跟小朋友一道写一写作文,顺理成章。下水作文难度并不大,我认为,作为教师甚至应该有点创造。以前,学生看我的下水作文,有这样的感触:老师写的都是真情实感,内容和表达方式我可没想到。比如,“一件有意义的事”“愉快的一天”类似的文题,我的下水文写的都是平常的事:今天整理了自己的书桌,某一本书中的书签,唤醒了沉睡的记忆;旧书中有某位学生留下的纸条;忽然找到某个人去年的来信,或者一个陈旧的物件,上次是什么时候见过的;一本上次没找到的旧书,原来压在这儿;无意中在笔记本上找到了老同学的联系方式;仔细重读一封家长来信……教师的下水文,也可以写一些有意思的琐事:听陌生人讲了一个故事,觉得很有趣;准备午餐时,发现今天只用了28分钟;发现学校附近有一家新的超市或一家新菜场,等等。全是日常生活,没有“高大上”,没有扣人心弦,可是对学生会有启发,他会想到,“原来,什么都可以写”“看上去沒意思,其实都有意思”。如果我的学生写这些,我会感到满意;教师有意识地写这些,学生会感到老师替他打开了好几扇窗户,他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了。教师写下水文对学生会有不同的启示,好的下水作文也有针对性。

多数情况下,学生的“怕写”和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关。今天讲“让学生不怕写”,也是想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要求高,要求“全”,对学生写作的心理状态和整个写作过程缺乏了解,都会导致学生的“怕写”。教师要从根本上扭转观念,自己先做个“不怕写”“会写”的人。※

(未完待续)

(王栋生,江苏省特级教师、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原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学生会范文小朋友
学校“书记有约”走进学生会改革
范文引路 习得方法
学联选举结果名单
春色几许(简谱)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高校学生会组织的构建及运行
基于Grails的学生会工作管理系统研究
Let’s DIY Poster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书面表达题参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