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她,握着一个神奇的万花筒

2022-05-30朱萍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万花筒南京市习作

我和查静是生活中的好友,更是语文教学里的知音。从教学之初的稚嫩,到慢慢走向成熟,我们在这条美丽的路上携手前行。年龄相仿、个性契合,尤其志趣相投,让这份友谊愈酿愈醇厚。

我对查静从认识到欣赏,再到对这相知的缘分产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庆幸,都源自我们共同着迷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2003年,查静在全市教研活动中展示了一节课:《苹果里的五角星》。对精读课文的教学,当时众多的语文教师都还抱着不上三个课时就不能完全放心的心态,课后的练习也常常依赖于课外时间。可是,查静已经跑在了前面。她只用了两节课的时间,就带着孩子们完成了这篇课文的所有学习任务和作业。她精简教学目标,有效提问,很好地减负提效。孩子们在查老师的课堂中,眼神里满是好奇,闪动着创造的光芒。还记得时任南京市语文教研员的芮琼老师,在会上动情地夸赞查老师相信学生,敢为人先,精讲精练,重点突出,引领儿童发现了课文和生活中的“五角星”。是的,课堂里的查老师真的很美:圆圆的面庞,弯弯的笑眼,动人的话语。尤其是她的教学方法灵活,在课堂上的反应极快,总能言简意赅地把话说进孩子心里去,激活孩子探究的欲望,引导他们爱语文、爱生活,让我很是钦佩。就是从那节课起,我开始关注这个看起来云淡风轻,实则激情满满的查老师。

渐渐地,听她的课多了,彼此之间的交流更深了。我常常会想,查静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她好像天生就属于小学语文课堂。听她的课,我总会惊叹:她怎么会想到这么妙的设计!而且,我会忍不住去期待,下一次她又能想出什么好点子呢!查静在我眼中越来越像一个爱玩的大孩子。她永远跳动着一颗纯真的童心,怀着宝贵的好奇心。总感觉她一直握着一个万花筒,痴迷于语文的绚丽多彩、童心的丰富多样,不断找寻新的视角,享受着语文教学独有的魅力。

后来我才知道,执教那节《苹果里的五角星》,是查静在生完女儿重返课堂不久。就是从那节课之后,她的语文教学研究正式扬帆。很快,2005年,查静就被评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2007年,她成为南京市语文学科教学带头人。2008年,当时基于专网的实际应用还没有先例,而查静在南京教育专网执教了远程网络的同步课程《西江月》,在全国基础教育界首开先河,并在当年全国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由于活泼、简约的教学特点,她开始被更多的教育同仁关注,也得到了很多教育前辈的肯定和赞扬。同样是2008年,南京市首批8所省实验小学会课,查静代表游府西街小学(下文简称游小)执教了五年级的课文《水》。课堂上,孩子们动情朗读,热烈讨论,学习的状态特别打动人心。下课后,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王兰老师立刻给予她充分的肯定:这是一节充分尊重学生、促进学生成长的好课!一起聆听着王老师的教诲,我真为查静感到高兴和骄傲。

可以说,只用了短短五年的时间,查静的语文教学研究已经小有名气。然而,她并没有满足于此。成长过程中,查静还具有批判自我、挑战自我的气魄与能力。语文教学这个万花筒,深深吸引着她反复琢磨,永不满足。在接下来近十年的交往过程中,每一次走进她的课堂,每一次走近她,我都会有新的感受。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是,查静在教学中越来越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在她后来的课堂里,慢慢少了教师的炫技,多了平实和恬淡。应该追寻怎样的语文课堂?在语文教学这个万花筒里,我们怎样推动儿童自主的发现与建构?如何让每一个儿童真正经历学习的过程,实现思维进阶,提升语文素养?教师如何恰当地隐退?这是那几年中,我们在交流中谈的最多的话题。每每讨论起这些,我和她都会很兴奋,常常聊着聊着就忘记了时间。

时间到了2019年,查静执教了《爬山虎的脚》一课,第三次捧回了 “一师一优课”教育部优课奖。学习了这节课的当天晚上,我迫不及待地和她通了电话,畅聊到深夜。准确设计学习单,精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巧妙提供学习支架,在查老师的语文课堂学习中,每一个孩子都体验了完整的学习过程,学得主动、高效。那晚的交流,我强烈地感受到,查静对语文教学的理解更深了。她执着努力,不断琢磨,越来越能贴近孩子们那颗纯真可爱的心。

不久,我又听到了她的另一节好课——《绿》。这节课,查静上得朴实而灵动。课堂上,孩子们反复朗读,在查静的精准点拨下,积极想象,感受着诗人独特的表达,思维非常活跃。这节课,完全没有教师烦琐的分析和过多的讲解,每一个孩子都沉浸在了现代诗的节奏美、韵律美之中。统编版小语教材主编陈先云老师听课之后热情赞扬查静:“充分尊重儿童诗歌学习的心理与规律,简约明快。”后来,这节课的教学视频还收录在了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的光盘中。我知道,查静一直在不断超越自我,我深深钦佩她的这种勇气和精神。

也就在这一年,她获得了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最美教师提名奖,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2020年,这是我和查静相处过程中很值得纪念的一个年份。她非常支持我的工作,欣然加入了我主持的南京市名师工作室,成為核心成员之一。这也使得我们俩有了更多的机会在一起研究语文教学,彼此的心灵也更近了。在工作室,我接触到了查静在游小的徒弟们——裘瑞、朱勤筱、吴霄,这些姑娘个个勤奋上进,热情大方,像极了她们的师傅。通过和她们的相处,我还认识到了查静的另一面:无私奉献、甘为人梯。她在做游小教导主任的六年间,培养了四位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还成功地带动游小语文教研组跨进了南京市“优秀教研组”行列。走进游小,我听到了她的领导、同事对她由衷的赞叹。我看到了她作为全国模范教师,二十多年如一日,默默地辛勤付出。

去年,有这样一件事给我印象极深。那天晚上,查静留在学校加班,近八点时,她接到班里一位学生家长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那位学生的妈妈几乎一直是在哭着求助:儿子因为觉得妹妹得到了家长更多的爱,自己被冷落,突然离家出走了。当时能找的地方都找了,可是,仍然毫无进展。接到这个电话,查静也很吃惊,但是,她几乎又是不假思索立即回话,安慰这位家长:“先别急,我感觉孩子就在学校。”挂掉电话,她冲出办公室,凭着直觉,很快就在黑乎乎的门厅转角处找到了正在小声哭泣的孩子……原来,孩子只是想,离家出走前,一定要到学校看看查老师,他舍不得离开查老师,舍不得查老师每天的语文课堂。查静惊讶地问孩子,为什么觉得查老师会在学校里。孩子说,临放学的时候,他听说了查老师要加班帮年轻老师备课……

听到这件事后,我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查静是如何通过语文教学走进了那个绚烂的童心世界的呢?我想,这个有着传奇色彩的故事绝不是一种偶然。查静策划、组织的一场场语文学习活动,像过电影一般在我眼前浮现—— 每逢寒暑假,她就会和孩子们开展习作日记打卡活动,师生共同坚持每天记录生活,开展“练笔马拉松”。特别是,她智慧地把日记变身为“纸上微信”,形成激活孩子习作热情的“朋友圈”。严肃的习作面孔一下子变得和谐可亲了,实际生活中的“微信世界”被还原了,“纸上微信”的及时性、互动性、生活化的特点牢牢抓住了每一个孩子的心。他们积极主动地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玩得不亦乐乎,学得扎实有效……我欣喜地获悉,查静的这一完备的习作训练体系得到了很多同行的关注,她撰写的教学故事《我们班的纸上微信》被《中国教育报》公开刊发,介绍给全国万千读者。

如今,查静正在积极推进阅读与习作的项目化学习研究,力求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提升儿童的语文素养,为孩子们的一生奠定必备的能力。她尝试提炼单元的主题,改变了单纯以知识点主导的单元教学,基于孩子的生活,创设丰富多样的真实情境,引领孩子进行有趣味、有挑战性的言语实践活动,从而激发着孩子无限创造的可能性……

我相信,在查静的语文教学中,那个被她珍视,又不断琢磨着的万花筒,必将呈现更多、更动人的语文图景。※

(朱萍,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助理)

猜你喜欢

万花筒南京市习作
南京市集中“检视”三方评议
最大万花筒
自制缤纷万花筒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万花筒
习作展示
南京市
2006·中考模拟试题(一)
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