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教材人物角色设计综述

2022-05-30杨一帆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10期

杨一帆

内容摘要:对外汉语教材人物角色设计研究是近年来兴起的对外汉语教材研究新热点,可以为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与设计提供建议。近些年研究的范围也越来越宽泛,逐渐与不同的学科和专业知识相结合。人物角色设计研究有丰富的角度,比如角色形象与性格特点,人物角色与国际形象及文化传播的关系、人物角色刻板印象研究等等。研究也逐步具体化并重视角色对比,且有许多值得深挖的突破点,亟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材 教材人物 角色设计

对外汉语教材研究是对外汉语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属于微观角度的研究。当前,对外汉语教材的研究热点比较集中,主要有如下几类:教材编写原则、编写历史、教材内语言点的编排顺序与使用情况、教材的国别化与本土化研究等等。既往的教材研究范围很广,研究的方向也非常多。近20年来,对外汉语教材研究与不同学科相结合,涌现出许多新颖有趣的角度,研究逐渐变得更加具体,实践性更强。对外汉语教材研究逐渐产生了新的研究方向,人物角色设计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近20年来对外汉语教材人物角色设计研究热度分析

对外汉语教材人物角色研究是“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基础研究”里“教材课文编写研究”的一个分支。人物角色研究在对外汉语教材研究中比较少见,近些来逐渐受到关注。进入21世纪以后,人物角色设计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按照研究热度划分,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材人物角色设计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0年至2010年,对外汉语教材人物角色研究开端。人物角色设计研究开始出现,伴随教材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物角色设计的重要性开始逐渐在各类教材研究的编写中有所体现。李泉(2006)的《对外汉语教材研究》一书中最早提出了有关对外汉语教材人物角色设计的相关理论。他在书里写道,教材中的人物角色需要强调典型性,但是不能太死板,不用像文学作品中的角色一样面具化。总体来看,人物角色要呈现正面积极,阳光向上的形象,并且要充分贴合学生们的生活现实,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李泉的这段话提出了教材人物角色设计的大致要求,也为后来的研究者们提供研究的思路和方向,为教材人物角色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0年,王彬从五本对外汉语教材入手,提出了对人物角色设计原则的新见解,由此正式的人物角色设计研究开始进入大家的视野。

第二阶段,2010至2020年,人物角色研究爆发增长期。对外汉语教材人物角色设计研究才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逐渐增多。从2010年开始,越来越多对外汉语人开始关注人物角色设计的研究,各种研究角度不断更新,研究思路逐渐开阔。对外汉语教材人物角色开始出现在许多新出版的教材中,不仅局限于综合教材新鲜人物角色的出炉带来了相关研究的发展。尤其是2019年,2020年相对呈爆发式增长,人物角色设计相关的研究数量猛增。

二.对外汉语教材人物角色设计研究角度

现有的对外汉语教材人物设计研究总体上数量不多,研究多选取几本具体的对外汉语教材,分析其中典型的人物形象,总结归纳人物角色设计的原则和意义等等。研究的范围也越来越宽泛,逐渐与不同的学科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研究关注重点有所不同。

1.人物角色外在形象和内在性格特征

此类研究多选用具体教材,围绕教材进行人物角色设计的现状、人物选取的标准、角色的外在和内在特点以及设计意义等角度的分析。王彬(2010)通过对五本教材的人物角色对比分析,研究了角色设计的意义与现状,对人物角色设计提出了四点建议,认为人物角色设计要重视典型性、鲜明性、系统性、人物角色命名的语言教学价值。张慧芳(2020)对人物角色进行了更细致的研究,从外在形象到内在人格特征及价值观分析,提出了所研究的教材中人物设计的不足和改进意见,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上研究都十分注重人物角色的性格和形象,通过细致分析,总结对教学产生的意义与价值[1],为对外汉语教材人物角色设计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2.文化传播视域下国际形象的塑造

文化传播角度研究人物角色是近年来较多的研究方向,有学者从跨文化交际和文化国际传播的视野分析人物角色对中华文化传播的影响。也有学者着重分析了在跨文化交际和文化传播视域下国家形象建构的问题,分析了人物角色对国家形象建构的意义,以教材人物角色为媒介,巧用教材人物角色塑造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实现话语建构。牟利欣(2019)从跨文化角度出发,对教材中的中国人物形象进行语料文本分析,总结人物形象设计现状。对比四套教材[2],結合教材编写原则,提出人物设计应遵循的原则,结合跨文化交际及文化传播的相对理论,对人物形象的角色定位做了进一步的探讨,提出可行性建议。深入人心的教材人物角色也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途径,国际形象伴随着教材的编写同样会展示给学生。

3.人物角色刻板印象研究

人物角色刻板印象研究多从刻板印象的负面影响入手,分析刻板印象对学生二语习得的影响以及对教师授课风格和态度的影响。王金阳(2019)连涵芬(2016)等人从女性角色刻板印象角度着手,对比女性角色和男性角色刻板印象的差异,认为女性角色相较于男性角色处于弱势地位,并提出角色设计的建议。刘弘、孔梦苏(2014)以及李亚红(2018)从国别角度分析刻板印象的影响,认为这些刻板印象会引起学生的不认同感,进而提出教材中角色设计和编写的实用建议。

(1)女性人物角色研究及女性刻板印象

女性角色一直是热议度较高的话题,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研究具有较强的社会价值和研究意义。研究普遍认为,女性角色形象处于弱势地位,需要加强关注。王金阳(2019)从历时和共时两方面考察了中国女性形象,总结出个性与共性。男女人物角色形象的差异折射出中国社会现实,反映了当前教材编写不够关注人物设计对国家形象建构的影响。女性人物角色设计需要坚持客观性、主动性以及针对性。连涵芬(2016)以八部教材为例[3],分析教材中中国女性人物设计的现状及问题,从教材编写原则的角度讨论人物设计,未考虑在此过程中人物设计传达出的文化价值和国家利益,以及对国家形象建构的影响。

(2)国别刻板印象研究

国别刻板印象是人物角色刻板印象研究中较多讨论的话题,也是教材编写者非常关注的方向。许多教材研发者都围绕国别刻板印象进行了深入且具体的研究,并且采用实证研究的形式论证了国别刻板印象的确存在,并且分析了这些刻板印象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的影响,最后提出总结性的建议。刘弘、孔梦苏(2014)和李亚红(2018)都很关注对外汉语教材中虚拟人物角色的刻板印象问题,其中李亚红选用口语教材作为材料对比分析了其中的人物角色的刻板印象。以上研究均认为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与国家有密切的对应联系,教材中人物角色身上呈现出的刻板印象和教材编写者的主观感受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些刻板印象具有大量消极影响,比如学生对教材的不认同、授课教师社会认知的偏差等等。以上不良影响会使学生丧失汉语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第二语言的习得。

4.人物角色与教材内容设计

人物角色是串联教材的重要载体,许多故事情景、口语对话交流、话题等都是围绕具体的人物角色展开的。人物角色与教材内容设计之间的关系也是对外汉语教材人物角色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脱离了教材内容本身去设计人物角色往往适得其反,设计的人物角色倘若不能服务于教材本身,不能起到辅助学生理解教材的作用,就算不上好的人物角色。赵朋飞(2020)对两本初级汉语口语教材进行了对比,总结了人物角色设计与课文交际话题、情景设置以及语言运用之间的关系,提出人物角色设置要完整化、交际场所多样化、交际方式灵活化、语言风格得体化等实用的人物角色设计建议。

5.其他角度

人物角色研究角度不断细化,具体的人物角色形象划分也越来越细致。研究者有从独生子女、某种职业人员入手,从更细致的角度去分析这些人物角色形象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彭增安(2015)细化了研究角度,主要研究以往教材里独生子女的形象,提出负面消极的刻板印象不是对独生子女的客观评价。通过分析独生子女政策,结合教材中独生子女形象的解析,对教材编写提出新要求。编写教材需要深入思考,不是简单罗列介绍,而要塑造正面积极的中国形象。该角度与中国的生育政策密不可分,这体现了对外汉语教材中人物角色研究和国情间的紧密联系,也是人物角色研究不断深入的一种表现。

三.对外汉语教材中人物角色设计研究的特点

综合以上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当前对外汉语教材人物角色研究呈现出的趋势及共性表现在两方面,其一,研究不断具体化;其二研究更加重视对比。具体分析如下:

其一,人物角色研究具体化。对外汉语教材研究逐渐结合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知识,更详尽地发展了对外汉语教材人物角色设计研究。研究逐渐与文化学、传播学、语言习得等不同学科知识相结合,跨学科分析人物角色设计。研究也逐步由宏观视角进入微观分析,从一开始的对人物角色进行整体的形象分析到外在形象、性格特征分析,再到与具体的教材内容相结合。研究也从宽泛笼统的人物研究精细化到具体的性别甚至是某个群体(独生子女)的研究。

其二,人物角色研究更加重视对比。一方面研究重视本国教材人物角色之间以及与海外教材人物角色的比较,善于学习借鉴海外二语习得教材中人物角色设计的有益经验。海外教材有许多有特色并且非常典型的人物角色,比如《走遍美国》,其中的人物角色各具特点,很好地穿插在教材中,构成了完整且丰富的故事线。另一方面,研究也把同一国家不同教材的人物角色设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教材设计人物角色各自的特点和侧重,总结角色设计的经验。李亚红(2018)就把对外汉语口语教材放在一起进行了对比,以《发展汉语·中级口语》和《新目标汉语口语课本》为例比较了其中虚拟人物的国别刻板印象[4]。

人物角色重视利用对比的形式,分析出角色的性格和人物刻板印象的特点等。国内的汉语教材也在不断的更新当中,越来越多优质的教材不断涌现出来。不同国家之间的教材对比可以帮助我们改进教材人物角色设计,吸纳优质的设计经验。

四.当前对外汉语教材人物角色研究的突破

对外汉语人物角色研究依然有许多突破点,值得对外汉语人认真挖掘和探索。在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教材人物角色都有许多值得深入探究的部分。以下是本人关于对外汉语教材人物角色研究进一步发展的些许思考。

首先,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人物角色的对比多是本土教材的内容对比,而非是与海外教材相对比。往后的教材可以借鉴参考海外二语习得的教材,比如《走遍美国》。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第二语言学习的视听教材,其中的人物角色设计非常鲜活生动,人物关系也恰到好处。每一个人物角色都有鲜明的个性和明确的职业身份,串联起的故事情节也因此更加合理有趣。整部教材因为独具特色且十分饱满的人物角色而更加生动,品读起来津津有味。围绕一家人展开的故事情节和每个人物角色身上的特点都十分吸引读者,值得对外汉语教材人物角色研究认真学习借鉴。

其次,研究多采用数据统计法,以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形式进行研究,缺少其他研究方法的利用。并且在研究过程中,只有少数教材研究者采用了诸如SPSS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等。问卷调查设计的问题较为单一,形式不够多样。访谈一般多集中在学生,缺少对教师的访谈。实证研究法属于研究此类课题最常见的研究方法,如果做好实证研究还需要更加完善和全面的思考与探究。建议对外汉语教材人物角色研究立足于教材本身,关注学生和教师对人物角色的态度和使用情况,尽可能多的用真实有效的数据作为支撑,发展教材人物角色设计的新理念,推论出新的思考。

再次,对外汉语教材人物角色刻板印象研究多是从国别刻板印象角度入手,缺少对女性角色刻板印象的分析,职业刻板印象研究几乎没有。国别刻板印象研究居多,多是分析比较不同国家人物角色,比较刻板印象。相对而言,女性角色刻板印象研究寥寥无几,只有少数研究者关注了性别角度的刻板印象。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有很大的發展空间。通过分析人物角色的语言和行为,统计教材人物角色所具有的性别刻板印象特点,并总结出所带来的教学影响,可以为人物角色研究留下丰富的成果。人物角色的职业刻板印象也是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尽管现阶段的研究未曾涉及这部分,但是职业刻板印象也是许多教材所具有的问题,尤其是中高级汉语精读教材。关注人物角色职业刻板印象可以探索和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也能够开拓教材研究的新方向。

综上所述,人物角色关系到教材内容的设定,尤其是编写中单元话题的选择、活动情景项目的设置以及情境运用等多方面,人物角色同样会干扰学生二语习得的效果和教师授课的心态等等,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人物角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角色形象,完善教材设计,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汉语学习的兴趣。伴随教材研究的范围也越来越宽泛,人物角色的研究逐渐与不同的学科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呈现出许多丰富有趣的角度,比如:角色形象与性格特点,人物角色与国际形象及文化传播的关系、人物角色刻板印象等等。现有的研究也在逐步具体化,研究切口不断缩小且更加强调教材之间的对比。未来对外汉语教材研究一定会有更大的突破和创新,笔者建议以后的研究可以强化教材对比,多吸收借鉴国外教材人物角色设计的优点,更新研究方法,关注更具有特色的研究角度。

参考文献

[1]朱勇,张舒.国际汉语教材中国人物形象自塑研究[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8(03):24-30+54.

[2]罗进军.跨文化视域下汉语教材里中国人形象研究——以四套汉语教材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9.

[3]陈亚晶.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人物角色设计及其功能探析——以《跟我学汉语》为例[D].浙江科技学院,2019.

[4]李亚红.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虚拟人物国别刻板印象的对比——以《发展汉语·中级口语》和《新目标汉语口语课本》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18.

(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