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师院校语文教学设计提升路径
2022-05-30李莉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其教学设计难以操作,加上“教学设计”能力作为课程理论知识与课程教学实施的桥梁,容易被忽视,民族地区小教专业学生的语文素养较弱,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难上加难,迫切需要通过课程改革、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与学主体的重视来实现有效地提升。
关键词:民族地区 小学教育专业 语文教学设计 改善
随着应用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加大,师范生教育教学面临着深入改革的任务。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了“建設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强化职前教师培养”的要求。各大师范院校也积极落实了加强师范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工作,投入并建设了相应的实训基地,通过落实见习、实习等工作提升的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学生也在微格训练、见习、实习实践中改善了自己的教学能力。但是在偏远的民族地区,虽然学校也落实了实习实训,但学生的小学语文教学能力的提升效果却不甚明显。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学生的语文素养较弱,无法将相应的语文学科知识有效地转换成为语文教学方案。因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训练的过程中未能很好地提升教学设计的能力,所以在教学实习的过程中便会出现缺少教学方法,知识点讲解不清,课程把控能力弱等问题。重视并强化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巩固和提升语文学科的知识,也有助于开展高质量的语文教学活动。
一.民族地区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教学设计”现状
1.课程无法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
根据《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各个高师院校都给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设置了“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这门课程。该课程包含了小学语文学科课程知识和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能力训练的任务,但是在课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只重视小学语文学科课程知识,忽视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能力训练的情况,这样的问题在民族地区更加严重。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学生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薄弱,甚至出现了大量学生写倒笔画,记不全笔画名称,理解小学语文课文内容困难、鉴赏课文能力弱等情况,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补充讲解语文学科专业知识,同时挤压教学设计的训练时间,然后简单借助网络资源中的教学设计或者教学视频依样画葫芦开展试讲训练。这样的操作省时、也省力,可以让学生迅速走上讲台。然而这样的教学给学生后期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因素。教学设计不是语文学科专业知识、语文学科课程知识、语文学科教学知识的简单罗列和呈现,它是学生通过理解、内化、重构这三类知识,再通过有序的语言表达出来的适合小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方案,其中包含了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和合适的教学目标等要素,各要素间相互密切联系,共同作用于教学。没有坚实的教学设计能力,学生的教学实践是个空壳,只有框架,没有血肉,更经不起教学情境的多变。
可见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即使设置了“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课程,也没能改善小学语文学科专业知识基础薄弱,小学语文学科课程知识无法真正实现理解和重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知识只能照搬照抄,无法灵活运用等问题,需要重新优化和细化“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这门课程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
2.教与学的主体对其重视程度不够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是运用小学语文教学相关的理论,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规划教学实施方案的过程。“桥梁”即凸显出了其重要性,同时又因为是“桥梁”容易让师生顾头顾尾,而忽视它。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都意识到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类困难,因此也只能“不重视”。首先是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够,在过去十几年里学生都在大量学习陈述性知识,现在要学习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这样的策略性知识。这需要学生在亲自练习中习得教学设计的能力,但在现实中,学生一遇到动笔,普遍地存在着畏难心理。其次,教学设计的检查和批阅的任务量很重。教师们平日不仅要教学、完成科研,还有其他行政的工作,在批阅学生教学设计作业的时候,无法精细化地进行批阅和指导。评价不足,也会影响学生的训练效果和积极性。另外,高校教师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是缺少真实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在讲授教学设计和给学生开展教学设计训练的时候容易停留于纸上谈兵。
对于学生自身而言,教学设计训练作为策略性知识,需要拥有丰富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小学语文学科课程知识和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方法作为基础,前期学习的不足,造成了知识转换的困难。训练结果不佳,容易造成消极心理。其次,信息技术发达,教学设计内容繁多,致使他们更加依赖网络资源,去复制和抄写别人的教学设计来开展教学活动。另外,认知上,部分学生甚至认为,教学设计网上有非常多成熟的案例,不该再浪费时间去自己设计,全然没有意识到,教学设计不是要一个优质的方案,而是一个良好的思维活动和小学语文各类知识的重组和深化过程。
二.民族地区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教学设计”改革建议
1.深化课程改革,适应人才培养需求
根据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完“语文课程与教学”类课程,应达到掌握小学语文教育基本知识,能较熟练地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基本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初步水平。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小学语文学科课程知识、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能力、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能力同样重要的情况下,需要将“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课程分设成“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分析”“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与设计”“小学语文教学模拟训练”等几门关系密切的一组课程,从而直观地在课程设置上让小学教育专业的师生感受到教学设计与理论学习、教学实践同样地重要。分设之后的课程将更加细致地体现人才培养的需求,更为直接地对接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内容,同时也有助于民族地区的学生从他们最熟悉的小学语文教材开始进行学习,逐步加深难度,实现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可以有效地为实践的开展打下基础,解决学习过程中的能力起点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风格单一的问题。
各个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都设置了“大学语文”“普通话”“三笔字”等课程,但是课程与课程之间并没有真正地实现沟通,完成协同育人,即使有相关的要求,老师们也会更容易站在自己学科的角度去理解人才培养的需求。为更好地实现协同育人,各高校的课程群建设正在积极开展。针对民族地区师范生语文学科知识比较弱的情况,开展课程群的建设,协同育人,设计各课程里的桥梁内容十分必要。如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教师协同书法课的教师制定重要字词的书法训练计划;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教师协同大学语文的教师制定重要篇目或者作家作品的教学计划。总之,就是建设与小学语文字、词、句、段、篇教学设计相关的课程之间的协同备课模式,搭建教学内容之间融通和强化的课程群,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实現学生在语文学科素养提升、教学设计、乃至教学实践能力加强等方面有坚实的基础。各类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都开设了各门学科的“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其中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的流程等部分内容是相互重复的,每科教师都去讲授,不仅浪费时间,也容易让学生迷惑,相重合的章节和内容可以集中备课并由相应的教师统一讲授,实现集中力量高效传授知识。
还可以根据小学语文五大学习领域,开设部分小学语文专题选修课,如“小学习作教学设计指导”“小学口语交际教学设计指导”“小学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指导”等课程,来拓展和细化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对“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设计”各板块知识的教学设计学习。
2.改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知识已经通过网络和电子设备传播到了千家万户,民族地区也不另外。当下的大学课堂,教师讲授者的角色不再适应学生的需求,他们需要分享者和指导者。过去教学模式里,教师讲解教学设计的理论知识,学生根据理论提示进行尝试设计训练,教师再根据标准答案进行评价。而今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线上的教学设计理论课程视频资源,教师推送教学设计案例,学生结合案例强化对理论的理解;甚至可以观看相应的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视频,通过教学视频反写教学流程,记录教学片段;教师引导,学生推出教学内容的完整设计。总之,让学生变成自主学习者、观察者,逐步形成探究、讨论、提问等学习习惯。以学生练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需要结合见习、练习、实践交叉进行。
对于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讲,主动性不足,自主学习能力弱的背后有一个基础薄弱的问题。基于这实际情况,教师在安排训练任务的时候,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既浪费时间,又无法达到训练的真正目的。所以,在学习和训练的初期,教师需要将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拆分成不同的板块进行集中地练习,如学情分析设计的依据,学情分析的表述应该包含的具体内容;还有教学过程构成的要素有哪些,不同学习领域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也需要拆分,同一领域的教学过程,不同的板块内容也需要拆分训练,如阅读领域谋篇课文的“整体感知和局部研读”设计分开训练,甚至“局部研读”中的每一个小内容也需要分开练习,然后再合起来整体关照和学习。只有通过先拆分成一个个小任务,降低难度,提高训练的积极性,再合起来整体观照形成系统的教学设计才能真正实现教学设计能力的训练,解决基础薄弱,主动性弱的问题。
教学设计评价方式,也不再采用单一的教师评价的方式,可以通过制定完善的方案筛选高年级优秀学生参与指导和督促检查,既可以起到榜样的作用,又可以实现精细化的评价,也可以使督促者深化知识的运用。总之,需要将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混合式教学;还需要课前、课中、课后全程有指导,时时反馈和交流,解决学生主动性差、畏难心理重的问题。
3.加强合作,优化师资队伍
一个人也许可以走得更快,但是一群人会走得更远。优质的教学团队对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改革的任务。“三教”改革中,教师是根本,但是目前民族地区的师资力量和师资培训还难以满足民族地区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语文课程与教学”课程对双师型教师团队的需求,在“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理论和实践的相得益彰”的“双师”型教师缺乏的情况下,聘请一线的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为小学教育专业“语文课程与教学”课程的实践指导教师有助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对一线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真实了解。
但是民族地区优秀的小学教师是当地非常重要的人才,其承担的教学、行政任务都比较重,加上名师年龄已经较大,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不足,不能很好地给学生带来先进的教学设计训练和指导,所以,师资队伍的优化依然任务艰巨。
要解决该问题,需要积极且大量地引进和培养本校“双师型”教师,实现师资队伍的稳定;同时也需要深度融合校地合作,加强跨地区的合作、沟通,通过搭建信息技术平台,实现沿海等地小学名师的课堂能被民族地区的学生观摩,通过线上讲座和指导等方式,使民族地区学生学习得到先进的教学设计模式。课程的设置、教学方式的变革、师资的建设都是随着人才培养的需求而变化发展的,作为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教师,接受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学习新的教学理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也是改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重要部分。
4.第二课堂的充分利用,以赛促学
课上的教学时间和学习时间是极为有限的。要想让基础薄弱的民族地区师范生教学设计的能力在短时间的课程学习中得到较大的提高是比较难的任务。民族地区师范院校承担着为民族地区培养师范类人才的任务,同时还相应地承担了部分民族地区文化传承的任务,正式的课堂无法提供课时来完成此任务,所以第二课堂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地。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需要以学生深厚的语文知识为基础。相比较与其他学科而言,作为语言文字的它,更容易与第二课堂进行衔接。如可以结合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社团的建设,提高学生的文本鉴赏能力,学生的写作能力。在继承民族文化、当地文化的同时,改善学生语文学科知识薄弱的问题。
各个高校都有丰富班级活动、比赛和社团活动,很多地方院校在加强学风建设的举措中,提出了开展早晚自习的活动,还有各类班会活动。专任教师可以协同辅导员在建设学风时,开展有益于教学设计的活动,如每周优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展、每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比赛等。目前各级各层面都有教学比赛,其中包含了教学设计、教学试讲,但是前者分数比重太小,后者分数比重较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容易让学生更重视试讲,而忽视教学设计。所以可以从学校的层面每学期开展一次专门针对教学设计的比赛。
相比其他高师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而言,民族地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能力因为基础差、资源缺、师资不够等原因更弱,但是却十分的重要。当地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学能力将影响到当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所以民族地区师范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任务艰巨且需要引起重视。课程的改革和实施始终有一定的距离,还需要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李莉.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语文学科”课程改革路径探析——以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成才,2022(05):33-34.
[2]戴红稳,罗瑞宁.基于课程论的双导师协同教学研究系列之四——“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全学程积累与短学程突破[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38(05):74-79.
[3]罗雅萍.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05:3.
[4]田慧霞.“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改革整体论[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01):33-36.
[5]谢盈盈.应然·实然·适然:“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维考量[J].河北职业教育,2021,5(04):79-83.
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课题《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语文学科课程建设研究》;项目编号:KY202005。
(作者单位: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