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听说入门》的练习设计特点

2022-05-30钟虹王桂亮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练习设计实用性针对性

钟虹 王桂亮

内容摘要:万莹、李孝娴主编《汉语听说入门》是“飞跃汉语”速成系列教材的听说教材,自出版以来广受欢迎。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情况,分析了该教材练习设计部分的特点,以便为后续教材编写或改进提供一份用户体验。该教材的练习设计题型丰富,题量充足,巧妙运用图像作为练习设计资源,语音练习注重音义结合训练,口语交际练习注重交际情境设计。这些特点有利于提高练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当然也存在个别需要完善的地方。

关键词:《汉语听说入门》 练习设计 针对性 实用性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练习是巩固汉语学习的主要途径,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练习是对外汉语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代教材应该是一部精心编排的练习集。”(杨惠元1997)可以说,练习编写的好不好是衡量教材编写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但是“令人担忧的是,对外汉语练习研究方面的进展一直比较缓慢”(刘颂浩2017)。如何推动练习研究尚需更多细致深入的个案研究。

万莹和李孝娴主编的《汉语听说入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是“飞跃汉语”速成系列教材的听说教材。该教材定位明确,适用对象为零基础的国际学生,具有针对性、实用性、趣味性、科学性、交际性等特点,课文内容和练习设计均“突出以学习者为主的编写理念”,“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万莹、李孝娴主编2013),自出版以来广受欢迎。

本文拟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情况,选择《汉语听说入门》(后文简称“《入门》”)中练习设计部分的内容来考察分析该部教材的练习设计的特点,为后续教材编写或改进提供一份用户体验。这里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试作分析。

一.题型丰富,题量充足

杨寄洲(2003)认为“练习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编者的编写思想和所遵循的教学法原则。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练习要为实现这一目的服务。”丰富的题型和充足的题量是保障练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入门》共15课,每节课的练习设计均包括听力练习、口语练习两部分。具体题量情况统计如下(按大题计数)。

从表1可知,《入门》总题量为215题。其中,听力练习131题,口语练习84题。从各课的题量分布来看,有13大题的为第一、三、四、五課,有14大题的为第二、六、十一、十四、十五课,有15大题的为第七、八、十三课,有16大题的为第九、十、十二课。每课的平均题量约为14.3大题,总体来看每课的题量分布比较均衡。按教材编者建议每课学习时间为4学时,15课共计60学时,这样的话,每学时平均题量约为3.6题。

杨寄洲(2003)认为“教材练习的编写要遵循‘理解——模仿——记忆——应用这一学习规律,做到层次分明、由简入繁、由浅到深,由死到活。”练习可以分为理解型练习、模仿型练习、记忆型练习和应用型练习(杨寄洲2003)。按不同题型来统计发现,理解型练习有79题、模仿型练习有48题、记忆型练习有73题和应用型练习有15题。该教材的题型选择以理解型、记忆型为主,模仿型、应用型次之,大致是符合汉语初学者的能力水平和学习要求的。

总体来说,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该教材的题量和题型总体上是可以满足实际教学和学习的需求。当然,从更方便使用的角度来看,该教材的练习部分也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一是题量和难度可以随学生汉语水平提升适度增加。《入门》每课的练习题量较为均衡,听力练习每课约为8.7大题,口语练习每课约为5.6大题。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做完练习的速度越来越快,练习题有时候就不够用或者难度不够。练习题的题量和难度如何平衡需要教材编写者能够有所调整。二是建议区分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需要授课教师自行处置,客观上增加了教师的备课工作量,也不利于学生课后集中练习。区分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已经是学界较为一致的练习编写意见(刘颂浩2009)。根据《入门》的交际性、针对性特点(万莹、李孝娴主编2013),修订时可以参考《中文听说读写》的做法,标注区分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其中,课堂练习采取突出师生互动练习为主的做法,让学生在交际情境中即时强化巩固所学;课后练习以技能巩固为主,方便学生通过足量的训练不断提高汉语运用能力。

二.巧用图像作为练习设计资源

刘颂浩(2009)认为编写练习要遵循“目的明确,形式灵活”和“简洁直接,实用有效”的原则,这与吕军伟、陈丽斯(2019)认为“针对性是练习质量的保障和前提”看法是一致的。但有关研究并未过多关注采取何种方式提高针对性。在汉语听说的练习中,应该想方设法充分利用图像的直示性和针对性,帮助初学者克服学习障碍。因为“在初级外语教材中,图像不但能提供语言使用的情景、说话人的年龄身份,更是各种练习不可或缺的提示手段。”(佟秉正1991)比如,在练习语音或生词时,直接用图像展示就胜过用学生母语或者英语翻译。《入门》第七课听力练习第七题在练习价格的表述词语时,用超市里的价签图像,让学生回答各种商品的价格。再如,在练习语法结构时,若有具体图像,学生会觉得是在解决问题而不是在做机械呆板的句型练习。《入门》第十课口语练习第三题“看图片,用‘……在……的旁边/左边/右边/前边/后边/中间说句子”练习方位句式时,可以利用校园平面图说明方位或设计路线情境。此外,饭馆菜单、火车或者飞机时刻表、饭店登记表、影视剧广告等都是很贴近学生生活的图像材料。总而言之,越是接近实际生活的图像,越方便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

《入门》练习的编写者善于选择恰当的图片作为练习资源。《入门》的题型设计中,经常采用“看图说话”“听词语,选择正确的图片”“听词语,判断正误”“听句子,选择正确的图片”“听录音,根据图片判断正误”“听一听,画一画”“看一看,读出下面钟表的时间”“看图片听对话,选择正确的答案”“看图片听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等题型。这些题型设计在具体运用时用图像代替文字或拼音,考虑到了初学者的汉字或拼音水平较低的情况,可以降低练习的难度,帮助初学者克服畏难情绪。

《入门》注意到了选用图片的典型性,绝大多数用来展示词语或句子使用的情景的图像是与题目情景相对应的。比如,在练习日期、时间的表述时,可用电脑或者手机上的日历表和钟表上的图像。《入门》第六课《你早上几点起床?》的听力练习第五题为“看图像听句子,选择正确答案”,五个选项直接采用清晰美观的数字时钟图像来显示不同时间,就很贴近学生看时间的生活实际,学生的练习正确率也很高,教师也不用太费力解释。

当然,在选择图像时要注意不要选用模棱两可的图像,意义表达要明确没有分歧。《入门》中个别地方的图片选用尚有待改进。比如,第三课《请问,这是办公室吗?》的听力练习第五题“听词语选择正确的图片”中,有两张图片都是办公室有人在工作,一张是远景一张是近景,听力词语中有一个是工作,有一个是办公室,这样的图像导致两个词语都能与任意一张在办公室工作的情景相匹配,就容易导致学生分不清到底选哪一张图片。再如第四课《我们互相帮助,好吗?》听力练习第四题“听词语选择正确的图片”中,与词语“房间”相匹配的图像是一张床上睡着一名留学生的近景图片,学生乍看之下认为想要表达的意思是睡觉,类似的图片一眼看过去容易让人混淆重点,模糊不清。对此,建议修订时让学生试读试用,避免上述模糊情况出现,提高针对性。

三.语音练习注重音义结合训练

良好的听力和标准的发音是汉语口语习得的基础。不少汉语入门教材前10至15课均以发音训练内容为主进行集中训练,之后则不再有语音练习内容。从多数入门教材的练习内容来看,这些练习题往往缺乏有意义承载单位的语音、声调练习,经常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效果不佳。语音习得具有长期性,每位学生的语音习得过程并不同步,限定时间集中训练,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产生不良影响。《入门》的听力练习较好地做到了将语音练习贯穿教材始终的原则。因为要求学生的发音达到一定的水平,需要把练习合理分配在整个入门阶段,使语音、语调的练习与生词练习、结构练习和功能练习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最终帮助学生克服“洋腔洋调”,达到字正腔圆的发音标准。

《入门》从听出发,以听带读,以听带说,在有意义承载单位的语流中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将语音练习与语义表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万莹、李孝娴主编2013)。《入门》的练习题把声调、声母及韵母按照各自特点进行分类练习,然后结合学过的词语进行听和读的练习,最富特色的是用有意义的音节练习代替单独的拼合练习。比如《入门》第一课《你好!》第一题“听录音,给没有声调的音节标上声调”中用“ni men”“lao shi”音节代替单独的“men”“shi”的声调标调练习。用有意义的音节来练习声调,既是音节的拼合练习,也对新词语起到复习巩固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每课的语音练习选择的意义承载单位和该课的新词语完全重合,这样可能导致学生即使不听录音也能写出正确答案,可能会降低训练难度,今后可以考虑增加部分新词语提升难度来训练语音。

四.口语交際练习注重交际情境得体

刘颂浩(2009)指出“练习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口语交际练习不但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情况说什么话,而且要努力说得得体,克服机械照搬的泛化误区(佟秉正1991)。正如刘元满(2008)所言“得体性是口语交际中的重要标准。得体性要求人们遵循一般的谈话规则,一方面要符合情景的需要,一方面要符合个人身份地位以及性格特征。”比如在练习日常生活中的打招呼时,初学者当然可用“你好!”应对问候场景,但要是遇见一位明显看着就不高兴的朋友,用“你好”打招呼就不恰当了;有学生学完“上哪儿去呀?”后,又以为凡是在路上碰到熟人都可应用,要是早晨上课时间在校园遇见背着书包的同学,问一句“上哪儿去呀?”反而会让人感到莫名其妙。刘元满(2008)还认为“得体性表达要在典型场景中才能得到展示,教材中应该出现商场、饭店、家庭、办公室、医院、街头路边、研讨会、社交场所等不同场景的谈话,而人物会带着自己的文化烙印而自然登场。”《入门》中的口语交际练习以“完成对话”和“合作练习”为主,在设计题目时很好地考虑到了这一点。比如,第八课《你吃不吃辣的?》口语练习的合作练习为“三人一组,分角色完成下列对话”,设计的情境是两人就餐期间和一名服务员发生的对话,其中有一句“来一个西红柿炒鸡蛋”。这句话在我们日常点菜中就使用率极高,特别生活化,真实可信。

要让学生在练习时意识到交际情境的重要性,有时候也可以借助相应情境的典型图像来辅助。口语交际练习没有“标准答案”,教材中只能设计图像提示,只有指导做练习的老师才能评断学生的答案是否得体。就此来看,《入门》中的个别题目设计显得略为机械。比如,第九课《教室里边有什么?》口语练习中的合作练习为“两人一组,分角色完成下列对话”,题目要求其中一人提问“教室里有桌子和椅子吗?”然后要求另一人回答。这道练习题提供的情境不够典型,因为现实生活中人们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会这么提问。

无论是听说法还是交际法,都注重口语练习以有意义的语言活动为主要方式,尽可能避免机械的公式模仿。《入门》的口语练习中设计了较多以“读”为主的题型,如“朗读词组、朗读句子、看图片说句子、读数字”等,朗读过多在无形中减少了开口说话互动交际的练习机会。此外,《入门》在编写体例上增加了“扩展”部分,比如第十三课《祝你生日快乐!》的扩展部分的例句:“我买了很多饼干、饮料。”接着是可以用来替换的部分:“看两本书;写十个汉字;吃一碗面条;喝一杯果汁”。这些属于较为机械的替换练习。可能是因为该本教材是一本听说教材,而不是综合类教材,因此机械性的模仿记忆练习较多,有意义的交际练习总体较少。到底如何处理二者比重才能有利于练习的有效性,是需要在教材修订时认真斟酌的。

汉语听说教材的练习部分承担着提升学习者汉语交际能力的核心任务,如何通过练习设计实现训练的有效性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入门》的练习设计题型丰富,题量较为充足,能巧妙运用图像作为练习设计资源,注重音义结合训练,注重交际情境设计。这些特点说明《入门》既注重复习强化、诊断检查、应试培训等基础练习目标,也注重拓展提高、放松调节等多重扩展目标(刘颂浩2009)。总体来说,《入门》对练习设计的大胆探索和尝试,有利于提高练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当然探索无止境,《入门》尚存在个别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只是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和体会提出了一孔之见,希望能为该教材的编写修订提供一份用户参考。

参考文献

[1]刘颂浩.对外汉语教学练习研究的现状及发展[J].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2017(4):88-99.

[2]刘颂浩.对外汉语教学中练习的目的、方法和编写原则[J].世界汉语教学,2009(1):111-120.

[3]刘元满.高级口语教材的话题、情景和话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24-130.

[4]吕军伟,陈丽斯.近二十年对外汉语教材练习研究现状与改进对策[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99-105.

[5]佟秉正.初级汉语教材的编写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91(1):33-39.

[6]万莹,李孝娴主编.汉语听说入门[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7]杨惠元.论《速成汉语初级教程》的练习设计[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3):30-37.

[8]杨寄洲.编写初级汉语教材的几个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4):52-57.

基金项目:江汉大学2018年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费项目(2018年科研启动费084号)资助。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练习设计实用性针对性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浅谈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策略
关于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