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阅读教学策略

2022-05-30荀以勇

阅读(教学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立德树人思维能力

荀以勇

【摘要】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一课教学为例,从情境创设、融情诵读、激活思维、走进内心、挖掘内涵、拓展生活等几个方面出发,探究在阅读教学中坚持立德树人、渗透品行教育,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立德树人;核心素养;文化自信;思维能力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以人为本,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统编版小学《语文》更是把“立德树人”作为编写的根本理念,体现出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如何让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课堂上既落地有声,又落地生根?下面,笔者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情境创设,奠定情感基础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的心灵。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别具匠心的导入既可以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铺设恰到好处的课堂教学情境,又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甚至可以为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在课堂伊始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润物无声的情境中使其沉浸其中。

例如,在《自相矛盾》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儿童特点,顺应儿童天性,将游戏适时引入教学,真正实现寓教于乐。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精心设计“疯狂猜成语”游戏活动,先后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看图猜成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进入跃跃欲试的状态,为知识的学习和情感的体验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成语的共同之处,回顾寓言故事的特点。

这样的游戏导入创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同时鼓励学生争做“成语小达人”,引导他们从课内走向课外,走进浩瀚的成语世界,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当然,情境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亲切对话、故事引路、设置悬念、音乐渲染、影视渲染等。教师只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需要巧妙运用,就能为接下来的阅读、感悟、合作、探究进行铺垫。

二、融情诵读,感受古文韵味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具有唤起形象、加强理解、表达感情、训练思维等多种功能。繪声绘色的朗读能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而在文言文教学中,朗读更是重中之重,对培养语感、理解意思、体会情感、领悟语言文字运用规律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自相矛盾》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安排朗读环节:初读感知时,学生自主读,做到正确、流利;交流反馈时,学生个别展示读,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合作探究时,师生挑战读,以赛促读,以读促学。教师示范读,能帮助学生快捷、直观地感悟文言文的节奏和音韵美;学生表演读,需要将声、形、意、情融为一体……学生越读越有自信,在诵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在诵读中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真正达到“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

三、激活思维,领悟文章情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古人“情动而辞发”,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咬文嚼字,是理解和品味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也是体会作者情感、进行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我们读文章时,字斟句酌,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析、再现隐含在文字中的情感因素。

例如,品读《自相矛盾》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这一句,对这句话中的“何如”谈体会。学生各抒己见:“何如”简短有力,让楚人哑口无言,无地自容;“何如”写出了旁观者的机智,表达出他对楚人的蔑视……学生在交流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到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再如,有多位学生提出,对课文最后一句“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意思不太明白。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提醒他们碰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联系上下文猜一猜。学生共同合作,理解了疑难字词和句子的意思。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不可同世而立”?进一步探究楚人言行的前后不一致,其自吹自擂是多么荒谬!同时,品味“夫”的作用:用在句首,引起议论,表达了作者的态度,也点明了中心。这里,教师运用专业的智慧和理性的思维,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在分析、概括、推理中进入文字的深处和细处,从而体会文章情感,领略语言文字的独特价值。

四、走进内心,感受人物形象

有些文章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遥远,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人物的情感和行为,就必须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分析和思考,立体、真实地感悟人物的形象,挖掘、感受文本中人物的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例如,在《自相矛盾》一课的教学中,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学着楚人的样子演一演,大声吆喝卖自己的盾和矛。学生兴致盎然,跃跃欲试,有的以书本为盾,高高举起,大声叫卖:“快来看呀!快来买呀!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盾,随便多锋利的矛都戳不穿!”有的拿着铅笔,扯开嗓子吆喝:“走过的,路过的,大家都来瞧一瞧,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锋利的矛,无论遇到多结实的盾都是一戳就破!”大家边嚷边做动作,完全沉浸于卖盾和矛的兴奋之中。随后,教师采访“楚人”,让他们分别谈谈为什么要如此夸耀自己的盾和矛,引导学生走进楚人的内心世界,了解他的思维过程,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认识到楚人的自吹自擂、信口雌黄、不讲诚信。教师还可以随机采访旁观者:如果是你,看到楚人如此卖盾和矛,会怎么想?从侧面进一步加深认识:楚人是一个口是心非、言行不一致的人。

五、挖掘内涵,领悟文本寓意

语文课程要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基础,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价值取向。寓言故事的首要特点是具有教育性,其本身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平日里教师、家长的灌输式教育迥然不同,寓言故事追求教育的“大音希声”,引导学生在“无痕”中受到教育。教师要在教学中使用最合适的手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白道理,获得成长。

例如,在《自相矛盾》一课的教学中,在理解小古文意思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在宽松的情境中继续合作探究:面对“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楚人的反应如何?楚人为什么回答不出来呢?让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因为那个楚人说话不切实际,前后不一致,不能自圆其说,闹出了笑话。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无论在什么时候,说话、做事必须实事求是,不能言过其实,否则就会像那个楚人一样出乖露丑。

同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习情境:如果你是那个楚人,你又会如何推销自己的盾和矛?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说:“先把盾拿到街上卖,卖完了盾再卖矛。”有的学生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把盾和矛放地上,让顾客自己挑选。”还有的学生说:“夸自己的矛很锐利,是战场上杀敌的好武器;夸自己的盾很坚固,能很好地保护自己。一起买回去,既可杀敌,又可防身。只要不自我比较,就闹不出自相矛盾的笑话。”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理解和思辨中逐步加深对课文寓意的领悟,既训练了语言表述能力,又培养了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

六、拓展生活,筑牢道德之根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打造“没有天花板的课堂”,有意识地以语文课堂为轴心,不断向广阔的生活延伸。而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更是如此,只有学思践悟、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

在《自相矛盾》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迁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例子。有的学生谈作文中前后矛盾的语病;有的学生谈文章中自相矛盾的言论;有的学生谈自己身边口是心非、言行不一致的人和事……从自己到他人,从家庭到社会,从现代到古代……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情动而辞发,滔滔不绝。寓言故事的教育价值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渐树立,综合能力也逐步提升。

总之,好的教育应该给予学生身心成长的空间,应该让知识与生活、生命共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找准立足点,瞄准目标,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获得适切的发展,真正实现语文素养与立德树人的融合共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西塘河小学)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立德树人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