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达峰、碳中和报道的国际传播图景与优化路径探究

2022-05-30方进

艺术科技 2022年14期
关键词:推特碳中和国际传播

摘要:当前,气候变化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环境议题,这个议题也被纳入国际传播范畴,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减排目标对国际传播有着深远影响。文章分析“双碳”报道的国际传播现状,对社交平台推特相关文本进行内容分析,可知目前“双碳”目标呈现乐观性与批判性的国际传播图景,并从国际话语建构、新闻队伍建设以及动员全民参与三方面,提出“双碳”议题国际传播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双碳”;国际传播;推特

中图分类号:X321;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4-00-04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在中国的环境治理过程中,气候变化一直面临重大挑战,碳排放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瞩目的焦点。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气候问题治理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的提出,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传播。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指出,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将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双碳”目标的提出是对地球生命共同体、全球环境治理作出的中国贡献,是中国国际话语权逐渐提高的具体表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做好“双碳”的国际传播是提升国际舆论引导力的重要途径。2020年9月中国宣布“双碳”目标后,日韩等多个国家也相继宣布碳中和目标,这使中国“双碳”目标被推上热搜,引得海内外媒体争相报道。2020年12月7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表示:“中国还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此外,一些国家主流媒体也对中国“双碳”目标进行报道,如推特账号@BBCWorld在2020年9月23日发布报道《气候变化:中国的目标是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引发社会讨论,“双碳”目标的世界关注度逐渐提高。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在国际社会一度被西方媒体污名化[1]。后疫情时代,“双碳”环境治理目标的国际传播为中国提升国际舆论引导力打开了窗口,如何在做好“双碳”国际传播的前提下,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是当下面临的重要问题。

1 后疫情时代“双碳”目标的国际传播格局

国际传播最早起源于美国,它是指以国家、民族为主体进行的跨文化信息交流传播,主要包括由内到外的传播和由外到内的传播[2]。在信息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传播对树立国际形象、维护国家利益和提升国际舆论引导力至关重要。“双碳”目标是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进程中提出的中国方案,是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的体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多数西方媒体将中国冠以“病毒源头”的头衔[3],这对中国在国际社会建构话语体系和提升国际舆论引导力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双碳”目标的提出使媒体围绕生态环境议题进行广泛传播,有利于消除西方媒体在国际传播上对中国形象的刻板印象[4]。后疫情时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仍旧复杂多变,“双碳”承诺让中国成了全球气候行动的先行者,充分彰显了中国的大国形象与责任担当[5]。当前,“双碳”的国际传播格局多元化,传播主体以官方和个人为主。

1.1 以官方机构为代表的宣传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更新变革,传播主体借助互联网这一传播介质发生了变化,传播主体也由专业媒体向普通大众转变。从社交平台推特来看,中国“双碳”目标的国际传播主体以官方发布和个人发布为主。在官方发布中,中国驻各国大使馆是“双碳”国际传播的典型代表,如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官方推特账号(@ChinaMissionVie)、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官方推特账号(@ChineseEmbinUS)等,均在推特平台发布关于中国“双碳”目标的内容。这类推特账号在“双碳”国际传播中作为传播主体所呈现的是中国对“双碳”环境治理目标的重视以及切实的行动表现。另外,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chinascio)、CGTN全球商业(@CGTNGlobalBusiness)等官方媒体账号也发布了有关中国“双碳”目标的内容,如CGTN全球商业发布了2021年中国发展论坛参会代表围绕“双碳”承诺对机遇和经验进行的探讨。这类官方机构的宣传账号是“双碳”国际传播的主心骨,其通过推特向世界各国展示中国的“双碳”承諾,使中国“双碳”目标在推特这一全球性公共场域中得到广泛传播。

1.2 以个人网络“意见领袖”为代表的传播

在“双碳”目标的国际传播中,还有一部分以个人为代表的网络“意见领袖”也发挥着作用。推特作为一款全球性社交平台,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海量用户,用户在该社交平台上积累粉丝,最终成为有一定传播影响力的网络“意见领袖”。社交平台推特中以个人为代表的网络“意见领袖”构成了中国“双碳”目标的国际传播个人话语体系,其影响力不容忽视。如中国驻马耳他大使于敦海(@YDunhai)、中国驻巴基斯坦外交官张和清(@zhang_heqing)、中国驻卡拉奇总领事李碧建(@libijian2)等网络“意见领袖”,均在个人账号上针对中国“双碳”目标发推,并获得点赞、评论和转发,实现个人影响力的国际传播。

2 生态传播下“双碳”的国际传播图景

中国“双碳”环境治理议题与经济、政治和社会等紧密相连,这使得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双碳”议题的报道总是以政治化为前提,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而忽略了中国“双碳”议题对全球环境治理的贡献。因此,“双碳”目标在社交平台推特上的国际传播的解读态度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以社交平台推特为例,对中国(China)、碳达峰(Carbon dioxide emissions)、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三个关键词进行精确检索,剔除个别无效样本,共得到包含三个关键词的精确推文共计60条,时间跨度在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文章对所得的60条样本推文进行文本内容分析,最终分析得出当前“双碳”目标的国际传播图景主要呈现乐观性和批判性两种态度。

2.1 乐观性态度下的“双碳”议题传播

“双碳”目标在国际社交平台推特上的乐观性态度呈现以中国相关政府机构的官方账号、外国媒体和气候与技术领域的专业报道为主。如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推特账号(@chinascio)在2020年12月22日描绘中国在未来几十年为实现碳中和要作的努力;英国天空新闻(@SkyNews)在2021年4月22日报道,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将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碳中和。此外,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官方推特账号(@SEIclimate)在2020年11月18日对中国“双碳”承诺进行报道;美国能源情报推特账号(@energyintel)在2020年9月24日报道中国将扩大《巴黎协定》的气候目标,力争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类账号对“双碳”的报道主要呈乐观性态度,更多是向世界各国展示中国的“双碳”承诺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具体途径,以此实现“双碳”的国际传播。

2.2 环境危机下的批判性态度

对“双碳”目标的批判性态度主要是基于中国是世界第一碳排放国、中国化石能源的占比等角度得出。如美国政治新闻网(@politico)于2020年9月25日对中国“双碳”目标进行报道,并提出这是中国迄今为止设定的最雄心勃勃的目标,对中国“双碳”目标持怀疑批判的态度。在获取的60条推文样本中,个人账号(@Diana6197Davis)在推特账号上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却没有出席格拉斯哥周末峰会,对“双碳”目标持批判性态度。

总之,中国“双碳”的国际传播以乐观性和批判性两种观点呈现,其中对“双碳”的乐观性报道较多,诸多外媒及关注气候环境的媒体对“双碳”目标的报道都是乐观性的。批判性观点主要站在个人主义的角度,以自我角度的审视进行判断。在乐观性报道中,西方主流媒体、涉及气候领域的专业媒体也有参与,在60条精确推文中占比95%以上;批判性的观点占比不到5%,以个人主义结合西方污名化中国的言论为主。

3 国际话语权下“双碳”目标国际传播优化路径

随着气候问题的不断加剧,全球环境治理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的国际传播效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国际话语权,从而更好地引导国际舆论。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改变,也激化了世界固有的矛盾[6]。后疫情时代,中国“双碳”环境议题的国际传播仍是国际话语权提升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结合当前的传播图景提出三条优化路径。

3.1 加强国际话语体系建构,讲好中国生态故事

在2016年2月19日召开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等理念,这是从“三力”向“四力”的转变,也从侧面反映了新闻舆论引导力的重要性[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如李子柒在YouTube发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频,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典型例子。当前,中国“双碳”议题在全球的关注度日益上升,但在报道形式上仍以官方报道为主,且报道内容通常以相关会议和具体措施为主,对中国生态观下的生态故事报道较少。

此前,云南亚洲象的成功迁徙促进了中国生态故事的国际传播,更是树立了“可爱中国”的形象,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的投入与大象迁徙的影像被全世界关注[8],《纽约时报》等各国主流媒体也纷纷对亚洲象迁徙展开报道。从新闻事件来看,亚洲象的迁徙属于突发性新闻,但事件本身反映着生态环境、动物保护、人与自然等生态文明观念,中国媒体抓住其新闻价值并展开一系列报道,进而引发了世界的共同关注[9]。“双碳”议题也可以结合更多生态故事实现对外传播,要将细微的故事融入新闻报道,避免引经据典说道理,通过微观视角讲好“双碳”环境议题下的中国生态故事。

3.2 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提升国际舆论公信力

新闻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问题一直是党的新闻事业发展的关键部分,也是历届党的领导人不断强调的重要方面[10]。“双碳”议题下,建设专业领域的新闻队伍至关重要,如环境记者等。有学者比较研究了中国和美国环境记者掌握的气候报道知识,得出中国環境记者明显处于劣势的结论[11]。面对“西强我弱”的传播格局,“双碳”议题的国际传播需要不断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环境记者的新闻来源不能仅仅依靠非营利环保组织,要不断加强对环境研究领域相关知识和理论的学习[12],更多使用一些学术机构的科学数据,采用更可靠的信源。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用48个字高度概括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其中“联接中外、沟通世界”是对中国国际传播的美好期许。2020年9月“双碳”目标的提出是中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又一伟大举措,而“双碳”议题本身是气候变化下的环境危机问题,因此其国际传播必然需要专业的记者和报道人员。要从全球生态保护视角出发,让更多人看到中国的行为方案,进而提升国际舆论公信力。

3.3 动员全民参与,扩大传播范围

中国当前的国际传播面临着一定的考验和挑战,但全球环境治理仍是世界上多个国家的共同议题,目前已有200多个国家提出了碳中和目标。但是,“双碳”议题的国际传播主要停留在官方机构和媒体报道上,普通大众的传播力度仍然有限。因此,动员全民参与“双碳”的国际传播,延伸中国“双碳”承诺的传播边界是当前迫切需要作出的改变。全民参与“双碳”目标的国际传播是延伸传播边界的有效途径。在虚拟社群中,利用“朋友圈”进行熟人传播可以进一步增强传播效果[13]。此外,搭建广泛的“双碳”议题的传播渠道也十分重要,可动员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各类专业环保人士及跨国公司员工,在日常的人文交流中实现“双碳”目标的国际传播。

4 结语

让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共同议题、讲好中国生态故事、加强新闻队伍建设以及全民参与传播是当前“双碳”国际传播可以作出的调整和改变,也是中国提升国际社会话语权必须付出的努力。

“双碳”目标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最新成果,从社交平台推特来看,中国的“双碳”议题国际传播目前还停留在官方机构和媒体报道上,报道内容以“双碳”目标的提出为主,对“双碳”目标具体行动举措的报道较少,整体传播范围有待扩大。同时,设置气候治理的全球议程也十分重要,后疫情背景下,媒体要紧紧抓住“双碳”这一环境议题,在国际传播中抢占先机,向世界更全面具体地展示中国生态观,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舆论引导力。

参考文献:

[1] 王雪莲,王晶晶.我国主流报刊国际舆论引导力机制创新与策略[J].中国报业,2021(17):28-31.

[2] 程曼丽.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传播[J].国际新闻界,2000(4):17-21.

[3] 顾元.后疫情时期中国对外传播战略的新转向[J].艺术科技,2021(9):108-109.

[4] 樊瀚文.智媒时代的人机对话新路径:以2021央视两会报道为例[J].艺术科技,2021(12):80-81.

[5] 王灿,张雅欣.碳中和愿景的实现路径与政策体系[J].中国环境管理,2020(6):58-64.

[6] 张永生,巢清尘,陈迎,等.中国碳中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和绿色转型[J].国际经济评论,2021(3):9-26,4.

[7] 计永超,刘莲莲.新闻舆论引导力:理论渊源、现实依据与提升路径[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9):15-26,126.

[8] 纪莉,张毓强.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生态文明的中国话语及其国际传播意义[J].对外传播,2021(11):61-65.

[9] 甘露颖.想象空间的压缩与延伸:央视网络传播“破圈”路径:“央视最美记者”王冰冰网络走红现象分析[J].艺术科技,2021(11):102-103.

[10] 郑保卫,王青.论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百年发展的历史经验[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43(7):1-10,27.

[11]王积龙,路鹏程,黄康妮,等.中美环境新闻记者气候报道知识之比较研究:一种第三世界生态批评的阐释[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23(12):25-37,126.

[12] 彭楠.僭越与回正:体育报道中媒介逼视的生成、影响及治理:以东京奥运会报道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1(18):64-66.

[13] 徐燕萍.微信朋友圈中的身體传播伦理问题浅析[J].新媒体研究,2021(18):14-16.

作者简介:方进(1998—),女,贵州遵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广电新闻与新媒体。

指导老师:冯菊香

猜你喜欢

推特碳中和国际传播
漫画二则
警务广角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美国航空公司的碳中和实践及其效果研究
分析低碳经济时代转变的农业经济发展
旅游风景区碳估算与碳中和实证研究
推特上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