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拟制片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探究

2022-05-30赵乙霖

艺术科技 2022年14期
关键词:数字媒体教学应用

摘要:随着影像视效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制片作为数字媒体艺术中提升艺术创作效率与质量的重要技术方式,在数字媒体艺术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主要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与虚拟制片、虚拟影像制作以及高校人才培养三个维度,结合实际问题分析教学策略,总结出促进教学创新的方法,提升数字媒体艺术的创造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虚拟制片;数字媒体;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J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4-0-03

自2009年科幻剧集《曼达洛人》第一季问世,“虚拟制片”这个词逐渐成为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中关注的焦点。什么是虚拟制片?在创作中如何影响作品制作?在本科教育阶段如何引导学生分析研究?围绕这些问题,文章从虚拟制片技术出发,探讨该技术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意义。

1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与虚拟制片

1.1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该学科通过艺术与技术结合的方式创作作品,是一门学科跨度大、交叉性强的综合艺术学科。常使用声音图像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合成技术等作为创作媒介,融合传统造型艺术、美术设计、互动媒体、数字图像、计算机语言等领域[1]。与之前的艺术创作形式相比,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更具迭代性、灵活性、技术性、科技性,并且在各种虚拟艺术、沉浸式体验、交互式产品、数字秀演中均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时下火爆的数字艺术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由信息技术高度成熟、市场实际需求等相互契合催生的新媒体专业,以培养具备技术软件操作能力、专业设计能力、美术创作能力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的。现代技术是该专业的核心支撑。基于此背景,现代技术的迭代更新也造就了数字媒体艺术更新速度快、迭代性强的特点,逐步诞生了多种交叉性强的艺术形式和内容,如CG产业、影视产业、交互产业、艺术与科技产业、游戏产业等。

1.2 虚拟制片

虚拟制片指的是一种创作流程,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制片过程,是一种可视化影像创作方法。主要是将CGI(电脑生成动画)技术与游戏引擎结合,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与增强现实技术使影像创作团队在拍摄现场就能实时看到实拍场景与虚拟场景的合成。在影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诸多优秀的影像制作人及影像作品,如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等。优秀的影像作品背后,离不开影像制作的手段和方式在艺术和技术上的不断探索与变革。

虚拟制片能够为数字媒体艺术在数字影像的创作上提供非常好的沉浸式体验。由于现场的高质量画面是通过虚拟引擎生成的,所以更新迭代以及现场测试的过程变得更加灵活自由,同时根据虚拟制片非线性的创作流程特点,前中后期的所有创作人员将聚集在现场集中讨论影像生成创作,如果存在任何问题,主创能够在现场及时发现并修正。相比传统制片的“前期不够,后期来凑”的工作特点,虚拟制片能够使数字艺术的创作流程具备确定性和实时响应性。

虚拟制片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中的支撑,使影像艺术的创作形式有了突破性的表现,创作者能够增强个人的参与感,将该技术引入本学科课堂,不仅能够保证专业学科技能的前沿性,也能为输送符合行业要求的数字媒体艺术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1.3 教学现状

与其他专业相比,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历程较短,由于迭代更新速度快,教学培养模式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为了使该专业学生更好地就业,促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发展,高校在设置课程时,尤其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与变化,适应新兴技术对数字媒体艺术的影响。加强教师队伍知识体系更新,完善教学案例,使学生与社会接轨、与时代并行。

将虚拟制片技术应用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中,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艺术理论知识,解决技术软件割裂的问题,将计算机软件最大限度地运用到艺术创作中,尤其是影视艺术创作中。传统的影视艺术创作属于线性工作流程,前中后期基本上是互不干涉地针对剧本展开创作,这种割裂式的创作方法无法使整个团队同时参与到影视艺术作品创作中。因此,后期在实现镜头的连续性与流畅性方面往往面临较大的挑战,如果遇到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只能在原定的创意上作出妥协。虚拟制片的非线性、可迭代、高协作的工作特点可以优化目前的影视艺术创作流程,丰富艺术创作方式,创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模式。

2 虚拟制片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教学方法

虚拟制片是利用CGI技术和虚拟引擎,通过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的实时可视化创作方法,不仅能够优化数字媒体艺术在影像艺术中的创作流程,从虚拟制片中产生的文化创意作品形式也层出不穷。将虚拟制片引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不仅能保证学科专业性和技能应用的前沿性,而且还能为当下数字艺术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1 虚拟制片创作的理论方法

一是加强在理论知识体系上的引导。虚拟制片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虚拟艺术创作方式。与传统制片流程相比,虚拟制片具备非线性、可迭代、高协作的特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首要教学任务便是普及虚拟制片的理论知识体系,让学生理解虚拟制片与传统制片在创作流程上的不同。而要实现這一目的,需要教师团队在专业教学中将美术设计理论、影视艺术、虚拟制作、虚拟拍摄等理论知识内容相互衔接、融会贯通,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是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数字媒体艺术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发展形势日新月异,作品形式更新迭代速度快。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提升技术软件的便捷性、创意设计的灵动性、艺术创作的互动性,突出视觉效果的丰富性。不能只注重基础软件的讲解和美术设计技巧的传授,还要关注虚拟制片这项新技术的融入,加深学生对专业软件的认识,以免出现学生进入社会后相关课程实践与实际需求不符的现象。

三是校企合作提供实践平台。由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设备成本比较高,而教学经费有限,所以虚拟制片相关的教学辅助设备难以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及时更新。为了满足教学需要,可通过校企合作提供实践平台,使学生快速掌握理论知识。在当前的影视艺术创作中,虚拟制片已经开始投入应用,参加校企合作实践学习,借助校外创新实践平台,学生有机会全流程参与项目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字媒体艺术素养,教学成果也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应用。而引入高水平的专业人才,能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不断优化迭代提供保障,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为学生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虚拟制片创作的实践方法

2.2.1 虚拟引擎

通过虚拟引擎进行虚拟制片创作,可以使在拍摄现场产生的虚拟内容实现实时可视化。虚拟引擎适合用于影像艺术创作,引擎中的应用贯穿置景、VR堪景(VR Scouting)、灯光测试、场景测试以及拍摄全程[2],能够对现场布景与数字虚拟背景预演多套方案,并在实际拍摄现场实时调整。尤其是虚拟引擎中数字资产的变革,可以理解为在影像艺术创作中角色模型、数字场景、运动轨迹、光影效果等设计和数字化生成的具备易修改、可共享、能优化、可移动复制特性的数字模型文件,有IP类型模型资产和通用型模型资产两种类别。IP类型模型资产是具备特定影像属性以及可识别性的影像元素,如道具、场景、角色等。通用型模型资产是运用数字技术采集或者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的模型文件。通过虚拟引擎的再度升级,能够增强数字媒体艺术在影像艺术创作中实时动画的设计感与延展性,逐渐减少创作对硬件的依赖,使效率和图像质量显著提高,制作过程更加具有确定性和自由性,且工作流程的科学性也符合最开始的创意愿景。

2.2.2 全景影像

虚拟制片中的全景影像场景视觉范围可以达到720°,拍摄和制作方式与传统模式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中要教授全景相机的使用方法,更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全景影像创作设计出适配的分镜头脚本。将博览会、数字演出、地产展示项目、沉浸式虚拟空间等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利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效率。

2.2.3 实时调色

实时调色是虚拟制片中非常重要的流程。实时调色不是后期调色,主要是在影像拍摄现场创建影像风格、管理色彩文件、加载预设LUT,目的是在现场尽可能地显示影片最终的风格色彩。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中,通过实时调色能够辅助影像艺术在创作中就实现最佳效果。

2.2.4 数字合成

数字合成主要通过特效软件完成,对虚拟制片现场的实拍素材进行调整修饰,与CG合成,再通过投影输出,创造实拍与虚拟场景混合的现实呈现,投射的内容就是现场数字合成的内容。这是数字媒体技术在影像艺术创作实践中的重要技能。

以上几种技术操作是虚拟制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媒体艺术对软件技术的要求较高,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虚拟制片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采用学科交叉引导方式,创新作品的呈现、应用开发与测试方式,创作具有前沿性和深度的作品,不断丰富作品的沉浸式体验,增强艺术性和感染力,从理论到实践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在当前数字艺术环境下,数字媒体艺术与虚拟制片的结合,不仅是数字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与科技、美术与设计等教学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3 虚拟制片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的影响

立足于虚拟制片技术的影像艺术创作,使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拥有更多的可能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亦会形成发展路径交叉化、创作空间丰富化、发展模式多元化、创新元素突破化的特点。因此,数字媒体艺术在未来的影像创作上会得到更加丰富的形式与内容的加持。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探讨虚拟制片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

3.1 创新模式

数字媒体艺术日新月异,根本原因是数字技术快速更新,有了虚拟制片技术,观众才可以看到更多具有视觉张力的影像作品,如《曼达洛人》。在创作现场,主创团队全部都在,作为背景的山川湖海等三维模型场景都是通过虚拟引擎实时渲染出来投屏而成。沉浸式的创作方式是《曼达洛人》获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

因此,围绕虚拟制片技术产生的文化创意方面的需求逐渐增加。更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关于虚拟制片的细分课程,如虚拟引擎、实时调色、数字合成、全景影像等,有利于学生深入学习虚拟制片技术,提高数字媒体艺术素养。虚拟制片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艺术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富有创意的影视艺术内容,拓展影视艺术的创作空间,也能帮助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更充分、更自由地实现自己的创作构想。从创作的功能性角度看,这些技术的应用也丰富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功能,单一输出输入的方式被多方交互全面取代,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灵活度迅速提升[1]。

3.2 发展路径

虚拟制片技术的非线性、可迭代、高协作的创作形式,能使作品与数字媒体艺术的关系更加紧密。在此基础之上,艺术与科技的融合程度加深,科技逐渐成为艺术创作的最佳辅助,创作者的创作理念会有很大的不同。例如,依据虚拟制片的现场实时可视化特点,创作的内容将突破现有的艺术元素,通过虚拟引擎创造多种形式的三维场景。

虚拟制片技术可以被应用到展览博物馆、数字夜游、沉浸式虚拟艺术等场景,真实的世界可以与任意虚拟元素融合,为不同场景应用提供多元化的支持。这种创作方式将观看者与艺术环境融合,在数字媒体艺术发展中超越了现实的很多可能,不仅能够推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虚拟制片相关课程的内容建设,拓展专业人才的发展路径,还可以通过与之匹配的新型教学模式,最终形成适合的虚拟制片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中的发展模式,促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质量全面提升[3]。

4 结语

在当下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发展过程中,虚拟制片的应用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從专业发展现状来看,掌握虚拟制片技术并引入科学化的课程,有利于研发出创新性的影视艺术形式。纵观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每一次数字技术的更新都会使本专业的艺术形式突破原有的呈现方式,为学生拓展更广阔的创作空间,推进艺术产业发展。

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虚拟制片在影视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对专业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该积极优化教学体系,使数字媒体艺术领域的教师队伍具备更高的素质,融合艺术设计专业和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科优势,通过前沿的教学案例,更新课堂教学内容,积极与企业等机构合作,丰富实践教学模式,拓展知识体系,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获得更好的发展、提升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浩华.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创作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2021,42(6):118-121.

[2] 杨玉洁.从《奇幻森林》到《曼达洛人》看虚拟制作的演化[J].影视制作,2020,26(6):14-23.

[3] 梁政,张宇虹.虚拟现实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教学[J].美术观察,2021(3):75.

作者简介:赵乙霖(1995—),女,四川成都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虚拟艺术。

猜你喜欢

数字媒体教学应用
数字媒体技术介入地方性博物馆资源开发讨论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中动画原理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的运用
数字媒体艺术的现状与前景
数字媒体的时代特征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研究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