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多苓后期女性作品中写意性表现探析

2022-05-30薛盼

艺术科技 2022年19期
关键词:何多苓写意表现

摘要:何多苓是当代抒情现实主义油画画家的代表,也是“伤痕美术”的代表人物,油画虽是来自西方的舶来品,但也在中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当前部分艺术家开始思索油画与中华民族特色结合的艺术之路。何多苓虽然被称为“孤独的前行者”,但是从他后期的油画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艺术的独特见解、风格的独树一帜。何多苓的作品糅合了中西特色,如同阴阳两极得到了完美的平衡,为中国艺术道路的创新提供了思路,也激励着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探寻更精彩的艺术之路,丰富和发展油画艺术。

关键词:何多苓;油画;女性;写意;表现

中图分类号:J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9-0-03

1 何多苓艺术风格的演变

何多苓,1948年生于成都,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班,现居成都,任成都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导师,是中国当代抒情现实主义油画画家的代表人物。他性格细腻,热爱诗歌与音乐,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作品画面唯美,透露出诗一般的惆怅,模糊了虚幻与现实的边界。画中的每一个女性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带我们走进他所创造的灰色幻境,感受每一幅画的气息[1]。

何多苓的绘画经历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以1982年创作的《春风已经苏醒》为标志,艺术风格细腻冷峻,以写实为主;赴美归国后,进入了中西艺术结合的探索过渡期,代表作品有1996年创作的《庭院方案》;2000年后,以女人体为主表现哀而不伤的艺术风格,代表作有“躺着的女孩”系列和“兔子”系列等。随着对生活的感悟与经验的积累,其画作每一阶段都会产生新的变化,这种现象在艺术领域是普遍而自然的。何多苓的艺术风格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本文研究的主要为其2000年至今的寫意性表现,主要艺术风格是哀而不伤的诗意与朦胧美。

艺术是人创造的,以最精炼、集中、凝练的形式把美带给我们。人类的审美意识是人对现实生活中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对象能动的反映,不同的人看待世界的眼光有所差异,发现和认识的美也有所不同,审美能力越强,对艺术的追求就越高。何多苓说他天生是一个审美的人,对绘画的理解都靠自己感受与领悟。他将自己的感悟通过绘画的形式呈现给观众,所创造的朦胧与诗意是他内心真实的审美感受。

良好的家庭环境和自身的爱好使何多苓在青年时期就拥有较高的艺术修养。20世纪80年代,代表作《春风已经苏醒》如一道春风,将他吹进“伤痕美术”的艺术潮流中,随后他创作了一些知青题材的画作。《青春》是他最后一幅关于知青题材的作品,也可以看作何多苓绘画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之后他潜下心来探索,除了尝试变化画法外,还寻求精神性的表达,探索中西绘画元素的结合。慢慢地,他发展出了现在这种朦胧、飘逸的绘画风格。

人的审美视角大体可以分为感性和理性两种。观察何多苓后期的女性作品可以发现,他是感性的,何多苓拥有发现艺术美的独特视角;但从作品中人物塑造的严谨度来说,何多苓又是理性的,他热衷于表现人物的复杂性,追求的美并不脱离现实。对艺术家而言,审美与追求是密不可分的,审美决定着艺术家的命运。独特的审美感受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是何多苓艺术风格不断转变的原因,也是他的绘画得到观众认可的原因。

学生时期,何多苓偶然看到美国画家安德鲁·怀斯的作品《克里斯蒂娜的世界》后,想到了大凉山的天空、土地。他被怀斯极其细腻且具有精神性的画风深深吸引,并将这种绘画方式用于自己的研究生毕业创作——《春风已经苏醒》,因此成为“伤痕美术”的代表人物。所谓“伤痕美术”,实际是对现实主义的回归,它首先体现对“真实”的向往。绘画艺术的灵魂在于它的创造性,何多苓也开始寻找自己的绘画语言,将象征手法融入创作中。1998年,他创作了《乌鸦是美丽的》,其中的乌鸦与之前出现的鸟有很大的区别。身披黑色斗篷的彝族少女,伫立在荒原上,神情严肃,身后黑色乌鸦飞驰而过,打破了肃静的画面,给人一种紧张、神秘的感觉。何多苓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借助画面中的事物传达出来,引发了观者的无限遐想。

在同期画家们功成名就之时,何多苓果断开始了新的探索。“伤痕美术”的气息渐渐褪去,这正是其赴美归国后的探索时期,也是他绘画历程中的过渡时期,从他的“迷楼”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出中西绘画元素的融合。虽然很多人读不懂何多苓这段时间的作品,但这段时间对何多苓的艺术生涯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是其后期个人艺术风格独树一帜的重要原因。2000年后,何多苓独特的女性题材再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是哀而不伤的诗意,哀而不伤是一种委婉性的表述,是一种忧郁但不过度的伤感,符合何多苓作品整体的灰色调及画面氛围中弥漫的诗意。相比之前的绘画,何多苓的画法和题材更加自由,以朦胧的灰色调为主,色调的处理更加成熟。他用写意的笔法代替了之前的写实画风,题材取自现实生活,但又不同于现实,主观处理后的画面更加飘逸与灵动。

2 何多苓后期女性作品中写意性的具体表现

何多苓后期作品最鲜明的特点是朦胧美的意境塑造,西方绘画讲究的是强烈的视觉效果或独特的构成形式,而东方绘画讲究的是意境和神韵带给人的独立意识。何多苓用自己独特的绘画方式表现出心中的朦胧意境。

何多苓后期的女性作品呈现出独特的朦胧美,这与他独特的绘画技巧有关。他的画主要有三大特色:薄画法、灰色调、写意笔法。这三大特色的融合造就了何多苓绘画作品中的写意精神。何多苓后期的女性作品给人的印象是烟雾般人性的虚影,人物的边缘仿佛快要消失了一般,似有似无,虚无缥缈。这种感觉与何多苓独特的画法和高超的技艺有关。“何多苓说,油画不是简单的色彩堆砌,有时候甚至还要将其擦掉,使用减法进行创作。正是基于这样的创作思想,何多苓的中国女性油画并不像其他油画艺术家那样使用颜料层层涂抹,而是将其擦掉。”[2]

何多苓的绘画是加法与减法的结合,这与中国画的减法绘画思想类似。一幅作品需要经历无数次的修改与润色。一遍又一遍地叠加,使画面效果丰富又微妙,看似简单的画其实充满了复杂性。稀薄的颜料运用得恰到好处,先用薄薄的一层灰色作底,然后蘸取所需的颜色,结合中国式写意的笔法扫在画面上。经过长期的摸索,何多苓在油画创作中加入写意的笔触,这是他绘画的一大特色,也是对油画创作的突破。在色彩上,何多苓采用灰色调,避免了纯色的艳丽,低饱和度的色系变化又统一,在保持画面整体色调一致的同时,更有利于画面氛围的营造。如果对颜料的特性和色彩把握得不够精准,很有可能使画面变脏,颜色混乱,失去理性的安排。

何多苓的绘画方式是长期摸索出来的,一般的初学者很难模仿,正因如此,他的作品才能营造出独特的朦胧感。2006年,他创作的“躺着的女孩”系列,画面题材为单个女性人物,运用夸张的处理手法突出女性纤细的腰身。年轻美丽的女孩子赤裸身体,仿佛置身于淡淡的薄雾中,神态优雅迷离,若即若离的美感让人深陷其中,灰色调的统一使画面更加纯粹。相比早期的作品,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何多苓的画越画越虚,人物与背景的边缘处理得越来越模糊,人与背景融为一体。虽然采用了朦胧的表现方法,但其对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画面更多传达出个人的精神性,与早期细腻冷峻的风格有很大区别。技法与思想的成熟让何多苓的绘画更加自由,对他之后的艺术探索有很大的帮助。

艺术最重要的特质是情感,情感影响着艺术家对作品的表现方式。何多苓的性格是开朗而细腻的,他的作品不脱离现实,对女性的刻画细致入微。何多苓身上散发着中国文人气息,如今,他沉浸在自己的绘画世界里,根据自身的性格、爱好,在画中呈现诗意氛围,将人放在虚幻的自然中,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在“俄罗斯森林”系列肖像画中,何多苓将人与虚拟的自然结合,他笔下的人物仿佛是那广袤森林中的精灵,每一处的画面安排与处理都表现出他细腻的性格特点。

何多苓爱好文学、音乐与诗歌,因此他的作品具有较强的文学性。何多苓下乡当知青时,阅读了托尔斯泰、普希金、契诃夫等大师的著作,接触的也是列宾、苏里科夫等艺术家的画,受欧洲文学和绘画的影响较深。在2014年前往俄罗斯写生时,何多苓说:“见了俄罗斯广袤的原野,就知道为什么普希金、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会出于此。”[3]在“俄罗斯森林”系列作品中,何多苓将人物与背景都处理为灰色,保持朦胧的效果,画法上采用传统的多层画法,一遍遍地叠加与罩染,画面含蓄而内敛,弥漫着诗意的朦胧美,能引发人们的思考。他2017年创作的《俄罗斯森林(白银时代)阿赫玛托娃》背景为俄罗斯森林,人物为俄罗斯“白银时代”的代表诗人阿赫玛托娃。何多苓通过个人的感悟,将两者结合,人物双手环胸,漫步在广袤的森林中,似乎在低头思考着什么。人物与背景都处理为和谐的灰色,更贴近诗人高雅的气质,画法上还是采用薄画法,将颜料稀释,一遍遍重复与修改。构图上近大远小,空间感较强,让人联想到诗与远方,也与中国画中的构图意识不谋而合。

何多苓的“俄罗斯森林”系列突出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创作主题,倾注了他对俄罗斯森林的热爱,花费了很大的心血才完成。“白銀时代”的代表人物阿赫玛托娃是何多苓最喜欢的一位女诗人,“俄罗斯森林”系列每一个时代都有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何多苓认为女性与自然界的关系比男性更充分、更接近人类的本质。在他后期的许多作品中,都体现了女性与大自然的结合,通过诗意的画面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也表现对自然与原始的回归心理。何多苓关于女性题材的创作也与艺术家自身的精神修养有关。在以往的油画创作中,对女性存在刻板印象,仿佛写生课上的女人体,充满性与欲,而何多苓通过他独特的绘画手法,集中刻画女性的精神世界,对身体进行虚化处理,让观者忘记固有印象,这是一般艺术家很难做到的。何多苓要表现的不是女性的身体如何美丽,而是通过女性这一题材将观者带入自己创造的艺术精神世界。

3 何多苓坚守自我的绘画之路

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说是如火如荼,也有不少关于中国油画发展史的书籍出版,由刚开始的接受学习模仿,到后来各种艺术之辩,油画的艺术语言与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但随着中国的崛起,逐渐掀起中西相融的艺术热潮,这是艺术发展的必然,也是时代的需求。我们不再单纯地写实,绘画的内在精神性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油画家开始向中国画学习,向传统的书法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推动油画的发展。何多苓绘画的成功就在于其画作的精神内涵,即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方式,能让浮躁的心获得一份安宁,这也是艺术家自身修养的体现。

有人认为何多苓是孤僻的,不愿在时代潮流中显露,只有真正清醒的人才明白,真正的智者不会被一时的光鲜亮丽蒙蔽双眼,能保持一颗纯真的心。何多苓是明智的,只有不随波逐流才能走得更远,就像他在采访中说的那样,在潮流的边缘刚刚好,这样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在绘画上也更加自由。现在学习绘画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在复杂的社会中,有时候分不清对与错,缺乏思考,在绘画学习中习惯甚至依赖模仿,或停留在某一阶段止步不前,缺少创新思维。这些弊病如果不加以改正,只会越陷越深,最终毁掉自己。艺术的道路不是一条直行道,一人一种走法,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何多苓的绘画影响着当代人的审美,也让人们感受到了油画语言的独特魅力。何多苓的绘画作品在中国艺术界不可或缺,其价值是不可忽视的。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艺术之路永远不会停歇。

4 结语

“油画民族化”在20世纪40年代成为艺术创作的明确主题,但当时写实油画的影响占据上风。到20世纪50年代,“油画民族化”才受到中国油画界的关注。1957年,董希文发表文章《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油画中国风》,其中写道:“今后,我们不仅要继续掌握西洋多种多样的油画技巧,发挥油画多方面的性能,而且要把它吸收过来,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血液,也就是说要把这个外来的形式变成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东西,并使其有自己的民族风格。”随着艺术界对油画民族化思潮的研究与实践,中国油画注入了新鲜血液,而写意油画也是油画民族化发展的结果,写意油画更注重油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结合,更注重画面精神内涵的表现。何多苓创作的不是抽象的、完全看不到具象的绘画,他吸收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精髓,汲取了民族艺术的精华,将西方油画多层技法的古典传统和中国古代写意绘画中的“笔墨情趣”相融合,形成了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中国油画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瑶.何多苓女性题材油画研究[J].艺术科技,2016(12):165.

[2] 苏晓明.何多苓中国女性油画的创作特点[J].大舞台,2015(1):20-21.

[3] 李智.全盛的黄金时代:探析何多苓近作《俄罗斯森林系列》[J].西部皮革,2019(8):104.

作者简介:薛盼(1996—),女,江苏徐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油画。

猜你喜欢

何多苓写意表现
中国传统人物画《威武鲁提辖》创作
工笔画中的“写意”性表现载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何多苓绘画中的隐喻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