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家庭作业的现状及策略
2022-05-30王冠华
王冠华
摘 要:家庭作业确实是课堂教学名副其实的延伸,学生能否高效完成家庭作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数学科目作为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学生是否可以认真、高质量地完成数学家庭作业,对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会有直接的影响。本文基于初中数学家庭作业现状,从三个方面对如何真正落实初中数学家庭作业功能提出了相应策略,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初中数学;家庭作业;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19-0106-03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trategies of mathematics homework in junior middle schools
WANG Guanhua (The No. 1 Middle School of Zhuoni Coun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Homework is indeed a veritable extens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Whether students can efficiently complete homework will affect their learning efficiency to a certain extent. Mathematics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for students in junior high school. Whether students can complete mathematics homework seriously and with high quality will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improving students' mathematics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math homework,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on how to truly implement the junior high school math homework function from three aspects, in order to attract more ideas.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Homework; Status quo; Strategy
在今天的基礎教育阶段的学科教学中,作业已经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这从当前各个学校已将作业次数作为衡量教师工作量的基本条件,便可说明问题。同时,我们必须明白作业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是由其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查漏补缺、自我认知及作为师生互动双赢的平台而存在等原因决定的,且这种认知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论证和实践。由此可见,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家庭作业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作为初中阶段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学科,学生能否掌握这个阶段所需要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对日后学习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初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对正确解答数学问题具有重要作用。而想要实现这一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重视学生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提高批改家庭作业的质量,对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一定要认真对待。
1.家庭作业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班级授课制又称为课堂教学制度,最早是由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名著《大教学论》中提出的,后经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的补充和细化及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最终完善,终于成为当前国际教育界最为流行和普遍应用的一种集体授课模式。而家庭作业便属于班级授课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凯洛夫于1951年指出“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和平与发展逐渐被确认为是整个世界发展的主流和趋势,加上现代人对于教育功能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各国对于教育的投资力度水涨船高,无论中国还是整个国际社会的“教育基线”都在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处于不同时代的同一年龄段或者年级的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绝对是存在差异的,毋庸置疑,时代越往后,学生面临的压力越大,学习任务也越重。这也是近几年教育界将家庭作业等同于课外作业的直接原因,至少从作业书写时间上看,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需要帮助、指导和“干预”学生学习的知识在数量上越来越多,哪怕是在“减负”要求下,教师辟出专门的时间供学生书写作业也是不现实的。因此,无论从时间安排上来看,还是从与教师直接参与的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家庭作业确实是课堂教学名副其实的延伸。
2.初中数学家庭作业现状
在将家庭作业等同于课后作业的认知基础上,我们便对初中数学家庭作业布置现状的调研结果进行了简要的归纳和总结,以期对后期的作业布置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1)初中数学教师对于家庭作业的预期
毫不夸张地说,相当一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并没有把提高学生数学水平的希望寄托于家庭作业书写上。这从当前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对于家庭作业的态度就能看出其预期。第一,初中数学作业布置的随意性较强。目前在初中教学评价中,作业次数一般被作为是否完成教学工作量的评价指标之一,因此教师不得不布置作业。但是,他们对于布置作业这件事花费的心思较少,课后练习题、教辅资料是学生课后作业的两大来源,且教师在具体布置作业的过程中较少经过思考和选择,随意性较强。第二,作业数量和难度均不稳定,缺少层次和梯度。对于学生而言,最怕的状态往往是几门学科的教师同时布置了作业,且作业量较大,而在一般情况下数学教师都是“主力军”。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但问题就在于这样的状况可能造成学生疲于追逐“量”的完成,而非“质”的提升,更为关键的是这种作业布置法往往缺乏层次性和梯度性,明显有通过题海战术或者扫荡式做题法来达到查漏补缺目的的嫌疑。第三,教师批改作业不及时,作业的反馈功能得不到实现。暂且不论初中数学教师自身的原因,不能及时批改作业的客观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种,如初中数学教师兼任班主任工作,教学时间紧张;又如大部分初中学校尚未实现教学和行政的分离,这就使部分初中数学教师还兼任着行政岗位,连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中都无法保障,更不用说及时批改作业了。
(2)初中生对于数学家庭作业功能的认知
初中生对于包括数学作业在内的作业认知也会影响家庭作业质量和功能的发挥。第一,读书无用论的误导。目前在社会中存在着读书无用论,且这种观点的持有者中有家长、有学生。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年龄、阅历等因素限制,他们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往往是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他们的内心对于万事万物本身就存在各种困惑和不确定,且容易动摇。他们一旦受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便会对关于学习的一切行为都提不起兴趣,包括写作业。第二,学生家庭作业负担过重。尽管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禁止学校层面的补课并开展各种“减负”措施,但是学生却发现“减负”后的作业量明显增加了,其中初中数学学作业就是“主力军”。这其实也不难理解,在应试教育及国民“教育基线”不断提升的前提下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量在短期内是确定的。在以往,教师通过补课等形式将自己认为学生需要知道的知识进行了灌输或者帮助学生进行了建构,但是一旦补课等环节取消了,教师就无法将更多的知识教授给学生,自然便会产生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因此,只有通过布置大量的作业来“弥补”或者填补这种思维上的不确定性。第三,学生渴望存在思维含量和梯度性的作业。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他们承认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也认可通过“写作业”这种方式复习巩固和查漏补缺,但问题是由于教师布置的作业往往存在简单化、重复化及无梯度感等,从而使学生无法从作业书写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和获得感。
(3)家长面对初中数学家庭作业的纠结
家长在面对学生的家庭作业,尤其是数学家庭作业的时候,其心理状态也是非常纠结的。在亲子教育前提下只要时间和能力允许,家长自然非常愿意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助力,甚至直接充当家庭教师的角色,但問题是并非所有的家庭及所有的家长都具备这样的能力,这便使家长普遍较为焦虑。一些家长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比较低,辅导学生小学数学作业勉强可以完成,但是初中数学难度增大,家长也想辅导学生的作业,却有心无力。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影响学生完成数学家庭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3.真正落实初中数学家庭作业功能的作业布置策略
(1)将初中数学作业布置置于过程本身
从家庭作业的功能“逆推”,我们认为家庭作业应当具备一套完整的过程。第一,家庭作业的布置应当基于两个前提,一是学生在当天或者当节课需要学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些源于教学内容,由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决定;二是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学情,尤其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学生一知半解却自认为已经掌握了的知识点。第二,教师在对上述两大前提准确把握的前提下,以教材、教辅等为重点开始作为布置作业选择的环节。之所以在作业上需要选择而非“一刀切”或者将这些“资源”全部作为作业,一方面是为了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使作业有层次感且确保重、难点的平衡性,以免通过重复性、简单性或者难度过高的作业造成学生疲于应付写作业这件事,造成对作业思维不必要的反感。第三,重视对学生作业过程性体验的观察和总结。作业本身的具体实践者和操作者是学生,但是布置者或者设计者则是教师。教师布置作业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否适合学生,还要放置于“学生做作业”这个过程中来加以考量的。同时,在课后作业等同于家庭作业的今天,家长在学生作业书写过程中就起到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前文已经提及,当前初中数学作业书写过程中,教师往往主动或者被动地承担了家教或辅导教师的角色,我们认为这种角色的定位是对于“家长”这个特殊的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在家校合作制度设计的初衷中,家长的角色是被定义为学校教育的理解者和支持者。以此推导,在学生作业书写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学校的学科教学,家长可以在陪伴的前提下从用时、态度、专注等多视角观察学生书写作业的过程,并和教师做好沟通反馈,这样也就方便教师掌握学生书写作业的情况,并为后期布置作业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经验。当然,作为家长,如果文化程度和能力允许,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指导。第四,教师根据家长的反馈信息加上学生交上来的作业,通过及时批改把握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通过积极性评语等方式暗示自己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且及时批改作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再次确认和补充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过程。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基于所掌握的信息在下节课开始时,通过导入等形式对学生暂时掌握情况不乐观的知识点进行二次讲解或者复习巩固。而在二次讲解的过程中,学生的感觉自然也是“老师复习的刚好是我掌握得不够好的”的这种起到好处的感觉,自然能达到“给瞌睡的人递枕头”的恰到好处的效果,且学生从中也能感受到教师的“爱”。这便是一次理想的作业的完整实现过程。
(2)家庭作业的布置尽量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为导向
按照核心素养的思想,如果将从小学到高中12年的教育视为一个整体,并加以系统化、发展性的视角处理,我们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过程,其反面自然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教材等“他者”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的过程。同理,我们布置初中数学家庭作业也应当从培养学生学习独立性的角度出发。在此过程中,第一需要考虑的便是逐渐解放家长的问题,即家长的角色需要发生转变,从原来的辅导者或者家庭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甚至可以共同前进的“战友”;第二,教师在作业的具体设计上也最好讲究作业题目的典型性和难度的层次性及梯度性,从而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具体的作业书写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第三,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找准自己的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客观位置,如果有必要,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制订学习计划,借助作业的力量帮助学生力争上游;第四,培养学生的自律性也非常重要。前文已经提及查漏补缺是作业书写目的之一,在具体的作业书写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以解决作业问题为导向,帮助学生体验书写作业带来的成就感和获得感,并为后续好好学习数学奠定积极的情绪基础。
(3)以评价规范作业布置行为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与“作业布置”这件事的评价直接相关的三方分别是学生、任课教师和家长。再说“书写作业”这件事上,这三方的态度都很关键。教师可以尝试用评价反馈来不断更新和规范自己的作业布置行为。而要想使家庭作业的评价更加客观,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家长在家庭作业中的重要作用,当学生完成数学家庭作业之后,家长可以记录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及学生在做哪些题目的时候消耗的时间比较长,同时检查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正确性,这时家长把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反馈给教师,教师在认真批改作业的同时就知道哪些数学内容是学生普遍没有掌握的,这时候再进行深层次的讲解,然后再调整相关的家庭作业内容。
参考文献
[1]谢建平.农村中学数学作业情况问卷调查报告[R].科学咨询,2012(10).
[2]魏夏南.学生家庭作业:家长的焦虑与纾解[J].科教文汇,2020(04).
[3]韩琴,吴婷.初中数学课外作业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22).
[4]田步伟,李玲霞.生本理念下初中数学前置作业设计教学现状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10).
[5]闫晓敏.初中数学家庭作业的现状分析[J].林区教学,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