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应用于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围手术期的临床探讨
2022-05-30陈小红缪红莉
陈小红 缪红莉
摘要:目的 探讨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围手术期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350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分组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175例。参照组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围手术期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焦虑评分、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术前焦虑评分、术后焦虑评分、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在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开展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手术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增进护患沟通,缓解患者不良心理和情绪,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围手术期护理
颅内动脉瘤主要是指,临床中较为多见的脑内动脉壁的结构发育不良或由于脑外伤、动脉硬化造成动脉壁损伤或老化,使局部血管壁向外膨大形成的囊状瘤体 [1]。常见病因有先天性因素、动脉硬化、感染、外伤等,加上血流冲击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出血、缺血、昏迷、喷射性呕吐、休克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2~3]。血管内栓塞为常见的治疗方法,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但在临床治疗中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本研究旨在探讨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围手术期给予患者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350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分组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175例。参照组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围手术期人性化护理干预。参照组中男性95例,女性80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7.89±4.56) 岁。研究组中男性93例,女性82例;年龄36~76岁,平均年龄(57.91±4.57) 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可对比。
纳入标准 [5]:经影像学诊断后均符合“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标准,且患者均符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指征;患者无意识障碍及沟通障碍。排除标准 [6]:合并较为严重的先天性精神障碍、先天性心脏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中途转院治疗者。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准备、术前健康宣教、术后生命体征指标监测、术后对症护理、饮食指导等。
1.2.2 研究组
实施围手术期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 术前:全面评估患者的身心状态,主动了解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采用专家講座、PPT等形式进行图文并茂的讲解、一对一问答、发放健康手册及介绍成功治愈案例等多元化的方式,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手术治疗及预后的了解程度,帮助患者构建战胜疾病、积极接受手术的配合度及自信心,使患者术前保持良好的情绪。此外,还可结合患者的心理评估结果进行一对一的音乐放松疗法、深呼吸疗法、聚焦解决模式、家属陪伴法、介绍手术室先进医疗设备及治疗技术等,消除和缓解患者术前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让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手术治疗。
(2) 术中:入手术室后,第一时间为患者介绍手术室基本设施、医生熟练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经验、手术主要流程等,让患者放下戒备心。结合患者手术时间合理设置手术温度及湿度。为患者实施术中隐私护理、安全护理及保暖护理,用保暖毯遮挡非手术部位,对需要输注的液体实施恒温处理,预防术后寒战及躁动的出现,给予患者人性化护理,保障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3) 术后:术后麻醉清醒后,护理人员应第一时间告知患者手术结果,并给予患者鼓励、安慰及支持;定期为患者实施按摩护理,叮嘱患者放松肌肉,切忌过于紧张,通过深呼吸放松疗法缓解患者紧张的身心状态;密切关注和记录患者穿刺部位的变化情况,做好皮肤的清洁和包扎处理工作,发现异常第一时间给予上报和干预;关注患者语言和肢体活动能力恢复情况,监测患者神经功能,减少和预防脑血管痉挛现象的发生;在患者生命体征指标恢复正常后适当抬高床头,做好患侧肢体穿刺护理及局部穿刺护理,减少脑积水、应激性溃疡、脑梗死、股动脉栓塞等并发症的出现;出院前1de为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告知患者出院后正确的饮食、生活,养成早睡早起、清淡饮食及适当运动的习惯,叮嘱患者家属在平时生活中多给予患者关注、关心和陪伴,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焦虑评分、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 评估患者的负面情绪和心理状态,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情绪越严重 [7]。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6.0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 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 表示,行t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围手术期焦虑评分比较
研究组颅内动脉瘤患者护理后的术前焦虑评分、术后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1。
2.2 两组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2。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3。
3讨论
血管内栓塞术主要是通过股动脉穿刺将纤细的微导管放置在动脉瘤囊内或瘤颈部位,再经过微导管将柔软的钛合金弹簧圈送入动脉瘤囊内并将其填充,使动脉瘤囊内血流消失,从而消除再次破裂出血的风险。该手术方式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患者预后较好 [8]。但多数患者,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期间,可能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引发负面情绪,影响手术的顺利开展及术后恢复。因此,在临床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人性化护理主要是指,在临床护理干预过程中以“人”为中心,强化一系列的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一切护理措施都应从患者实际情况和护理需求出发,为患者制定针对性、预防性的护理计划,最大程度地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控制和预防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增进护患之间的互动沟通,优化护理程序,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术前焦虑评分、术后焦虑评分、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
综上所述,对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开展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手术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增进护患沟通,缓解患者不良心理和情绪,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王丽君,胡韶华,崔玉华.叙事性心理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心理状态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25):4796-4798.
[2]刘芬,刘耀君.聚焦护理模式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患者心理状况、自理能力、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6):2459-2463.
[3]李亚红,魏瑞娟.循证护理在颅内动脉瘤血管介入栓塞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0):160-162.
[4]朱园园,徐园华,陈淑娟.聚焦护理模式对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0):12-14.
[5]塔娜.人性化护理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51):104,108.
[6]高丽丽,王友艳,宋敏.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围手术期人性化护理效果评价及患者预后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6):37-38.
[7]趙彩霞,李亚.人性化护理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围手术期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21(23):2635-2640.
[8]王卉.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9,27(8):17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