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凡益之道 与时偕行

2022-05-30周云华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课堂展示历史学科学习评价

[名师简介]周云华,女,中学正高级教师,苏州市名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课程设计与实施、课堂观察与透视、学习设计与分析、听课评课与研究、考试测量与评价。近十年来有一百五十多篇文章在全国各类核心期刊上发表,其中有二十八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摘   要]时代对教学的要求在变,课堂中学习的主体也在变,但教师对教学的创新追求永远不变。正所谓,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要上好一堂历史课,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教师需要认真思考以下三个重要问题,即如何让教学设计更有新意,如何让课堂展示更加新颖,如何让学习评价更富新艺。

[关键词]历史学科;教学设计;课堂展示;学习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10-0001-05

2021年,笔者先后在苏州大市范围内进行了三堂新授公开课的展示,内容分别是“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开创外交新局面”和“盛唐气象”(注:统编教材)。笔者以为,要上好一堂历史课,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教师需要认真思考以下三个重要问题:如何让教学设计更有新意?如何让课堂展示更加新颖?如何讓学习评价更富新艺?时代对教学的要求在变,课堂中学习的主体也在变,但教师对教学的创新追求永远不变。正所谓,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现笔者以这三堂公开课为例,逐一解析这三个问题。

一、如何让教学设计更有新意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依据教育教学原理、学生认知结构,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等要素进行的一个系统谋划,而这个谋划正是教师开展教学实践的思路和过程。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就是一堂好课的规划,有新意的教学设计可以令课堂更精彩。

(一)重视整体板块设计

部分教师习惯性地借助网络课件进行教学,“拿来主义”屡见不鲜,个别教师甚至闹出了课件与教材版本不符的笑话。笔者在设计公开课时,一般不先参考网络上的课件,而是先依据课程标准要求,认真解读教材,再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如初中内容笔者会参考除统编教材外的其他七个版本的教材,高中内容则参考其他三个版的教材)来整体设计教学板块。

如“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笔者依据课程标准,梳理了教材的脉络,设计出以下四个学习板块:1.立国的理想与困境;2.制宪的妥协与制衡;3.宪法的创新与活力;4.英美的殊途与同质。

“开创外交新局面”一课按三个重要阶段进行板块设计:1. 20世纪50年代——开拓与创新(确立外交新地位);2. 20世纪70年代——转机与突破(打开外交新局面);3.新时期——调整与发展(取得外交新建树)。

“盛唐气象”一课(注:部优课)的板块设计如下:1.繁荣的社会经济;2.和睦的民族关系;3.开放的社会风气;4.多彩的文学艺术。

板块设计的目的是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但如若教学板块的设计散乱、无序、刻板,就容易导致历史教学低效、无效甚至负效。因此,教学板块的设计应讲究策略,体现出设计艺术。常用的设计方法有三种,分别是立意设计法、逻辑设计法(遵循历史事实的逻辑,遵循学生学习的逻辑,遵循教材编写的逻辑)和问题设计法。上述三堂课的教学板块正是采用这三种方法设计的。

(二)用心打造教学环节

导入、过渡和小结是教学中的三个重要环节,必须高度重视。赞可夫认为:“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用心打造教学环节的重要性正在于此。巧妙的导入、自然的过渡和精彩的小结,不仅能使一堂课环节完整、结构清晰,而且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学生学习充满乐趣。

导入,是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知和新知;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指引着学生的思维和方向。好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使学生在新课的起始阶段就迅速、主动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为新课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

笔者在执教“开创外交新局面”一课时这样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里有一组照片(动态呈现十张与本课主题相吻合的照片,并配上动听的轻音乐),请同学们看了以后给这组照片确定一个主题。

生:外交。

师(补充说明):中国外交,2021年的中国外交。所谓外交,就是以主权国家为主体,通过和平方式处理国家间关系和国际事务的活动,讲究一定的艺术性。曾几何时,我们的外交并不艺术。首先来看这样一张宣传画(展示第一张幻灯片),画下面的文字是“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倒美帝!打倒苏修!打倒各国反动派!”。我们从中可以读到的信息是,中国和当时的两大强国都处于敌对的状态。在“文革”开始后的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同已建交和半建交的40多个国家中的近30个国家先后发生外交纠纷,与一些国家的外交关系甚至恶化到降级或断交的地步。到20世纪60年代末,外国在中国设立的领事馆由20世纪60年代初的30个锐减到6个,而中国在国外设立的领事馆也由14个减少到5个。远离国际社会,处于半封闭状态,这就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外交。到了20世纪70年代,由于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的外交迎来了转机,实现了突破。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展示第二张幻灯片)。

过渡,是指由旧知复习转入新知讲解,或由当前的问题研究转入另一个问题研究的一种教学环节间的衔接。

例如笔者在“盛唐气象”一课中借用杜甫的四句诗设计了这样的过渡: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繁荣的经济景象

似闻赞普更求亲,舅甥和好应难弃。——和睦的民族关系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开放的社会风气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多彩的文学艺术

小结,是一堂课结束时对所授知识进行的概括、归纳、总结和运用,是促使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小结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把零散孤立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通过小结,能对整节课内容进行高度概括,能对教学总体思路进行最明确、最深刻、最集中的阐述,能展现整节课教学的精华。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任何一个独立的教学阶段,都需要进行适当的总结。

例如笔者在教学“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时这样进行小结:

“学了美国人的制宪之路,请谈谈你的体会。(学生的体会略)那么,老师的体会是:对民主自由理想的孜孜追求;不放弃原则的适度妥协包容;与时俱进的制度设计与创新;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与统一性;适合自己国情的才是最好的……”

课堂教学是由一系列教学环节构成的一个复杂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对整个课堂教学都影响巨大。一堂课中的每个环节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因此所有环节都缺一不可。有效的教学设计应做到,每个教学环节互不重复、互不交叉,且不可互相取代。

(三)优化具体细节安排

美国历史学家扎克斯说过“历史的生动之处往往在于它的细节”[1],而教学细节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与安排。笔者在教学“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和“盛唐气象”时分别安排了如下细节:

我一直对唐德刚所说的“一个成功制度的诞生和沿革,需要智慧和运气”深以为然。最近读的《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正给了这句话一个极好的例证。1787年的制宪会议,智慧体现在,与会的代表虽从事不同职业,但大多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为当时的翘楚。其中有富兰克林这样的百科全书式智者,有未来总统华盛顿、麦迪逊,有乔治·梅森这样的“美国启蒙之光”,有汉密尔顿这样的联邦财神爷,还有莫里斯这样的十三州大富豪……运气体现在,制宪会议起初的召集一波三折,宪法的草拟过程更是几近停摆,签名时有一个州未派代表参加,与会者中还有三个强硬派不愿动笔。这样的会议,居然“胜利闭幕”了;这样的宪法,居然获得了十三个州的一致通过,成为如今美国宪法的基石!

值得一提的是,华盛顿在制宪会议第一天即被众人选为会议主席。为了不让自己的意见影响制宪的进程,他尽量不在会场发表正式意见。整场制憲会议他仅有三次意见发言,但极具象征作用,对制宪深有影响。

笔者用以上细节来突出美国1787年宪法诞生之艰。

在唐初诸帝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同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和分裂对照得那样鲜明……中国呈现了繁荣、幸福和文艺活跃的景象远在任何同时代国家的前头。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整个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朝代,即汉代与唐代奉行道的哲学。这两个帝国是当时全部地球文明中最健康、最幸运、最先进的国度。监狱是空的,遗落在街道上的贵重东西没有人捡,所有国民充满自信。……历史学家把这两个朝代称为中国的黄金时代。

——张绪通

笔者用以上细节来点赞唐代之盛,并助推本课教学完美收官。

二、如何让课堂展示更加新颖

课堂应是师生展现风采、秀出自我的舞台。如何进行展示,让学生学得更有趣,学得更有效,可大有讲究。教学中不妨多运用微信功能、多屏技术和影视宣传艺术。

(一)巧用微信朋友圈

在讲解“中美关系正常化”时,笔者创设了“尼克松的微信朋友圈”这一情境(如图1),并设置悬念“尼克松的朋友圈透露出怎样的外交信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信号?”进行过渡,引导学生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进行分析。

而在教学“盛唐气象”中唐代诗歌的繁荣时,笔者则把相关的材料通过微信朋友圈展现出来,让唐朝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穿越时空与学生对话(如图2)。

其实,学生要学习的内容没有任何变化,但因为呈现方式趣味化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浓、学习效率更高。

(二)活用多屏展示板

学校的未来教室里往往有多块展示屏,上课时教师可以同时发挥它们的作用。如“盛唐气象”一课,新课开始时,笔者请六位学生在展示屏上制作盛唐时期的时间轴;新课结束时,笔者又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学完本课,你们能用哪些词语来描述盛唐气象?”,再让每个小组(注:全班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各派一名代表将小组讨论结果在子屏上展示出来。在笔者的启发和点拨下,有的小组进行了精彩的展示,如图3、图4。

(三)妙用影视宣传艺术

影视制作方为了让上映的电影或电视剧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有限的画面中突出自己的特色,抓住观众眼球,都会制作色彩绚丽、设计精妙、内容简洁的片头。片头开始的第一个画面和结束的最后一个画面分别被称为起幅和落幅。起幅和落幅最能体现画面与音乐的关系。以起幅为例,如果有文字或者图形由远及近地慢慢进入起幅画面,那么音乐随之由弱变强就非常符合人的视觉与听觉习惯,从而大大增强片头的感染力。落幅常常是带着音乐的定格画面,往往与最后一个音符的截止相吻合。

受此启发,笔者尝试将此艺术巧妙运用到新课的起始环节。

如“盛唐气象”一课开始,笔者动态呈现表1中的图片,并配上唐玄宗所作的《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曲》是唐代的燕乐大曲,是唐代宫廷乐舞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音乐作品。所谓“大曲”,往往是歌、乐、舞三位一体,是歌唱、器乐、舞蹈连缀融合的综合艺术)。轻松舒缓的音乐、精妙绝伦的图片,将学生带入了那个令人神往的盛唐时代。

当然,新课的起始环节设计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新课意境;(2)浓缩精品;(3)设计思想;(4)感染力;(5)可视性。一句话,就是既要突出主题,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古罗马著名教育家昆体良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班上的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运用他们的智力”。他指出:“除了使我们的学生不需要总是有人教,我们的教学还能有什么别的目的呢?”设计任何的教学活动和采用任何的教学方法,都是为了教师不教,学生会学。

三、如何让学习评价更富新艺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不妨采用足迹式评价、素养式评价和自助式评价,从而让学习评价更富艺术性。

(一)足迹式评价

评价是指对事件或人物进行判断、分析后得到的结论[2]。学习评价向课前及课后延伸,能让学生在课前及课后都有事可做。足迹式评价又称实证式评价,是基于事实和数据的评价。“历史足迹式评价”,是指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记录、作业分析、问卷调查、书面检测等方式,全面、系统地收集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点滴进步和闪光点,并基于此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及开展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获得愉悦情感,全面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评价方法。

在学生学习发展的路途中有许多站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停留在一个一个的点上,因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评价,不能体现学生的成长情况。教师要注重过程性评价。由此,笔者实施足迹式评价,以保护学生的发展利益为原则。

如对课前学生临摹书法、收集唐诗、查阅资料等行为,对课中学生上讲台演示和交流的行为以及对学生课后设计的知识结构所进行的评价均是足迹式评价。将这些评价连成一条线,构成一个面,就形成了立体式评价,这样的评价更科学合理。

(二)素养式评价

学习评价向能力及素养拓展,让学生在课上课下有展示特长的平台。如“盛唐气象”一课,讲到唐诗时,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以唐诗为主的“飞花令”游戏,以展示学生的文学素养;讲到书法绘画艺术时,笔者请已经提前做足功课的有此特长的学生,展示自己的各种书法和绘画作品,以彰显学生出众的书法和绘画艺术水平。当然,历史课最主要的还是展示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如让学生制作盛唐时间轴(见图5),就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其在该堂课所获得的核心素养。

学习是学习者通过动脑、动手、动口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对一个人的学习进行评价,单纯以成绩来论,失之偏颇。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态度,即对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学习精神,即努力刻苦学习的程度;学习方法,即学习的技巧与效率;学习成绩,即掌握并应用知识的程度。例如可以对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课中的专注倾听和合作学习等进行评价,以了解学生的行为参与;也可以对学生课中的展示交流、生生互动、主动质疑等进行评价,以了解学生的认知参与;还可以从积极、一般和不积极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以了解学生的情感参与等。

(三)自助式评价

学习评价向互助及自助转变,能让学生在课内课外有更多互评与自评的机会。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而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应包括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个方面。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让学生评价同伴的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评价自身的长处与不足等。这些做法既能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又能锻炼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上,参与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但无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互评,归根结底都是外在性的“他评”。这种外在性的评价如果不能被受评学生理解和接受,即使其非常正确、实用也毫无意义。当“他评”真正地得到受评学生认同,引发其自我反思之后,“他评”实质上就转化成其内在的自我评价。只有到这个时候,评价才能发挥促进学生自我调整、提升学习效率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评价中虽然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很重要,但学生的自我评价更重要。如针对上述三堂课上的学生展示,笔者采用了互助式评价和自我评价,让更多学生对自己的同伴和自己的多形式展示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从而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总之,学习评价既要做到全程评、全面评,还要做到自助评。学习评价不仅要看书面形式,还要看口头形式;不仅要看课内,还要看课外;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过程;不仅要看智力因素,还要看非智力因素。

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是落实基础教育的重要保障。只有创新的根扎得深,学生发展的大树才能枝繁叶茂。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在新课改的新阶段,教师应让教学设计更有新意,让课堂展示更加新颖,让学习评价更富新艺,努力做到“专精特新”,为实现新课改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動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扎克斯.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M].李斯,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

[2]  周云华,王孝岚,薛冰洁.教学设计原理与策略[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1.

附:

学生自我评价表(以一节课为单位)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目的 优(5) 良(4) 中(3) 我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 能否认真专注 我遇到会回答的问题都主动举手了 能否主动参与 我发言时声音响亮 能否自由表达 我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活动,能与他人合作 能否善于合作 我善于思考,并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 能否独立思考 我会指出同学回答中的错误 是否敢于否定 我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赏 是否欣赏自我 ]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课堂展示历史学科学习评价
探讨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方法
初中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的研究
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提高课堂展示“自信度”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学习效果最优化的民办高校教学改革措施刍议
浅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评价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
泛在学习中学习评价网络效用模型的构建与实践
中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浅谈
生物教学中课堂展示的形式与实施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