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思牵动

2022-05-30杨秋红

高考·中 2022年5期
关键词:牵动情思语文教学

杨秋红

摘 要:语文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教学或在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或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中的体态语,或关注文本,把握情感主线等方式来实现语文课堂的情思牵动,促进学生理解性思维的发展,以教师自己思想的火种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让学生体会作品中的情思,更让学生对生活有独特的感悟。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思;牵动

文学作品不似哲学那样是抽象的,而是通过具体的事件、场景、形象来表达情感思想。作者把自己的情感、思想寄托在文章字里行间,这些情感是学生可以体会出来的。文章中提到的情思不仅是语文教材中所塑造的形象或作者形象的“情感”“思想”,也是在教学课堂中体现的师生的情感思想。在以多媒体教学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用自己思想的火种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从而让课堂成为“放飞师生思想的天堂”。

心理学研究证明,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不仅可以活跃人的创造性思维,产生强大的记忆力,而且人的心理潜力也能够得到激发。由此可见,要是没“壶口瀑布”动人心魄的场景,梁衡就寫不出《壶口瀑布》;要是没有经历20世纪20年代末期北京底层人民的生活,老舍就写不出富有老北京味的《骆驼祥子》;要是没有充满无限趣味的百草园童年生活经历,鲁迅就写不出充满童真童趣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要是没有满腔的爱国之情,艾青就写不出感人肺腑的《我爱这土地》。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思牵动能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进而在课堂中学生就能把握住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形象或作者形象的“情感”“思想”,甚至还能迁移到他们的生活之中,最终使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应注意情思牵动,其途径有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情境来辅助课堂教学,激发情思

创设情境教学是一种较为高效的教学方法,或借助音乐或课前的演讲,或学生的情境表演,都可以激发情思。

首先,创设情境,精心设计导入语。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具有较强的情境意识,特别在古诗文的教学课堂上适当采用音乐辅助课堂教学创设情境,既能给诗歌定感情基调,又能便于学生理解诗歌主题[1]。音乐的渲染可以缩短时空的距离,架起情感共鸣的桥梁。如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可以采用经典歌曲《送别》作为背景音乐,配乐朗读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及意境的再现。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就容易多了。学生对诗歌定感情基调,又能便于学生理解诗歌主题。以战争为题材、洋溢爱国之情的诗歌如《雁门太守行》,可以选用《将军令》这首古筝名曲导入,渲染紧张的氛围,凸显战事的紧急,爱国心报国情一下就触动学生的心弦。歌曲《愚公移山》作为课文《愚公移山》教学后的音乐欣赏,动听的音乐旋律,富有表现力的歌词,调动了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学生对愚公这一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愚公精神的理解也就更为透彻。因此在导语设计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对文章蕴含的情感理解就更深刻,既缩短了经典文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又实现了文学作品与学生情感的牵动。在《陈太丘与友期行》中,课前学生自编自演的情景剧《等》,一下子把学生的视觉带到了“诚信”这一主题,让他们对诚信守时的认知更深刻,似乎就是在讲身边的故事,对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之后关于文章探讨“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是否合理”的问题学生就很有话说,结合自己的体验畅所欲言,实现了语文课堂中的情思牵动。

其次,联系生活,合理设计情境化的问题。新课程要求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通过问题的设计,“启发学生去思考,加入情境化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融入文本角色中,充分感悟作品的情思”[2]。在《回忆鲁迅先生》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设计了一个情境设想题:如果有导演想拍回忆鲁迅先生的电影,你作为推荐人,你会推荐本文的哪些片段来拍呢?请说说你的理由。这样的问题设计使学生有了角色的意识,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更明显,学生以课堂主体的意识投入课本的解读中,他们的情感体验会更强,有的学生甚至找到了文章的一些细节,如“安静的老人”“坐着,给人一种像塑像的感觉”“举着象牙烟嘴”“沉思,多像一幅剪影的定格”等。《两弹元勋邓稼先》课文教学中,在探究课文蕴含情感中,如果以“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来设计问题,那么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但如果通过情境模拟,学生扮演主编与杨振宁先生进行对话,如“主编:杨先生,您好!您认为文章中您最动情的描写是哪一处?杨先生:我最动情描写的是……比如说……”这样情境化问题的设计实现了语文教学中的情思牵动。

二、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语文教学中的情思牵动

首先,现代信息技术下,语文教师对自我和信息技术的角色审视是语文课堂中情思牵动的前提条件。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先生明确了教师的角色——诱导者,而信息技术只是这位诱导者手中的辅助工具,信息技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仍需要浓浓的语文味。教师若认识到这一点,将不会沦为多媒体的“操作者”,在设计教学时就会注意自身与学生之间的情思互动,从而牵引学生体会作品中所塑造的形象或作者形象的“情感”“思想”,进而让学生对生活有了独特的感悟。

总之,没有现代化语文教师对自我和信息技术的角色审视,语文教学将缺失情感与思想,即语文课堂中将缺少“灵魂”。

其次,现代信息技术下,恰如其分的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为语文课堂中的情思牵动增添色彩。

教师通过图片渲染,创设课文之情境,把课文内容立体地呈现于学生的眼前,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直接作用于感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教授《“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为例,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跳水前的情景,白云、飞鸟渲染紧张的气氛,人物的沉静自若,逼真的场景、富有表现力的艺术美感,学生对知识有了主观探求的意愿;接着按课文里的描述,又将“飞天凌空”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精彩、完美的跳水动作画面已经深深刻在学生的脑海里,学生对课文描述的内容就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极大地调动学生主动投入课文的学习中[3]。

再如,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把影视短视频引入课堂也是利用信息技术常见的教学方法。在《孤独之旅》这一课中,通过播放关于成长的《鹬》这个短片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被激发了,对成长这个主题也有了初步的理解,更能体会主人公杜小康的情感世界,在孤独痛苦的搏击中坚硬了自己的翅膀的杜小康使学生震撼并引发哲思。教授《背影》这一课,播放父亲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视频,学生对父亲爬月台买橘子这一系列艰难动作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知道了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不易,对父爱的理解就更深刻了。课堂教学中的情思牵动甚至会触发学生对父爱的感悟,引导回顾自己与父亲的过往,在情感的触动下自然而然明白了深沉而伟大的父爱。再如,《再塑生命的人》中,学生对海伦·凯勒如何学习又如何学会说话都充满了好奇,现代化技术背景下,多媒体视频的播放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莎莉文教师的耐心、高超的教学技巧,海伦·凯勒克服种种困难,认真、发奋学习的精神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过渡到对“再塑生命”含义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实现了语文教学中的情思牵动。

在以多媒体教学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中,如何让课堂成为师生思想放飞的天堂?教师如何用自己思想的火种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这些都对现在中学语文教师自我的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天的教师在作为教育者的同时,还应是学习者。在这个数字经济的信息化时代,教师更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多媒体资源,让信息服务教学,实现教学中的情思牵动。在教学中不断对自我进行反省和提升。因此,一张充满生气的趣味盎然的图片,一首简单的背景音乐、一段电影短视频,甚至是知识点竞赛的小游戏、形象有趣的表情包、借助数学的图形表示情感变化的曲线图……都会使学生充满无穷的乐趣,都能让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添色彩[4]。

三、积极体态语的运用是课堂教学中情思牵动的重要因素

体态语言与言语传授知识是教学中常见的手段。课堂上以言语教学为主,体态语言为辅,两者是教师教学能力自我提升的教学能力点。课堂中,语文教师轻重缓急的语调、有亲和力的面部表情、恰如其分的举止等均是非言语的教学行为。非言语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必不可少,因此实现课堂上情思牵动还需要借助体态语教学。

积极的体态语言能丰富课堂信息容量。在教学《春》时,如果教师站在讲台上单凭充满激情的音调教学,学生中接受春天是美丽的人数往往不会超过一半;如果教师教学时能走入学生中间,同时运用相应的情态和身势,这时,学生就会受到教师的感染,不仅感受到作家逢春的喜悦之情,而且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更能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因此,恰当运用体态语言,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使学生除了从教师朗读的语调语速中初步去感悟情感,还能通过教师的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达到对文中情思的把握且精准度更高。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赫拉别恩经实验也得出结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吴敬梓在《范进中举》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如嗜钱如命,自私虚伪的胡屠户形象。“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往腰里揣”。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表演胡屠户的一系列动作,通过学生的手势、神态,胡屠户的形象就植入学生的脑海中,对于人物形象的概括也就容易多了。

因此,体态语言在师生交流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增进师生间信息的交流,增加课堂信息容量,让学生感悟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5]。

四、关注文本内容,把握情感主线,触动情思

在语文统编版教材中,每篇文章都有作者要表达的情思在里面,有抒发爱国之情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我爱这土地》,或关注身边的小人物表达平等意识的《老王》,有思乡思亲之情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次北固山下》,有对动物命运关注的《猫》,有反映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提升我们文化自信的《活板》……教师指导阅读时,通过课堂的调动启发学生的情感,并通过情感迁移让学生感同身受,充分理解文中蕴含的情感。如在《邓稼先》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圈画文中令人感动的语句,接着引导学生细读后,再去思考全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是不是在这些语段中。通过教师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把握文中的情感思想。还可以指导学生品析文中语言,把握文中的情感。同时,写人物传记往往会在文章中加入对人物评价性的语句,作为与邓稼先有着半个世纪交情的杨振宁在文中给予这位好友高度评价,从科学家的角度来礼赞这个对我国国防事业有着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教学中引导学生圈画朗读,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6]。又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师要高度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抓住言语形式的精彩——细节描写,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形象的“情感”“思想”——“无限趣味”;接着与学生共同联系生活慢慢品味童年乐事及鲁迅的语言风格;最后设计了“练习与拓展”这一环节,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一行为或言语进行细节描写练习,并与同学交流分享,实现了教师自己思想的火种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从而让课堂成为“放飞师生思想的天堂”。

结束语

总而言之,语文课堂做到一往“情”深其实不难。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今天,身为语文教师要牢牢记住:语文能力的核心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创设情境设计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成功的前提,而教師在提升自我后采用积极体态语的目的是营造一节节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在信息化技术助力下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语文学科情育作用”[7],实现课堂的情思牵动。

参考文献

[1]高凌.创设情境,优化教学: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的创设[J].新课程(中),2019(12):125.

[2]房文者.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与境[J].文学教育(下),2013(12):44-45.

[3]毛新华.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文学教育(下),2022(1):182-184.

[4]范涛.新时期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刍论[J].成才之路,2020(10):76-77.

[5]裘玮瑾.语文教学情育初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3):97-98.

[6]单青松.以情动人,以情塑人:职高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刍议[J].文理导航(上旬),2014(1):3.

[7]张宁.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创新教育[J].文学教育(上),2020(2):112-113.

猜你喜欢

牵动情思语文教学
十月情思
利比亚首都争夺战牵动世界
乌克兰大选牵动各方神经
当归寄情思
三条道路牵动三位代表心
丝路情思
为何一个域名“QX.COM”牵动估值八十多亿的办公行业巨头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