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开发与实践模式创新研究
2022-05-30张海惠
张海惠
摘 要: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重要的心理成熟期,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都可能会出现迷茫的情绪。在这个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是比较高的。为了能给高中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并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对课程的内容进行开发,在将这些内容进行落实的同时对实践模式进行创新。基于此,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开发与实践模式创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开发;实践模式创新
在学校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形成坚强的意志与品格,同时对学生的心理机能和心理潜能进行开发,促进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使他们能够形成独立与健全的人格,更好地适应社会未来发展需要[1]。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要开设专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教育的内容进行开发,基于高中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开展教育,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实现智育与德育的共同发展。现就对如何开发与实践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开发与实践的原则
(一)内容与需要相统一
在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开发的时候,教师要做好恰当的处理,使内容与现实需要相符合、与学生发展特性相符合,这样才能使教学材料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教学效果的优化。其中,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化处理,在生硬刻板的内容中融入与情感有关的元素,使学习与实践的过程变得有温度,满足高中学生在认知和在情感层面的需求,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进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开发与实践的过程中还要坚持人本主义的学习理念,能够基于高中学生在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层面的需要来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外界的环境下实现自发性学习[2]。因此,教师要真正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对课程进行开发与实践,唤醒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使他们实现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二)开发隐性情感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中的很多情感资源都是隐性的,为了实现内容与需要相统一的目的,教师要将这些隐性情感资源挖掘出来,在这个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与提炼,使学生在接收认知信息的同时能够在情感层面获得良好的体验和感受,进而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运用的是心理学当中的情感迁移功能。根据该功能,教师需要利用自身的情感和教学内容当中蕴含的情感来将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在学生表现出积极情感的情况下,教师的情感也可以得到激发,从而促进师生合作,达到“以情诱情”的效果[3]。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情感教学氛围和教学环境来达到情感激发的效果,使师生双方的情感被激发出来,这可以反作用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达到“以境诱情”的效果。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说,无论是内容开发还是实践模式创新,教学目的都不仅是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理论层面的内容,而是要使学生在其中实现思想的汇通和情感的共鸣,在主体情感灌输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的主观情感,使他们利用教材当中的隐性情感资源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形成新的感悟和体验,在教学实践当中实现“知、情、意、行”并茂的效果。
二、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开发
(一)普通心理健康知识
当前,很多学校将应试科目作为教育的重点,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度不够,甚至出现心理健康课程被应试课程挤占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处于匮乏的状态,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难以对自身的心理进行调适和调节,经常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频繁地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的情绪。如果长期处于这些消极的情绪状态,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就会受到影响,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出现心理障碍。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就要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当中设置普通心理健康知识的模块,向学生教授相关内容。
普通心理健康知识模块的教育目标是帮助高中学生树立心理健康的意识,使他们在面对不同心理问题的时候能够形成科学的态度,在这个基础上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更好地对自我心理进行调节。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心理保健知识;第二是高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包括这些问题的表现及出现原因等;第三是适合高中学生的心理调适方法。对普通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除了利用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学校的广播、宣传栏以及网站等方式来吸引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内容来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实现普通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二)学习心理指导
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任务更重、学习内容更多、学习时间也变得更加紧张。在这样的情况下,部分学生可能会在心理层面出现不适应性,尤其是高一刚入学和高三的学生,不适的可能性更高,他们会因此产生焦虑、厌学等不良心理,最终对学习动力和学习积极性产生负面的影响。例如:面对大大小小的考试,学生在经历过一次失败之后就可能会产生学不如人的想法,因为学习压力而出现各类心理问题[4]。因此,对高中学生进行学习心理指导是十分重要的。
在学习心理指导当中,教育目的是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适应高中的学习方式,使他们能够在学习活动当中感受到乐趣。具体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向学生介绍高中阶段课程的设置情况和培养目标,同时向他们说明学习的原理和策略;第二,在学习方法方面为学生提供指导,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特点找到高效学习的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三,帮助学生形成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等优秀思维品质;第四,对学生的右脑进行开发与训练;第五,使学生了解消除学习疲劳的方法。学习心理指导的主要途径包括专题讲座、学习经验指导,除此之外各科教师还要结合不同科目的特点将其渗透在学科教学中。
(三)意义教育
高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探寻生活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同时也会因此而感到迷茫。同时,因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比较枯燥和乏味,学生可能会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难以获得价值感,出现“价值感失落”,迷失学习目标,久而久之甚至会丧失上进心和自信心,为了帮助学生应对这一问题,就要在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开展意义教育。
意义教育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形成体验,在这个基础上形成自信心和进取心,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当中表现出饱满的热情。该教育模块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自主评价和他人评价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使他们在对自己形成全面、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树立起信心;第二,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树立起远大的理想,进而制订切实可行的人生规划;第三,要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使他们认识到学以致用的方法,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意义教育的主要途径包括主题班会、学科技能展示活动,以及学习规划设计等。
(四)情绪调节指导
高中学生在生活和学习当中经常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他们的情感更为丰富,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情绪波动比较明显,整体的情绪表现出动荡性的特征。心理健康与情绪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很多高中学生会出现考试前综合征,这就是情绪影响心理的表现。因此,帮助学生对自身的情绪进行调节和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在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加入情绪调节指导模块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式。
情绪调节指导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形成更为积极和更为稳定的情绪,使他们在面对消极情绪的时候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自我调控。具体的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进行适度的情绪兴奋训练;二是向他们普及常用的消极情绪调控方法。除了通过心理训练课程对学生进行情绪调节指导之外,教师还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情绪。
三、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模式创新
(一)高度重视、加强投入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是一项持续、系统化的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而是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和长期坚持。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也不会在短期内显现出来,但其所产生的作用是深远而持久的[5]。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学校领导和教师要予以高度重视,基于多个层面来对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模式进行创新。一方面,学校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制来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并制订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在这个过程中,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放在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并通过集体教研、集体培训,以及优秀课评比等活动来提高教育的质量。同时,还要改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边缘化的问题,解决他们待遇低、晋升机会少的问题。另一方面,学校领导要更新教育观念,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与物力,将相关工作细节进行落实。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数量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要配备更多专业的教师,并形成专门的心理健康教研组。同时,还要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物质保障,构建起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心理辅导活动。
(二)创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心理健康问题开始受到了广泛关注,但仍然有部分家长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为了对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进行实践,就要转变认识,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一方面要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这要求各个地区的学校和教师认真落实和学习《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结合本地区和本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另一方面要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从物理层面来说,要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规范的管理制度,消除外界的不良影响,为高中学生的成长创造条件。从心理层面来说,要对校园文化进行塑造,通过广播、班会、社团活动等形式来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传递正能量,促进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
(三)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坚持多样化的途径,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这可以在不同的层面对高中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去。要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变得更为丰富,通过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传递来对高中学生产生正面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开设课程、举办讲座等形式来完成知识的普及[6]。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心理普查来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关注他们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丰富多样的集体活动来丰富高中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
比如:针对高中学生“早恋”的问题,如果仅仅通过班会课对学生提出强制性要求的话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采用丰富的教育途径。一方面,可以利用思想品德课或者青春期心理课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认识到高中阶段对异性产生好感是一种十分正常的现象,同时使他们意识到与异性保持好距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征文活动等形式来帮助学生对“早恋”这一心理形成正确的认识,使他们主动与异性保持纯洁的友情。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家校合作的形式来对高中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引导家长重视学生“早恋”的问题,认识到这一问题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并与教师一同预防学生出现这一问题。
结束语
结合学生实际需要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开发是时代的需要,而对实践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则是大势所趋。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内容与需要相统一的原则,在其中开发隐性情感资源。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内容包括一般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心理指导、意义教育,以及情绪调节指导等。在实践模式创新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加强投入,要创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同时,还要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不仅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更要借助社团活动、课外实践、校园活动、家校联合等多种形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营造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解决不良心理问题,进而促进高中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飞红,钟思慧,陆俊杰,等.上海市某示范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效果评价[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20,15(4):348-350.
[2]李雪,姚晶宏,张鳅元.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广西西部某自治县D中学为例[J].决策探索(下),2021(8):23-25.
[3]陈向军,王晓温,韦耀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理论框架与运作模式的建构[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2,42(1):1-7.
[4]黄巾.浅论寄宿制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改进策略:以S学校为例[J].科学大眾(科学教育),2017(10):23-24.
[5]杨学云.农村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归因分析及对策措施:以重庆市云阳县为例[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9):30-31.
[6]赵献梓,王剑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家庭干预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21,42(3):408-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