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培养探究能力的方法

2022-05-30许春兰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能力培养方法

许春兰

摘要:小学阶段作为学生系统化学习的开端,对于学生未来成长意义非凡。在这一阶段开展有效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于学生语文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多方面都有深远影响,是学生未来进行更深层次语文学习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占有重要地位。为此,本文将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小学;探究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培养方法

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当前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究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通过探究能力培养,可以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寻找语文学科中隐含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语文知识海洋中进行自由探究。下面,笔者将以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开展有效探究能力培养教学策略的研究工作为出发点,针对当前小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提供更科学的解决方案。

1    创新教学理念,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小学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有效的探究能力培养活动,不仅可以整合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还能让学生养成自我探究的良好习惯。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进行探究训练,可以进一步了解语文各模块内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深远影响。在这一阶段,想要提升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实现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进而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提高,教师就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革新传统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案设计中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也可以自主地通过日常学习内容,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实现探究能力的有效培养,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的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本节课中的生字、生词进行理解,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确本篇文章的具体内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容易对“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等问题产生迷惑,不了解本节课壁虎借尾巴的缘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疑问,甚至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使教学工作的预期效果无法实现。据此,教师必须革新教学观念,在教学方案设计中融入探究能力培养的相关内容,通过在课前制作趣味PPT、课上播放与壁虎相关的动画片、纪录片等形式,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对“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小壁虎需要借几条尾巴”等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找出问题答案,满足学习的成就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为此,教师在日常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应融入探究能力培养的相关内容,让语文学习常态化地融入学生探究能力综合性学习的培养中,使学生语文探究的兴趣获得提升,有效降低语文学习难度,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文学科所表达的具体含义以及掌握相应的探究手段,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与发展。

2    选定教材文本,设置相应留白

受学生年龄以及语文积累局限性等因素影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一直是较难的内容。学生无论是语文逻辑思维能力、语文文字理解能力以及语文创作能力都存在一定欠缺,因此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对教材的运用方面存在一定欠缺,仅仅是对教材内容进行反复阅读并进行机械性的记忆,这极容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丧失兴趣,探究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培养。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定适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教材文本,并设置相应留白,让学生参与填写留白活动,从而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一个接一个》的过程中,这堂课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接、觉”等生字,并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本,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有喜有悲,同时还要求学生对诗歌的韵律和美感有基本的认识。因此,教师可按照本节课的课程内容设置与《一个接一个》相关的填写信息练习题,如:

月夜,正玩着         ,就听大人叫着“             !”

正做着            ,又听见大人在叫:“           !”

正和小伙伴们玩着          ,操场上却             。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凭借自身生活经验以及语文学科相关内容的积累,填写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让学生都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并通过与其他同学分享探究,在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探究学习在语文课堂上蔚然成风。

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还可以为学生创设更加灵活、多样化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情境,通过选定教材文本,设置相应留白填写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让学生理解语文综合性运用环境,使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得更好,让学生在对语文综合性知识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更好地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    加强课堂互动,培养学生探究习惯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广泛采用“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探究环节,教师过于关注学生对知识点内容的掌握,而没有真正注重学生语文综合性理解能力、探究能力的有效培养。如何有效提高学生探究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参与欲望,帮助学生养成探究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难点问题。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一年級下册《要下雨了》的过程中,课文讲的是气象的基本常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通过让学生注意观察下雨前小动物的变化,鼓励学生到日常生活实践中去学习。由于学生年龄小,对于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仍遵循传统教学模式,则无法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探究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培养。为此,在本节课学习前,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主进行本节课内容的课前预习,并在开展课堂教学时采取问答方式,增强课堂互动氛围,设置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相关问题,让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增长气象知识。如:燕子是怎样被小白兔发现的?(小燕子从头顶掠过)它对小燕子说了什么话?(你飞得这么低,是为什么?)小燕子的回答是什么? (要下雨了,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我正忙着捉虫子呢!)小白兔相信小燕子的话吗?(不是很相信,真的要下雨了吗?)引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分角色朗读。 这时,小白兔看到了谁?(看到小鱼)它们说了什么?(小白兔:小鱼,小鱼,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呀?小鱼:要下雨了,水里闷得很,我们到水面上来透透气。)小白兔相信小鱼说的话吗?它是怎样做的?(坚信它,赶紧拿起竹篮跑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小白兔看到了谁?(一群大蚂蚁)小兔子听到蚂蚁的话做了什么?(加速往家跑,喊妈妈,要下雨了!)燕子、鱼、蚂蚁说是真的吗?(真的。)最终下雨了吗?(下雨了。)

通过互动问答形式,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课本中的知识内容,并在不断探究引导中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为学生未来掌握更多知识助力。

为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意识到探究能力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以及学生探究思维、探究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加强自身引导力量,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加强课堂互动,自觉利用探究能力来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语文探究的自信心以及相关内容的学习能力。

4    明确学习主题,确定学生的学习方案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实践活动渗透到综合性学习之中,有助于学生提升探究能力,增强语文感知力,实现语文综合性内容的具象化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能力,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期间,教师应明确学习主题,确定学生学习方案,通过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使学生增加课堂参与度,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参加到培养探究能力的活动之中,以多種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清晰准确的活动主题,让学生可以更为熟练地掌握相关学习内容,并有机会实际运用到语文综合性学习中。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北京的春节》一课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解前需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以学习主题作为核心内容,开展相应的学习方案梳理。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在本课中学生要掌握北京历史悠久的春节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繁华喜庆气氛,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这一学习主题,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知识拓展与延伸,引导学生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及描写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并运用到表达与写作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探究能力。

为此,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学习主题,确定学生学习方案,让学生通过明确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理解水平、表达水平。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以及课后对学生进行观察,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查主题,真正做到有针对性的沟通与交流。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性格特点,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究,并以小组为单位阐述探究过程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能够提出什么样的相关问题,助力学生探究能力的全面发展。

5    应用趣味教学,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工作中想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必须有更为专业的教学水平。但由于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语文逻辑思维以及理解能力存在一定欠缺,部分学生甚至对语文课程产生了抵触情绪,从而影响了语文综合水平的全面提升。语文教师可以应用趣味性教学,让课堂教学的参与感更强,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一课的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认为本节课内容学习起来有较大难度,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教师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部分学生只是机械性地记忆,无法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因此,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观察,让探究学习更具趣味性以及目的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为此,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优秀语文教学工作者对教师开展宣讲活动,让教师真正明确现阶段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培养内容,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开展有效的培养工作,让探究能力培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整体学习效率。

6利用教学资源,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高速发展,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其符合当代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规定。当前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已经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完全满足的,因此,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刻不容缓。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想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不仅需要教师在课程设置、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调整,同时需要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可以在更加生动、形象的课程中找到探究的意义,进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找到关于蝌蚪各种形态和特点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蝌蚪的成长过程进行了解,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让探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更大效用,实现全体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为此,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想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尤其要重视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对课文整体感知的情况下,进一步引导学生迁移到感受、理解、体会这一层面,通过阅读领悟语言魅力,将诗歌的意境读出来,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获得美的熏陶,有效提升探究能力,为学生更深层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奠定基础。

6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探究能力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培养方法的研究工作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不仅对学生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有着深远影响,同时对其他学科的深入学习也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在这一阶段开展行之有效的探究能力培养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逻辑思维,让学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开展语文学习,同时为学生自主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助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对语文知识进行归纳、综合,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为此,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开展有效的探究能力培养,必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主题等多方面的革新,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学科的学习,激发其探究兴趣。

参考文献:

[1]王玲云.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研究——以玉环市环山小学为例[D].浙江:宁波大学,2018.

[2]张正翠.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新课程,2020(38):155.

[3]方丽芬.让习作的火花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点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2):22.

[4]刘娟.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三年级“海底世界”项目为例[J].课外语文(下),2020(7):26-27.

猜你喜欢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能力培养方法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角色重构初探
“离散式”和“整组式”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指导策略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走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路上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