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在幼儿情趣培养中的作用
2022-05-30龚艳
龚艳
摘要:幼儿教育阶段是培养幼儿正确认知方式、行为习惯、道德标准以及树立对世界自我认知的重要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幼儿教育,尤其重视对幼儿的情趣培养。文章结合笔者多年的幼儿教育工作经验,围绕在幼儿教育中引入传统文化教育,使幼儿在人生的初始阶段接受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熏陶,针对传统文化在情趣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传统文化;幼儿教育;情趣培养
在幼儿教育时期,教师应将激发幼儿爱家、爱国、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对事物正确的感知方式、行為习惯和道德标准以及审美价值观,建立初步发现与感受美的情趣,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幼儿教育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基础上,要注意培养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引导幼儿深刻领悟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为培养幼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下坚实基础。
1 现阶段幼儿情趣培养现状
幼儿的情趣表现为其对待事物的认知方式、行为习惯、道德标准以及审美价值观等,一切以幼儿主观意愿为中心的行为模式都是幼儿情趣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育阶段是幼儿从家庭迈入学校的重要阶段,家长不仅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也希望孩子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涯打下坚实基础,这份期望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教学现状。
目前,一些幼儿园在对幼儿的培养上往往把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作为教育重点,而忽视了对幼儿情趣意识的正确培养。当前在幼儿园的培养模式中,教师与家长习惯于以幼儿的快乐教育为中心,使得很多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在对事物的认知方式与生活习惯方面存在较大问题,这不利于幼儿健康情趣的培养,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随着以素质教育为教学目标的新式教育理念的提出,幼儿情趣培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迫切需要幼儿教育阶段的教学能够改变现有的培养方式,进行教学观念、培养理念与培养方式的变革,以实现对幼儿的科学培养。
2 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2.1传统文化概述
我国是东方文明古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极其悠久的民族,我国的传统文化历经了数千年的沉淀与传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智慧与情感,也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对历史风貌、民族特质、道德观念、认知自然的思想的总结与展现,是由长期的文明发展历程演进、汇集而成的,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从基本概念上看,我国的传统文化属性有着明显的民族意识与民族符号,这是由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决定的。
首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内容丰富多彩,表现了中国悠久的民族传统和向上的民族意识。其次,传统文化在内容上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不仅表现形式多样,比如,戏曲、曲艺、音乐、剪纸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而且在文化属性上也不一而足,包括道德标准、礼仪构成、儒家思想等多种文化形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教育行业不容忽视的历史使命。然而,纵观我国目前的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上至成年、下至幼儿,传统文化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象越来越淡。这一点在幼儿教育中也有所体现,很多幼儿对传统文化知识知之甚少,这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幼儿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就当今的幼儿教育来说,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对于幼儿情趣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让幼儿从小就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培养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为此,在幼儿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进行幼儿情趣培养现已成为一大重要课题。
2.2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
对一个人的教育与发展来讲,幼儿教育是重要而又特殊的。说它重要是因为这一阶段的教育具有奠基作用,而它又特殊在这一时期幼儿的身心发展尚不完全。而作为我国民族根基的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与生活哲理,也是知识的重要载体。在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教育理念下,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等实际情况,让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让幼儿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更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培养健康的认知方式、行为习惯、道德标准以及审美价值观。为此,幼儿教育的重点应着重于培养幼儿的学习情趣。教师可以进行引导性教学、生活性教学、开放性教学,让幼儿对生活充满好奇,以便进一步对幼儿进行健康生活习惯培养教育和情趣培养教育,以便在幼儿阶段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准则以及看待自然与事物的正确思维,而这恰恰是传统文化的内涵所在。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从内容方面来看,有着充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 传统文化与幼儿情趣培养
传统文化是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沉淀与精神传承。幼儿情趣培养是对幼儿在思想认知、行为习惯以及对现代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过程,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教育有效结合起来,是传统文化在幼儿情趣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
3.1传统文化为幼儿情趣培养提供指导方向
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记录载体丰富多样,其中各类富有传统文化色彩的民族经典,如歌谣、传奇故事、古诗词、风土人情、民间游戏等,都富有趣味性和通俗性。对幼儿教育阶段的情趣培养而言,结合通俗、有趣的传统文化进行教育能够更好地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让幼儿在充满乐趣的教育中培养良好的认知方式、行为习惯、道德标准以及审美价值观。
提高幼儿情趣培养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的着力点不外乎幼儿、教师、幼儿园三个层面。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通过生活场景将传统文化引入教学中,在实践中让幼儿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实际生活经验产生共鸣,不仅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传统文化,提高幼儿对传统文化的接受程度,还能为幼儿情趣培养提供指导方向。
3.2在感知传统文化中进行幼儿情趣培养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覆盖面广泛,尤其是其对自然万物的认知方式及哲学思想是其核心所在。通过现实生活与传统文化的对比,提高幼儿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与思考能力,能让幼儿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感受自然的法则脉络,能够提高幼儿对抽象事物的具象思维能力。丰富有趣并富有生活哲理的传统文化,通过生活场景性游戏的阐释,不仅能够让幼儿充满乐趣地参与其中,而且能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知传统文化,进行幼儿情趣培养,让幼儿通过所见所感进一步感知传统文化,从而有效培养幼儿良好的认知方式、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标准及审美价值观,进行全面的幼儿情趣培養。
3.3在生活中渗透传统文化以加强幼儿情趣培养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让富有传统文化色彩的诗词典故、民俗活动、游戏等通过场景演绎出来,能使幼儿感知到传统文化的内涵,这是借助拟态的方式进行再现,同时也是让幼儿情趣教育回归本质,即将幼儿情趣培养的成果应用到生活场景之中。能够在实践中提高幼儿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能力,加强幼儿的情趣培养。如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时候可以选择带有传统文化色彩的游戏,如民间体育游戏跳方格、丢手绢、木头人等,从而让幼儿产生对传统游戏及其文化内涵的兴趣,同时锻炼幼儿的游戏技能,加强幼儿情趣培养。
4 传统文化对幼儿情趣培养的作用
4.1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与创新能力
想象力是推动幼儿发展的源泉,也是影响幼儿学习能力与学习意识的重要能力。对幼儿而言,丰富的想象力正是这个时期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其创造能力的根本体现。通过在幼儿教育中积极融入传统文化内容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不仅有利于幼儿的情趣培养,同时对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也起着重要作用。
在日常的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搜集传统文化中可以用于幼儿教学的元素,秉承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教育观念,将传统文化引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过程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例如,以体现传统文化的音乐作品为载体,借助具备优美音韵、美妙意境的音乐氛围,如传统的戏曲艺术、京剧、昆曲等来彰显传统艺术之美;如《青花瓷》《水调歌头》等,将传统艺术或文化融入现代音乐,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现形式。教师可以在体验音乐的同时,为幼儿呈现一幅幅富有色彩、充满浪漫情怀的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在感受音韵、语言、情感的同时,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进而引导幼儿激发自己的创造力,描述自己的真实感受。
4.2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启蒙幼儿的道德观念
幼儿的道德观念与习惯的养成,与幼儿的身心发育、智力成长、情感表达方式和审美意识的形成都有着密切关系,是幼儿健康发展的核心。对幼儿情趣的培养不仅包括对幼儿审美情趣的培养,还包括对幼儿道德意识的启蒙。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的个人意识与道德理解逐渐萌芽,使得幼儿园教育成为幼儿道德观念形成的奠基阶段。从实际情况来看,道德观念的内容、形成时间与幼儿的教育环境息息相关。而通过引入传统文化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成为新的教育方式。
在幼儿教育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引入传统文化作为教育载体,对启蒙幼儿的道德观念有着极好的促进作用。幼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幼儿道德观念可塑造的时期,对幼儿正确道德观念的渗透也是非常容易的,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组织学生参与一些蕴含传统文化中社交礼仪的扮演性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传统的道德观念;也可以创设一些传统的寓言故事情境,比如,再现《曹冲称象》《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故事,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懂得什么是谦让、勇敢;进而使幼儿养成关心帮助他人,规范自我行为的好习惯等,在潜移默化中做到了对幼儿情趣的进一步培养。
4.3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培养幼儿正确的家庭观念
幼儿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当前时期幼儿园与家长对幼儿的关爱程度,而这种理所当然式的养护观念事实上是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对幼儿而言,教育的开始意味着成长道路的开端,不良的家庭环境并不利于对孩子正确家庭意识的培养,容易使孩子养成错误认识;更有甚者,使得幼儿从小习惯于父母的溺爱,缺乏感恩的心,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以传统文化为教育载体,可以让传统的教育理念成为培养幼儿家庭观念的主体,例如,选取有关家庭礼仪、人与人之间相处方式的历史故事、人物传记,为幼儿传授传统文化内涵中的思想精粹和传统美德;《弟子规》《三字经》等文化经典更能让幼儿懂得礼貌待人,明辨善恶,让幼儿认真感受与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改善幼儿的家庭观念,对幼儿生活习惯、传统美德的养成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4.4以传统文化为载体,保证幼儿情趣培养过程中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情趣的培养过程是幼儿精神发育的过程。如果说身体的发育是幼儿成长的表征,那么道德情感的认知则是幼儿精神成长的关键。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知识方面的延伸,而且可以直接影响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进度和发展方向。例如,幼儿在对传统文化中语言结构、表达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感知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快速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幼儿对于书法、诗词的奇妙感受更能激发幼儿的审美意识,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传统文化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5 结语
综上所述,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以进行幼儿情趣培养,符合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新教育理念,对幼儿情趣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能够更好地改变现阶段幼儿教育中情趣培养的现状,将传统文化与幼儿情趣培养有效融合起来,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与创新能力,陶冶幼儿的道德情操;另一方面,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能够在幼儿的心灵深处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保证幼儿情趣培养过程中的身心健康发展,最终实现培养幼儿健康的认知方式、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和道德标准以及健康的审美价值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承玲.浅议中国传统文化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J].家长,2021(24):85-86.
[2]王田,李昌菊.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儿童艺术教育创新的意义[J].美术向导,2012(03):60-61.
[3]徐明聪.陶行知普及教育思想[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4]杨晓萍,李静.学前教育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李剑英. 培养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47):193.
基金项目:
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陶研专项课题“基于浸润式生活教育的幼儿园传统文化启蒙研究”(XZ2021041 )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