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引领高中生物学深度学习探析
2022-05-30邱兴任
邱兴任
摘 要:深度学习是人类的一种高级心智活动方式,其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可以促使学习者具备批判思维、辩证意识,自觉主动地加工各种复杂知识,以此完善知识体系,更好地实现知识的迁移利用。由此可见,深度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此需要高中生物教师积极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以此更好地理解、迁移利用知识。
关键词:情境教学;引领;高中生物学;深度学习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要求、学生特点,通过直观、形象的手段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进入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以此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学习压力大,尤其是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体系复杂,更需要教师积极创设多种情境,便于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中。为了更好地通过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教师需要把握深度学习的具体价值、内涵,帮助学生解决各方面学习难题,以此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需求。
一、深度学习概述
深度学习理念起源于美国,其是针对浅层学习而言的,我国对深度学习的研究较多,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深度学习是指一种高层次的思想辨识能力,其可以促使学习者以批判的观点看待知识,通过反思、分析、总结、概括、验证等可以主动构造知识、主动探究、主动创造,最终在知识迁移利用中有效解决各种难题。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方法,其在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时,通过批判思考,重构知识,在具体应用中体现知识的社会性价值。
二、情境教学法的深度学习价值
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批判理解知识、强化记忆的方法,基于情境教学,可以为高中学生深度学习生物知识创造一定的条件,促使学生主动批判理解、深入探究、联想设想地学习新知识,最终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操作能力、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且基于情境教学的深度学习也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体系,强化实践认知,拓展学生的社会技能,促使学生进入更广泛、更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摆脱学校情境、班级情境的限制,以此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充分彰显情境教学和深度学习的价值和作用。且情境教学也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中,以饱满的热情和动力主动学习,并在丰富的情境中获得多样技能。情境教学法起源于情境认知理论,该理论将学习放在和学习相关的人、事、物等生活情境、社会情境中进行,以此提升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对此,教师需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内驱力,有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效率低下、状态不佳的情况[1]。促使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引领下可以加工知识、深层次思考,整合重构知识体系,主动迁移利用,帮助自己解决多种难题,以此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2]。
三、情境教学法引领高中生物学深度学习策略
情境是深度学习的基础,是情境教学的主要表现,在创设情境时需要将问题和探究活动进行结合,以此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便于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在兴趣刺激下主动思考、探究,最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明确教学目标
深度学习以培养学生的高級思维能力为主,对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需要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作为深度学习目标,以此增强教学目标的总体性、纲领性,为了更好地践行培养目标还需要将深度学习目标进行细化,逐步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以此有效实现教学目标。首先,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特点明确学科素养培养基本目标的内容,以此明确各课程的关键知识点、重点,有目的地落实该目标,以此确保学生可以协调发展。比如,教师可以思考自己该如何做,学生的期望是什么,明确教学目标的最终目的,以此更好地为学生深度学习服务。其次,教师还需要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握学生的学习成就、学习问题、学习需求、学习能力,以此明确教学起点,最终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在细化目标后,教师考虑如何操作,制订行为准则,便于后期进行教学反思和评价。
(二)科学利用教材资源,丰富情境内涵
教师想要更好地创设情境,先需要整合教材,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情境方法等选择素材,并对素材进行分析、加工、整合,转化为各种有价值的素材。比如视频素材,其具体方法如下:第一,多渠道搜集素材,精细加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师搜集素材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途径,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微信、教科书等搜集素材,并观摩其他教师的教学视频、课件,精挑细选,以此保证素材质量。且在新课程改革下各种新版本的教材也越来越多,对此教师还需要科学分析新教材版本,以此做好各方面准备。第二,加强合作,创建素材资源库。情境素材的搜集和整理费时费力,需要教师加强合作,共同创建素材资源库,并不断更新素材库,对于素材可以根据内容将其分为直观形象类、社会热点类、趣味探究等。对于直观形象可以包括图片、视频、模型等,当前教科书中的情境素材主要是文字和图片,需要教师将动态化视频素材整合其中,以此丰富教科书素材。对于视频以实验为主,比如叶绿体、蛋白质囊泡等动画视频等。对于模型,教师可以通过橡皮泥、真实模型、火柴等来展示DNA分子、染色体、氨基酸等,让学生更直观、真实地理解知识。对于社会热点类素材,可以通过调查社会事件来分析其中包含的各种生物学问题,比如,火灾和雨灾背后的生态系统破坏问题、各种流行性疾病背后的人体免疫调节问题、人类科学研究成果背后的基因问题等[3]。
(三)综合考虑,科学创设教学情境
第一,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应用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对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应用素材,把握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契合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学知识,以此明确情境创设的价值取向。教学情境一般由外部情境和内部情境组成,可以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生物学而言,学生具有一定的生物实验经验和生活经验,社会热点和自然科学现象属于间接经验,这种经验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熟悉的。但是生物学知识学生不熟悉,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创设情境,让学生把握情境素材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此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意愿。另外,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根据问题活动进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生活情境、体验情境,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便于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深度构建知识体系、深度感受。第二,优化流程,明确情境内容。教师需要把握情境形成的整个流程,比如确定课程知识,将对应的学科素养作为教学重点,根据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来设计问题,要求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探讨,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且教师也可以根据知识内容、学生特点来明确情境之间的关系,以此确保教学顺利进行[4]。
(四)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可视化情境
当前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优越性越发显著,尤其是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得到感官刺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生物学知识,以此强化学习效果。对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音频、动画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复杂、抽象的生物学知识体系,让学生细致观察、主动联想、积极反思,以此顺利进入深度学习状态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导入问题和主题,以此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比如:在人教版必修2“生态系统动物结构”一节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生物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角色和功能,教师可以播放一组动态视频,要求学生观察、思考,假如生态系统中没有了这些角色,会变成怎样?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要求其他学生补充回答,最终在教师的步步引导下,要求学生完整回答出相应的生物学基础知识。通过以上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主动学习课本知识,通过猜想、整合、主动思维提高学生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最终让知识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另外,在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方法和思想,掌握分离定律知识,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各种遗传现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组相对性状杂交实验,要求学生在观看后提出假说,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解释,然后开展模拟实验,以此验证假说,最终总结分离定律。通过此方法可以有效引发学生兴趣,为学生创设可视化、趣味性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有效深度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把握生物知识探究的真正意义,最终巩固知识体系,学会迁移利用[5]。
(五)创设批判性思维情境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是深度学习的主要条件之一,其可以让学生在深度学习状态下主动探究真理、解决问题,实现思维智力的飞跃。对此,教师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需要为学生创设批判性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人、事、物相互影响中深入把握系统知识,把握生物学知识本质和内涵。教师在提出相关问题给出相关假设时,要求学生摆脱传统经验和认知的束缚,进行批判性思考,通过反面推理验证,挖掘出更有价值的信息点,以此补充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比如,在学习细胞癌变知识时,教师就可以提出这几点问题:癌细胞形成的内因和外因是什么?癌细胞对生长细胞的危害是否可逆?临床医学上有哪些癌症被治愈了?说出你了解的预防和治疗癌症的方法?通过以上批判性问题可以让学生进入批判性情境中,积极探索、思考、分析,让学生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经验有效解决问题,最终形成高级水平的思维认知。
(六)创设师生互动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高中生物学科课业重,学生学习压力大,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单纯讲授理论知识,缺乏互动和交流,不仅引起学生厌学情绪,也不利于培養学生的探究能力、思考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学生在学习完新知识后无法深入理解,不会迁移利用,无法满足学习的需求。对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有效改变学生的这种学习状态,通过创设师生互动情境,拉近师生关系,促使学生主动合作、主动探究,以此打造高效课堂。比如,在人教版必修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节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教师需要设置悬念,提出多种问题,要求学生之间相互探讨、分析,以此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在学生探讨结束后,教师可以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例创设情境,和学生更好地互动交流,引导学生从人体出发思考人体免疫系统稳定运作的促进方法和阻碍问题。另外,在此互动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体现学生主体性,引发学生深度互动,促使学生在深度学习状态下,通过小组竞争、小组互助,形成学习共同体,最终有效解决学生难题。创设师生互动情境可以促使学生思维碰撞,促使学生在分享、探讨的过程中不断改正、完善知识,最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6]。
(七)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深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解决生活问题,对此,教师需要把握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本质、教学的最终目的,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生物学知识,从生物学知识中联系生活,以此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经验感知来深度学习,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教学“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时,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联系生活中常见到的各种动物攻击人或者相互攻击的事件,或者自己观看过的人与自然片段等,先通过自己的认知初步思考、总结、归纳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表现,然后深度思考原因和特点,再通过课本知识反思和验证问题,以此将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最终可以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在对知识进行深加工的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结束语
总之,基于高中生物学情境下学生深度学习,可以启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高级思维认知力,让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进行迁移利用,在反思、验证、研究的过程中挖掘旧知识的新价值点,以此帮助自己有效解决各方面学习和生活问题。对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反思、巩固、提升,最终通过深度学习提高自己的思维认知、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晓婷.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学情境教学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2]李超雪,于焕梅,吴洁.基于情境教学引领高中生物学深度学习[J].教育界,2020(2):2.
[3]宋爱侠.“情境—问题式”教学方式在促进高中生物课堂深度学习中的应用[J].高考,2021(25):2.
[4]宋爱侠.“情境—问题式”教学方式在促进高中生物课堂深度学习中的应用[J].高考,2021(25):2.
[5]孔勇,袁国强.用“情境—问题式”教学推动高中生物课堂深度学习[J].中学生物学,2016,32(11):3.
[6]许高云.基于真实情境的高中生物深度学习[J].新课程,2020(2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