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培养探析

2022-05-30周丽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周丽

[摘   要]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历史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重视实践教学,让学生逐渐形成历史学科思维。文章先对家国情怀素养进行分析,接着从学生个人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入手,研究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重要性,并提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13-0062-03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了家国情怀素养的重要性。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从而全面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高中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做到以史为鉴,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升家国情怀素养。

一、家国情怀素養分析

家国情怀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专家学者都曾对它进行过解读。国外关于家国情怀素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主体意识等方面,致力于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国家需要的公民。我国对家国情怀素养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人文追求方面,致力于提升公民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增强公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范畴,是学生内在品质的重要体现。家国情怀素养是针对学生主体而言的,要求学生了解国家、了解世界,从宏观角度认清家国关系,不断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家国情怀具有悠久的历史,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个人与国家、民族之间的纽带,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团结奋进、矢志不渝。高中历史教师要不断挖掘家国情怀的内涵,将家国情怀与爱国主义、中国情怀区别开来,引导学生形成与国家和民族休戚与共的意识。家国情怀素养是对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进一步拓展和丰富,其具有人类社会、国家、民族等丰富内涵,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

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

通过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了解每一代中国人的时代使命,从而明确自身责任、树立长远目标。从古代的“修齐治平”,到近代的反侵略,再到今天的时代责任,家国情怀的内容不断发生变化,家国情怀素养也越发丰厚、立体。高中学生思维活跃,反应能力强,但容易受到网络中不良信息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意志不够坚定。高中历史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了解历史发展脉络,而且要让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寻找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客观分析现实问题。通过学习高中历史课程,培养家国情怀素养,学生能够认清国际社会的发展局势,对祖国发展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同时坚定理想信念,自觉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使命感、责任感。

(二)有助于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家国情怀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有助于学生科学看待世界、客观看待战争,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做到明辨是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思想、行为都更加成熟。另外,家国情怀素养的提升还能推动学生智育、体育、美育的发展,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树立历史学科思维,使学生自觉承担起建设国家、维护家庭的责任,增强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三)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高中历史课程涵盖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历史的发展进程也是传统文化形成和演变的过程。高中历史教师可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探索传统文化的精髓,梳理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渗透。几千年来,家国情怀一直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到西周的分封制,都能体现出血缘关系的重要性,从中可以提炼出家国同构的思想观念,这是家国情怀的源头。儒家、道家和法家文化中,也都包含了家国情怀,比如“仁政”“仁爱”“兼爱非攻”“尊老爱幼”等思想。

三、家国情怀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中的体现

(一)在教学目标中的体现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深入剖析家国情怀的具体内涵,结合课程实施情况、学生知识基础,将家国情怀素养融入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目标的科学性,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比如在教学“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时,教师首先要梳理本课内容,掌握教学重点,然后制订教学目标,明确学生所要达到的学习效果。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学生需要了解当时中国的不同政治势力,明确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基础、社会基础、组织基础,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思想上、情感上认同中国共产党,增强爱党爱国之情。中国共产党英雄辈出,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中融入英雄人物的事迹,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激发学生的历史情感。教师需要在教学目标设计中融入价值观判断、情感体验等内容,让学生能正确判断历史事件,并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这是家国情怀素养培育的基础。

(二)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

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需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持续渗透爱国情感,将历史事件与现代社会生活、政治制度、民族精神及文化相连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还需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明确自身立场,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自觉承担起建设家乡、保卫国家的责任。比如在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教师可以开展议题式教学,首先提出议题:“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得到了哪些好处?”通过这一议题,激发学生的讨论欲望,引出土地改革、稳定物价等知识,让学生认识到个人与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对这一议题进行深入探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思考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群众在生活上发生的变化。为全面增强教学的科学性,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中融入新思想,采用新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真实的历史学习资料。

(三)在教学评价中的体现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中呈现的重点内容。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教师需要在教学评价中重点关注学生的历史思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比如在教学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时,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确列强侵华对我国社会所造成的重大影响,了解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具体事迹,阐述其性质、意义,认识到不同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出的努力,分析其进步性局限性,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国家富强对个人的重要价值。教师可以从课堂活动中观察学生,收集学生的观点和意见,明确学生的立场和价值观,然后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对学生展开全面评价,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发展。

四、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途径

(一)提升教师的家国情怀素养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因此要对学生开展家国情怀教育,首先就要提高教师的家国情怀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运用历史材料,为学生解读家国情怀、阐释相关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能够深入理解家国情怀的本质,能够正确解读家国情怀的内涵。学校可以通过集体培训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学习平台,让教师能够通过听课、评课、公开课观摩等方式学习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提高教师对家国情怀素养的重视程度。高中历史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循序渐进地在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增强家国情怀对学生的影响力。

(二)挖掘教材中的家国情怀相关素材

高中历史教材是家国情怀素养相关内容的重要载体。教师要从教材中挖掘家国情怀的相关内容,选取恰当的史料,提高学生对家国情怀的认知程度。如高中历史教材中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内容,这些外敌侵略战争让中国人民饱受煎熬,同时,这些战争也体现出近代中国的日渐衰败。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奋勇反抗,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支撑,尝试多种救亡图存的道路,出现了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等爱国壮举,最后通过十四年抗战,取得了保家卫国的彻底胜利。在民族大义面前,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相互支持、不分你我,这是家国情怀的集中体现,也是教材中的宝贵教育素材。历史上的战争事件本身就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大大小小的战争从未停止过,而有战争就有伤亡、有反抗。在战争史的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认清战争的本质,从宏观角度看待战争,正视战争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高中历史教师应利用教材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并不断拓展家国情怀教育的内容。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搜集到更多的家国情怀相关材料,以便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新时期家国情怀的具体内容,更好地掌握现阶段家国情怀的表现方式。

(三)研究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方法

长期以来,家国情怀素养的渗透以灌输为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难以提升。现如今,一些教师虽然已经认识到了家国情怀素养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对家国情怀素养的渗透力度不足,再加上有高考的压力,他们急于求成,唯分数论,导致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难以真正得到培育。在这种情况下,历史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方法。如在教学“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以播放纪录片《抗战》,让学生跟随纪录片中的场景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体会无数革命先烈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感受其中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相关图片和播放相关视频,并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现这场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引导学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要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国与家是不可分割的,国家的命运决定了家庭的命运,也决定了每个人的命运。教师要让学生认清家和国之间的关系,认清时代赋予青少年的责任和使命。

(四)组织开展与家国情怀素养相关的实践活动

实践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必须紧紧依靠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真实体验,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家国情怀的巨大力量。高中历史教师要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历史文化古迹和革命教育基地,不断拓展教学内容。历史课外实践活动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传承革命精神,吸收红色文化,深切领悟爱国主义的内涵。现如今,国际社会依然不太平,大国之间的博弈不会停止,文化侵略、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对许多国家来说都是十分严峻的挑战。新时期的青少年必须具备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素养,在思想上、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将个人奋斗目标与国家兴衰联系起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我国地广人多,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洪水、泥石流、地震、疫情等都会对国家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但每次灾难发生后,我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突破了一道又一道的关卡,战胜了无数困难,这就是家国情怀的集中体现。教师可以开展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如邀请抗战老兵到学校开展讲座,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从而让学生真切感受家国情怀的重要性,领悟国家赋予青少年的重要使命。

从古至今,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很多名人名言、家风家训、历史事件都能说明这一点。高中学生应该做到心怀国家、心怀天下,认真学习历史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家国情怀素养。高中历史教师应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时充分考虑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相关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挖掘教材中的相关素材,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   參   考   文   献   ]

[1]  严立明.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三个着力点[J].教学与管理,2021(7):53-55.

[2]  陈超.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目标叙写[J].教学与管理,2021(3):114-116.

[3]  於以传.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化分解刍议[J].基础教育课程,2020(Z1):45-55.

[4]  刘谦.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培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9(S2):22-23.

[5]  刘向阳.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9(33):108-110.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