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传统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索

2022-05-30刘俊峰王明慧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刘俊峰 王明慧

[摘 要]文章着力围绕中国革命传统作品论述将革命传统教育有效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具体路径。首先明确了有关革命传统教育的概念,其次分析了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革命传统作品及其特点,再次指出了革命传统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现实困境,最后指明了革命传统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路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革命传统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13-0007-03

革命传统教育作为高中语文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青少年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编反映中国革命传统的优秀文学作品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课堂主阵地使中国革命传统得以继承、延续和弘扬,让高中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了解革命志士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而英勇奋斗的社会主义革命精神,健全高中生为国家繁荣富强铭记初心、努力奋斗的革命人格,凝聚高中生为新时代不断奋进的力量。那么,如何将革命传统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中呢?

一、明确有关革命传统教育的概念

没有“革命”就不会有“革命传统”。先来看看什么叫“革命”。“革命”源自《易·革·彖辞》:“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由此看来,革命是指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有益于人民的政治活动。

本文所述的“革命传统”是指,中国共产党(包括其历史前身)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形成和发展的革命优良传统。它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不断发展与创新。

基于此可得出,革命传统教育是指引导受教育者,即学生继承并发扬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进程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中形成的政治觉悟、革命斗争精神、高尚品质和优良作风的教育。

发挥高中语文课堂这个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开展新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有利于增强高中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涵养高中生的骨气,树立高中生勇往直前的自信。

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革命传统作品

通过对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梳理归纳,发现可以按照内容对其中收录的革命传统作品进行分类。

(一)反抗列强侵略,维护祖国统一

在反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中国人民展开了一系列救国救民的探索,创作了诸多饱含爱国主义情感的优秀文学作品。这类作品包括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周婷、杨兴的《别了,“不列颠尼亚”》,聂荣臻的《大战中的插曲》,孙犁的《荷花淀》。

(二)更新落后制度,争取革命胜利

只有不断更新落后制度,才能保障革命取得胜利。这类作品包括闻一多的《红烛》,曹禺的《雷雨》(节选),鲁迅的《祝福》、《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阿Q正传》(节选),杨成武的《长征胜利万岁》,茹志鹃的《百合花》,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节选)、《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夏衍的《包身工》,王愿坚的《党费》,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老舍的《茶馆》(节选)。

(三)记述先进人物,传承工匠精神

革命传统作品倾向于将人物作为核心来描写刻画,以充分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与不凡事迹。这类作品包括沈英甲的《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林为民的《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叶雨婷的《“探界者”钟扬》,李斌的《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穆青、冯健和周原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屠呦呦的《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四)开启建设新章,逐步奔向小康

这类作品包括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铁凝的《哦,香雪》、《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节选)、贾平凹的《秦腔》。

教师应有意识地增强研究教读课和自读课的力度,并不断引导学生落实课外阅读,使学生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三、革命传统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现实困境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革命传统教育,需要结合相关的学习活动及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任务来开展,进而涵养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引领学生了解革命背景,让学生感受革命情怀与理想。然而,目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仍存在一些现实困境。

(一)认知的功利化

高中生承受着来自高考的压力,在这一情况下,一些高中教师与学生对革命传统教育表现出一定的疏远,而应试指导练习成为他们关注的重点。这部分师生认为,只有多练习,才能提高成绩,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这样功利化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革命传统教育的功能,对青年一代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二)学习、授课模式的单一化与固化

为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部分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能够迅速提高分数的学科学习上,缺乏阅读革命传统作品的自觉。一些高中语文教师一味采用传统的单篇教学方式,忽视课文与课文之间的联系,以致很难在革命传统教育中开展群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指导。部分学生在阅读革命传统作品时略为吃力,缺少自主感知文本的机会。一些教师所开展的灌输式教学,使学生很容易形成空洞虚浮的阅讀感受,甚至误解、曲解文本含义。

(三)学生主体感受的陌生化与疏离化

革命传统作品所反映的大多是特殊年代、特殊地点、特殊背景下的事件。这些作品的写作时间距今较远,因此一些学生在阅读时难以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一些在思想观念方面缺少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道德情感方面缺少崇高理想及开拓进取的精神品格,在为人处世方面缺少乐于奉献、自律自强的人格品质的学生对阅读革命传统作品根本不感兴趣。

(四)学生主体阅读兴趣的缺乏与教师认知的片面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构建的“三位一体”阅读体系中的相关阅读任务难以有效落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学生对阅读这类作品的兴趣不高,不会主动进行相关阅读;二是教师对文本缺乏持续性的深入研究,以致人物形象解读扁平化。

以上问题若不能得到较好解决,将会影响革命传统教育的效果。

四、革命传统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路径

时代日新月异,教材不断更新,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策略自然也要发生改变。要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贯彻落实革命传统教育,教师便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性质,立足革命传统的弘扬,积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一)注重解读过程,深挖文本内涵

读书贵在明理。要想对文本进行透彻的剖析和解读,就必须要深入地挖掘和认识文本所隐含的内容。与革命传统教育相关的文本,虽然言简意赅,但是具有深厚的内涵。在教学前,语文教师必须对文本进行深入的剖析,以进一步搞清楚文本的具体内涵,更好地把握文本的创作真谛。例如,在教学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前,教师须仔细认真研读文本,了解教材编排意图与该文本的价值。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内容:不仅塑造了大堰河这个勤劳善良、宽厚淳朴的典型人物形象,还写出了旧社会农民命运的悲惨,抒发了对贫困妇女大堰河深深的怀念、感激和赞美之情,表现出对千千万万妇女劳动者悲惨命运的关注与同情,表达出对黑暗旧社会的痛恨和鞭挞,以及自我革新的严格要求。

(二)扎根课堂内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构建,旨在推动学生自主阅读,由单篇文本阅读拓展到多篇文本比较阅读及整本书阅读,引导学生关注语文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教学革命传统作品时,教师要注意立足学生实际能力来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感。例如,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取了多篇表达对烈士牺牲的深切哀痛,展现对正义力量的信心的鲁迅作品。其中的《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情感真挚沉痛,均表达了对青年革命烈士的哀悼和对反动势力的痛恨。但前文采用讽刺口吻,抒情直露显豁、汪洋恣肆;后文则使用隐晦曲折的笔法,以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学生掌握了这两篇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手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将阅读从“1”推进到“X”,引导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以深刻把握鲁迅的作品中所蕴含的批判精神。

(三)巧借革命传统资源,开发校本教材

为使革命传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落地生根,除了利用好教材中的相关作品,教师还应积极挖掘当地革命传统资源。语文教师要加强学习,对当地的革命传统资源了如指掌,必要时可以与政治、历史学科教师展开合作,根据教学需要有效挑选反映当地革命传统的群文阅读篇目。将当地的革命英雄事迹、革命历史故事与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相关文章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满怀对家乡真挚热爱的基础上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例如,教学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时,在明确作者对“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刘和珍等革命战友满怀痛惜之情后,笔者组织学生阅读学习与“五三”惨案相关的文章,借此让学生了解革命精神。教师应利用课内及课外阅读资源,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懂得当下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四)开展综合活动,融入革命精神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课堂应该开放包容、兼容并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可通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融合听说读写,跨越古今中外,打通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语文学习和学生的生活世界,运用优质的素材和范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基于精选出的中国革命传统作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丰富体验,自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锻炼语言交际能力及收集、整理和加工资料的能力,提高写作的兴趣和能力。

(五)开发研学资源,共传红色基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研学让学生亲身走入红色革命文化教育基地,体会崇高的革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开发研学资源,是研学课程的一大核心内容。学校及教师需要提前确定研学的目标、路线与任务,做好组织实施、总结反思等工作的安排,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以山东省济南市为例,相关学校与教师可将市内的济南革命烈士陵园、莱芜战役纪念馆等作为研学资源,还可以将省内的沂蒙山、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等作为研学资源。在研学资源开发过程中,教师务必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整合资源,力求内容丰富;二是因地制宜,确保资源精细化;三是规范管理,促使效果最优化。

(六)组织写作训练,实现精神熏陶

阅读与写作是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两条途径。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是优化高中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革命传统作品之后,可以组织学生撰写读后感、文学评论、辩论稿、发言稿等,使学生在写作中感受特定时代中特定人物的革命情怀,进而受到潜移默化的精神熏陶。例如,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革命传统作品的基础上,让学生拓展阅读相关党史,并要求学生以“我想对党说”为主题,从以下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1.建党节来临之际,请以中学生的身份给学校广播站写一份广播稿。2. 《开学第一课》节目组邀请你作演讲,请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写一份演讲稿。3.当前,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请以学校团委的名义给脱贫攻坚团队写一封慰问信。

时代变迁,英雄远去,但其留给我们的革命理想与信仰力量是亘古不变的。学生应学习革命传统作品,缅怀革命先烈。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唯有把革命精神传承下去,才能助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   参   考   文   献   ]

[1]  罗孝辉.“中国革命传统作品”阅读教学品质提升实践[J].中学语文,2020(14):52-56.

[2]  马之军.培植家国情怀  传承红色基因: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革命传统教育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21(2):16-18.

[3]  張艳霞.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使用中进行革命传统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9(5):14-1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农越华)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济南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突显‘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特色学校建设行动研究”(135B2018016)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绽放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