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合作办学的化妆品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2022-05-30刘岸李雅丽马锐

中国化妆品 2022年6期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刘岸 李雅丽 马锐

当前,我国本科阶段的工科专业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面临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战略转型。在此背景下,湖南理工学院与韩国湖西大学共同举办的国内首个化妆品方向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紧紧围绕国家培养具有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新工科人才要求,在管理体系、课程建设、教师团队、质量监管等方面开展教学改革,在遵循新工科教育教学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建立符合国际先进教学理念的化妆品专业本科“1+2+1”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为化妆品专业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化妆品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随着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全球化、“一带一路”的发展以及消费模式的转变,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1]。自 2004年教育部颁布《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以来,中外合作办学和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并称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三驾马车”,中外合作办学在促进中外文化和教育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中肩负重要使命[2]。截至 2020年底,在国内433所高校的713个本科中外合办项目中,工科项目为156个,所占比例约为21.9%[3]。不难发现,我国本科阶段的工科专业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已进入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型时期。现阶段工科专业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在“国际化”和“本土化”的融合上存在多方面的问题,高质量的工科专业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要从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师资力量以及考评体制等方面进行完善和提升[4]。如何合理地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工科人才教育思想与培养理念,建立彰显合作办学特色的国际化办学体系以及管理机制,实现“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契合与平衡,是当前工科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痛点。

作为国内首个化妆品方向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湖南理工学院在管理体系、课程建设、教师团队、质量监管等方面开展教学改革实践,为化妆品专业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01  化妆品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建立与实施

2020 年,湖南理工学院与韩国湖西大学共同举办的应用化学专业(化妆品方向)中韩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以推进我国化妆品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创新发展为宗旨,借鉴韩国湖西大学工学院的化妆品专业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结合《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2021 版)》的培养要求,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卓越化妆品创新人才。本项目关注化妆品专业本科生“良好科学素养、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化视野”这四方面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工科职业素養与人文修养的强化。在管理体系、课程建设、教师团队和质量监管方面开展教学改革,积累和总结了一定的经验。

1.1构建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

湖南理工学院在项目成立之初,成立了国际教育学院(下文简称国教院),全盘负责化妆品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管理和实践。国教院与韩方共同成立项目管理小组(图1),由中韩两校教学副校长负责项目运转,由中方国际交流处负责人任执行院长,负责项目整体运行,聘用韩方化妆品系教员担任本项目中方驻韩方联络人。该联络人通晓汉语和韩语,也是合作办学课程主讲教师之一,实现中韩双方无缝对接,效果良好。国教院下设中外合作项目办公室、教学管理委员会和教学督导组,采用分级管理制度,明确项目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为教学过程顺利运行提供保障。中外合作项目办公室负责与韩方的联络和外教服务;教学管理委员会负责日常教学运行,每月召开中韩双方工作视频会,包括项目重大事务决策、教学团队建设和课程方案制定等;教学督导组运用多元化手段收集教学过程信息,并科学指导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项目发展。

1.2建立彰显合作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

湖西大学化妆品专业在韩国学科评估中是 A+,湖南理工学院充分借鉴湖西大学在化妆品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先进性,围绕国内工科教育体系在跨学科能力、实践能力、项目式教学方面的短板[5],将学生置于职业情境的学习项目之下,在教学中强调学生主导项目和学科知识整合取向驱动理念,致力于培养出色的化妆品专业人才。

1.2.1实施多维整合的核心专业课程体系

国教院根据《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2021版)》的标准,结合韩国湖西大学工学院课程体系中所体现的工科生本科毕业对思想、视野和能力的需求,对化妆品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课程进行全面整合,施行“1+2+1”单元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即1 年化妆品预科课程、2年化妆品专业核心课程和1 年化妆品专业技能课程。化妆品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课程体系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国内外高等教育理念存在较大差异,国内学生需要较长的时间适应教育理念的转变,因此,本项目第一年化妆品预科阶段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适应后续的化妆品专业核心课程。

根据韩国湖西大学工科院本科生课程设置标准,融合国内化妆品本科生必修课程要求,大一新生需完成通识课程、公共基础课程、高级韩语和4 门必修化妆品预科课程,即无机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高级韩语课程由湖西大学教师全韩语讲授,保证学生进入化妆品专业核心课程前具备和韩方学生相近的化妆品预科课程知识储备,同时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

化妆品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系统整合课程,设有8 大教学单元模块,2个月完成1 个教学单元模块,每门专业核心课程由线上理论课、线下见面课、实验课、案例学习课、技能训练课等多元化教学方式组成。以单元1(清洁类化妆品)  为例,单元1 课程将洗面奶、洁面皂和沐浴露等清洁类化妆品的专业内容和与这类化妆品相关的皮肤生理学、表面活性科学、化妆品原料和细胞生物学等基础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在学习化妆品的初始阶段,就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理解化妆品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另外,专业技能训练和课程思政教育也同步融入教学单元模块中,并有序适时安排实践、实验、实训和实习教学环节,学生在技能课程中学以致用,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特意增加的医院见习环节可强化本项目学生对化妆品安全理念的理解。

工程、营销与化妆品课程将化妆品工艺学、管理学、营销学和基础医学等学科进行多元整合。多学科交叉融合并非将跨学科内容进行简单的叠加,而是根据化妆品专业学生在不同阶段课程的教学单元模块,通过基于问题的学习或项目的学习,打破不同领域学科壁垒,并与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紧密契合,潜移默化中启迪化妆品专业学生对工艺、创新和工科精神的思索,通过培养学生整合各学科知识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来促使学生适应知识经济全球化的需求。在引入韩国工科课程体系的同时,强调课程内容与国内高等教育内容结合,实现“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契合与平衡。

根据学生对单元课程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以及教师评价,通过多元化评价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效果,科学指导教学大纲修订和专业发展,使化妆品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不断改进和完善,从而更加符合国内化妆品人才培养需求。

针对国内工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重视专业能力、轻视通用能力”等问题,本项目的技能阶段课程在2 年专业核心课程完成后开设,在化妆品工厂及技能教学基地进行,由衔接课程和技能实习课程组成。衔接课程内容包含化妆品专业学生实习须知、专业技能常用法律法规、技能基本操作、行业动态、销售沟通技巧、职业精神和科技强国理念,从多方面为学生过渡到实习化妆品工程师的角色打好基础。技能实习课程通过小班化技能实践和综合理论相融合的方式,采用与化妆品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单元模块相匹配的教学模式,并针对目前化妆品行业紧缺人才需求,对彩妆、香水、男士护肤品、化妆品营销实习板块进行延伸,确保本项目培养的化妆品人才顺应行业的需要,能为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1.2.2突出学生中心地位的教学改革

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从属地位和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角色亟待改变,学生应该在教学模式中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应该是教学活动的实施主体,教师主要是起到引领和服务学生的作用。

1.2.3搭建配套信息化教学平台

教育变革与创新离不开信息化为动力的教学现代化发展,信息化技术可有效拓展学习资源,增强师生互动,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国教院专门设立信息化教学工作小组,在韩国湖西大学信息中心的支持下,搭建与单元模块课程相配套的线上课程系统及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线上课程系统由智能交互的视频库、基于化妆品实践的案例、高度互动的虚拟仿真实验等组成。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集成了教学管理、学生学习过程管理和教学效果测评等功能,为师生提供教务信息查询、教学资源下载、在线师生实时交流等功能,从而为本项目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信息化保障。

1.3组建具有国际化教学理念的师资队伍

中外合作辦学的初衷不单是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内化和吸收海外优质教学资源,从而提高国内教师团队的国际化能力[7]。化妆品专业教育资源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和特殊性,需要专业教师的广泛参与,完全依赖韩方教师授课不合乎中外合作办学的长远需求。为此,本项目通过“跨界融合”校内多学科教师(医学+ 化妆品学 +化工)、校外同行教师、企业研发总监、韩方化妆品专业教师,打造多支分工明确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团队。在进行单元模块课程教学过程中,每个单元模块设立单元课程教学小组,韩方教师除了负责课程设计外,主要讲述课程前沿内容;中方教师通过绘制思维导图串讲章节要点、重难点,梳理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培养学生高阶思维;企业教师在企业实践中将课程知识对接现代化妆品行业发展,帮助学生实现对课程知识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

1.3.1教师队伍培养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秉承“走出去,引进来”的教师发展战略,与湖西大学多个学院开展教师培训项目,先后选送 5名年轻教师赴湖西大学攻读韩语专业和化妆品专业博士学位,同时分批选派一批骨干教师至湖西大学进行为期1 年的海外访学,学习湖西大学工学院的授课模式、教学方案,并与韩方课程授课教师和负责人员进行教学对接。除此以外,中韩双方成立中韩化妆品研究所,定期开展科研和教学培训,已有2 名教师获韩国湖西大学化妆品专业博士生中方导师的任命。专业技能带教团队、教学资源构建团队、见习实习带教团队各1 个,从而为本项目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充足的教师资源。

1.4秉承内外兼顾的教学质量管理

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构建教学质量监督和测评体系,对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8]。为此,本项目在系统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体系和规范的教学评价机制下,在内部质量和外部质量管理上进行改革和完善。

1.4.1内部质量控制

国教院借鉴韩国工程教育认证委员会(ABEEK)  的认证要求,创建与课程体系相匹配的教学质量检测体系。通过信息化评教系统对学生学习过程、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内容实施跟踪和评价,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由中韩双方教学管理部门成立教学督导小组,每学期制作教学质量评估报告,向中韩双方高校通报评估结果,同时在新学期课程商议会议中会同课程管理委员会和教育指导委员会进行教学方案的讨论和调整,从而保障教学质量。

1.4.2外部质量控制

依照教育部颁发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工作的意见》的要求,为保障教学质量,目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均需要接受教育部阶段性评估。鉴于化妆品教育的特殊性,对中外合作办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国教院在不影响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评估要求的基础上,学习韩国工科院外部质量控制体系,请韩国资深工科认证专家对本项目实施基于韩国工科专业认证标准的认证评估,从而持续改进本项目的教学质量,形成多部门协同育人的中外合作办学生态系统。

02 化妆品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思考与建议

在高校内部,首先加强、规范中外合作办学教师进修培训工作,重视培养教师对跨学科课程的知识整合能力和教学能力;其次是建立高效的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流程,对接和协调中韩双方高校管理层、教学院、教研室之间咨询、问题处理和资讯反馈;最后是建立合理的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控制机制,遵循“学生参与”和“证据教学”等教学方法的评估监测,不仅考量学生的受教育水平,同时考虑教师参与专业发展和教学学术的程度。参考韩国工科认证体系的标准对本项目进行模拟评估,有助于彰显“多学科交叉素养,重视学习过程”的 STEM 教学理念初衷。

在高校外部,一方面,深化湖南理工学院与湖西大学附属化妆品企业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强化基于教学工作的交流和合作。通过与海外化妆品企业建立互惠互利的友好關系,海外企业参与本项目的行业前沿课程开发,为本项目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职业体验,激发学生对化妆品行业的热爱。另一方面,由政府主导,整合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和医疗单位等社会力量组建跨行业平台,共同形成健康的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生态系统。

03结语

湖南理工学院的化妆品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充分借鉴韩国工科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标准,融合国内工科专业办学的要求,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为化妆品专业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提供借鉴意义。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也碰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和困境,如学生对新教学理念的适应程度、教师在新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中存在能力短板以及需要进行必要的观念更新、中外文化和教学管理方式的差别等。

化妆品作为朝阳行业,化妆品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创新性化妆品人才的重大使命,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提高国内化妆品人才培养质量是本项目的责任和担当。化妆品专业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领会化妆品教育国际化的底蕴,借鉴国外高水平化妆品专业大学的办学经验对推动化妆品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

[1]郭强 , 张舒 , 钟咏. “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路径反思[J].高校教育管理 , 2021, 15(3)35-42.

[2]王红建 , 曹艳艳. “放管服”视角下《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修订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 2021, 40(5)23-28.

[3]朱飞 , 黄英杰. 我国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专业项目发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 2020, 535-41.

[4]陈瑜 , 孙夕珺 , 郭文颖. 中外合作办学本土化与国际化的融合研究[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 , 2020, 33(1)87-91.

[5]白逸仙. 高水平工科类行业特色高校实施 STEM 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 , 2020, 41(10)63-70.

[6]李俊凯. 基于 SPOC 的大学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研究[R].教育信息化论坛 , 2021, 31-32.

[7]弹鸿予 , 孙萍 , 张亚楠 , 等.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校“三全育人”协同机制优化探析[J].高等建筑教育 , 2022, 31(1)202-211.

[8]李思雨 , 杨竣淇 , 邵乔伊 , 等. 中外合作办学外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 , 2022, 556-65.

猜你喜欢

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