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教”改革背景下中职学校优化人才培养的策略

2022-05-30姚勇志

广西教育·B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中职教育改革

姚勇志

【摘要】本文基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三教”改革任务,从教师配置、教育教学方法、实训课程设置三个方面论述当前中职教育发展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利用新技术激活专业教学活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1+X”证书制度改革等策略。

【关键词】“三教”改革 中职教育 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7-0049-04

教师、教材、教法是维系教学活动正常运转的三个最基本要素,在教学中三者是不可或缺的,都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功能。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秩序的维护者,以培养学生、发展学生为职责;教材即课本,是教学内容、教学标准的承载者,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工具书;教法是教师有效开展教书育人、实现育人目标的手段。正是基于三者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国家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开展“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其中,教师改革是根本,教材改革是基础,教法改革是途径,三者是一个闭环整体,实施“三教”改革目的在于有效解决教学系统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

一、“三教”改革背景下中职教育发展现存问题的分析

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将职业教育定义为一种类型教育,是以提高学生专业理论水平、发展学生专业技术为目标的一种教育类型,旨在为社会发展培养素质高、技术强的专业人才。目前,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需要大量理论知识扎实、技能过硬、文化自信、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一线技术人才,而要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就需要打造一支专业水平高、技术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研发一批适合中职教育教学使用的教材,同时探索出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和规律、符合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需求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经济、科技、文化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仍存在如下突出问题:一是职业学校教师组成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再教育(培养培训)工作滞后;二是教材内容与岗位要求脱节,教学与就业要求脱离;三是教学停留在“教教材”上,授课只是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单一且无效。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深化发展,国家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三教”改革。

(一)中职学校教师队伍配置无法满足教学要求

1.数量不足,来源单一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职业学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近年来,报读职业学校的学生逐年增多,这对中职学校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挑战主要来自中职学校普遍存在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中职学校的教师编制相对较少,教师待遇相对较低,教师岗位的吸引力较低,优秀技能人才不愿加入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有技能专长的人员大多选择进入企业工作或是考公务员。以桂东卫生学校为例,2021年的在校生有3 327人,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教师数量应达到167人,但实际上学校目前教师人数不足100人,教师缺口依旧很大。加之,学校大部分教师为年轻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部分教师为从高校转型而来,大多缺乏临床实战经验,这非常不利于育人质量的提高。

2.缺乏“双师型”教师

职业教育的教学应坚持理论教学、技能教学并重的原则,也即是说,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理论教学,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专业技能。要想开展好理论和技能教学,就需要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但是,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双师比”都比较低。如以广西桂东机电工程学校为例,学校拥有自治区教育厅认定的“双师型”教师只有42人,“双师比”约为42.8%,离教育部提出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达50%以上”的要求还有较大缺口。此外,学校部分专业教师是通过转岗培训而来的,这部分教师的专业能力、专业教学水平均较弱;有部分“双师型”教师只是参加临时培训班,并没有接受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仍然达不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3.教师队伍结构不平衡、科研能力薄弱

目前,中职学校大多存在教师年龄结构两极分化的现象,且以年轻教师为主,中年教师则相对缺乏。年轻教师虽然充满活力、干劲,但年轻教师大多高校毕业后便直接进入中职学校任教,既缺乏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更缺少生产实践的经历,无法满足中职学校技能教育的需求。而且,由于年轻教师缺少实践积累,其教科研能力也相对较弱。以桂东卫生学校为例,学校2021年仅申报立项市级课题3项、自治区级课题1项,足以说明学校教师科研能力的薄弱。

(二)教学方法落后且与中职人才培养目标相脱节

通过文献分析法及实际观察,笔者发现,目前仍有部分中职学校教师采用“填鸭式”这类落后的教育教学方法。具体表现为,课堂教学中,教师多以抽象的理论传授为主,而很少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或互动的时间,这些教师过于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专业技能和实操水平的提高。以桂东卫生学校的药剂专业为例,有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应付教学部门的教学成绩考核,往往只是给学生生硬地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到药房、药店见习的时间则严重不足。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能让学生死记硬背掌握部分理论知识,但却无法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这与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违背。

(三)实训设备闲置,缺乏企业参与

近年来,为了改善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国家、自治区向广西的中职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添置了一大批现代化实训设施设备。实训设备是中职学校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关键教学工具,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实训设备紧缺、设备闲置等现象在职业学校中仍然普遍存在,现有的实训设备不能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求,而闲置的设备又不能供学生使用,这就导致中职学校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低下,未能达到人才培养素质要求。如桂东卫生学校的药剂专业便存在这样的问题。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学校购置了一批先进的教学设备,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有部分设备至今都没有安裝使用,这不仅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还不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

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可见实施“三教”改革的必要性。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教师改革打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任督二脉”,实现校企双方师资互兼互聘,构建合理的师资团队;通过教材改革将时代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融入中职教育,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时代发展接轨;通过教法改革促使校企深度合作,将课堂教学延伸至生产车间、田间地头、服务场所,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完成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实现“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边学边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三教”改革背景下中职学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9年6月,教育部发文要求职业院校积极对接国家教学标准,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2020年,国家进一步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实施“三教”改革。一系列文件的相继出台,表明新时代发展对优质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突出。但是,通过对广西部分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笔者发现有些学校的方案存在脱离学生实际、岗位要求、重理论而轻技能等问题,这不利于学校培养新时代技术型人才。如有不少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并没有明确提出开设物理、化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素养等课程,课程设计不全面、不科学,不利于中职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技术人才。中职学校应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要求,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断调整、修订本校人才培养方案,使之与企业岗位用人要求有效对接。

以贺州市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为例,学校近年秉持“对接产业链,建设专业链”的指导思想,不断修改、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如学校对接茶叶的生产、加工、营销、旅游服务这一产业链的发展需求,将原有的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等专业进行整合优化,形成了服务于茶业产业链发展的特色专业链,该专业链覆盖了全校70%的专业,为本地培养了一批茶叶生产、加工、流通及销售、生态观光旅游等产业环节所需的专门技能人才。学校通过茶叶特色专业链的建设,促使各专业课程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专业定位、课程设计,各专业实现了实训基地、师资力量等资源的互补共享,打造了一批具有学校特色、服务于当地产业发展的专业集群。如今,学校建设了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汽车运用与维修等4个自治区示范性特色专业,其中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为广西品牌特色专业,茶叶专业实训基地获评广西职业教育研究发展基地,该校也连续两届获评广西四星级中职学校。

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中职学校还要落实课程思政,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育人品质。一是结合实习实训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深植学生心间;二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充分发挥各门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加强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提升学生道德品质;三是开设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等选修课程、拓展课程,举办德育专题讲座,着力实施“五育并举”,构建完善、科学的德育工作体系。以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为例,学校在分析、整合德育工作各要素和资源的基础上,将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了“三一重工、五讲四美”德育特色品牌。在此德育品牌的促进下,学校营造了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促进了师生的健康成长,实现了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二)利用新技术激活专业教学活力

长期以来,我国各中职学校的各专业教学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专业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与学校办学特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不相适应,而且教学方法简单化、模式化。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不少中职学校专业教学活力不足,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无法有效培养符合时代、市场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激发专业教学活力是中职学校培养优质技术人才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而要想激活专业教学活力,中职学校就要积极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专业课程教学,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不断改革传统落后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关于药剂专业的教学,由于实训器材、实训场地等条件的不足,桂东卫生学校过去主要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即以教师讲解为主开展理论知识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且很少有实训实习的机会,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近年来,桂东卫生学校积极探索教学信息化路径,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药剂专业教学,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创设虚拟实训环境、搭建网络实训平台,让学生在有效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随时随地开展虚拟实训,既解决了学校实训条件不足的问题,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专业教学活力。

除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中职学校还应该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如通过与相关企业合作、引进校外专业技术人才等途径,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逐步迈向“深水区”。如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职业技术学校通过专业课程模块化、技能教学任务化、校本教材规范化,重点推进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资源配置等的改革,同时聘请当地瑶绣文化传承人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和教学标准,建成了集专业、课程、素材于一体的瑶绣服饰教学资源库,构建了对接瑶绣技艺传承、产业发展的专业课程体系,并通过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实现了瑶绣文化的创新发展。

(三)深化中职学校各专业“1+X”证书制度改革

实施“1+X”证书制度改革,是国家近年来推进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中职学校要积极厘清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历证书与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关系,着力探索“书证融通”“课证融通”“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新模式,不断深化“1+X”证书制度改革的内涵。一方面,中职学校要对课程设置进行系统梳理,减少重复的教学内容,并依据行业核心素养和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对课程进行系统性重构,在保证课程内容职业属性的同时,优先选择在行业中具有普遍意义、对学生职业发展具有长远意义的内容并将其融入专业教学,同时把实践教学中的单项、专项技能训练内容与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推动专业教学与技能等级证书考试的对接,提高专业教学、人才培养的效益;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企业在推动学校教育发展方面的作用,吸引更多企业尤其是非教育型企业,包括行业协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以及跨国公司等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和标准确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标准,充分发挥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方面的作用。结合“1+X”证书制度改革,中职学校还可探索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对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按相应的积分进行登记和存储,计入个人学习账号,通过积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认定、积累与转换。近年来,贺州市着力推进中职学校“1+X”证书制度改革工作,有效提升了各中职学校的办学质量,如钟山县职业技术学校通过建设“1+X”车床铣床加工职业技能鉴定站,扎实开展“1+X”证书考核认证,提升了毕业生就业能力,毕业生就业稳定率由2018年的69.2%提高到2021年的78.8%;桂东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大力实施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和育婴师、美容师考证培训,大大提高了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通过率,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面。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更需要一批掌握新理论、新技术,具备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高质量专业人才。在此背景下,中职学校应按照国家的相关部署,积极推进“三教”改革,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优化专业课程设计、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合格的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东,宋德军.高等职业院校落实“三教改革”的几点思考[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12).

[2]肖成林.高职院校“三教改革”内涵发展的几点思考[J].文学教育,2020(22).

[3]梁克东,王亚南.基于“三教改革”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评价改革创新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8).

[4]汪忠明.深化“三教”改革 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

[5]郭鑫.“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J].人才资源开发,2022(2).

[6]郑子伟.“三教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1(43).

注:本文系“江乙名师工作坊”成员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姚勇志(1974— ),广西昭平人,硕士研究生學历,高级讲师,高级“双师型”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

(责编 蒙秀溪)

展开全文▼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方案中职教育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观进行全过程培育的研究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