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案例

2022-05-30梁燕玲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2年7期
关键词:抗疫少数民族民族

梁燕玲

一、活动背景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中华文明是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不同的民族在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要学会理解与尊重差异,相互借鉴,相互欣赏,相互促进,共同创造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学生对于民族问题知之甚少,平时也很少关注这方面的信息。

“中华民族大家庭”这一课整合了地理、历史、社会、文化、品德等方面的教育内容,较好地体现课程的综合性,并注意将品德教育与社会性发展相融合,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相结合。在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案例描述

本节课,笔者分四步组织教学。

第一步:视频导入:感知中华民族。这一环节,先让学生观看国庆群众游行民族方阵,并提出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接着提问: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多少个少数民族?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认识到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二步:学习探究:寻找兄弟姐妹。1. 了解少数民族。根据课前的预习,了解社区中有哪些少数民族邻居?我们班或学校有哪些少数民族的同学?了解汉族人口与少数民族人口的比例,并知道少数民族为什么叫“少数民族”。2. 了解各民族分布特点。小组探究各民族的分布特点。除了五个省级行政自治区,还有没有少数民族的集聚地?学生通过两步学习知道少数民族是因为人数少,所以才叫少数民族。民族分布的特点是: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观看人口流动数据的微课,知道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区、各民族的人口流动变得更加频繁,使得少数民族跟社会的接触也越来越多,而且也学会更多知识,给社会带来民族特色,可以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第三步:了解少数民族特点。小组交流分享:根据课前搜集关于少数民族的资料,可以通过人数、居住地、美食、服饰、民居、风土人情、节日特点等更深入地去了解少数民族的特点。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程度很高,已融为一家人,更在小组交流中形成团结互助的关系。

第四步:深入感悟团结。观看湖北武汉因为疫情全城被封锁,全国各族人民一起为他们加油的视频,并谈感受。通过这环节,学生知道各民族团结一心,一致抗疫的高尚情操,从而形成民族的自豪感。

课例片段一

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如同56朵绚丽的鲜花,盛开在神州大地,装点着祖国的锦绣河山,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班有哪些同学是少数民族的同学?

生:我们班黄××是土家族的。

生:是的,我就是土家族的。

师:我们学校有多少少数民族的同学?

生:我在学校进行了一次调查,知道我们学校有667人,其中少数民族有20人。

师:我们能算出少数民族占学校人数的百分比吗?

生:占3%。

师:请同学观察下面的图片,汉族人口与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比例。

生:汉族人口占91.5%,少数民族占8.5%。

师:你是怎么理解少数民族的?

生:我觉得少数民族是因为他们的人数占全国人数少,所以才叫少数民族。

师:是的,对比之下,少数民族人数比汉族少很多,因此得名。再回想一下,我们学校少数民族人数占学校总人数的多少?

生:3%。

师:相比全国来说,广州地区少数民族分布比较少。你知道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生: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生:除了这五个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四川省这些省份居住的少数民族比较多。

生:我还知道台湾有高山族这个少数民族居住,其他省份也有少量少数民族的人居住。

师:所以,少数民族居住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区、各民族的人口流动变得更加频繁。这样带来什么好处?

生: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少数民族。

生:可以促进全国经济发展。

生:可以更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生:我们去少数民族旅游,带动他们的经济,让他们富裕起来。

师:各地区、各民族的人口流动,不但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我们可以更了解少数民族,去少数民族旅游,提前知道他们的禁忌,避免尴尬的事情发生。同学们,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他鼓励少数民族的人们“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意味着我们要手拉心,心连心,团结一致,全民共同奔小康。

【设计意图】围绕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理解,结合数据,准确理解少数民族的含义。通过说说民族名称、找找身边的少数民族同学,懂得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这个和谐大家庭中的一员。从学生熟悉的民族集聚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欣赏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我国的民族分布。通过数据资料的分析,学生能更直观和深入地了解我国的民族交融情况,从而明白我国各民族间通过相互交往,相互交融,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课例片段二

师:同学们,梁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大家搜集关于少数民族的资料,可以通过人数、居住地、美食、服饰、民居、风土人情、节日特点等更深入地去了解。现在请同学们上来交流汇报。

生:我了解到白虎在土家族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土家族人认为他们是“白虎之后”。

生:云南省元阳县碧播山一带哈尼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四日舉行。已婚的男人这天要特别勤快,他们要为自己的妻子服务一天。

师:丈夫一年服务一天,其他364天都是妻子劳作,这个少数民族的特点真特别啊。

生:傣族盖房子的木料,禁忌有两股叉,不然打雷会着火;家内换了火塘一定要换楼梯,换了楼梯也一定要换火塘。

师:傣族的房子很多都是木房子,他们这些禁忌在建房的时候得注意了。

生:我来表演一段傣族舞蹈。

师:不同的少数民族的节日不同,如果我们要去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或者和少数民族一起生活,我们要注意什么?

生:注意了解他们的禁忌,不能触犯他们的禁忌。

师:这样就可以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设计意图】通过查找资料、小组交流分享、小组评价,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程度很高,已融为一家人。在小组交流中形成团结互助的关系。

课例片段三

师:2020年春节,湖北武汉全城封锁,看看全国各族人民是怎样支持他们的。(播放视频)观看视频后,请大家说说感受。

生:武汉人民在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下,努力抗疫,终于取得胜利。这是多么激动人心啊!

生:看着各族人民为武汉加油的呼声,太让人感动了!

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交流融合、休戚与共,共同维护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奏响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时代赞歌。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在湖北武汉全城封锁的情况下,各民族团结一心,一致抗疫的高尚情操,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案例反思

1. 本节课融地理、社会、文化、法治、党史教育于一体,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

首先以欣赏《建国70周年民族团结方块游行》导入,奠定情感基调,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感受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初步感受各民族就如同兄弟姐妹一般,地位平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升学生热爱祖国,民族大团结的情感。

2. 本节课所有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不管是课前的收集整理,还是课内的展示交流,五年级学生都已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组之间的分工及配合都十分默契。他们带着自己的疑问、经验、兴趣参与课堂活动,进行资料的展示交流,紧扣主题,层层递进,充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收集关于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饮食文化、地理环境、注意事项等,还有的学生展示少数民族的舞蹈,让其他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3. 本节课融合党史教育,在课堂开始播放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视频,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团结一心,课堂中还插入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少数民族考察的视频,让学生知道全面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课堂最后,播放了在武汉抗疫期間,全民族支持武汉的视频,让学生知道,各民族手拉手、心连心,共同抗疫。

猜你喜欢

抗疫少数民族民族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我们的民族
团结抗疫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