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差异 融合共赢

2022-05-30严小芳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2年7期
关键词:青蛙智力障碍

严小芳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需求儿童,国家倡导全面融合教育。这种教育思潮强调所有个体应该有尊严地接受各种教育安排,并且公平地整合于主流教育里。这几年越来越多的特殊需求儿童走进普通学校接受教育。与番禺区城区学校相比,市桥横江民生小学随班就读的学生人数并不多,六个年级一共有四位随班就读的学生。

一、特殊需求学生的基本情况

杜同学,是我校16级的一位女生,据家长反应某婴儿时期患有心脏病,进行过心脏手术。二岁时出现明显的智力“弱态”。三年级时在番禺区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测试,韦氏智力测验结果显示智商低下,全量表智商58,属于轻度智能障碍。该同学家庭情况也较为特殊,父母早年离异,母亲非本地人,已经不知去向,父亲没有固定的工作,常年不在家。

杜同学一直是由奶奶、姑姑照顾。虽然杜同学和普通小孩不一样,但奶奶和姑姑从不苛待,奶奶文化程度不高,但从未放弃教育她,经常教她一些简单的社交和生活常识等。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杜同学,性格较为开朗,非常有礼貌,也乐于和身边的人打交道。但由于智商低下,所以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上课很难理解教师的具体指令,和同学聊天的时候因为不能理解抽象的词语导致不能继续;现在进入四年级除了自己的名字和若干极为简单的汉字之外,不会写其他字;课余時间和体育课上她较其他同学表现出明显的弱态,动作的协调性、品质和速度都较为落后。

二、所在班级情况

杜同学所在的班是我校的“向日葵班”,该班一共有45位同学,其中男生27名,女生18名。该班学生平日开朗好动,非常积极,大部分学生对待班上的事情十分热心。

一个学年下来,当学业难度渐渐增强,学生渐渐发现杜同学的特殊性:上课听不懂要求,总是打断讲课;最简单的句子和数学题都不会。班上的同学开始疏远她,但并不排斥她。

到了三年级,当学业难度加大。在合作学习中,因为生理特质、人际互动方式以及学习因素等,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杜同学的“与众不同”。班主任每天都要面对学生对她的投诉,经班主任多次教导后,部分女同学都能接受杜同学,偶尔也会有几位女同学主动帮助杜同学;但男同学还是较为排斥和抗拒和她一起,其中有少部分同学会在课后欺负杜同学。这是典型的因为智力障碍学生的特质以及班上学生对于智力障碍学生的不了解,导致智力障碍学生在同学群体中接纳程度不高。

三、融合活动概况

三年级下学期,笔者和该班班主任讨论制定一个主题为“爱在向日葵班”的融合活动。融合活动的目标是希望通过学习,让班上部分的学生能了解杜同学智力发展的特殊情况;并让学生学会尊重个别差异以及沟通的能力,提高对杜同学的接纳度。因此本次活动将从“认识智力障碍者发生的原因,了解个别差异;发展同理心,学习尊重个别差异;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接纳个别差异”这三个方面着手,希望通过三次活动能提升班集体对杜同学的接纳程度。

考虑到三年级的学生身心尚不成熟,还在快速发展,部分学生对于略为复杂的观点难以理解,因此本次融合活动在班级里选取了12名学生作为活动对象。这12名学生半数是对待杜同学较为积极友善,但不知方法的;半数是平时表现较好,但对待杜同学不太友善。希望能通过活动让部分学生尊重、接纳杜同学,并掌握帮助杜同学的具体方法。从他们的行为出发营造融合、接纳的集体氛围,带动其他同学积极主动接纳杜同学。

(一)了解个别差异——认识智力障碍者发生的原因

【活动目标】

1. 能说出发生智力障碍的三种成因;能让学生体会到某些智力障碍成因是无法避免的;

2. 能说出班上智力障碍同学的三种特点;

3. 能体会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活动步骤】

1. 教师播放视频——医生介绍智力障碍的成因;

2. 教师请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视频介绍了哪几种智力障碍成因?

3. PPT呈现教师自编的故事:折翼天使;

4. 教师组织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进行讨论并回答:

①故事中的妹妹和其他人有什么不一样?

②为什么同学会取笑妹妹,还对妹妹恶作剧?

③妈妈晚上为什么一个人偷偷哭泣?

④如果你是“妹妹”的姐姐 / 哥哥,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5. 引导学生总结:杜同学在学习、人际交往和自理能力的特点;

6. 小结。

【活动反思】

在本节课中,学生都认识到智力障碍同学是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生病了,但因为医学还在不停地发展,还不能治好这种病,所以很多智力障碍的小朋友只能带着这种“病”生活和学习。另外,这种病给智力障碍小朋友在生活和学习上带来许多的困难,也给他们的家庭带来很多考验;但他们没有放弃努力。同时,学生都明白智力障碍学生不是故意不好好学习,不配合小组同学的行动,她需要大家的帮助。

(二)尊重个别差异——发展同理心

【活动目标】

1. 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学会尊重别人的样子和生活方式;

2. 能说出智力障碍同学的几个优点;

3. 思考平时对待智力障碍同学的几种行为对他们的影响。

【活动步骤】

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并分享:

2. 展现班级故事:上学期有一个同学腿受伤,不方便,大家是怎么帮助他的;

3. 说说自己也有哪些不方便的时候;

4. 阅读绘本《十人十色的小青蛙》。

①让学生抽签,每人都会抽到绘本中不同的小青蛙;

②一边分享阅读绘本,一边请抽到出现在PPT上的小青蛙出列,并说明小青蛙的特点和需求;

③组织学生讨论并分享:当你发现你这样的小青蛙身上与众不同的特点,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你希望周围的同学怎么去对待你?

④找出自己所代表的小青蛙的优点,说说杜同学的优点;

⑤全体同学思考: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选择做哪一种小青蛙?

【活动反思】

在分享第一个故事的时候,活动小组的学生意识到对于普通同学,大家努力做到互帮互助,互相体谅;但对于智力障碍的同学耐心和宽容少了很多。而在本次活动中,很多同学说出了杜同学的优点——礼貌,热情,会主动帮助同学,十分宽容,不会说脏话等等。同时,学生开始反思自己行为给同学带来的伤害。

(三)接纳差异——伸出自己的帮助之手

【活动目标】

1. 能认识到智力障碍同学需要特殊的帮助;

2. 知道在具体的情境中如何帮助杜同学。

【活动步骤】

1. 教师利用故事呈现杜同学在班级所面临的情境,并让学生讨论故事中的行为是否恰当,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①小组合作学习时,同学故意疏忽和无视杜同学;

②上体育课时,同学们嘲笑杜同学;

③放学回家排队时,杜同学总是最慢一个,全班同学都不高兴,对她大叫;

2. 教师请各组同学上台发表上述三个情境的协助方式,并请同学上台演练示范;

3. 分成两个小组,根据情境整理帮助杜同学的各种具体的方法;

4. 教师小结。

【活动反思】

活动前,学生对待杜同学的帮助都是简单重复教师的指令。活动后,學生知道跟杜同学说话时要慢,有时候要多次提醒。而学生也能总结到:在学习中要认识到杜同学和其他同学不一样,小组分工要考虑到这一点,不能给她提太多的学习要求,只需她简单重复教师的题目或者帮忙拿东西即可;上体育课要避免她做剧烈的运动,队列练习把她放在队伍后面,对帮助她记忆左右,教她怎么跟着同学继续做;放学时,请同桌帮忙一起收拾书包,并安抚其他同学的情绪。

四、综合讨论与反思

这三次活动透过科普视频展示、绘本导读、情境演练等方式,希望通过学习让向日葵班的12名学生了解智力障碍的成因,让他们学会尊重个别差异,并学会在实际的情境中掌握具体帮助杜同学的方法。活动结束后,据班主任反映,这些学生对待杜同学的态度、观感以及接纳度均有提升。在多数情况下,学生会根据教师的要求去帮助杜同学。对杜同学的投诉减少了很多,但杜同学还是没有朋友。这也提醒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普通学生和特殊需求学生的融合工作不能是简单地从某一方入手,也应该帮助特殊需求学生提升自我表达和人际沟通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融合,使不同学生在融合过程中成长、实现共赢。

猜你喜欢

青蛙智力障碍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跨越障碍
小青蛙捉虫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谁能叫醒小青蛙?
青蛙便签夹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