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初中英语听说整合教学实践

2022-05-30钱明姝黄玲娜

关键词:言语行为初中英语

钱明姝 黄玲娜

摘    要:作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听说整合教学注重学生听的技能和说的技能协同发展,是融听的教学和说的教学为一体的教学。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初中英语听说整合教学可以从“创设情境,导入话题,感知语言魅力”“基于语言语境,获取文本信息,解读言内行为”“基于非语言语境,挖掘文本内涵,探究言语之力”和“基于真实情境,践行用创为本,实现学评融合”四个方面展开,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正确理解说话者的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说整合;言语行为

作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听说整合教学注重学生听的技能和说的技能协同发展,是融听的教学和说的教学为一体的教学[1]。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的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然而,许多教师在听说教学中往往侧重对听力文本词汇、句式和语法的讲解,忽视了语境、文化与情景等要素,使得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相脱节,造成学生在真实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的现象,甚至有时导致交际失败。因此,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理解他人意图与得体表达的能力是广大一线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

言语行为理论指的是一种把言语看作行为,强调说话时的语境与说话者的意向的理论,可分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言内行为指向语言表达的字面意义;言外行为指向语言表达所具有的言外之力,该行为实际上表达了说话人最真实的目的;言后行为是通过某些话所实施的行为,是话语所产生的后果或所引起的变化。掌握一定的言语行为理论,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他人意图并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得体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本文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八年级上册第十单元“If you g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中Section B 1a-1d为例,探讨如何基于言语行为理论进行初中英语听说整合教学,发展学生的语用知识,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用意识。该单元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范畴,话题是decisions making, Section B 1a-1d的对话围绕青少年Michael的未来职业选择展开。

一、创设情境,导入话题,感受语言魅力

在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初中英语听说整合教学中,导入承担着创设言语行为小情境的任务。创设情境,导入话题,能够激活学生与话题相关的已知图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语言魅力,为听的环节作铺垫。

首先,教师提出问题“Whats your dream job?”,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梦想,开启话题,活跃课堂氛围。然后,教师呈现图1,并提出问题“What does the girl mean?”,引导学生透过字面探究其隐含的意义。绝大部分学生都能从“I want to fly to the space like Liu Yang.”中推断出话语真正想表达的是the girl未来职业的选择,即“She wants to be a woman astronaut.”。这一活动有助于学生透过字面意义了解说话人最真实的目的(言外行为)。

接着,教师让学生开展关于“梦想职业”的接龙游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语言魅力。

【教学片段】

S1: I like working with kids. I can explain things well.

S2: You want to be a teacher.

S3: I hope I can help the sick people.

S4: Your dream job is to be a doctor.

S5: I like sports. I am going to practice basketball every day.

S6: You hope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上述活動不仅可以有效导入本节课的话题,而且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说话者的言外之意,了解言语行为在交际沟通中的作用,为接下来“听”的信息的有效获取作铺垫。

二、基于语言语境,获取文本信息,解读言内行为

语言交际过程是认知过程,话语理解既是人们主动思维、积极认知的动态的推理过程,又是依靠语境建构相关话语信息的求解过程[2]。从语言的角度出发,语境可以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两大类 [3]。语言语境指理解词语意义的上下文和双方互知的常识或文化知识。为了准确表达,说话人不仅要恰当选择语言结构,而且要顾及听话人预知的常识。语言语境影响到话语的表达和理解[4]。在听中环节,基于语言语境,学生可以获取文本的基本信息,理解说话者的言内行为。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关注Section B 1b -1c的插图,并思考问题“What are the Lions?”,为接下来的听对话作铺垫。然后,教师让学生听第一遍对话,回答 “What is Michaels dream job?”,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对话的梗概,即第一个对话讲述的是the Lions的agent劝说Michael加入足球队,第二个对话讲述的是Michaels parents反对Michael加入足球队。接着,教师让学生听第二遍对话,完成Section B 1c的练习,帮助学生梳理文本基本信息,使学生了解the agent、Michael和Michaels parents的观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Whats the consequence of being a Lion?”,引导学生关注听力文本中的if条件状语从句(详见图2),使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话语所传达的字面意义。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要求学生能初步意识到语言使用中的语法知识是“形式-意义-使用”的统一体,明确学习语法的目的是在语境中运用语法知识理解和表达意义[5]。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感知到if条件状语从句对于梳理文本信息的重要意义。

三、基于非语言语境,挖掘文本内涵,探究言语之力

非语言语境可指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和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6],指的是在交際过程中某个语言单位表达某个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非语言因素,如时间、地点、身份、地位、背景等。人教版教材的听说文本都是地道的真实语言材料,为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言运用和有效交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养成,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在初中英语听说整合教学中可以基于非语言语境,引导学生挖掘文本内涵,探究言语之力。通过上一环节,学生已经初步理解the agent、Michael和Michaels parents的言内行为。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the agent、Michael和Michaels parents的话语,透过文字探寻其背后的真实意图(言外行为)。

首先,教师聚焦the agent的话语,提出问题“What does the agent mean?”,引导学生推测the agent话语的真实含义为“the Lions足球队是一支值得Michael加入的足球队”(如图3所示)。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Michael的话语,探究Michael是如何回应the agent的。绝大部分学生可以从“I know.”“Im sure I will.”和“Sounds great!”等gambits(如图4所示)中推断出Michael对于the agent的提议很感兴趣,即Michael渴望成为该球队的一员,但“Well, I dont know.”则显示出Michael的犹豫不决。接着,教师提出问题“After their talk, what did Michael do next?”,让学生关注Michael在第一个对话之后的反应(言后行为),进而自然地过渡到对第二个对话内涵的探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Michael与父母沟通时的stress(如图5所示)所传递的情感与态度,以此来推测Michael的言外之意——渴望加入the Lions足球队(如图6所示)。同时,教师提出问题“Whats Michaels parents opinion?”和“Whats important to his parents?”,引导学生自主归纳Michaels parents话语的真正含义(如图7所示)。学生概括出Michaels parents的话语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父亲话语中“but”之前的话语是表达倾听和共情,“but”之后的话语则表达了真正的意图——劝阻Michael加入足球队;二是母亲的说话方式更加直接,父亲则更加委婉。由此,学生推断出Michaels parents认为Michael不应加入足球队,而应继续接受教育。

最后,教师提出问题“What would Michael do after the conversation with the parents?”(言后行为)和“Should Michael join the Lions?”,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态度。

这一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在特定语境中推导话语与语境的关联,正确理解他人并选择得体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言语行为在对话交际中的意义,强化委婉表达的语用意识,形成《义教课标》要求的“在交际情境中,正确理解他人的情感、态度和观点”[7],彰显出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

四、基于真实情境,践行用创为本,实现学评融合

在初中英语听说整合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学创结合,培养学生的迁移创新能力,即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课堂所学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解决新问题,内化所学知识。同时,教师也应将评价镶嵌于教学中,使其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实现学评融合。

在这一环节,教师基于言语行为理论,以本节听说整合课的目标语言为支撑,创设真实的、与问题解决紧密关联的情境“Parents dont allow the child to play computer games”,让学生就自身与父母沟通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角色扮演。同时,教师呈现Checklist(如表1所示),引导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关注言语行为以及交流方式的得体性和有效性。一个小组对话如下:

P: You shouldnt spend too much time on computers.

S: Why not?

P: If you play too many computer games, youll get worse grades.

S: But I really want to have a relaxing time.

P: Of course you should relax, but study is more important.

S: But I study all day!

P: It is. I know you want to relax, but other students study much harder than you.

S: I know. But if I dont have time to relax, I will never have fun.

P: But dont you want to be the best student in your class?

(The student turns off the computer.)

在上述对话中,父母认为孩子不应花太多时间在电脑游戏上(言内行为),双方用gambits、if条件状语从句等恰当表达各自的态度与意图(言外行为),并以孩子关掉电脑结束对话(言后行为)。在小组展示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表1进行组内自评和组间互评,以使学生在对话交流中有所反思与改进,从而促成角色扮演的二次生成。

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而合理地运用言语行为理论进行交际,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思维品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判断。评价环节的设置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反思与改进,在促进学生听说能力提升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

总体而言,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初中英语听说整合教学有助于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正确理解说话者的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邵葵.“听说”整合效果评价:从目标设定到过程融渗[J].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2(4):35-39.

[2]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71.

[3][6]魏海波.实用英语翻译[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9.

[4]李捷,何自然.语言模因的主体性与语境化[J].外语学刊,2014(2):59-64.

[5][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3,23.

*本文为2021年浙江省教研重点课题“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英语听说整合教学范式研究”(课 题编号:Z20210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言语行为初中英语
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以读促写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解读夸张性广告言语行为的“真实性”内涵
浅谈文化对言语行为的影响
道歉言语行为的功能
分析敬语的言语行为
浅议乔姆斯基评斯金纳的《言语行为》
对《红楼梦》中王熙凤的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分析
初中英语教学“四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