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乔姆斯基评斯金纳的《言语行为》

2016-07-11贺欣欣

考试周刊 2016年51期
关键词:言语行为

贺欣欣

摘 要: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斯金纳在1957年发表了《言语行为》,认为“语言”可以作为采用语言形式的一种行为加以详尽而周密的描述。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对斯金纳一书进行了长篇评论,猛烈地抨击了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本文就这篇书评进行了评议,指出虽然乔姆斯基批判了斯金纳的言语行为,但是斯金纳著作中的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并没有得到充分认识。

关键词: 言语行为 天赋论 刺激 反应

1957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主义有影响力的理论家斯金纳发表了《言语行为》一书。在这本书里斯金纳通过实验发现,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他把动物的学习行为推而广之到人类的学习行为上,认为虽然人类学习行为的性质比动物复杂得多,但要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由此,斯金纳认为通常所说的“语言”可以作为采用语言形式的一种行为加以描述。这一观点遭到认知心理学家和认知语言学家的批驳,他们认为语言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从刺激到反应这样一个反复模仿、操练的习惯形成过程,而是一个创造性的假设验证过程。著名的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对斯金纳(1957)一书进行了长篇评论,抨击了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

不少语言学家和语言哲学家一直以来希望自己对语言的研究和行为主义心理学联系起来,而斯金纳的《言语行为》就是一个大胆的尝试,第一次大规模地将语言行为各方面都放进行为主义的框架。斯金纳对语言进行了“功能分析”,指的是辨识那些控制语言行为的各种变因,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决定言语反应。那么这些变因到底是什么?为此他对动物进行试验,从中得到了一些行为主义的基本概念,如刺激、反应、强化等。乔姆斯基认为斯金纳的做法是很大胆的,他所谓的能把行为原因说清的“功能”,其性质非常简单。斯金纳要分析和查找的是行为的起因,究其起因就要从有机体内部和外部特征入手,要知道有机体是如何处理输入的信息和组织自己的行为。

乔姆斯基完全批判斯金纳的主张和研究人类的行为要从观察外界因素开始的众多看法。他认为强化刺激论者在实验室获得的理解,虽然是真实的,但是如果将其运用到人类行为这样复杂的研究中就是不可行的、肤浅的。他对斯金纳提出的为描写行为而树立的总框架和言语行为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评议和批驳。

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行的。斯金纳箱中的被试动物可自由活动,被试动物的反应由某种未知刺激物引起,操作性行为(压杠杆或啄键)是获得强化刺激(食物)的手段。此实验的目的不是揭示有机体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而是表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从而有效控制有机体的行为。斯金纳通过对动物做实验得出诸如行为的基本概念“刺激”、“反应”、“强化”等,用于白鼠按杠杆这样小范围的实验中,我们会很容易理解这些概念。但是如果将它们引申到真实人类行为当中,就会遇到困难。

斯金纳把环境的一部分和行为的一部分,只在彼此有规律地联系起来时定义为刺激和反应。是彼此有联系的两个部分才定义为刺激和反应,也就是说只有“动态规律”把二者联系在一起才可以。乔姆斯基对此的意见就是,如果按照斯金纳的定义,那么在人类日常行为中,这样的刺激和反应并不是到处可见的。乔姆斯基认为,很多反应,按斯金纳的功能分析法,都可以指出“控制刺激”是什么。可是这么一说它就失去客观性。刺激不再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而是溯源与有机体本身。我们只有先看到或听到反应才能辨别出刺激来源。而且,一个人不能不对物质对象的性质做出反应,可是这个性质除非在完全人工摆布的场合,我们是控制不住的。

斯金纳给出的“反应”的这个概念,言语操作反应的定义是:一类具有可识别的形式的反应,在功能上与一个或更多控制因素相关。斯金纳另一个基本概念是“强化”,这也是他从对白鼠按杆实验的描写法借用的。强化的进行指的是显示某种在时间上与刺激或反应相联系的刺激。在斯金纳的《言语行为》中,有许多地方说明语言学习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语言社团对强化所需的东西做出细心安排。他是从对低级有机体进行实验后得出的类比。只要想想天生的生理结构,个人的成熟程度和进行的学习,各在什么程度上成为熟练而复杂的作业的起因,大家肯定都难以确定。要说明行为如何发展,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又不考虑生物机体本身结构,就不能说明行为的实际过程是怎样的。

乔姆斯基认为斯金纳的学说存在很大漏洞,他所谓探索的言语行为的起因一开始就是一种背道而驰。语言学家一直从语言的最深层次挖掘语言规律和形成,乔姆斯基用他提出的天赋假说研究语言,认为语言是人大脑中形成的机制,是与生俱来的。斯金纳从外部特征探索人类语言起因,虽然有些观点遭到了语言学家的质疑,但是不可否认他还是为我们研究语言打开了另外一条道路。

其实,不论是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联想学习模式还是乔姆斯基的“天赋假说”即认知学习模式,我们不妨做一个大胆假设,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取长补短。斯金纳从外部行为特点研究语言,而乔姆斯基则从大脑内部复杂结构探索语言的奥秘。日常学习中,有一部分是机械的学习类型,另一部分是逻辑性的学习类型,这些都需要通过知识积累一步步形成。由此可以看出这两种学习模式,其中一种可以对另一种忽略或不容易解释的现象提供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艾耶尔,著.李步搂,等,译.二十世纪哲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2]陈忠.认知语言学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3]程琪龙.概念框架与认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卢植.语言与认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5]皮亚杰,著.王宪钿,等,译.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猜你喜欢

言语行为
中西委婉语透视不同的社会文化
中日跨文化交际中言语行为语用对比研究
解读夸张性广告言语行为的“真实性”内涵
浅谈文化对言语行为的影响
道歉言语行为的功能
分析敬语的言语行为
试论新闻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
浅谈中英语言中的间接性请求言语行为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个案研究
跨文化交际视域下英俄礼貌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