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声期学生合唱水平强化措施分析

2022-05-30杨亚文

天津教育·上 2022年8期
关键词:变声期声带气息

杨亚文

变声期是所有人都要经历的一种生理过程,该时期学生的声音缺乏稳定性,同时各个学生的身体状况不同,导致变声程度和变声期时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情况下,合唱训练面临较大的困难。学生由于对变声期相关知识缺乏正确认知,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焦虑和不自信等情绪,使得合唱训练的水平和效果呈现大幅度降低。因此,如何采取科学可行的方法来强化变声期学生合唱训练水平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对其进行详细的研讨。此次研究从合唱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剖析,并对强化变声期学生合唱训练效果的措施进行重点阐述,为合唱训练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保障。

一、变声期学生合唱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一)声音缺乏协调性和统一性

从相关研究成果中可知,变声期学生的声音变化情况和速度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通常情况下,与女生相比,男生的发声器官的变化相对较快,这样就会使原来音调相差无几的男女声音出现明显区别,即男女声音域之间相差一个八度。从变声期学生的角度而言,由于发声器官处于刚刚发育的状态,音色可能依然保持原有的清亮,但声音的控制力会出现一定的问题,甚至会发生相对怪异的声音。对处于变声中期的学生而言,喉头和声带处于持续发展的状态,使得原本稚嫩的声音逐渐消失,发声功能缺乏稳定性,就会使控制嗓子的能力不断下降,甚至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感觉,从而在训练中出现破音或失声等现象。由于性别和个体发育存在不同,致使整齐的合唱队出现声音不统一和不协调等现象。

(二)缺乏正确的卫生维护和嗓音保护习惯

变声期的学生需要不断探究变声阶段所要遵守的卫生生理保护措施,但大部分学生对该方面的知识都设有深入的了解,也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生喜欢吃重油重辣的食品,并喜欢喝碳酸饮料,甚至会熬夜,这些都会对嗓音和声带的保护产生不良影响。另外,对变声期的学生来讲,尽量避免出现大喊大叫的现象,学生需要学会利用气息来完成唱歌等活动。但是由于学生未经过专业训练,也尚未形成良好的习惯,学生的嗓音更容易受到不良影响。

(三)学生情绪低落逐渐失去信心

在变声期,学生的心智处于半成熟半幼稚阶段,导致其情绪缺乏稳定性。同时该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并想要获得别人的认同,担心自身嗓音发生变化会被嘲笑。与此同时,变声导致声音嘶哑且低沉,发高音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增大变声走调的概率,会使学生出现一定的心理障碍,继而逐渐丧失信心。此时教师若不及时开展心理疏导,不单单会影响合唱训练水平,还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四)团队凝聚力下降

合唱是集体性的声乐活动,并包含大量的子系统,如指挥、声部等,合唱系统中的基本原则为整体性和协调性。对变声期的学生来讲,声音无法协调统一,甚至情绪低落逐渐丧失信心,这样的局面若无法得到妥善解决,就会导致团队凝聚力不断降低,活动效果远远低于预期。

(五)缺乏正确的歌唱训练体系支撑

变声期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中变声中期持续时间最长,大约需要1~2年。部分教师来讲未展开深入的理论研究,也未实践调研男女声音的特征,依然采用传统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和训练。由于缺乏正确的合唱训练保障体系,也未在学生喉部特征和声带增长幅度基础上实施必要的调整,学生无法适应合唱训練,导致更多的问题不断涌现。

二、变声期学生合唱水平的强化措施

(一)让学生了解变声期常识

变声期指的是童年向青少年过渡的阶段,在该阶段之中,学生的身体器官都处于持续发育的状态,嗓音出现较大的变化。男女生进入变声期的年纪存在一定差异性,通常女生要比男生早一点,女生大约在11岁,男生大约在12岁。进入变声期时,男女生的声带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增长,男生的增长长度要明显高于女生。与此同时,在该阶段男女生都会出现声音沙哑等现象,因此,教师要向学生传递变声期方面的知识,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助力。首先,教师要向学生讲解变声期方面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对自身生理变化产生正确认知,由于生理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高音没有之前高也属于正常现象,并非自身声带出现问题。其次,将变声期嗓音保护的常识传授给学生,具体为:第一,唱歌的时候切忌大喊大叫,需要学会科学用嗓。第二,注意保暖,并且在感冒时不可以唱歌。第三,坚持锻炼,增加自身肺活量的同时,也可以使自身的抵抗力得到加强。第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掌握相关发声方法,这样在变声期阶段依然可以保障歌声的美妙。

(二)树立正确的合唱观念

合唱这种群体性活动,参与者需要在协调合作下完成演唱,要将自身当作集体中的一员,这样才可以确保良好的效果。在合唱的过程中,为了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要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同时合唱需要所有人员的声音保持统一性,所以团结协作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想要确保合唱训练达到一定的水准,则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此来获得相应的动力。当学生缺乏兴趣时,不仅无法唱好音符,而且无法理解歌曲中的深意。当学生对合唱具有浓厚的兴趣,不单单可以保证音符与声音的准确性,还可以保持声部间的和谐统一,直至体会到合唱表演的魅力。由此可知,教师在进行合唱训练时,要辅助学生树立这样的观念,并利用亲身示范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合唱、整体的概念,从而使学生在演唱时能够顾及整体,保障合唱效果。

(三)注意对变声期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对变声期的学生来讲,教师不单单要培养他们的合唱能力,还要对其音乐感受能力、节奏感知能力、音乐鉴赏能力等进行重点培养。这些能力之间相互融合与作用,能够使这些能力不断加强,为学生以后合唱训练奠定基础保障,大幅度提升变声期学生合唱水平,还可以使变声期学生过度用嗓问题得到缓解,保证合唱训练效果。在合唱的过程中,音乐感受能力指的是感受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以及音乐作品节奏、音高等要素的能力,通过多听、多练、多分析的方式,可以不断加强学生的该种能力。音乐记忆能力以及视唱能力等是合唱队员必备技能,也是合唱队训练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的训练能够锻炼学生的不同能力,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合唱不是一两个人的表现,而是所有人共同协作的结果,这就要求所有人协同共进、整齐划一,从而确保合唱过程和谐性。想要使学生鉴赏能力得到提升,需要引导学生观看大量的音乐作品。合唱是利用多声部、多层次的语言来表达情感,并让听众产生相同感受。与文字相比,其更容易震撼人心,引发共鸣。变声期的学生在思维能力以及模仿能力等方面都相对较强,想要使合唱团的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可以为学生播放大量的音乐作品,使学生对合唱的魅力产生直观感受。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合唱知识,还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合唱素养和鉴赏能力。比如,可以播放《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既营造良好的氛围,又可以学生感受合唱音乐的魅力,从而使学生对合唱产生全新的感受,进而为提高合唱水平提供基础保障。

(四)实施巧妙的声乐训练

对变声期的学生来讲,只要方法得当,就可以唱出优美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将正确的发声方法等传授给学生。具体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正确运用发声方法。尽量轻唱,在变声期阶段不可以大喊大叫,这样会使声带出现损坏,导致发音受到严重的影响。轻唱指的是利用气息的轻微冲击使声带发声,但要注意的是,要减量保持一定的深吸气,并注意控制呼气,以此来使轻唱气息稳定,使白声唱现象得到避免。同时教师在选择练习曲时,尽量选择音域较宽的曲子,将轻唱当作练习手段,有利于学生对该方法进行全面掌握。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保护声带,而且能够有效锻炼声音,为之后的头腔共鸣奠定良好基础。第二,哼鳴。双唇紧闭,声音的气流从鼻腔一直达到额窦、蝶窦,并在头腔中产生共鸣,打开通往头声的通道,方法是吸气之后,放松鼻孔,确保鼻腔具有一定的扩大感,之后再发出声音。在哼唱练习时,当眉心和鼻腔中具有麻的感觉,再进行带韵母歌词的哼唱练习,从感觉中找寻头声,继而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哼唱方法。第三,以轻声演唱为主来分层教学。对变声初期的学生来讲,保持良好的演唱状态可能比较难,这时教师要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并让学生来示范演唱。对变声期后期的学生来讲,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来对练唱时间进行适当的调整。第四,需要让学生看懂指挥手势。指挥是合唱团中的灵魂所在,指挥通过手势来把握歌曲风格、呈现歌曲强弱对比、合理化处理歌曲情感。所以需要使学生懂得指挥手势,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进行师生配合,确保合唱的效果和水准。

(五)放大经验,注重趣味

呼吸是生命力的体现形式,也是合唱中需要训练的内容,但这种技巧相对抽象且难以把握,所以需要学生来反复练习,从而来掌握相关技巧。具体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明确气息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利用对比的方式来阐述气息的知识内容和观点,如放风筝时,风要大并拽紧线才能够确保风筝飞得更高。唱歌的声音和风筝相类似,需要气息来支撑才能够确保声音的稳定性。当学生对气息产生正确认知,才能够使训练气息效果的有效性得到保障。第二,加强呼吸训练。利用腹式呼吸以及无声练习等方式来寻找气息感。腹式呼吸能够让口鼻保持同时吸气的状态,来降低喉头放松。同时横膈膜处于向外扩张的状态,就会产生相应的力量,使声音获得有效的支撑。可以先从嘟噜音来练习对送气方法的掌握程度进行检验,也可以让学生开展无声练习,强化肌肉的活动能力,自然而然地打开共鸣腔来完成演唱,甚至可以朝上平躺来练习呼吸,探究深气息感。通过这些方式的练习,能够起到缓解嗓音疲劳、保护嗓音的效果。第三,对练声曲进行合理化选择。主要是练习长音以及跳音,音域不算太宽,并以级进和小跳为主。比如,在进行长音练习时,让学生感受气息像闻花一样,先将气息均匀的送出再向练声曲进行过渡,也可以将模仿警报声融入其中。之后实施力度和速度的变化练唱,从而对位置、气息等变化产生正确的认知。除此之外,对跳音来讲,除了练声曲之外,还可以在跳声练习中加入适当的音调,或者在狗喘气呼吸方式的基础上,与力度、速度变化练唱相结合,这样可以使声音更加富有力量和弹性。第四,肢体语言结合歌唱。变声期学生的声带容易遭受损伤,此时可以将肢体演唱融入其中,能增加一定趣味性。当学生能够对气息进行正确运用,可以让音域得到一定程度的拓宽,并且保证声音的明亮性和结实性。

(六)合理选曲,用心演绎

对一支优秀的合唱队来讲,需要通过迷人的音色和优秀的演绎来赢得观众认可。在选择合唱团人员时,要选择能歌善舞、乐感好、团结协作能力强的学生,为了使变声期学生合唱团能够更好地演绎作品,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需要进行大量的排练。通过反复的排练,让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表演作品,同时形成一定的肌肉记忆,从而更好地完成合唱表演。其次,学生仅仅依靠音色还不够,更要掌握歌曲的内涵。该阶段的学生相对活泼好动,此时加入律动让效果更加明显。同时确保服装、队形与歌曲相吻合,以此来使合唱效果得到保障。

为变声期学生选择歌曲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第一,练唱时间需要适宜,并选择能力范围之内的歌曲。学生处于变声期,声带相对敏感。为了避免声带损伤,不可以选择难度系数较大的歌曲,也不能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否则学生的声带会出现发炎或充血等现象,导致合唱效果受到严重影响。第二,选择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歌曲。该阶段的学生天性活泼,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学生的特点,并以课本中的歌曲为主,同时可以采取分段练习的方式,尽量确保学生获得充足的休息时间,从而使学生的嗓子得到有效保护。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素材时,不单单要将歌曲的思想主题纳入考虑范畴,还要对学生自身的能力和训练要求等进行全面考量。第三,针对变声期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选择歌曲时,不要选择音域、力度等过大的作品,尽可能地选择简短的二声部来进行练习。当学生掌握二声部以后,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歌曲,若存在高音唱不上去的现象时,可以进行降调处理,找到学生最舒服的音区。

三、结语

从本文的论述中可知,变声期学生在合唱训练中遇到较大的难题,不仅无法有效管控声音的稳定性,而且学生的自信心会逐渐被削弱,导致合唱训练的效果远远低于预期。想要扭转这样的局面,教师需要根据变声期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方案。不单单要合理选择歌曲,确保学生的声带得到保护,还要通过适宜的训练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合唱训练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保障。

注:本文为2019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变声期学生合唱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9]GHB07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吴淑媛)

猜你喜欢

变声期声带气息
声带也会长“茧”?
变声期学生合唱水平的提升方法
自然的气息
声带息肉症状表现
青少年变声期怎样保护嗓子?
长颈鹿为何是哑巴
“春的气息”
变声期这般护嗓
论变声期的声乐教学
春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