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中的小组活动设计:学理基础与教学原则

2022-05-30李昕

天津教育·上 2022年8期
关键词:学理建构主义学习者

李昕

一、小組活动的学理基础

小组活动形成小型学习社区,聚集共同学习目标的同伴,彼此成为学习支持者。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念,这一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处于教学主体地位;教师是营设学习环境、支持和指导学习的协作者。

可以说,这一理念重视可迁移能力培养,并主张能实现学习效果的教学。

(一)小组活动体现了建构主义教学观,把学生置于教学中心

建构主义提倡学习者在他人协助下,在情境中主动建构有意义的学习。正因此,合作学习是小组活动的重要支撑。合作学习是一种团体行为,学习者协作解决问题,以求最大化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形式多样,协商、讨论和辩论成为小组活动主要交流方式;小组报告、海报设计、研究课题成为小组活动常见成果。

(二)小组活动的互动性体现了主动学习

高阶思维能力发展和促进反思的主动学习不是在教学中自然发生,它需要师生互动。小组活动有助于主动学习发生。现代教育技术与互联网发展为体现主动学习的小组活动创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环境与巨大的学习资源,设计合理的小组活动将最优化这些“红利”,使学生投入主动学习。

综上,小组活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教学观”“合作学习”和“主动学习”这些教育学基本概念,对它的学理认识将为教师设计小组活动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

二、小组活动的教学原则

教师需明确四点小组活动教学原则,以使活动设计避免“随便组织”“自由讨论”“轻松教学”等教学偏见。

(一)明确师生在小组活动中角色定位

学生是小组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与学习者。教师是指导者,因其为小组活动提供“教学支架”,以促进活动顺利开展。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三方面:提供小组活动内容与形式架构、为小组活动准备学习材料、对小组活动反馈与评价。

教师是学习者,也是小组学习共同体的一员。学生将先有学习经验带入主题小组活动中,教师通过分享学生学习成果,师生共同获得新的学习经验。

(二)明确小组活动形式要素

小组构成5到6人,自愿组成。需要考虑性别、个性、学习风格、交流能力等因素,使成员构成多样化、异质化。外向性格的学生会成为小组活动骨干并带动他人;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为小组活动带来活力。

此外,小组讨论是小组活动的重要交流形式。与协商的“求同”和与辩论的“求异”相区别,小组讨论有助于成员合作学习,它还能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明确小组活动评价原则,以评价促进有效学习及师生互动

常见的学习评价有结果评价、过程性评价、综合评价等。小组活动多为拓展、探究学习,其学习成果样态多元,因而过程性评价是适合小组活动的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旨在促进学习,也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并调整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它也是一种适时的学习指导。教师通过文字意见、等级评定、鼓励反馈等手段督促学习、体现教学关怀。

融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小组活动。在传统教学中,小组活动只发生在课堂,受课时与教学条件限制。教师应提高自身信息素养与教学工具运用能力,成为技术型的小组活动设计者。

总而言之,教师辨清小组活动的学理基础与教学原则,避免教学偏见,设计基于课程教学情境的小组活动并反思教学,这种教学相长的过程既可以使教师获得教学满足感与动力,又可以使学生学有所获。

(徐德明)

猜你喜欢

学理建构主义学习者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双回单训释教学新法的学理依据
“新常态”概念的演进与学理支撑
翻译学名实诘难与学理定位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