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课堂渗透人文素养的实践

2022-05-30金玮祎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摘 要:广义上的人文素养指的是个体的精神品格以及文化素质,落实到学科教学上,人文素养指的便是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运用与内化.在化学课堂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教材知识之间的距离,还可以养成学生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

关键词:人文素养;课堂教学;初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2)23-0122-03

收稿日期:2022-05-15

作者简介:金玮祎(1988.2-),女,江苏省张家港人,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从事初中化学教学研究.

化学学科是一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增强学生化学学科的人文素养,有助于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树立学生认真求知的态度,促进学生综合学习水平的进步.在初中阶段,学生会接触一定的化学实验,在实验的过程教师要塑造学生的世界觀,让学生掌握宏观与微观的差别,获得科学探究的精神与创新创造的意识,帮助学生更加客观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公民素质,为学生人文知识的积累、理性思维的发展提供平台.

1 利用课堂讲授,增强学生的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指的是人类关于生活领域或精神领域的基本知识,包括生活常识、道德知识、历史知识、哲学知识、文学素养等诸多的方面.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实验与生活常识,增强学生的生活经验,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做事的条理性,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1 通过模拟实验,强化学生的操作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容易记忆实验的原理与现象,还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为了提高学生实验成功的准确率与安全性,教师在正式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前,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带领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在学生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验操作的步骤提醒学生哪些细节需要注意,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此外,让学生在掌握原理后进行实验的操作,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教师在进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课的教学时,便带领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获得了操作能力的强化.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反应原理、基本装置以及操作过程,增强学生对化学仪器的熟悉程度,让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地体会化学学习的快乐.在这样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在第一课时先带领学生了解了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并鼓励学生根据这些性质选择了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接着教师介绍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基本药品.在教师介绍的过程中学生也提出了异议,为什么不可以用石灰石和浓盐酸?为什么不可以用石灰石与硫酸等.教师播放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了选择其他药品存在的弊端,之后继续完成新授.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了模拟实验,让学生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认识到了其他药品不被选择的原因,强化了学生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的掌握,丰富了学生的化学认识.

1.2 通过案例分析,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化学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做出了合理的解释.面对这些贴近生活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从生活案例中感受知识,丰富生活经验,为知识运用打下基础,也可以进一步地彰显出化学学科的生活性、实用性,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例如,教师在进行“燃烧与灭火”一课的教学时,便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燃烧的原理与基本条件,根据基本条件掌握灭火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丰富学生的生活技能.在这样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在上课之初先出示了河南镁块燃烧的案例.教师道:“在案例中,镁块燃烧后工人快速的运用灭火器灭火,但火势依然不减,这是什么原因呢?”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完成后教师道:“同学们对上述的现象有许多的猜想,相信大家完成本课学习后便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之后教师展开新授,新授完成后教师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解决导入案例中的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运用生活中的现实案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了对于不同的材料维持燃烧的具体条件是不同的,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有更多的间接经验来处理生活中的突发问题.

2 利用课堂实践,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就是人文思想,是人类认识世界、面对世界的一种态度.增强学生的人文精神,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为学生成长为合格的公民打下基础.

2.1 运用观察法,培养学生的守恒意识

守恒思想是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渗透的思想内容,它反应了化学变化中的实质,同时守恒思想也是学生进行化学计算的指导思想.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渗透守恒意识,有助于其微观化学的学习,为其之后的高中化学学习打下基础.

例如,教师在进行“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一课的教学时,便组织学生运用观察法,进一步的感受了守恒意识.首先,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质量守恒定律,认识到化学变化中哪些元素是可能发生变化的,哪些是一定的不变的.在这样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在上课之初便道:“我们先来观看几个简单的小实验,看看在几个实验过后,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接着教师播放了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实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以及红磷燃烧的实验,并在实验前后进行了药品重量的称量.学生根据实验的结论可以得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重量不变,细心的学生还可以答出在化学反应的前后,物质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从细节入手观察了实验前后的变化,认识到了参加反应各物质的总量等于生成物的总量,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强化了学生的质量守恒意识.

2.2 运用实验法,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化学学习离不开推理与实验.在化学课堂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可以发现,所有的结论都离不开猜想、实验与总结,这个过程便是培养学生求实意识的过程.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习惯,一切的结论都不能是空想出来的,而要有一定的论证环节.同时,化学实验的结论可能不是唯一的,教师要培养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的习惯,养成学生生活中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的意识,养成学生客观、多角度看待世界的习惯,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

例如,教师在进行“神奇的氧气”一课的教学时,便带领学生运用了实验法,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与人体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这样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在上课之初先帶领学生描述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做了相应的补充.之后教师继续提问:“物质除了具有物理性质还具备化学性质,氧气有什么化学性质呢?”学生会提出一系列的猜想,教师继续道:“我们要用事实说话,大家刚才说氧气可以助燃,那你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氧气的助燃性呢?”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展开实验.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了验证氧气助燃性的实验,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实验探索的过程中养成了严谨求知的态度.

3 利用不同素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所谓的综合素质,指的是学生的各种知识技能与思想认识.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师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不断内化,让学生学会运用旧识解决新的问题,用积极的思想指导学生的日常实践.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养成的重要时期,在化学课堂上,教师同样要注重学生三观的塑造,要让学生成长为自信、阳光、有求知欲望、有学习能力的好少年.

3.1 引入历史资料,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每个学科都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民族归属感与民族责任感,强化学生的家国意识、民族意识,让学生获得本民族特有的人文素养.

例如,教师在进行“奇光异彩的金属”一课的教学时,便引入历史资料,让学生更加清楚的掌握了实验的反应物.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常见的金属,认识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判断金属的活跃性顺序.在这样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在上课之初先出示了一则史料:“西汉早期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这里的‘曾青指的便是硫酸铜溶液,你能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反应式的书写练习.完成后,教师继续道:“中国一直是金属开发利用的先驱,这种湿法冶金的技巧在许多古书中都有记载,今天我们便一起探究其中的化学奥秘.”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运用描述本节课所学实验的史料完成了课堂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认识到了古代先民的智慧,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探索的热情,树立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3.2 引入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

环保是当今时代的重要主题,是合格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会接触许多资源利用、土地保护、绿色化学等方面的内容.面对这些实用性较强的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案例的分享,让学生能积极的将教材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运用教材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浪费、污染问题,促进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合理运用,实现个体公民素质的不断提升.

例如,教师在进行“化学燃料”一课的教学时,便带领学生从小事入,认识了生活中面临能源问题.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三大化石能源,知道石油极其加工产品在生活中的用途,帮助学生正视环境污染问题与能源枯竭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这样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在讲述石油时道:“汽油便是一种重要的石油提炼物,面对资源的枯竭,各国人民都在积极努力,同学们有注意到吗?加油站的油桩边除了有型号外还写着乙醇汽油,为什么这样写呢?”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细节出发认识到了社会大环境对石油这一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树立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学生在生活中自觉的践行环保行为,提升了学生的公民素质.

总之,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人文素养的渗透,这不仅是素质教育下政策对课堂的要求,更是提升个体综合能力的良好途径.教师从细节出发,带领学生采用客观、求实的态度去认识世界,可以让学生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其之后的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好的发挥化学学科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 缑玉华.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1):11-12.

[2] 王国峥.初中化学教师科学与人文素养建构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Z1):6-8.

[3] 曹云.试论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文理导航(上旬),2013(06):82.

[责任编辑:季春阳]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