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课堂时间,优化课堂教学
2022-05-30罗淑莉
罗淑莉
[摘 要]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手段得以更新,但仍有部分教师无法熟练、灵活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导致课堂中一部分时间隐性流逝,出现了“耗时高、效能低”的教学现象。文章选取“情境创设繁杂”与“教学重点偏差”两个角度,分析教学时间流逝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对策。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教学手段;情景创设
发展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具有活泼、爱动、自制力差等特点,一般学生注意力只能集中10—15分钟。”[1]教师若没有分配好课堂时间,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然而,观察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发现有些教师看似整节课都很忙碌,实际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利用好课堂时间,让宝贵的时间在不经意间流逝。
为此,笔者以两个教学片段为例,分析时间流逝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供读者借鉴。
[?]一、情境创设繁杂
情境创设是近些年一直受教育者喜爱的一种基本教学手段,它受大家喜爱的主要原因是好的情境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启发思维等,在小学阶段运用得相当频繁[2]。但是,有些教师在情境创设过程中,一不小心就偏离了预设轨道;也有教师将情境创设得过于复杂,低年级的学生光是理解这个情境就很费力,更谈不上知识的学习;还有些情境创设过于文艺化,都看不出来在上数学课,完全地“去数学化”了。
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情境创设不仅没有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让宝贵的时间流逝掉了。因此,每一个情境的创设都需紧扣教学主题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通过精心设计、细致实施,并根据学生的实际状态及时做好调整工作,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案例1 “异分母分数”的教学
师:同学们知道父亲节是哪天吗?
生1:是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师:真棒!父亲节那天你们准备为爸爸做点什么吗?
生2:我要给爸爸洗脚。
生3:我要给爸爸捶背。
生4:我要给老爸唱首歌。
生5:我给老爸讲故事。
师:百善孝为先,你们都是好孩子!有没有给爸爸送礼物的?
生6:我打算给爸爸送一颗棒棒糖。
生7:我打算给爸爸送一盒巧克力。
师:你们真棒!有没有同学亲自动手制作礼物的?
生8:我给爸爸画了一幅画。
……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实验小学的李明同学给他爸爸准备了些什么礼物。(出示例题,略)
分析:很显然,这个生活情境的确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却偏离了教学的主题。此情境从开始到揭示主题前后共需花费5分钟左右的时间,从心理学上来看,学生对情境本身的兴趣已经超越了对教学主题的兴趣,所以如此繁杂的情境导入属于失败的新课导入。
相反,利用简约的情境,反而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本节课的导入可作以下改编。
教师展示以下几个分数:1/4,5/24,7/24,1/2,7/9,5/6,3/4。
鼓励学生从中自主选择两个分数组成加减法的算式。
在学生选择时提出思考内容:如何将这组分数进行分类?学生经探索后得出结论为:按照分母来分,同分母的分一类,异分母的分一类。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先选择几个同分母的加减法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再引出异分母加减法的运算。
顯然,经改编过的情境简约而又富有内涵。学生在自主编题、计算复习与新知探究中不仅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还高效地促进了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将课堂有限的时间利用得恰到好处,避免了时间不必要的流逝。
[?]二、教学重点偏差
每节课都有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其中,把握好教学重点至关重要。但是,有些教师上课时会偏离教学重点,导致时间无故流逝,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有些教师上课时会被学生带偏,被学生的问题牵着走,课后发现该讲的重点还没来得及讲。因此,教学重点部分、把握课堂时间,对优化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案例2 “角的认识”的教学
教师提供小棒、棉线、圆形纸片等材料,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自主制造角。
师:哪位同学愿意到讲台上用小棒摆一个角给大家看看?
生9:我来。(展示)
师:大家观察一下,这位同学摆出来的是角吗?
生:是的。
师:哪位同学愿意到讲台上来用线摆一个角呢?
(学生操作失败,教师帮助其完成)
师:用线摆角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生10:线必须拉直了,不能松动。
师:大家观察我手中的圆形纸片,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变出角?
生11:用剪刀剪或者折叠。(该生展示)
师:为你点赞,其他同学也动手试试。(学生操作)
生12:我还可以在圆形纸片上画角。(展示)
师:大家觉得他画的角好不好?
生:好!
师:说说你是怎么画出来的呢?
生12:就是先在纸片上确定一个顶点,然后再画出这个角的两条边。
师:大家都很棒,能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出各种不同的角来。
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反复体验角具有一个顶点与两条直边的性质。但是,本教学片段却将时间浪费在用不同的材料构造角的活动上。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学重点指向并不明确。只有指向明确的教学过程,才能让学生自主建构新知。因此,此教学片段可进行如下处理。
师:哪位同学愿意到讲台上给大家展示一下,用小棒怎么摆角?
(生13展示,见图1)
师:大家观察一下,这位同学摆出来的是角吗?
生:是的。
师:你们看我这样摆,是不是一个角?(将两根小棒分开,见图2)
生14:不是,因为两根小棒没有靠在一起,没有角。
师:很好,说明要形成一个角,什么条件是必备的?
生15:必须有一个公共顶点。
师:对啦!哪位同学愿意到讲台上来用线摆一个角呢?
(如图3,生16操作失败)
师:大家来分析一下,用线摆角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生17:没有将线拉直。
师:因此,用线来制作角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生18:线必须拉直了,不能松动。
师:非常好!从这个展示中,我们知道制造角,除了要有一个固定的顶点外,还需要什么必备条件?
生19:还需要两条直直的边。
师:太棒了!大家再观察手中的圆形纸片,看看有没有办法将它变成角呢?
生20:可以将它折一折或者剪一剪,形成角。
(生20展示)
师:通过这个过程,我们有什么收获?
生21:即使没有角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创造出角来。
生22:其实我们还可以画角。
师:哦?这个提议不错,请你说说怎么画角?
生23:先画一点作为角的顶点,然后再画两条边,就是角的边了。
师:现在请几位同学同时到黑板上来画一个角。
(五位学生同时画角,见图4)
师:我们来观察同学们画出来的角,具有怎样的异同点?
生24:不同点是:角的大小、开口方向不同。
生25:相同点是:每个角都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
这个教学片段虽然花费的时间稍长,但每个环节都根据學生的认知情况设置了相应的思维障碍点,让学生在操作与思考中自主获得角的相关知识与内涵。因此,这是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对角产生了深刻的理解,还形成了良好的探究能力。
用小棒来制作角,目的在于让学生对角的顶点产生深刻的认识;用线制作角,目的在于让学生对角的两条边产生深刻理解;用圆形纸片制作角,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产生“化曲为方”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到黑板上画角,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弄清角的本质特征。整个过程严谨、有序,为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创新意识奠定了基础。
总之,当前课堂中不经意间流逝的时间不在少数,这要求教师要有较好的时间掌控能力。只有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根据课堂教学情况,及时把握好时间,才能做到单位时间内教学效益的最大化[3] 。这一研究,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形成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 周军. 教学策略[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 林崇德. 学习与发展[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