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教材地图选用的变化
2022-05-30陈建环
【摘要】本文对比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和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两个版本教材中中国古代史部分历史地图的选用状况,指出新教材中国古代史部分历史地图在选用方面体现出应用拓宽、选图丰富、细节完善等新变化,对历史教学形成有利于加强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地图的兴趣、有利于有效增强学生的国家版图意识、有利于增强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解题的能力等积极影响,进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认同感。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教材 中国古代史 历史地图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3-0085-04
随着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全面推广使用,教材内容的选定与编写备受广大一线历史教师重视,将新旧教材进行对比,找出新教材的变化成为教师所关注的焦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当前使用的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以下简称新版高中历史教材),在选用历史地图方面,对比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以下简称旧版高中历史教材)有了很大的改变。以新版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中外历史纲要(上)》为例,中国古代史部分在历史地图的选用方面体现出应用拓宽、选图丰富、细节完善等新型变化,这些变化与目前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导向密切相关,反映了新课改的趋势和要求。
一、新版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目的
在新课改中,教育部对高中语文、政治和历史三门学科统一编写了教材,其目的可谓用心良苦。从新版高中历史教材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认同感。具体而言,历史教材需要肩负学生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及接班人的培养重任。而实现教材内容及表述的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则需要教师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在历史叙述与阐释中融合明确的价值评判,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和评价历史,主动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与文化虚无主义,使学生具有清晰的历史观、国家观和民族观。培养学生具备世界的眼光及富有人文情怀的新时代人才,则需要教师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从革命传统和红色教育、国家主权和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和民族团结教育、生態和环境保护教育等方面加以强化。
另外,培养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认同感,并非强制性贴上标签,强行将核心素养移植和复制给学生,而是通过多种形式,采用多种方法,尤其是通过教材编写的变化,将核心素养、国家和民族统一的价值观等落实到具体教学内容中,从而润物细无声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新版高中历史教材的教学理念
在新课改大背景下,社会的日新月异也影响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改革要解决如何满足社会高速发展所需要的新型综合素质能力强的人才这一问题,这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及“以知识为本”的观念迅速转变为“以生为本”的新型教育发展观。
作为培养学生思维、巩固知识、检查知识掌握水平的主要工具,新版高中历史教材体现出问题设置多样化的变化。教材中,教材编写人员按照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紧扣基本教学内容、按照划分的维度合理设问,这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问题为核心有效开展教学。
在这样的环境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彰显学生的主体价值,是值得教师深思的热点内容。笔者认为,要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并非教师在上边单纯教,学生在下边单纯学,而是要让师生产生双向互动的联系。为促成这一联系,教师需要在具体教学中融合问题的提出进行分析并处理,以问题为核心开展教学,这样才能加强师生互动,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三、新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地图选用的变化
学习和研究地图是高中生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历史地图蕴藏着重要的历史信息,为学生研究历史提供了相对直观的角度。新版高中历史教材中《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古代史部分的历史地图选用和旧版高中历史教材的必修1对比,其变化大致如下。
(一)应用拓宽,内涵丰富
旧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课1古代史部分选用了3幅地图,分别为《元朝兴省图》《秦朝形势图》《西周分封制示意图》,需要教师在行省制、郡县制、分封制教学中使用,只牵涉区域性政治机制方面。而新版高中历史教材中《中外历史纲要(上)》古代史部分运用的历史地图则牵涉诸多层面:(1)交通层面,如第八课中的《唐朝对外的主要交通路线图》、第十一课中的《元朝运河、海运路线示意图》、第十三课中的《郑和航海路线示意图》;(2)民族关系层面,如第五课中的《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内迁分布图和北方流民南迁图》、第六课中的《唐朝前期疆域与边疆各个部族的分布图》;(3)文化层面,如第一课中的《中国石器时代人类的重要遗址分布图》与《中国新型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分布图》;(4)经济层面,如第十五课中的《清朝前期的玉米及甘薯种植示意图》;(5)军事层面,如第三课中的《楚汉战争图》与《陈胜、吴广起义图》。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新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古代史部分的地图牵涉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中国古代文化、军事、经济、政治等,与旧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课1比对,并非简单增加地图数量,而是有效整合,通过合理运用不同历史教材中的地图,帮助学生深层领悟历史教材中的丰富内涵,从而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
(二)选图丰富,彰显价值
旧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课1中古代史部分所选用的地图仅有3幅,新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古代史部分所选用的地图高达25幅,数量呈显著增加的趋势,详细情况见下表1。
通过观察表1我们发现,除了第七课和第十二课,其他课目内部均设有历史地图,基本上将教材中的古代史部分所有课目全面覆盖。据相关统计表明,《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古代史部分选用的图片史料总数约为120幅,其中,历史地图所占的比例超过了[15],教材数量增多且选图丰富,反映出新版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非常注重历史地图,有效体现了历史学科教学中历史地图的价值。
(三)细节完善,彰显功能
在细节方面,新版高中历史教材中收集的地图与旧版高中历史教材相比,更具完善性。旧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课1古代史部分的历史地图中,只说明了相关图例,对地图中有关古今地名的对照说明较少,在古代地理名称说明方面存在偏差。观察新版高中历史教材古代史部分的地图,我们可以发现,其对古今地名对照说明进行了详细补充。如新版高中历史教材第三课中的地图——《秦朝形势图》就列有22处古今地名对照(详细情况见下页图1)。地名真实记录了各个民族的文化起源以及行政管理,按照国际上“名从主人”的惯例,地名通常反映对领土主权的明确标志。这一细节的完善,除了可以使高中生更便捷地读图,还体现了地图的功能价值,在无形中有效培育高中生的时空观念与家国情怀。
四、新版高中历史教材地图选用对历史教学的积极影响
新版高中历史教材中选用历史地图方面出现的变化,不只是调整一些历史教学内容这么简单,更体现出目前历史教材的新导向,教师需通过实践教学认真领悟及深入体会,从主观意识上主动探索满足教学改革与顺应时代发展的地图教学方式。
(一)有利于加强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学科以培养、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为目的,要求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逐步产生清晰的历史价值观及必备品质。历史教材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载体,在教材中增加中国古代历史地图的数量,有利于广大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强化培养。
在使用新版高中历史教材教学时采用中国古代史地图授课,在学生时空观素养的培养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历史地图属于直观史料,可将历史“横截面”形象而生动地呈现,展现出相同时期历史不同地点的进展,还能展现出不同时期相同地点历史演进的变化,从而有效融合时间与空间。因此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需要把历史地图作为有效材料培养学生的时间与空间观念素养,采用现代化手段,将历史地图承载、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作用发挥出来。
使用历史地图进行教学还有利于对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历史地图与普通的地理位置图不同,它不仅说明了地理坐标,还包括大量历史数据,教师需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学过的知识进行释图。在指导学生解释历史地图的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对历史事物理性研究与客观判断的能力。
使用历史地图进行教学还能对学生家国情怀实现有效培养。如上所述,新版高中历史教材历史地图中增加了古今地名对照。于学生而言,古代地名历史悠久,大部分时候仅是某一个地区的代名词,无法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而将古今地名对照后,这些地名就不再只是一个方位,还象征着家国民族之间的联系,如此,地图也就拥有了温情与生命,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对照地名认识家乡,感知历史变迁过程以及家乡的历史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地图的兴趣
高中历史课属于基础性课程,教材内容需拓展高中生眼界,并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出来。新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地图类史料数量逐渐增多,这在某种层次上,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对高中生探究意识的培养。
例如在新版高中历史教材中,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开篇选用了2幅地图,即《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分布图》《中国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重要遗址分布图》,教师可以紧扣地图中的文化遗存,从中华文明起源(传说)说起,将学生学习历史地图的兴趣有效激发出来,并对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的特点。又如第一单元第二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选用了2幅地图,即《战国形势图》《春秋列国形势图》,一方面,教师可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故事进行讲解,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可指导学生在深层学习中,通过地图习得相应的历史知识。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该历史数据进行深层研究,分析得出: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显著下降;战国时期游牧民族的分布明显少于春秋时期;战国时期修建长城的数量显著增加。接着教师提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历史现象?这些现象对历史产生何种影响?学生在探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探究思维进一步得到强化。
(三)有利于有效增强学生的国家版图意识
国家版图作为国家形式主权上的一种疆域体现,体现着领土的完整性与国家的主权所属。国家版图意识即公民对国家疆域的认知、认同与自觉维护意识。新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历史地图出现的变化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国家版图意识,而旧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课1古代史部分很少有历史地图,造成学生几乎不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所统治的疆域,难以领略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和发展的艰辛。而新版高中历史教材中中国古代史部分选用多幅历史地图,将中国古代各发展阶段的疆域版图全面展示,通过系统性学习,学生能对中国古代疆域的具体变化深刻掌握,领略中华文明进步所经历的艰辛,并明确认知我国现代版图的来源,从而产生历史赞同感与明确国家观念。
(四)有利于增强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解题的能力
高考命题中,历史地图的考查是一个重要指向,历史地图的解析能力是学生必备的学科能力。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历史地图解析能力是历史学科高考备考的重要环节。结合2019—2021年高考真题来看,以考查地图为题的数量突显,所占分值较大,其中,2021年全国甲卷第42题考查了明朝“卫所”的设置,这是一道典型的考查历史地图运用能力的题目,学生需通过观察历史地图中的信息,结合社会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最后阐述选择该地点作为设置点的理由。由此可见,以历史地图为切入口,通过分析可以引出一个又一个时代特征——小小的地图也能够反映大的历史事件。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历史地图的解析,帮助学生掌握规律性的读题和解题方法,培育学生的历史地图分析能力和素养。
历史地图还是时空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良好的历史地图解析能力是落实历史核心素养时空观的最好证明。通过地图对比,学生能把看似复杂没有联系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从某个时期历史地图的变化,找到该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疆域和军事等信息变化。如从世界地图形状的不断变化,學生可以找到地图背后隐藏着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和自然科学知识进步等知识,找到世界市场形成发展变化的过程,联系到世界人口的流动和物种流动的变化。由此可知,世界地图的变化就是世界历史文明进步的一个缩影。同样的,学生通过中国古代史每个朝代疆域的变化地图,也可以了解当时执政者的综合实力、对外交流策略、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等有效信息。
此外,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地图解析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构建全面的学科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形成多角度的答题思路,有助于学生提高解题能力,最终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学科的高考成绩。
综上所述,新版高中历史教材中,中国古代史历史地图选用的变化反映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国家版图意识,实现对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忽略历史地图教学、解读地图过于简单与随意等问题,高中历史教师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重视历史教材地图选用的变化,重视历史地图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密切联系,重视当前高考的考查方向,深入学习新课标、掌握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将历史地图的潜在功能与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学生的释图与读图能力,有效培养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李艳.统编初高中历史教材的有效衔接:以中国古代史为例[J].安徽教育科研,2021(24).
[2]肖琼.试论高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美育素材的发掘:以《中外历史纲要(上)》古代中国部分为例[J].安徽教育科研,2020(22).
[3]江岱莉.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以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为例[J].名师在线,2021(27).
[4]刘小芳.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以统编版《全球航路的开辟》一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21(3).
[5]叶小兵.钻研新教材,用好新教材:统编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使用的若干建议[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20(8).
[6]李华,张金荣.以学科德育为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初探:以人民版教材为例[J].教学考试,2021(35).
作者简介:陈建环(1984— ),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中历史教学。
(责编 蓝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