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政策,提升农村 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性
2022-05-30刘星
摘 要: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农村初中的英语课堂教学应该注重效率的提升,质量的优化,以更为高质的课堂教学激活学生的课堂学习思维,创新他们的意识与理念,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最大化的课程学习,掌握所学的英语知识,完成知识框架的建构,最终达成农村初中英语的高质量教学,落实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本文基于此,对“双减”政策下提升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性展开探究。
关键词:“双减”政策;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性教学
作者简介:刘星,甘肃省泾川县罗汉洞乡初级中学。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农村初中英语应该实现“立学课堂”的改革,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探究契合农村初中学生及“双减”理念的教学模式,将“减负增质”落到实处,打造更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促进学生的专业化成长,提升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对此,初中农村学校要着力于教学的优化与创新,全面贯彻“双减”政策,提升农村初中英语课堂的有效性。
一、教学篇
(一)构建契合农村初中英语学情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
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则是要围绕一定的主题来设计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内容以及课堂教学活动。整体教学是对整个单元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及分析后,教师系统规划教学板块并强化学习活动之间的关联性,以一种结构化、系统化的教学来实现深度教学。由此,在构建契合农村初中英语学情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时,教师就应该以主题语篇情境活动作为教学的四个着力点,从主题类属、单元内容分析、学情分析以及单元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探索这一模式的实施路径。本文将以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这一单元为例,探寻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1.剖析教材,板块整合。这一单元以“假期活动”为主题,属于“人与社会”的主题语境。整个单元主要是围绕“谈论度假”所展开的听说读写教学,重在让学生谈论过去发生的事情。Section A部分主要是针对“听说”和“语法”两个部分展开,专注于学生对一些“Where...”“Did...”等句型的运用,需要学生了解并掌握复合不定代词的用法,对一般过去时态的特殊疑问句进行巩固与运用。Section B部分主要是针对“阅读”与“写作”两个部分展开,通过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并运用旅行日记的七大要素,熟练掌握一般过去时的用法,并且能够完成有关于假期旅行日记的思维导图,自行撰写一篇旅行日记。如上,通过对整个单元内容的剖析,就可以将整個单元分为“语言教学”及“读写教学”两个板块,将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与优化,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及语言应用水平的提升,达成他们读与写的有机结合,最终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2.优化环节,合作学习。在梳理好本单元的两个教学板块之后,教师就要针对不同的板块,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分解出学习子目标。比如,“读写教学”板块的目标如下:
(1)借助图片及文本结构,大致了解文本的类型及写作的目的;
(2)阅读两篇文章,熟悉旅游日记的基本格式;
(3)通过阅读文本,制作结构流程图,将文本内容一一呈现;
(4)小组合作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及完善,并尝试介绍自己的度假经历;
(5)展开小组间分享与交流,将度假经历以英语形式表示出来;
(6)展开旅游日记的撰写。
如上,教师在“读写教学”板块,以阅读内容为依托,整合了课堂教学目标,实现了读与写的有机结合。让学生从阅读迁移至自身的度假经历,以此为基准,展开小组交流与讨论活动,能够实现学生情感思想的有效迁移。让学生在这种较为真实的情境中,获得写作思维的延展,跳脱出教材的桎梏,让自己的写作内容更为丰富与优化,增强了学生的篇章意识。
3.能力迁移,踊跃展示。在实现读写的过程中,教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进行串联与迁移,其实就是帮助学生将知识从碎片走向框架,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而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绘制整篇文章的流程图,其实也是让他们的英语语言实现输入与输出,达成了课内与课外的有效迁移,让他们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从教材走向生活,激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扫除了他们在英语课堂上难以开口的障碍,更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在多元化的学习活动中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地表达,最大限度地提升他们的英语课堂学习效率。
(二)实施课外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
在“双减”政策的推进过程中,如何在减负的基础上实现提质增效已经成为一线教师共同思考的问题。对此,针对农村阶段的初中英语课程教学,教师应该着重于课外整本书的阅读教学,选取精准化的教学模式作为指导思想,在课前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精准的了解、统计及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减负”及“提质增效”等两个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展开课外整本书阅读。农村初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及文化品格都有所欠缺,如果仅仅依靠课内的阅读教学是无法实现他们多项能力综合发展的。对此,教师就需要依托于课内教材来实施课外整本书的阅读教学。在学生学习了“Don't eat in class.”和“Why do you like pandas?”这两个单元之后,他们分别了解了与规则和动物相关的英语表达,知晓了规则的重要性,并且也探寻了一些常见动物的习性和特征。同时,在学习了“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之后,学生对印度这一国家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基于“双减”政策的背景,课外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应该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与优化。对此,在这一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合作学习方法,“双减”政策的理念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提质增效。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指定章节进行详细阅读,然后再以集体授课的形式进行全体学生共同阅读,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的阅读负担,也可以确保全班学生在集体授课的过程中共同阅读整本书,最大限度地实现他们对整个故事内容的掌握与理解。因此,在前置学习环节,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结合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八个小组,每一个小组为五名成员,两个小组之间形成竞争关系,针对同一个学习任务展开合作学习。合作任务如下:
小组任务一:Chapter One: Mowgli's Family 和 Chapter Two: Council Rock;
小组任务二:Chapter Three: Lessons with Baloo 和Chapter Four: Kaa;
小组任务三:Chapter Five: The Lost City和Chapter Six: Kaa's Dance;
小组任务四:Chapter Seven: The Red Florer 和Chapter Eight: Tiger! Tiger!
教师引导各个小组之间互相合作,完成指定章节的阅读以及章节前后的习题训练。并且要通过思维导图绘制、表格绘制及插图整理等方式来复述自身所负责章节的故事情节或者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来复现所读章节的经典场面,确保集体授课中共同阅读整本书的过程能够让其他小组的同学明白本组所负责章节的人物活动及故事内容。
第二种方法是项目学习法。项目学习法主要是以四个问题来驱动学生展开项目式学习。其一,各个小组在前置学习活动中需要负责本小组两个章节故事情节的梳理,并且要制作PPT,用于课堂上的故事复述或者角色扮演;其二,通过小组讨论、归纳并总结,然后得出各个动物角色的特征,并针对这些角色,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其三,各个小组需要探讨书中主角毛格利的矛盾所在,让他们各抒己见,阐述毛格利的成长及归属问题。然后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联想与想象,为毛格利返回丛林,与狼兄弟们一起打猎的故事结局续上后续;其四,各个小组需要探讨“丛林法则”的精髓、由来和意义,并以此来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意义以及现阶段我们所需要做到的是什么。四个项目之间属于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逐层引导学生拓展自身的思维意识和理念,能够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投身于整本书的阅读,最终让他们在展开多元化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实现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及文化品质的发展。
二、作业篇
“双减”政策背景下的作业应该注重创新与优化,要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的课堂及课后负担,实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有效迁移及运用,落实英语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一)基础·能力培养型
农村初中生在英语书写方面存在不规范的情况,拼读能力也有所欠缺。因此,在作业设计这一块,教师应该注重基础作业的优化与创新,专注于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
基础能力训练一:书写。在进行单词教学的时候,教师就要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一一呈现单词的书写方式,讲解具体的书写要求。比如下笔的起点、字母转弯的弧度、字母的比例、字母之间的间隙、单词之间的距离等,向学生提出具体的书写要求,让他们一字一迹地加以改进,优化书写。
基础能力训练二:拼读。教师可以将音标拼读当作成课堂的竞赛活动,让他们以比赛的形成来完成朗读作业,提升他们的拼读能力。
(二)词汇·游戏巩固型
“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设计目标是要在提高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让他们通过作业训练来提高知识的复现率,落实他们对知识的吸收及内化。由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游戏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知识迁移运用率,进而达成提升他们英语学习效能的目的。
(三)阅读·逻辑提升型
农村初中生在阅读时,他们很容易迷失在字词之间。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升他们对文本的处理能力。在实施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提取文章的逻辑框架结构,抓住重点与中心,帮助他们理清楚文章的学习思路,以此来达成他们对文本内容的有效梳理,这便很好地达成了课堂阅读练习的目的。
(四)口语·情境表达型
将实际生活情境与语言知识进行有机结合,更能够激活学生的口语表达与交流兴致。由此,针对口语表达类的作业,教师可以迁移至课后,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英语学习主题,串联迁移,在具体情境展开口语表达。而他们完成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以语音、vlog等形式,让他们的口语表达练习真正地贯穿于生活中。
(五)寫作·应用实践型
写作类的作业要更加注重语言的实践性及应用性。由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让学生展开个人独立创作或者小组合作创作,让团队之间互相学习,在培养他们团队合作能力的同时,将他们的语言学习实效展现在实处,激活他们的语用思维。
三、评价篇
“双减”政策下的农村初中英语课程教学评价应该更为多元与创新,对此,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加以落实。
一方面,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方式的教学评价,以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作为主要的评价方式,让其贯穿于英语课堂教学的始终。其中,教师在教学起始阶段应该应用诊断性评价,了解学生的基本学情,将其作为实施课程教学的依据,为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做好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形成性评价为依据,及时了解学生现有的学习情况,综合他们的学习反馈,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引导,适时地查漏补缺,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结束阶段,教师应该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让学生能够对自身的英语学习情况有全面的了解,进而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推动自身的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总之,在农村的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将其贯穿于英语教学过程的始终,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另一方面,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建构多维度的教学评价,这是推动“双减”政策在农村中学英语课堂落地的重要手段。教师和学生是英语教学的“双主体”,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展现主体性的重要平台。因此,从教师维度来实施教学评价,可以适时了解学生的学情,给予学生更为科学的学习指导;从学生维度来实施教学评价,可以检测教师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改革及创新提供便利;从课堂维度来实施教学评价,能够整体了解整个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以便于优化课程教学。因此,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在实施教学评价的时候,应该建构以教师、学生及课堂为主的多样评价维度,以此为基准来进行多元评价,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农村初中英语的课程教学应该注重创新与优化,要尽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落实减负增效。所以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要把握时机,发挥教育机智,从教学、作业及评价等三个角度着手,优化课程教学,提升实效,让农村初中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得到切实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孟丽群.“分层教学法”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启迪与智慧(中),2021(3):50.
[2]赵德敏.影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因素和优化措施分析[J].考试周刊,2019(61):127.
[3]刘继敏.新课程下山区农村初中减负提质的策略:初中英语有效的课前预习[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2):27-28.
[4]洪芸.关于农村初中英语“减负”“增效”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22):4.
[5]俞连珠.期待“放牛班的春天”:五类作业法,农村初中英语作业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39):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