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探究

2022-05-30栗忠录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全面发展新课标核心素养

栗忠录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追求学生的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为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有效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成效,需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构建和谐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并利用智慧课堂创建教学新模式,更新学业质量观,创新学业评价标准,从而做到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21/24-0094-0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正式颁布,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成为一个崭新的课题。笔者拟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基于此,教师首先需要立足课堂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课堂是学校及教师实施核心素养教育的主战场,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皆源于课堂。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需深挖教材,将理论、方法付诸实践,并用实践去验证既得理论或方法是否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在不断摸索中掌握知识技能结构,生成自己独有的教学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我学习力。教师学习力的提高是为了储备更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从而深度把握学科育人价值。其次,在全面实施立德树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每一位教师都应努力成为全学科教师,向着创新型教师的成长方向迈进。创新是推动时代、民族进步的根本动力,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源泉。为促进学生适应未来时代的急剧变化,教师在教书育人、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用创新意识感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可创新教学设计,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使这种创新意识逐渐转化为学生习惯化的思维和成长方式。

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师生之间早已摆脱了专制与权威的束缚,开始追求更加和谐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师生关系作为教与学双方构成的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不仅能影响教师教学的成效、学生知识的获取,而且有利于师生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情感,并以此产生信任,从而使爱与尊重成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牵连起彼此的使命感、责任感、认同感。

新型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重塑教师角色。学生要获得自如的发展,实现个体的价值,教师就不能将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到学生身上,否则会阻碍学生学习需求与情感诉求的表达,变得畏惧教师、疏远教师,并在此种胆怯心态的支配下,将师生关系置于紧张、僵硬甚至机械的样态中。因此,教师既要细致入微地观察学生,准确判断教育时机,又要肩负起作为一名教育者的责任与使命,从生活、学习、心理等各个方面入手与学生建立起亲密的关系,从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以此为前提,学生便会切身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产生对教师的依赖与信任,进而配合教师工作,形成双向互动,共同作用于彼此的成长与进步。

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对社会各行各业的影响,教育与其的融合已经使传统课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智慧课堂正是利用这些先进的技术改变课堂单一的教学模式,以数据驱动带动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实现教育教学手段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智慧课堂不仅是当前信息技术持续广泛应用的结果,也是新时代学校改革、课堂变革的必然趋势。

首先,智慧课堂带来了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变革。众所周知,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是先教后学,而智慧课堂的教学方式是以学定教,即教师根据各个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征、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知识学习的具体需求等出发来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从而保证学生学有所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学定教转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转而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对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追求。

其次,智慧课堂带来了课堂教学环境的变革。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支持下,智慧课堂不仅可以利用VR、AR等技术将课本上的平面知识立体化,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而且可以在特殊情况下突破教与学的时空限制,实现师生远程互动。此外,智慧课堂可以利用云平台及时采集教师教学数据、学生反馈数据、学生作业完成程度,便于教师可以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做出教学调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更新学业评价标准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指出:“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是推动中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引导社会和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迫切需要。”由此可见,学校教育落实学生学业质量评价需要根据时代需求、科学育人需求,以及价值导向需求。

新课标背景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应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学校教育需摆脱知识本位观念,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和真善美精神品质的培养,真正做到五育并举、综合评价;需在“双减”政策的带动下减负提质,落实科学教育观,维持教育教学的良好生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学校教育可创设多种评价模式,健全评价维度,确定评价指标,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结合,并邀请多个评价主体参与评价,从而提高学业质量评价的信度和效度。总之,以综合性素質评价代替单一性分数评价,可有效落实新课标背景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核心素养培养为根本目标的育人宗旨。

参考文献:

[1]李高建.基于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师素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26).

[2]于志娜.德育教师锻造“三个魅力”优化师生关系[J].中国教育学刊,2021,(12).

[3]赵磊磊,陈祥梅,杜心月.人工智能时代师生关系构建:现实挑战与应然转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31).

[4]李晓燕.高中智慧校园建设的个案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1.

【责任编辑 李红霞】

猜你喜欢

全面发展新课标核心素养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