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世赛项目设计原理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22-05-30陈传韵石伟平

教育与职业(上) 2022年9期
关键词:世界技能大赛岗课赛证

陈传韵 石伟平

[摘要]随着国际贸易持续深化,关务与外贸服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但在高职院校关务与外贸服务人才培养过程中却存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难以满足国际贸易行业发展需求,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课程结构失序、教学方式滞后,专业人才培养效果评价方式不适用技术技能人才考核等问题。借鉴和总结世界技能大赛经验,剖析世赛项目设计原理与逻辑,能有效指导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为进一步发挥世赛的引领价值,高职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应确立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开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体的项目课程内容,搭建以工作实际场景为原型的实践教学情境,建立以模块技能表现为基础的人才评价机制。

[关键词]世界技能大赛;关务与外贸服务;货运代理;“岗课赛证”综合育人

[作者简介]陈传韵(1988- ),女,上海人,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上海  201314)石伟平(1957- ),男,上海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  20006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教育学一般项目“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1FJKB012,項目主持人:石伟平)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17-0097-06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抓手,已经成为职业院校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工作重点。由此,职业院校根据自身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需要,积极研究“岗课赛证”的运作机理和育人价值,为突破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探索了多元化行动路径。其中,“世界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赛)的竞赛项目反映当今世界先进产业发展领域的最新技术标准要求,同时也反映着当今世界相关行业、职业领域的人才需求导向”①,是引领国际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向的重要指针,其项目设计原理可作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逻辑基础,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此,本文尝试以高职关务与外贸服务(原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为例,对世赛中的货运代理比赛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该专业面临的人才培养困境,构建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相关专业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一、我国高职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

随着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不断增加,我国与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持续深化,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稳步增长。国际贸易人才需求逐年稳增,2021年第一季度外贸进出口行业人才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长11.2%②。随之应运而生的关务与外贸服务行业,作为连接进出口商和国际物流供应商的重要桥梁,对该行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我国高职院校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还面临一些现实困境。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难以满足国际贸易行业发展需求

近年来全球市场对“中国制造”需求量激增,国际贸易行业飞速发展,同时对关务与外贸服务行业人才需求也持续增加。随着关务与外贸服务行业转型升级,职业能力逐步细化。除了必备的专业能力外,还应具备客户关系维护、业务组织与优化、异常处理与持续改进、ICT技术运用等核心业务能力以及商务礼仪、外语沟通等职业素养要求,行业发展和岗位能力变化对职业院校专业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

在最新高职专业目录中,原来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更名为“关务与外贸服务”,货运代理成为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目录的调整更是延展了本专业的职业内涵,拓宽了职业范畴,更突出了个人在对外对内联动的桥梁作用。当前我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偏向“技能化”,易忽略综合素质的培养,究其原因在于人才培养标准比较模糊,即职业能力观的非综合化,未对综合职业能力进行一体化描述与分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职业素养渗透,导致学生在处理工作时缺乏应对复杂任务的综合能力和面对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

(二)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课程结构失序、教学方式滞后

一是课程结构逻辑不清,缺乏一体化的课程体系。首先,在课程实施层面,课程结构大多以技能模块为基础来设置课程,未按照职业能力系统化构建课程体系。其次,专业课程与通识类课程设置存在“错位”现象。专业课程、通识类课程两类课程设置虽然面面俱到,但两类课程体系相对较为独立,职业素养无法有效融入专业课程,致使学生缺乏综合职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学习迁移能力较弱。

二是教学方式滞后,数字化教学资源匮乏。“无纸化”是近年来关务与外贸服务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该岗位群日常工作的特点。然而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仍大量依托传统纸质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较为缺乏。虽然近年各大高职院校陆续引入虚拟仿真软件作为教学系统辅助支持,但是软件本身专业度不高,缺乏能反映真实任务的实景案例,这些弊端制约了专业教学效果,只能作为学生了解关务与外贸服务流程的补充工具。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仍缺乏电子资源库的应用、缺乏能紧跟行业发展的活页式教材,相对落后的教学设施难以保障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三)专业人才培养效果评价方式不适用技术技能人才考核

高职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机制较为传统,无法有效评价人才培养效果。该专业的评价方式主要通过书面和实操形式评价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无论是专业课程还是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都过于强调通过结果导向来评价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的达成情况。一方面,这种结果导向的考核只能片面了解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无法综合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另一方面,考核内容仅限于传统教材内容,难以还原从业人员的真实工作任务。现行的评价方式过于传统,无法反映行业发展所需的专业能力,也忽视了人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高职院校缺乏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整体设计和制度支撑,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发挥不明显。

二、世赛项目对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启示

我国在国际报关与货运行业发展格局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该行业从需求端倒逼行业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升级。面对行业人才需求,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群。之前这些专业的人才供给与国际关务与外贸服务行业发展的岗位人才需求之间一直存在较大差距。从第44届世赛开始设置的货运代理项目,不仅包括了货运代理内容,也涵盖了国际物流、国际经济贸易和国际商务等方面的内容,多元化和复合型的比赛形式及内容为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的实践教学范本。

(一)世赛货运代理项目设置的基本情况

世赛作为全球范围内最高水平赛事,反映了工作任务的真实性、职业能力的标准性和国际性。2016年5月,在意大利召开的竞赛工作组会议中明确第44届世赛加入货运代理项目,第45届开始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第45届世赛项目相比于前一届,更加注重真实的岗位角色定位,从实际问题出发,高度还原岗位真实工作状态。世赛不只是关注技能的评比,其核心仍然是“以人为本”“以客户为本”。从这两届项目技术文件来看(见表1),比赛内容和形式也更加灵活,强调人与人的互动。第45届世赛项目中“客户关系”的占比大幅增加,“商業运输”“成本和价格”“应急管理”的占比有所降低,这也表明世赛更加趋向于实际工作环境以及与“人”的关系处理,考验参赛选手的内外部协调能力和综合应对能力。

(二)世赛货运代理项目设计的理论要点

世赛项目设置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竞赛内容和评判标准均符合国际要求,竞技水平代表了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其项目设计的原理也体现了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要求。

1.以工作常规和偶发任务为线索。“世赛遵循的是基于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实际上代表了职业的专业化水平。”④货运代理人才不仅需要为进出口业务的发货人办理国际货物运输相关事务,还需要处理通关、物流、外汇等系列专业问题和政策法规的海关事务工作。这也要求选手要在赛项中熟知不同国家海关、法律等相关要求,运用国际物流、国际贸易等专业知识,顺利完成工作任务。世赛货运代理项目发布技能标准,细化了作为“货运代理人”的岗位技能要求,将岗位技能标准分为以下六项:工作组织及管理、客户关系、商业交易、成本和定价、信息和通信技术、应急管理,其中每项均设置具体知识、技能标准。

2.以微缩真实的工作现场为情境。国际货运代理实际业务较为庞杂,且业务中涉及复杂的单据处理、资源组织、异常处理及客户关系维护等。货运代理项目要求选手在规定时间能真实反映该部门日常工作的流量和在高峰状态的环境中参与竞赛,这也表明世赛致力于高度还原岗位的工作现场,赋予参赛选手“货运代理人”的身份,让选手在高度还原的真实工作情境中完成比赛。另外,随着网络集成化与智能机器人的技术进步,国际货运代理岗位对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世赛要求选手在“无纸化”的环境下,利用ITC(Internet Technological Comuputer)技术,全程使用英语交流完成整个考核过程。“无纸化”的环境意味着所有素材均通过电子设备,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每一个涉及的工作环节都需要通过写邮件、打电话或演示展示的形式完成,展现了岗位工作任务的真实环境,也考核选手的信息化能力和综合能力。

3.以岗位模块的技能表现为标准。世赛评分方式主要采用分析性量规,以岗位模块的技能表现为主要评价标准。世赛评分方案的设计是由评分方案人根据标准规范设定评估标准,并以其重要程度设计权重、分配分数,以评估选手每一个模块的表现。“采用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客观测量与主观判断相结合、分段评估或集中评估相结合等方法,以鼓励‘最佳的技能和表现。”⑤每一个评分表格(子标准)包含了被评估的和需要被打分的评价内容。评分方案的实施由评分团队按照评分方案,针对所有选手(本国选手除外)在不同测试项目下多项技能标准的掌握情况进行打分,可以看出世赛评价的内容非常精准和详细,能够较为准确和全面地关注选手的技能规范、完成质量和职业素质。

(三)世赛货运代理项目开启的育人新路

世赛货运代理项目的增设标志着货运代理这一技能国际化标准的明确,符合当前与未来的行业趋势和岗位需求。世赛货运代理项目的设计原理、理念也引领着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世赛货运代理项目如何赋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如何转化推广世赛理念与经验,将是高职院校面临的实际问题。“岗课赛证”融通育人能够有效实现世赛理念的转化,加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1.人才培养目标从专业技术技能形成转向职业综合能力应用。世赛标准对选手的要求,体现了各国企业在现代化生产过程中对技能人才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作为关务与外贸服务的重要内容,世赛标准也反映了当前世界关务与外贸服务领域的人才需求导向,有助于高职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明晰当前行业的人才能力要求和制定职业能力标准。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往往关注学生的技能水平,忽视了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学生适应国际化行业发展趋势,更不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关务与外贸服务行业服务于国际贸易,需要符合国际通用规则,高职院校应以世赛标准为引领,推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培养符合国际关务与外贸服务行业的专业人才。

2.人才培养过程从模拟项目理论教学转向真实项目实践教学。世赛的技能标准从最新企业生产和服务实践中归纳梳理而成,反映了该行业发展领域的最前沿技术标准要求和最新职业能力。对接世赛项目,通过“岗赛”融通可以实现从全国领先的头部企业岗位需求向世界龙头企业岗位需求的拓展与升级。通过研究世赛技术文件,学习行业企业前沿的技术与标准,把基于工作领域真实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工作任务融入课程,优化课程结构,加强专业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的融合,推动“课赛”融通,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世赛“无纸化”的信息化环境可以带来最真实的实景案例,这也需要职业院校不断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努力打造可以高度还原真实工作场景的教学环境,为项目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人才评价理念从终结评价转向兼顾过程与结果的发展评价。高职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机制面临形式单一、内容陈旧、标准模糊等问题,且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往往更侧重操作技能的评价,对于认知技能和职业素养等难以通过技能操作考试实现。世赛在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标准基础之上,制定了详细的、完善的评价体系,将典型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系统化分解成不同模块技能,这种评价体系能精准定位参赛选手的操作技能水平,便于选手后续针对某个模块技能进行改进完善。世赛兼顾了评价理念的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整体性和评价内容的精准性,这对于高职院校货运代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具有指导作用。

三、我国高职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革新

世赛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其引领、带动和聚焦效应正在日益显现。借鉴和总结世赛经验,探索世赛成果转化的技术路径和方法,已成为我国职业院校的共识。基于世赛货运代理项目蕴含的育人逻辑,我国高职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可以从以下方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确立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

世赛在复杂职业情境中,基于典型工作任务设置开放性题目,工作过程结构完整、涵盖丰富职业元素、职业情境具有开放性,能够极大锻炼选手的综合职业能力,特别是获取信息、灵活应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职业院校在重构人才培养规格时,应以确定综合职业能力观为前提,分析世赛职业描述和项目技术说明,并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兼顾职业技能与人文素养。

综合职业能力比职业技能的内涵更加丰富和多元,不仅关注个体的就业能力,还包括个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关务与外贸服务的实质是与人打交道的行业,更重要的是维持可持续的客户关系。因此,职业院校除了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加强培养学生外语交流能力和善于沟通协调的能力。同时,在数字经济时代,“未来工作世界对劳动者的信息技术素养要求也在不断变化”⑥。应针对职业岗位需求,大力培养学生的数字创新能力,突出职业专业领域的信息技术素养。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更加关注人的主观性要求,也凸显了核心职业群的专业宽度与广度,能够更加适应关务与外贸服务行业需求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二)开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体的项目课程内容

首先,构建以工作实际任务为核心的项目课程体系。一是解读世赛技能标准说明,遵循学生职业能力成长规律,重新优化课程结构,形成一体化、阶梯递进的课程体系。二是与世赛技能标准精准对接,将世赛比赛模块与工作任务融入项目课程。打破原有框架,分析关务与外贸服务行业典型岗位、职位和职务,以工作实际任务为核心设置项目课程,达到任务与项目的有机结合。三是打破专业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边界,实现课程体系的互通互融。通过课程的解构与重组,连接专业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跨专业和跨领域的综合能力。

其次,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以‘做中学为基本方式的项目课程模式。项目课程主张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进行教学”⑦,“做中学”的模式可以锻炼学生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在此过程中融入世赛的偶发任务和实际工作情境,能够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让“做”和“学”发挥最大效果。

最后,设置专门的课程管理机构,对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进行监督与评估。一是在人员组成上,需要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且成员应该吸收更多資深行业高级人才与职业教育专家。二是在机构职能上,需要提供充足可持续的资源保障,与课程实施团队一同建设与维护动态数字资源库。三是教务主管部门应科学地设计课程方案,鼓励、支持教学团队从事课程研发、资源建设和教法改革,有序保障课程实施。

(三)搭建以工作实际场景为原型的实践教学情境

世赛货运代理项目以完整工作任务为比赛内容,最大程度还原了货运代理的真实工作场景。高职院校在关务与外贸服务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尽可能模拟世赛竞赛环境,完善相关教学资源和教学设施建设。

首先,在资源库建设方面,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通过整合世赛工作任务转化成的学习任务,建设微课、活页教材、在线课程等专业教学资源库,把世赛技术标准引入教学实施过程。教师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合理恰当地融入世赛内容,实现学习情境与职业环境、岗位环境和任务现场高度对接,以真实任务为引领,帮助学生熟悉世赛内容和适应工作岗位角色。

其次,在实训室建设方面,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一是积极借鉴世赛基础设施建设“绿色、环保、安全”等先进理念,打造全景式、多元化的实践基地。全景式场景可以高度还原货运代理的工作情境,增强实践教学的真实性。二是提升实践基地能级。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具有国际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对信息设备的要求较高。高职院校应采购最新设备器材,紧密对接国际货运代理岗位要求,提升设施设备水平。加强与相关行业企业的合作,引进企业先进设备与技术,共同打造集教学与培训为一体的多功能人才培养高地。

(四)建立以模块技能表现为基础的人才评价机制

目前我国传统的职业教育人才评价机制仍然侧重于学生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且评价指标较为碎片化,这种单一且碎片化的评价方式无法展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首先,转变评价理念,突破传统教学评价的结果导向局限,建立动态化评价机制。评价不是结果,而是监测学生职业能力成长的动态过程。参考世赛评分系统,采用客观与主观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细化评分要点,优化评分细则,建立在线评价平台,形成一套规范、科学的评价机制。其次,职业院校应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原理,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建立以模块技能表现为基础的系统化人才评价机制,不仅关注学生动作技能的学习效果,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成长,尤其是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与协调能力等职业精神和素养,进而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进行有效指导。只有建立人性化的评价机制,才能助推人才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环境,真正成为技术优、身心优的“双优”技术技能人才。

[注释]

①⑤李杰,郭达,张瑞,等.以世界技能大赛推动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改革的路径探析——基于世界技能大赛技术文件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28):23-24.

②数据来源于中国经济网——外贸人才报告显示:跨境电商人才需求一季度猛增1.9倍。

③World Skills International.WorldSkills Occupational Standards (Freight Forwarding)[EB/OL].(2021-07-13)[2022-04-03].https://worldskills.org/skills/id/484/.

④周衍安.世界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人才评价的启示——专访北京师范大学赵志群教授[J].职教论坛,2021,37(7):48.

⑥黄慧婷,庄榕霞.智能时代人才需求与高职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6):63.

⑦徐国庆.从任务到项目: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发展的逻辑[J].机械职业教育,2016(3):7.

[参考文献]

[1]李广,高燃,黄燕,等.世界技能大赛“货运代理”项目选拔与培训初探[J].航海教育研究,2021,39(3):87-92.

[2]謝莉花,吴扬.由职业能力到职业课程的转化问题及对策研究——来自德国经验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22(1):36-46.

[3]张俊勇,张玉梅.世界技能大赛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27):47-54.

[4]赵志群,孙钰林,罗喜娜.“1+X”证书制度建设对技术技能人才评价的挑战——世界技能大赛试题的启发[J].中国电化教育,2020(2):8-14.

[5]World Skills International.Technical Description Freight Forwarding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R/OL].(2019-01-11)[2022-03-20].https://worldskills2019.com/application/files/6015/6222/9318/WSC2019_WSSS51_Freight_Forwarding.pdf.

猜你喜欢

世界技能大赛岗课赛证
中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现实问题与实践路径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浅谈高职建筑类实训项目与世界技能大赛竞赛项目的有效对接
大赛引领下的职业院校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她代表中国勇夺“世界技能大赛”银牌
世界技能大赛职业健康与安全规范及其认证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