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2022-05-30张媛军

校园英语·月末 2022年8期
关键词:语言技能人文素养大学英语

摘 要:本文以成都锦城学院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为例,详细分析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将英语学习、专业学习与通识教育相结合,以英语语言知识传授为引导,语言技能培训为基础,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语言技能;人文素养

作者简介:张媛军(1983.05-),女,四川宜宾人,成都锦城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

一、引言

“课程思政”是高等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代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渠道。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等教育阶段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具有学时跨度长、学分占比高、修读人数多等特点。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既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鲜活生动,又能丰富英语课程内容。

本文将以笔者所在的成都锦城学院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为例,详细分析如何将英语学习、专业学习与通识教育相结合,以英语语言知识传授为引导,语言技能培训为基础,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

二、我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理念

根据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的要求,结合我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经世致用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我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全方位融入思政元素,融合语言目标与育人目标,致力于培养“懂专业、通英语”和“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的新时代专业人才,从而推进我校“三全育人”体系建设。如果说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是围绕英语知识展开,注重培养英语技能和英语应用能力,那么新时代的大学英语课程则需要加入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和培养,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教育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地实现文化输出。

三、我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设计方案

(一)依托思政元素开展主题式教学

深入挖掘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形成文化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等思政主题,依托思政元素开展主题式教学。同时建设包含社会热点话题、案例事件、人物案例等的思政教学案例库,构建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

(二)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线上学习、课后学习三个环节,构建线上线下联通、全覆盖无缝隙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三)深化课程改革,促进课程思政建设

优化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方法与评价,深化课程思政建设。修订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落实育人目标;构建多模态思政教学素材,重组课程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强调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改革课程评价体系, 将思政教育效果纳入课程评价体系。

四、我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具体实践

(一)具化教学目标

这里的教学目标包括课程思政目标和单元目标。其中,课程思政目标为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加强学生对文化自信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对文明交流互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有更鲜活、更深入的理解。同时,结合各单元教学内容确定各单元思政教育目标,使思政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各环节。

(二)优化内容设计

首先,立足现有教材内容,通过分析课文,筛选适合的课堂教学素材,并进一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进行融合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同时,以英语语言教学为根本,选取最新的思政素材如社会热点等作为辅助,从现实问题出发,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辩证思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为例,各单元教学内容设计如表1所示:

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如,在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解读政府工作报告英文版和一些有关两会的英文新闻报道,总结其中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表达方式,在丰富学生英语词汇的同時,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教师还要结合一些全球性的活动或节日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如,在“地球一小时”活动前夕,推荐学生观看该活动的宣传视频,了解该活动的意义,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展开进一步讨论,思考如何从身边小事做起,切实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保护环境、爱护地球作出应有的贡献。

为了更好地传播四川文化,我校还组织英语教师创建了慕课《印象四川》。该慕课共分为8章,包括概述、四川历史、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名胜古迹、四川美食、历史名人、生活方式等,共计40个小节(视频),通过英文故事的讲述,图文并茂地展示巴蜀特色文化。该慕课的创建旨在提升学生对四川及四川文化的认知度及认同感,并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要达成以下三个目标:A.初级目标: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阅读文本资料,了解和掌握四川的概况、历史、文化遗产、名胜古迹、特色美食、休闲方式、文化名人等。同时,提高学生对所听材料的理解能力,增强学生从材料中摄取所需信息的能力。B.中级目标:积累相关表达。在学习视频和阅读相关材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积累相关表达的能力;鼓励学生模仿教师在叙述一个事件、介绍一个地点及人物时的叙述技巧和表达方式。C.高级目标:传播巴蜀文化,讲好四川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从讲好四川故事开始。鼓励学生用英文把祖国的大好河山、人民的风俗习惯、自然和文化遗产向外推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目前,该慕课已在校内平台完成4期运行,累计选课人数2565人,累计页面浏览量3667008次,学生总体评价良好。

(三)完善教学组织

通过“线上 + 线下”“课内 + 课外”的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其中,线上部分主要依靠校内自主学习平台“学习通”,课前教师布置视频观看和资料阅读任务,学生自主完成。线下课堂检验学生课前学习成果,通过测试、小组讨论、上台汇报、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实现从低阶到高阶的递进思考,提升思政教学效果。如,开展“课前说新闻”或英语脱口秀活动,话题多和抗疫、爱国、学习、梦想相关;讲解英文感谢信写作技巧,引导学生讲述感恩故事,深刻领会中国感恩文化的内涵,增强知恩于心、感恩于行的意识,凸显感恩励志教育。在课外,以校级英语社团为依托,组织各类与思政教育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如校园英文演讲和写作比赛,以“中国梦”“从东方到西方”“人与自然”“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传统理念”等思政话题为主题,实现育人目标。

五、我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与成效

我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考核评价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模式,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我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已初见成效。首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增强了教师的思政素养,提升了教师的育人能力,有助于构建教师教学科研双驱动的发展格局。我校教师团队已连续两年在四川省高等学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和全国高等学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中获奖,并成功申报与课程思政相关的四川省社科联项目一项、市厅级科研项目一项。其次,课程思政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我校学生近两年多人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四川省“外研社国才杯”英语挑战赛特等奖、全国“外研社国才杯”英语挑战赛二等奖、全国英语听说能力测评大赛一等奖等各类奖项,且学科竞赛获奖助力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若干。

六、结语

立德树人并非一日之功。作为当代大学英语教师,我们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学习西方文化,牢记“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课程思政语境下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文化、发出中国声音,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彰显大学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毛和荣,杨勇萍,周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与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6):46-48.

[2]文秋芳.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J].中国外语,2021(2):47-52.

[3]肖琼,黄国文.关于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J].中国外语,2020(5):1,10-14.

[4]徐锦芬.高校英语课程教学素材的思政内容建设研究[J].外语界,2021(2):18-24.

猜你喜欢

语言技能人文素养大学英语
浅谈语言知识与技能教学中存在困难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英语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研究
如何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