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融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
2022-05-30方勇
摘 要:媒体融合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要求革新传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融媒体带来的社会化思维、数据思维、产品思维和技术思维为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提供重要逻辑思路。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发挥融媒体内容优势、以大学生为中心开展教育活动、完善媒体育人体系、创新媒体融合管理体制机制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融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媒体育人
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带来信息传播媒介、渠道、平台和终端的不断丰富。不同类型媒体出现的融合变化发展规律及趋势,为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来是动态变化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被赋予“凝心铸魂”的时代意义和历史使命,需要通过与时俱进的体制机制推动发展。“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将媒体融合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应对挑战,既符合时代发展诉求,也是对党和国家发展人才战略的积极回应。
一、融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融媒体的生态与格局,将个体串联在信息网络的各个端点,不分主次轻重。信息的便捷、多元传播,一方面增加了海量的信息容量并拓展了信息的交互渠道;但另一方面又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内容的引导、把控难度。海量的思潮、论点、观点通过多层级分发传播,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一)融媒体信息渠道的多元性冲击高校教育的话语生态
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了信息的有效传播、渠道的多元构建,形成了极大的互粉互联效应,但却容易引发“蝴蝶效应”。例如,“奔驰车漏油事件”“高铁霸座事件”“长春长生疫苗事件”等,在微信圈、微博圈等圈群和其他媒介的多级高效分发,进而演变成网络热点事件,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多借助于课堂教学、纸质媒介或教师宣讲等渠道开展工作。传统媒介传播的单向与片面,使教师无法及时获取学生思想状况和知识接收程度。这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与亲和力,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被削弱,难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想目标。因此,高校教育者要善于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改变日常情景中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实效和针对性。
(二)融媒体的信息流效应削弱学生对高校教育的认同感
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是检验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标准。融媒体的发展使信息传播存在“海量”“碎片”和“即时”的特征。一方面,在这样媒体语境中,传统话语主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被消减“甚至”抵消,话语权力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转移。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自带官方的政治属性,让大学生产生距离感,难以有效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融媒体带来信息传播发端、平台、终端的分化,学生获取信息的源头是多元的,信息也呈现碎片化状态,难以在转化接受过程中形成正确、完整的价值链条。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知识结构和认识结构,发挥融媒体优势,实现教育内容的精准分发与推送,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三)融媒体信息传播的差异性要求革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
在媒体日趋融合与高度重视大数据研判时代,用户思维和用户体验成为网络生态的主流思考和行为方式,并由此扩展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这导致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与“学”的师生授受关系发生变化。自媒体等信息端口的“草根性”和“平民化”使学生的自主性趋强,展现当代中国青年的多样性和主体性,他们更加关注自身的情感和诉求,并根据个人的喜好和憎恶,选择性地吸收和分享知识与信息。差异化、个性化、分众化的青年学生群体,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生为本”,革新教育方式、丰富教育手段,满足学生的精细化发展需求,突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实现教学双方的良性互动循环和教学的协同作用。
二、融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逻辑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一切工作的基石和命脉,是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基础保证,也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在新形势下,融媒体建构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圈,赋能教育更多的实现路径和方式,但同时也带来一定挑战。因此,如何转变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思维逻辑,“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2],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以社会化思维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社会化思维是指随着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媒体社会属性进一步泛化,成为社会治理网格化的重要环节。新媒体技术的扁平化、互动化特征,使得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简化,推动着治理方式转型和观念更新。社会化思维带动高校重新定义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运作模式和教学管理的思维方式,学校运行模式从传统“管校”转变为现代“治校”,塑造网络时代新型的学校治理体系。
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高点是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在融媒体背景下,网络虚拟空间已经成为学生的重要空间,网络化生存是学生的重要生存方式[3]。高校应通过网络建立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圈群组织,制定相应的“群规”和“网约”,促使学生在遵守共同制定的网络规则下,相互制衡和限定个人行为,引导学生有效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更应通过对学生网络社群的建设与引导,提升媒体平台的实用性,让媒体融合在学生群体参与“治校”发挥更大作用。
(二)以数据思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绩效
数据思维是根据数据来分析观察事物的一种思维模式,是一种量化的逻辑模式,是重视事实、追求真理的结果导向模式。“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转变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大数据是全数据、全维度,这带来了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视野扩张与视角变化”[4]。在媒体融合时代,网络用户的行为记录,如网购、点赞、转发及评论等形成的庞大数据量,成为研判用户需求的基础。将数据思维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直面学生群体本身,精准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从而实现学生需求的精准分发,改善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绩效。高校智慧校园、智慧学工的建立應当以大数据为根基,通过学生基础信息管理、学业预警、奖勤助贷、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及校园后勤服务等功能模块数据的收集、整合、研判与反馈,实时掌握学生的个体信息,提前预测学生行为,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前置,不断提升学校治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化和智慧化水平。
(三)以产品思维革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理念
产品思维本质是对人性的体察,重点是对用户思维和需求的关注,以产品内容为核心,才能生产出用户真正满意的产品。媒体融合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也必须培养“产品思维”,体现“以生为本”的价值导向,强调对产品的体验。在融媒体背景下,借助网络赋权,践行“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和教育方针,积极响应国家媒体融合战略,充分合理使用网络技术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教育形式、载体来展示。主旋律和正能量通过多渠道、多平台得到充分传播、充分激荡,从而满足学生多样性、深层次需求,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靶向性和实效性。
(四)以技术思维构建全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革新背景下,移动传播和分众传媒逐渐成为信息主流传播方式和分发模式。这一变化促使受众群体分众化、差异化趋势加大,“信息锚定”效应加剧,传统传媒业的中心地位被削弱。在青年群体喜爱的“抖音”“B站”等商业社交网络平台中,主流媒体的“有效声音”相对较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积极融入青年群体,主动回应青年学生成长所关切的求学、择业、婚恋等问题,在高人气网络社交媒体中设立高校官方网络平台,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充分融入电影、歌曲、动漫、短视频等宣传载体,强化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传播优秀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产品,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配置。
三、融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
融媒体发展促使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生较大变化。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加强对互联网新兴媒体的应用,还应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优势,在管理体制和教育教学方面做出改革与创新。
(一)发挥融媒体内容优势,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
无论当前媒体如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其内容宣传必须有正确的政治导向,坚持党的基本原则,紧跟党的发展步伐,做好正确的舆论导向工作。因此,在媒体发展建设中应充分认识到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并将其优势融入新媒体之中,使融合媒体既具有传统媒体的权威和内容优势,又具有新媒体的快速和灵活优势,从而形成更好的政治导向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媒体在进行融合发展时,应当切实把握原有传统媒体如校报、校刊等原生优势,结合新媒体传播手段,以此创作出更多具有校本特色的原创内容,推广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弥补当前新媒体新闻宣传教育的不足。
首先,宣传内容必须始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向不动摇、不改变,传播主流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在融媒体背景下加强党的理论指导方针和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的宣传,分析和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对高校大学生展开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在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宣传时,应注重隐性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意识形态宣传灌输教育和隐性教育。这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有较大帮助,同时也是当前传统校媒融合新媒体发展,创新内容改革的关键点。传统校媒在内容宣传上不仅需要采用通俗、接地气的方式来达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而且还需要在宣传策划工作中融入多种新媒体技术手段。再次,在新媒体环境中,应善于在信息“对冲”漩涡中强化引导教育。大学生在言论发表上较为自由,尤其是在现在这样一个全民皆可成为“网红”的时代,部分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技能,成为视频博主、UP主或者短视频创作者,拥有一定的粉丝数量的现象十分常见。基于此类情况,传统校媒在进行思想引导教育工作时,可以基于新媒体环境寻找新闻线索,围绕其中一些热点问题展开探讨,形成对大学生非理性表达的思想指引,让他们能够从中顺利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以大学生为中心开展教育活动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当以大学生为中心,充分结合当下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特点,积极探索利用媒体融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和新规律,达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的教育目的。充分利用当前高校媒体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需要对大学生的真实需求进行精准把握。其次,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将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以新的方式嵌进新媒体环境中,从而让媒体宣传教育目标明确,内容更具有针对性。这种方式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改善传统媒体宣传教育的不足,真正找到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方向。一方面,在教育内容和媒体形式上做出改变。教育内容方面,贴近大学生语境,引起大学生情感共鸣。媒体形式方面,选用年轻人常用、易接受的媒体形式,可以有效吸引大学生关注。另一方面,宣传教育应尽量体现平等与民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转变教育者身份,与大学生平等地进行沟通交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基于当前网络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与大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以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和教育。在实际交流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从大学生的立场出发,思考问题,拉近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以保证沟通交流的流畅性,提升教育引导的实效性。
(三)完善媒体育人体系,全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为实现对大学生的全面思想政治教育,媒体在进行融合发展过程中,应做到学生在哪里,思想政治教育就在哪里,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盖。这要求高校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将学校传统媒体(校报、广播、电视台等)与移动互联网结合,积极打造高校在微博、微信、B站、抖音等时下流行移动媒体的官方账号,构建完善的媒体育人体系。
首先,重视传统媒体。稳住传统媒体,即稳住了融合发展的根基[6]。在融媒体中应当切实发挥高校校报的优势和作用。校报校刊作为高校中十分传统的媒体形式,相较于其他的媒体形式有着较多的优势。校报在大学生思想舆情引导方面,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它不仅能够最大程度发挥资源优势,而且能够较好地贯彻高校具体要求,担负起思想引导的重要作用。同时,高校传统媒体有专业的管理队伍,新媒体的管理工作可以传统校媒为基础,设计其领导架构与管理方式。其次,应当根据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的实际要求,对校园内各种媒体进行整合,使其打破以往各自为战的运营模式,共同做好校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在校园内成立专门的大学生新闻服务中心,对各种媒体进行统筹管理,对各自宣传教育内容进行精心策划,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全面。最终形成以多样化的技术手段对思想教育新闻内容的全覆盖,真正形成“一次采集、分众传播”的融媒体产品。再次,应注重校园官方舆论场与大学生自媒体舆论场之间的融合。虽然在当前信息化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接受外部信息有着较高的便利性,但兴趣爱好的偏向,使得他们在信息接收上表现出较强的局限性,出现“群体盲思”或“群体极化”的不良现象。因而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大学生群体中“不一样”的人群,以其作为大学生记者,促进媒体与大学生群体之间的良好交流,并通过他们将一些正能量、健康思想传递到大学生群体之中,实现对大学生群体思想的引导教育。
(四)创新媒体融合管理体制机制
为切实做好高校媒体的融合发展,革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必须在现有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做出改革创新。首先,高校应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由其对高校各类官方媒体进行统一化管理。在管理体制上完成整合创新,构建以校报校刊为主,其他传统校园媒体联合发展的新模式。切实发挥融媒体自身优势,开拓管理思维,在媒体管理工作上着眼于整体,进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与媒体融合发展相匹配。在校园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必然增多,相应地,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数量也应有所提升。為切实满足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需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还需积极发挥高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作用。例如,鼓励其开设微博、公众号、短视频等账号,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在新媒体的平台上讲解、科普相关专业知识;鼓励他们在网络上隐藏于大学生自媒体群体之中,以巧妙的话语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或直接让他们担任网络舆情评论员,及时对网络中一些不良现象做出评论,促进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再次,应当重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考核,对现有考核机制做出改革创新,建设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不应仅局限课堂教学,还需将网络环境下开展的育人实践活动归入到考核内容。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而且能够有助于他们对各类新媒体的应用,从而更好地对大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结语
新媒体的高速发展,深刻改变着媒体生态和传播格局,对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为适应这种新形势新变化,高校必须借鉴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媒体融合的优势,牢牢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优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维逻辑;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推进精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4]金元浦.互联网思维:科技革命时代的范式变革[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0):42-48.
[3]潘中祥.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路径转型[J].高教探索,2019(02):35-39.
[5]程兰华,闵琳芝,李明珠.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路[J].创新,2019,13(01):111-118.
[6]何志勇.媒体融合发展的方向与路径选择——兼谈四川党建期刊集团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路与做法[J].传媒,2015(15):31-34.
责任编辑 邱翔翔
作者简介:方勇,广州美术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处)主任科员、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广东高校科研项目青年人才类项目(项目编号:2019WQNCX054);广州美术学院2019年项目库建设体制机制改革类“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实践研究”(项目编号:6010119066);2020年度广东高校科研项目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项目编号:2020WQNCX035)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