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2022-05-30马秀华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2年10期
关键词:朗读能力培养小学语文

马秀华

摘 要:朗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为强化小学的诵读练习,文章提出从保证充足的朗读时间、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探索,以期激发小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

朗读,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话语的步骤,是一个由目、口、耳、脑协调所做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学生诵读能力的培养和诵读水平的养成,是素质教育中阅读能力的重点。所以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注重强化小学生的诵读练习,提高诵读训练质量,笔者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教学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保证充足的朗读时间

如果说阅读是一切学习的基础,那么朗读就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必经之路。对小学生来说,培养阅读能力过程中,朗读是一种最简单最有效的教学手段。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朗读习惯的形成,朗读对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朗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朗读也是一种技能,朗读不仅是表面上的过眼过口,在朗读过程中,要看着课文,还要大声地读出来,将文字和读音建立对应关系,并进行记忆,通过朗读,调动所有的感觉器官进行学习。教师要将“朗读课文”作为课堂上必须完成的任务,在组织课堂学习活动中实施精讲、多读,以讲促读,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这样才能提高朗读水平。

二、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有了充足的朗读时间,并不等于就有了朗读质量,这还要教师下一番指导的功夫,朗读训练的目标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往往一开始就着眼于“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目标,书未读几遍,学生还未理解,就要求这儿用欢快的语气读,那儿用悲伤的语气读。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个目标的排列其实已为我们指明了朗读的先后次序,不能颠倒,不能跳跃,训练时,我们就应该围绕以下三个目标进行。

(一)指导正确地朗读

正确朗读主要是指读音准确,不增不减、不倒不跳,是朗读训练中最基本的要求。只有读得正确,才能流利地读,有感情地读。读音不准主要是受方言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这个工具,有侧重点地对声、韵、调这三个方面进行一一正音,而不必面面俱到,这样才能让学生打好朗读的基础。

(二)指导流利地朗读

“流利地朗读”是介于“正确地朗读”与“有感情地朗读”两者之间的桥梁。这主要是指把句子读清晰、停顿要恰当、语流要顺畅,如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往往很难做到。刚开始学习朗读的时候,学生就往往表现为一字一字地顿读。有了一定的朗读基础后,因急于要读得流利,增字、减字、错字的现象便层出不穷,也难于形成语感。

指导学生流利地朗读,首先要指导学生朗读词语。句子就是由若干个词语连接而成,朗读词语也是读好句子的关键,能较好地克服“一字一字地顿读”的现象。从语法功能上来说,词是句子的基本构建单位,朗读词语能为准确地句读、停顿打下基础,朗读词语要注意“上声、轻声、儿化”等音变现象。第二還要指导学生朗读句子,长句子应在哪儿停顿。先解决一些易于朗读的长句,采用范读等形式指导学生读熟,这些都需要教师做示范。第三要注意克服学生朗读时可能形成的固定腔调。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是朗读训练的最高目标,主要是指能正确读出抑扬顿挫,从语调中显示文章的风格神采。目前在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中有这样一个误区:将理解语言与训练朗读割裂开来,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指导过程:圈画出所谓的重点字、词并加以理解,用不同的符号标出重读、轻读、上扬、下抑的地方。然后要求用高兴、生气或激动、悲伤的语气来读。从表面上看,这样的指导似乎是层层递进,而实际上这样会使学生随着符号的提示机械地朗读,这显然不可能读出真情实感。我们必须循着读中领悟,以悟促读的过程进行指导。如教《自然之道》一课,应采取以读助讲的方法,把教学的重难点落实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要不断用语言去拨动学生情感的弦,学生边读边学,渐渐进入课文的情境,当学到幼龟被嘲鸫啄它的头,拉到沙滩,“我”和同伴看着眼前这一幕时,学生与教师分角色配合朗读,这样会产生强烈的感染效果。因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把课文字里行间的感情通过声音充分地表达出来。

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朗读可以锻炼学生的语感,通过视、听、想的综合体验,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的思维能力,帮助解决课文的疑难问题,不经过反复诵读,就不会领会一篇好的文章其含义。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小学生素质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朗读训练中必须要注意习惯的培养。

习惯的养成具有长期性、反复性等特点。因此,朗读习惯的培养要注意这些方面:

1. 要确立在实践中形成习惯的观念。养成习惯,说道理,讲要求,但是反复实践是习惯形成的关键。

2. 要抓好开端。学生的可塑性大,错过了训练初期的机会,再培养习惯,那必然事倍功半。

3. 要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强化矫正措施。

4. 要持之以恒,严加督促。

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对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并非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这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语文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努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让朗读成为习惯,让朗读成为兴趣,让朗读有声有色,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水平。

猜你喜欢

朗读能力培养小学语文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