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校园媒体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2022-05-30张伟东高远

传播与版权 2022年12期
关键词:大学校园新媒体

张伟东 高远

[摘要]随着互联网、5G网络、智能设备的发展和普及,新媒体深深融入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也为高校校园媒体创新发展提供了机遇。高校校园媒体在学生获取信息、沟通交流、学习科研、生活服务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应借此机遇顺势而上,把握新媒体发展趋势,整合媒体资源,改进媒体传播理念和媒体传播技术,助力校园媒体的高效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校园;校园媒体

校园媒体是高校重要的宣传阵地,对学校氛围营造、文化建设和学生人格塑造起着重要作用。科技创新带动了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最大区别就是传播方式呈现数字化、互动化、信息化的特点,其传播手段、传播速度、传播效果得到极大发展,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互动更具时效性的媒体时代[1]。高校校园媒体建设依托新媒体技术,能克服传统教育模式传播范围小、传播方式单一、传播时效性不足的缺点,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效化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一、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校园媒体建设的重要性

(一)思想引领作用

高校是重要的育人阵地,校园媒体对学生发展成长有着重要的教育引领作用。大学生思维活跃,对社会、学校事业发展工作的关注度较高,这也让校园媒体得以快速发展。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线上交流更为频繁。校园媒体能够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为高校宣传工作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让大学生能在更安全、可信任的平台畅所欲言。各大高校借助校园媒体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能够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增强对大学生思想引领、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导向作用,为大学生在学校生活提供思想保障[2]。

(二)服务师生作用

在传统媒体时代,校园媒体的主要功能是传播校内信息,师生通过校园媒体获取学习、工作信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高校校园媒体产生了除传播信息以外的其他功能。如高校在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内融入教学服务模块,教师可以查询课表,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学生也可以直接通过手机端查询课表、选择课程、查看分数、课程签到等。另外,师生还可以直接在手机端的生活服务模块充值各项费用、上报维修、预约图书馆座位、食堂订餐、问题反馈等,由此让校园生活更加方便、快捷。

(三)文化育人作用

高校校园媒体多由学生社团运营、维护,学校相关部门负责内容审核及相关指导工作。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学生对新媒体开发、运营、维护有较大兴趣,学生有了更多直接参与学生社团的机会。此外,由于一些高校未开设新闻传播类专业课程,学生难以从选修课程上填补相关专业知识的空白。相关的学生社团则为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了成长交流的平台,如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站、学生记者团、宣传中心等,以及学生运营的校园报纸、校园广播、学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其内容更贴近大学生的所思所想,也让高校校园文化更加繁荣,高校校园媒体由此为高校文化育人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校园媒体工作的新特征

(一)新的呈现方式

新媒体的出现使信息传播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往高校校园媒体以传统媒体为主要传播渠道,如校园报纸、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等。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对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要求较高;校园报纸的排版、印刷、下发流程烦琐,且校园媒体发布内容与社会发展不能完全对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校园传统媒体也在尝试做出改变,传统媒体的内容被转移到新的传播载体上,电子杂志、网络电视进入大众视野,传统媒体的新尝试推进了新媒体的发展,校园新媒体的呈现形式日益完善,师生可以在智能设备上获取和传播内容,其传播体验方式也得到优化。

(二)新的互动方式

在传统媒体时代,学生主要是单方面接收校园媒体传播的内容,交流方式单一。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参与信息传播,利用新媒体平台在线交流观点,每个人都有信息话语权和主动选择权,高校师生间的互动性由此得到极大加强。高校学生在积极关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同时,学校建立起畅通的互动渠道可以让学生为校园媒体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校园媒体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一)传播渠道广泛,团队专业性有待加强

新媒体的发展让信息传播更大众化,每个人都能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人人都能成为信息发布者[3]。在该背景下,校园媒体的话语权被削弱,高校校园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相较之前也出现了新问题。目前,高校校园媒体传播平台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高校的学校党委和共青团委的宣传部门、思想政治辅导员等思政工作者搭建的新媒体平台;二是各职能部门、教学部门搭建的新媒体平台;三是學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群体搭建的新媒体平台。大部分校园新媒体平台都有非专业的特征,其传播运营者缺乏专业媒体技能培训,未具备足够的信息化建设与新媒体平台搭建的专业知识。而且部分教师仅仅普及新媒体技术和新媒体传播理念,未能对新媒体与思政工作进行有效衔接[4]。

此外,同一学校的不同部门和组织所搭建的新媒体平台建设水平也不同,一些高校新媒体平台缺乏专业的培训、管理、审核,校方对新媒体平台的整合、指导、审核能力欠缺。而一些高校缺乏专业的新媒体建设指导团队、专职运营人员、审核人员、办公场地、建设经费等,导致校园新媒体的建设和发展不够规范。

(二)传播手段传统,缺乏新理念融入

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影响,高校新媒体在内容传播上手段较为传统,校园媒体的话语传播形态有待创新。高校新媒体发布的信息多以新闻稿的形式展现,其中的趣味性内容较少。高校校园媒体创新传播理念能让传播内容更贴近大学生的媒介使用习惯,提高校园媒体创新发展的质量。如目前新兴的AR(增强现实)和VR(虚拟现实)技术趋于成熟,其具备与手机端互动交融的功能,高校校园媒体可借助这两种技术在发布内容中融入创意标题、创意拼图、自制图画等,从而吸引大学生的关注,但是,目前高校新媒体较少将这些新兴技术和创意手段应用到传播内容上,传播手段较为单一。

四、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校园媒体的创新发展路径

(一)整合优质资源,形成传播合力

高校要加强对校园媒体运营者的培训,学校相关部门也应积极整合已有资源,有效整合各个部门的优势,增强校园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形成传播合力。高校新媒体在组织形式上应形成“大宣传”格局,融合高校工作优势,校党委宣传部门同时提供相应指导,定期对媒体平台进行审核登记,落实责任制度,保证发布内容权威、正规;信息化建设部门负责媒体平台的网络运营维护;教师培训部门则应负责组织专场培训会,增强教师队伍在媒体平台建设中的运营能力,通过多部门互相配合,可共同提高高校新媒体平台运营的质量。此外,高校应积极整合已有的新媒体宣传平台,注销受众量小、发文量少、长时间未更新的新媒体平台,合并传播内容相似的新媒体平台。高校通过整合新媒体平台,可以减少学生接收消息的负担,从而减小低质量内容在学生群体中传播的概率,提高校园新媒体平台的内容传播质量。

在學生层面,高校可建立校园媒体投稿专栏,开设专门渠道,采纳不同专业学生对校园媒体创新发展提供的合理建议、优质新闻稿件、图片、视频素材,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加入校园新闻的编写、创作过程,并为他们的作品提供更广阔的展示空间,以此突出校园新闻内容的特点,增强学生对校园媒体建设的积极性。

(二)加强热点研究,提升内容关注度

传统媒体的传播内容权威性更强、更有深度,而现阶段多数高校官方媒体平台的传播内容过于官方,不够接地气。高校要想提升校园媒体的热度和关注度,则需要做出更精心的设计。高校校园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加强对高质量热文和爆文的研究,不仅能够提升和增强校园新闻的覆盖率和互动性,还能够提升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增强用户二次传播的积极性[5]。

高校校园媒体的宣传内容往往与学校工作内容息息相关,其宣传内容如果更贴近学生生活,则更容易受到关注,例如每年入学季、毕业季的学生招生工作、就业工作信息,12月份的考研、考公及校园竞赛等内容就有着较高的关注度。同时,高校新媒体传播校内热点内容时不应仅简单引用学校官方文件,而应转换文字表达方式,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达,以引起共鸣。例如,在部分高校新媒体的精心策划下,许多高校毕业季活动已成为学校的品牌文化活动。此外,高校新媒体对社会热点内容的研究,如国家重大节日、时事热点问题等也容易获得大学生的关注。

(三)加大技术投入,创新传播方式

在新媒体平台的建设过程中,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提供经费支持,搭建新媒体运营中心(基地),引进新技术,如AR(增强现实)和VR(虚拟现实)技术。一是新媒体运营团队可以在运营中心(基地)制作新媒体传播内容,成员在线下环境进行创作和集中讨论,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制作氛围。二是新媒体线下运营中心可以吸引学生到线下参观,让学生清楚辨析虚拟内容与现实内容,为学生上一堂生动的思政课程。

此外,高校新媒体团队可通过新媒体运营中心(基地)创新传播内容,在传播内容中融入VR、全景视频等创新元素。例如,众多高校在新生入学前通过全景视频展现学校全景,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另外,教师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融入新技术、新方法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

(四)加强师资培训,增强传播能力

开设有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等相关专业的高校,应整合专业发展优势和学校思政工作优势,定期组织专业教师与校园媒体工作者通过线下交流、培训来分享新媒体传播技术和理念,并鼓励双方共同参与教学项目、课题研究、人才培养等工作,进而增强校园媒体工作者的新媒体宣传能力。

未设置媒体传播相关专业的高校应定期组织校园媒体工作者外出交流培训,让其“走出去”了解最新的新媒体传播技术和理念。当校园媒体工作者培训结束返校后,高校还可以定期举办学术沙龙、学术分享活动,组建新媒体服务培训团,让团队成员互相交流经验,以此增强校园媒体工作者的新媒体传播能力。

(五)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全员参与传播

高校校园媒体创新发展的主推手是校园媒体工作者,要想增强校园媒体工作的创新性,最重要的是激发校园媒体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因此,高校可以适当在岗位聘任、职称评定、绩效安排上给予支持,例如对有成熟运营条件、已经运营成熟的校园媒体平台给予课题立项支持。

此外,高校可鼓励师生在校外参加各类与校园媒体、网络文化相关的评选活动,以赛促建,将校园媒体内容与新技术、新热点结合。在校内,高校可将新媒体平台传播作品数、新媒体作品传播关注量、新媒体作品参赛获奖情况等纳入校园媒体工作考核范围,以此激发校园媒体工作者的工作热情。

(六)线上线下协同,营造文化氛围

高校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是重要的育人平台,在学生参与校园媒体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可以加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设有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学校应鼓励专业教师在第一课堂中增设新媒体相关的公共选修课程,未开设相关专业的学校则可以发掘负责校园媒体工作教师的潜能,让教师对工作方法进行系统化梳理,并开展学术讲座、交流活动,让对新媒体工作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通过课程或讲座进行理论学习。

在第二课堂中,高校要加大对媒体运营类社团的支持力度,建立并完善如校园学生记者站、校园广播站、校园学生电视台、校园新媒体工作中心等校级和院级学生社团工作机制,增设学生骨干工作岗位,并开展相关奖励评选活动,发挥学生骨干的积极力量。高校通过动员师生参与新媒体建设与传播,能形成良好的高校校园文化氛围。

五、结语

在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应充分认识到新媒体的优势和特点,重视新媒体时代下对校园媒体创新路径的探究,不断尝试将各类新兴技术手段和传播理念应用到校园媒体工作中,让高校校园媒体的宣传内容更加丰富有趣,并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交流渠道,引导学生适应新媒体环境,进而营造良好的学校舆论环境,让高校校园文化软实力和师生媒体素养得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吴莎,邓丽艳.民办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路径探析[J].今传媒,2022(04):31-34.

[2]朱小琳.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改革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04):133-136.

[3]邓岳南.“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转换及路径选择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07):110-112.

[4]雷丹露,李业明.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改革策略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11):95-96.

[5]杨蕾,王晓楠.山东高校新媒体影响力及发展路径探析[J].全媒体探索,2022(06):117-119.

[6]逯明宇,高远.OMO教学模式下高校思政课微课程建设研究[J].传播与版权,2022(03):101-103.

[作者简介]张伟东(1993—),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辅导员;高远(1996—),男,黑龙江七台河人,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新媒体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紧凑型大学校园人居环境规划策略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山西大同大学校园植物区系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