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处理
2022-05-27黄学磊刘树征张瑞芝
黄学磊 刘树征 张瑞芝
青岛市城阳区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青岛 266112
消化道出血本身具有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类常见的消化系统急危重症。近年来随着内镜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内镜止血操作凭借其止血效果突出以及安全性高等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不过尽管如此,仍有将近10%至30%的患者容易在消化内镜止血后发生再次出血,不仅再一次加重了对患者生理健康的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医疗支出以及就诊难度[2]。因此,现我院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方法对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诱发再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分析,可为制定措施以及获得良好预后提供合理依据。现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自2018年3月ˉ2020年3月收治的接受消化内镜治疗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探讨及分析。纳入标准:符合由欧洲内窥镜学会(ESGE)制定的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中的相关标准[3];均符合消化内镜治疗指征;均签署了知情权同意书。排除标准:怀疑但未确诊者;不符合消化内镜治疗者;合并严重脏器损伤或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实施消化内镜治疗后是否发生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n=25)及未再出血组(n=78),利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在本次研究中可涉及研究的资料类型包括了患者的一般背景资料及实验室诊断资料等。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影响消化内镜治疗后再出血单因素分析 再出血组与未再出血组相比入院时出血时间较长,出血量较多,入院时发生休克及存在活动性出血的患者比例较高,血小板计数较低、血红蛋白水平较低、血尿素氮水平较高、凝血酶原时间较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1ˉ1.2。
表1.1 影响消化内镜治疗后再出血单因素分析
表1.2 影响消化内镜治疗后再出血单因素分析
2.2 影响消化内镜治疗后再出血多因素分析 入院时出血时间、出血量、入院时发生休克、存在活动性出血、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血尿素氮、凝血酶原时间均可作为影响消化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见表2。
表2 影响消化内镜治疗后再出血多因素分析
3 讨 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急症,在消化科较为常见,主要诱发因素为食管、胃等上消化道溃疡、肿瘤等病变,主要发作部位为上消化道,占总数的90%以上。患者具有较急的起病、较大的出血量,临床很难诊治。黑粪、呕血、肢冷等是其主要临床表现,一些情况下还会在血容量骤减的情况下发生急性循环衰竭,达到了8.4%~14.1%的病死率[4],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均具有较高的要求。常规吸氧、对血容量进行补充等是临床治疗急诊上消化道出血过程中通常采用的保守方法,没有准确分析患者病变原因,缺乏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因此缺乏理想的止血效果,会进一步恶化患者病症,促进患者手术治疗率的提升。近年来,在急诊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胃镜技术日益成熟并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其能够对患者病灶进行更为直观的观察,对患者病症特点进行分析,将出血点明确下来,然后依据病症特点、出血病因给予患者个体化治疗,从而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对患者预后进行改善,促进患者康复时间的缩短。相关医学研究表明[5],在急诊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胃镜治疗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促进止血效果的提升,同时还能够对出血再发生进行有效预防,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内镜可作为当前临床工作中可用于检查并治疗因各类原因所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手段,常见原因包括了炎症性疾病、化学损伤、肿瘤性疾病、糜烂等,其中以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较为常见。采用内镜治疗不仅避免了手术盲目探查对机体造成的不良刺激以及损伤痛苦,帮助患者得到快速及时的救治,同时还可明显降低因失血带来的较高死亡率,操作较为方面,在各类医疗单位可得到广泛应用。不过在实际工作当中发现,尽管消化内镜操作对躯体组织及功能损伤较少,具有诸多治疗干预方面的优势,可获得良好的止血效果,但在治疗后仍然容易发生再出血,不仅可加重病情,甚至可增加死亡风险[6]。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影响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予以探究及分析,结合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处理措施具有更好的研究意义。
本次结果显示,影响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独立高危因素包括了入院时出血时间较长、出血量较多、入院时发生休克、存在活动性出血以及实验室指标异常。就此制定的预防处理措施如下:⑴在患者入院后,需要立即对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对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血尿素氮、凝血酶原时间这类凝血功能指标进行记录。其中凝血酶原作为反应外源凝血系统较为敏感及常用的指标之一,对该指标高低变化情况进行判断意义重大。当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时则能够直接对病灶的血氧供给造成影响,导致出血病灶延迟愈合而增加了再出血的可能。一旦上述指标提示异常,需要判断则提示患者可能伴随存在失血性、急性贫血等发生风险,增加了患者再出血发生可能,此时需要对异常指标予以立即纠正[7ˉ8]。⑵若患者合并入院时发生休克、存在活动性出血等情况,同时需要采取早期有效的方法对其纠正,待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重要基础指标平稳后再实施内镜治疗[9ˉ10]。
综上所述,影响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独立高危因素包括了入院时出血时间、出血量、入院时发生休克、存在活动性出血、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血尿素氮、凝血酶原时间,由此制定预防处理对策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