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机械取栓治疗大动脉闭塞性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2022-05-27芦俊义

中国保健营养 2022年5期
关键词:溶栓神经功能脑梗死

芦俊义

临汾市人民医院,山西 临汾 041000

临床中急性脑梗死归属于突发性脑部疾病之一,具体主要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继而极易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和软化。在我国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新形势下,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影响。急性脑梗死是21世纪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疾病,具有“三高”的特点,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死亡率高,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提升,而血栓阻塞血管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病理反应,进而危及其生命安全。目前,疾病的治疗以恢复缺血半暗区的血液循环为主,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1]。临床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为单纯静脉溶栓或者静脉溶栓+早期机械取栓治疗,但其治疗时间窗较窄,由于多数患者入院时已错过最佳溶栓时间,导致其使用范围受限。而介入手术的不断成熟,使得机械取栓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促使患者血管在短时间内得以开通,进而恢复缺血半暗区的血液循环,使得脑部组织获得正常血流供应[2],有研究[3]指出,机械取栓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减低患者颅内出血,减少血管再闭塞的发生。鉴于此,本次研究选取40例大动脉闭塞性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主体,探讨早期机械取栓治疗的临床价值,具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大动脉闭塞性急性脑梗死患者,共40例,选自2019年8月ˉ2020年8月时间段,符合“2014”中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4]。纳入标准:①患者首次发病,且发病时间在6h以内;②NIHSS评分在8ˉ25分之间;③通过头颅CT或MRI得以确诊大血管闭塞,排除脑出血;④获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⑤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关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有局灶性或全面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MRI、CT检查出现责任病灶。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②最近3周有颅内出血病史;③已知造影剂过敏;④血糖<2.8mmol/L或>22.0mmol/L;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⑥生存预期寿命<90天;⑦疑脓毒性栓子或细菌性心内膜炎;⑧严重精神疾病或语言无法沟通患者;⑨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者;⑩恶性肿瘤疾病患者。采用单双号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至2组中,每组各20例。对照组:(男女患者之比=12:8);最小患者/最大患者45/75岁,平均年龄(58.38±6.10)岁;病程(4.23±1.23)h;基础疾病:糖尿病8例,高血压12例;观察组:(男女患者之比=11:9);最小患者/最大患者47/77岁,平均年龄(58.89±6.18)岁;病程(4.27±1.25)h;基础疾病:糖尿病7例,高血压13例,以上基线资料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显示均衡性良好(P>0.05)。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实施颅脑CT检查,排除其脑出血情况,严格控制血压及血糖。

对照组采用动单纯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滴注rtˉ PA,按照0.9mg/kg、总量<90mg给药,取10%阿替普酶与10ml生理盐水混合,静脉推注,剩余90%阿替普酶与100ml生理盐水混合,用微量泵泵入,1小时泵完。

观察组采用静脉溶栓+早期机械取栓治疗,具体操作步骤为:静脉溶栓后行卒中MRI检查示大血管闭塞,家属同意急诊动脉机械取栓治疗,入导管室,全麻后行右侧股动脉穿刺,置入8F股动脉鞘,脑血管造影再次确认血管堵塞位置,同时了解侧肢循环代偿情况,使用0.014in微导丝,配合reba微导管穿过血栓到达闭塞远端,造影确认微导管位置及血栓长度,选用Solitaire FR 4ˉ20或者6ˉ30取栓支架,释放支架后静置5min,将支架与微导管一同撤回,造影确认闭塞血管是否取通,根据患者情况有可能需多次取栓,直至闭塞血管血流恢复至满意效果,撤出导管,股动脉用股缝合器缝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水平。

①治疗后3周,根据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情况及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判断治疗效果,患者NIHSS评分减少80%以上,且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痊愈;患者NIHSS评分减少40%ˉ 79%,临床症状减轻为显效;患者NIHSS评分减少20%ˉ49%,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控制为有效;患者NIHSS评分减少19%以内或增加,临床症状未见改善或恶化为无效。前3项相加的综合为治疗有效人数。

②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及3周,采用NIHSS评估,从意识、感觉、视野、凝视、面瘫、语言及上下肢肌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估,总分0~42分,分数越高患者功能恢复越差。

③不良反应包括症状性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

④生活质量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 ˉ74)实施评价,评价指标可分为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5个维度,评分和生活质量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检测,卡方检验计数资料间的数据差异,如治疗效果,t值检验计量资料间的差异,如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评分,根据最终得到P值的范围判断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区间在0.05以下则表示差异明显。

2 结 果

2.1 两组取得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有着显著差异,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所示。

表1 综合对比两组取得的治疗效果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评分结果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者治疗后1周及3周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评分结果对比(分)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观察组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3所示。

表3 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表3 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组别 病例数 症状性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 牙龈出血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 照 组 20 1(5.00) 1(5.00) 0(0.00) 2(7.50)观 察 组 20 0(0.00) 0(0.00) 1(5.00) 1(5.00)X2 / / / / 0.360 P////0.548

2.4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4所示。

表4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

表4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

组别 例数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心理功能 角色功能 认知功能对 照 组 20 1.34±0.56 1.25±0.55 1.16±0.62 0.77±0.53 1.47±0.49观 察 组 20 2.24±0.26 2.31±0.65 1.99±0.37 1.17±0.69 2.55±0.52 t ˉ 6.519 5.567 5.141 2.107 6.759 P ˉ 0.000 0.000 0.000 0.042 0.000

3 讨 论

根据《中国卒中流行报告(2015)》,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一死亡原因。每12秒就有一人发病,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该病,目前我国有脑血管病患者700余万人,其中约70%为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为时间窗内的静脉溶栓,但静脉溶栓总的血管再通率不足40%,对于大血管闭塞引起的脑梗死,血管再通率更低。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展巨大变化,致使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经总结分析后发现,急性脑梗死和多种因素存在紧密联系,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不良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等。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因为脑动脉管腔中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继而导致血栓,而当血栓随着血液进入颅内动脉则可能导致血管腔急性闭塞,最终导致急性脑梗死,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影响。以MR CLEAN为代表的五大试验机械取栓治疗血管再通率高,临床效果好,明显优于药物保守治疗,其结果改写了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历史,迎来了机械取栓治疗的新时代。2015年7月中美指南发布将急性脑梗死6小时内的机械取栓治疗做为Ⅰ类证据,A级推荐。

通过急诊机械取栓,尽早开通闭塞血管,尽快恢复缺血区脑组织血流,挽救缺血半暗带脑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使其神经功能得以恢复[6]。临床不少研究显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机械取栓不仅创伤小,且血管再通率高,患者预后更佳[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1周及3周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是因为早期机械取栓使得血管得以快速开通,使得缺血的半暗区得以及时挽救,有利于神经功能的重建模式,使得患者的神经功能得以改善;通过行球囊扩张并释放取栓支架,使得血管的形态得以改变,进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大动脉闭塞性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机械取栓治疗可取得更显著的治疗效果,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有着显著优势。

猜你喜欢

溶栓神经功能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