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筛窦切除术结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05-27程聪
程聪
桓仁满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辽宁 本溪 117200
作为耳鼻口科临床过程中的常见问题,鼻息肉往往可对患者鼻部气流通畅性造成影响,从而不利于患者呼吸需求的合理满足,继而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1]。医疗人员指出,该病属于一种组织的良性增生,对于患者而言,随着相关组织的增生,可对其鼻部通道造成阻塞,从而不利于经鼻呼吸需求的满足,继而对其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与威胁[2]。在临床过程中,成年群体往往是该病的好发人群,从患者的角度来看,由于受到相关问题的影响,其可出现面部肿胀、疼痛、味觉弱化以及鼻塞等症状,从而不利于患者健康的保障。在临床过程中,针对该病,通过积极做好对于手术治疗工作的合理开采的落实,医疗人员可以帮助患者进一步改善临床症状。其中作为常用的手术之一,鼻息肉摘除术可以有效实现对于患者鼻息肉组织的合理摘除,对于患者鼻腔内通畅性的保障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3]。近年来,随着医疗研究工作不断深化,大批研究工作者,针对患者治疗模式进行了合理探究,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治疗模式的多元化发展。在此过程中,鼻内的筛窦切除术展现出了良好的临床治疗价值,从而受到了广大医疗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本文针对在鼻息肉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鼻内筛窦切除术结合鼻息肉摘除术所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相关数据汇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8年6月ˉ2020年6月期间选取30例鼻息肉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男10例,女5例;年龄25~59岁,平均(37.25±2.28)岁;病程1~9年,平均(3.12±0.41)年;研究组男9例,女6例;年龄26~60岁,平均(37.47±2.17)岁;病程1~11年,平均(3.05±0.52)年;相关内容已上报伦理委员会并获得审批,在基本资料上,以P>0.05,表示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价值。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鼻息肉摘除术治疗,主要内容如下:对患者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待麻醉药物起效后,引导患者取平卧体位,在直视下使用息肉钳对患者鼻息肉蒂部组织进行咬夹。针对存在多发息肉问题的患者,应同时对患者进行开放筛窦。若患者息肉处于中鼻甲游缘原位置且基底相对较为广泛,则应使用中鼻甲剪对患者中鼻甲进行诊断并将中鼻甲与息肉进行共同摘除。在手术治疗结束后,应采用糖皮质激素对患者进行问题处理,同时使用抗生素对感染问题进行预防,在此过程中,医疗人员及人的患者实现对于鼻腔清洁度的合理保障。
1.2.2 研究组 使用鼻内筛窦切除术结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在此过程中,鼻息肉摘除术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在此期间,应帮助患者实现对于筛泡的显露并使用刮匙与咬钳打开筛泡壁,以便更好地进入鼻前组筛窦,从而有效实现,对于前组筛窦气房的清除。在此期间,应注意做好对于患者血管的合理保护。随后向后方进行扩大,并对后主塞动气房进行清除,从而有效实现对于患者病灶部位的合理处理,随后,医疗人员应对患者筛窦气房进行完全开放并有效实窦内病变的处理。在此过程中,若患者中鼻甲黏膜出现息肉样病变,应将中鼻甲一并进行切除。在此过程中,为了避免患者血液流入咽喉,应使用灭菌纱条对鼻腔后部进行合理填塞。治疗工作结束后,医疗人员应对患者鼻部进行详细检查,确保无息肉与筛窦气房的残留。在治疗工作结束后,应使用抗生素粉对患者鼻腔进行抗感染处理。
1.3 观察标准 研究人员将患者治疗效果、不良事件率、生活质量、复发率以及治疗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其中,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不良事件包括眶内血肿、窦口狭窄以及粘连;生活质量用量表评估,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复发情况依据术后1年的复查情况进行对比;治疗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人员选取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使用(±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使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针对研究对象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其有统计价值。
2 结 果
2.1 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价值(P<0.05)。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效果
2.2 患者不良事件率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率差异无统计价值(P>0.05)。见表2。
表2 患者不良事件率
2.3 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经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价值(P<0.05)。见表3。
表3 患者生活质量
对 照 组 1 5 6 4.3 4±2.4 9 7 5.9 8±3.2 1 t ˉ 0.2 2 1 9.5 7 5 P ˉ>0.0 5 <0.0 5
2.4 患者复发率比较 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价值(P<0.05)。见表4。
表4 患者复发率
2.5 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价值(P<0.05)。见表5。
表5 患者治疗满意度
3 讨 论
在日常生活中,鼻部主要用于帮助患者实现对于气体交互需求的满足,以便引导其合理实现对于血液中氧气含量的供给[4]。总的来看,多数人往往习惯于在闭口时使用鼻部进行呼吸,这种习惯已经成为了人类的一种本能[5]。基于此,一旦鼻部通畅性受限,则患者往往可感受到较为明显的憋闷与不适感,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其日常生活。相关临床数据表明,患者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以及IgE生成细胞的数量相对较多,由此可以认定,上述细胞与患者局部变态反应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6]。从患者的角度来看,由于受到该病影响,患者鼻部通畅性往往可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继而不利于其经鼻呼吸需求的充分满足,基于此,患者可出现气短憋闷等症状,从而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与此同时,部分调查数据显示,在临床过程中三型变态反应也有可能导致患者小血管通透性的提升,从而造成血浆渗透量的增加,继而诱发鼻黏膜的水肿问题。对于患者而言由于受到重力作用的影响,相关黏膜可出现下垂问题,继而诱发鼻息肉[7]。在临床过程中,针对该病传统疗法,主要采用鼻息肉摘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实践表明,通过该疗法的合理应用,医疗人员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实现对于鼻息肉组织的合理摘除,从而确保患者鼻腔内通畅性的合理维护。然而通过对大量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医疗人员指出,传统的鼻息肉摘除术往往只针对于患者鼻息肉组织进行处理,而对于鼻部其他部位并未进行合理关注,从而不利于患者预后健康的进一步保障,增加了患者复发的几率[8]。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大批医疗人员对患者治疗模式进行了分析,从而有效实现了鼻内筛窦切除术在临床过程中的合理应用。总的来看,该疗法可以有效实现对于患者筛房骨质的充分清除,从而实现其正常黏膜的合理保障。与此同时在该疗法的引导下,医疗人员可以对患者鼻部相关组织进行合理清除,其清除范围一直延续到蝶窦前壁,从而确保了患者手术治疗工作的彻底性,有利于帮助患者实现对于临床症状的合理改善。在治疗安全性问题上,大量研究数据表明,虽然患者增加了鼻内筛窦切除术的相关操作内容,但是该手术模式相对较为成熟,并不会对患者造成额外损伤[9]。对于这一观点,大量数据表明,两种治疗模式在临床过程中的并发症率无统计价值,从而证明了结合疗法的安全性。从患者的角度来看,通过对患者数据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通过结合疗法的合理应用,有利于实现患者术后复发问题的充分规避,对于患者健康的合理保障具有良好的促进价值。另一方面,有研究数据显示经过结合治疗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水平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本次研究表明,鼻息肉摘除术结合鼻内筛窦切除术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疗综合效果,对于其临床症状的进一步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在治疗安全性方面,两种治疗模式的患者不良事件率无明显差异,从而证实了联合治疗模式的安全性。与此同时,对于患者而言,通过联合治疗模式的开展,其预后生活质量改善幅度更大,且不良事件率更低,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患者对于治疗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在鼻息肉患者治疗过程中,通过在鼻息肉摘除术的基础上应用鼻内筛窦切除术进行联合治疗,有利于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值得进行普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