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急值追踪在检验科与临床沟通中的重要性研究

2022-05-27范金祥

中国保健营养 2022年5期
关键词:致残率死亡率护理人员

范金祥

乐陵市人民医院,山东 德州 253600

随着国家医疗事业的高速发展,危急值在临床上出现愈加频繁。当危急值出现异常时,代表着患者将出现生命危险,它是衡量患者生命安全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它会主要体现在各项医疗设备的检查结果中,在患者存在生命危险时,它能够快速高效的提醒医护人员需进行急救处理,其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1]。因为部分医院缺少完善的危急值管理制度,而医院管理层并未明确建立管理制度,导致难以得到准确的危急值检测报告,而且危急值检测报告结果尚未规范,缺少及时性。因此为了进一步了解在检验科与临床沟通中采用危急值追踪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选取了102例ICU重症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具体如下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7月ˉ2021年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02例ICU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追踪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其中研究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为38~72岁,平均年龄为(55.3±2.9)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为39~73岁,平均年龄为55.9±3.4)岁,本此研究已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且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为重症疾病患者,并全部通过检验科进行基本检验,同时临近三个月未参与其他临床医学研究;②临床资料完善、健全者。

(2)排除标准:①年龄超过80岁;②合并心、肝、肾等脏器疾病,或是患其他传染性疾病者;③存在精神障碍、认知障碍者;④可能退出临床实验研究者;⑤配合度弱,治疗不积极者。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追踪方式:采用检测结果递呈模式,检测过程中详细记录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将详细数据提交给各个科室,完成交接工作。

研究组患者实施危急值追踪模式:①在患者入院当天对其进行常规身体检查,明确患者的身体状况,实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指标;②完善医院相关危急值追踪制度,成立专业性护理小组,对患者各项生命指标进行实时监测,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关的监测方案,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评估,提前做好准备,确保当出现危险值异常时能够进行高效处理,为患者的基础生命安全提供保障;③定期展开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是,增强其服务意识,同时对其进行考核,指正小组成员的工作不足之处;④成立监测监督部门,实施监督在各项检测中患者的生命指标数值,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二次防护,同时负责核对检测记录,明确患者是否符合检测标准,并监督护理人员的护理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事项,对其及时纠正;⑤严密监测检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交接人签字、交接日期、危急值记录、责任人署名、检测时间等细节;⑥对护理人员制定奖罚责任制度,增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充分严密完成相关工工作内容,避免出现纰漏。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并计算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与致残率,并将其进行对比;②采用医院自制记录表,将两组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红细胞比积HCT、白细胞WBC、PT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进行记录对比。③对参加研究临床研究的患者进行规范危急值制度的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并予以分析。发放问卷102份,回收问卷102份,有效问卷102份,有效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录入SPSS25.0中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通过标准显著的方法得到P值,如P<0.05,代表差异显著,具有学术意义。

2 结 论

2.1 两组患者死亡率与致残率对比 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死亡率(17.65%)与致残率(19.61%)均低于对照组(死亡率为33.33%;致残率为3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死亡率与致残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身体指标(HCT、WBC、PTL、APTT)对比 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身体指标(HCT、WBC、PTL、APTT)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身体指标(HCT、WBC、PTL、APTT)对比(±s)

组别 例数 HCT WBC(L) PTL(L) APTT(s)研 究 组 51 0.35±0.29 13.41±2.62 57.86±4.81 53.09±6.54对 照 组 51 0.69±0.16 22.13±2.39 21.25±4.73 72.15±10.23 t值 10.112 12.213 11.098 9.261 P 值 P<0.05 P<0.05 P<0.05 P<0.05

2.3 两组患者工作满意度调查对比 采用危急值追踪对患者予以医生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组满意58.82%(30/51)、比较满意39.22%(24/51)、不满意1.96%(1/51),且总满意度98.04%(50/51)显著高于对照组88.24%(45/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规范危急值制度的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对比[n(%)]

3 讨 论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最为关键的临床科室之一。ICU患者的病症呈现多样,病情进展速度快,且死亡率很高。在临床治疗中,需要检测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血钠、血钾等患者体征临床指标,以确保能够对患者的实际病情提供有效的判断凭据。如果指标值不再正常范围以内,则需要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而危急值追踪的实施,其主要目的便是为了当患者出现危急情况时,当危急值出现后临床工作人员必须立即对标本状态、原定标准数据、仪器运行、试剂准备等情况进行复查,排除人为因素,重新检测整个检测系统合格情况,如果确认两次检测结果一致则需要立即确认危急值。危急值确认之后需要立即通知患者的主治医师,防止延误最佳抢救时机。主治医师接到通知后首先需要确认患者基本信息,确认无误之后简单询问患者危急值情况,判断患者实际情况是否与危急值相符合,使患者能够的到更加及时有效的救治,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基础保障[2]。该方式能够通过对患者各项生体指标的严密监测,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死亡致残几率,在目前临床上,具有十分中重要的意义[3]。且该模式在临床沟通上,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它大幅度缩短了交接工作的所用时间,进一步加快了对患者的救治速度,并通过完善各个环节,如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交接记录、风险事件发生几率,从侧面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化被动为主动,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第一层的保护。较常规递呈模式相比,其相关数据资料的准确性与时效性均有显著改善,防止了在上报患者身体数据中易出现的风险事件[4]。

临床实践过程中,检验人员需要采用专业的态度正确处理医师对检验报告提出的问题,与其进行有效沟通。排出采集标本和药物等原因造成的误差,方便医师更好的诊治患者。临床还需加强标本检验工作者知识培训,在采集和运输标本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注意事项,降低事故发生率。检验工作者在检验标本的时候如果出现异常结果需要及时进行复查和分析,立刻通知主治医师。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相关制度,防止出现漏检或者误检等情况,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检验工作者还需熟练掌握各项危急值的范围,及时与临床进行沟通,增强自身的责任性和主动性。不仅如此,追踪危急值可为临床医师及时治疗病危患者争取一定的时间,及时发现和治疗病危患者可有效提升患者临床生存率,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追踪危急值还可在一定程度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增强主观服务意识,是临床检查治疗最佳时期的重要保证。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而身体各项指标也能够愈发稳定,研究组患者的死亡率与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充分说明了危急值追踪效果更为显著。由此可见,对患者予以危急值追踪可以显著减少患者的致残及死亡率,以有效增加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质量。这主要是因为危急值追踪方法能建立危急值的最终责任制,对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危急值追踪,并建立危急值追踪监督小队,以提高危急值追踪的临床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在检验科与临床沟通中采用危急值追踪能够大幅度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并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从而提升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效果,该方式具有重要临床推广意义。

猜你喜欢

致残率死亡率护理人员
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显著降低糖尿病死亡率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急性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
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