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整合的有效策略探究
2022-05-26景爱荣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更为重视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识字、写作,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实现听说读写的融合,真正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整体性的提升,让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呈现出均衡化、综合化的发展态势。同时,小学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工具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不仅要讲解语文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学会用心感受,让学生通过阅读去感知文本中的人文内涵与思想感情。因此,教师要重视群文阅读活动的开展,通过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整合,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使其在阅读中学习、感悟,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整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7-0139-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7.047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对阅读教学的重视,要通过阅读教学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阅读知识,使他们从中获得更为深刻的感悟。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更重视课内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把教学知识面局限于教材知识内,把课外阅读任务安排在课间活动或者课余时间,而对于一些学习自主能力相对不高的学生来讲,就会直接忽视课外阅读任务,导致学生的阅读知识面比较窄,从而无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针对以上这类问题,教师需要对阅读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深化,实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充分整合,以此来构建多元化的群文阅读教学活动,让学生拥有更多开展个性化阅读的渠道,掌握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一、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整合的必要性
(一)落实语文新课标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拓展小学生的阅读知识面,提高小学生的阅读量,但是更提倡读整本书、读优质书。由此可见,语文新课标更为提倡重视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材之中,需要略读与精读的文章数量比较少,整体的阅读总量为40万字左右,根本无法满足新课标中提出的145万字的阅读标准。同时,由于小学生的自律性比较差,虽然具备相应的识字基础,但是却缺乏一定的自主阅读的能力。在此背景下,以课内外阅读整合的方式开展群文阅读活动,能够落实新课标,让小学生拥有更多课外阅读的机会,进而使他们能够深刻感知到阅读的趣味性。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活动中,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整合,能够使教师立足于教材知识进行课外延伸,让学生在深度解读教材知识的同时,能够多角度多层面地赏析课外文本内容,对于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二)新课程改革的教学需要
语文课程改革背景下,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把课程资源拓展到实际生活之中,改变以往把教材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模式,要把学习内容延伸到各个方面和环节中。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活动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整合则能够满足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教学需要,全面拓展学生的阅读知识面。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内阅读中,教学素材局限于教材知识内,而在课内、课外整合阅读中,教师要选择一些小学生感兴趣的且新颖的课外阅读素材,充分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进一步感知到阅读的快乐和成就感,改变以往单一枯燥的阅读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拓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内、课外阅读习惯,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同时,基于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背景之下,实现小学语文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整合,能够让学生实现智慧思维火花的碰撞,符合语文课程改革中满足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阅读素养的相关要求。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需要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课堂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有待优化与改革,教師习惯于把关注点放在阅读内容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却忽视了小学生的阅读需求、阅读兴趣,而在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够实现课内外阅读的融合,还能够满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需要,让学生由之前的“要我读”过渡为“我要读”,从中掌握更多的文字写作与学习技巧,让小学语文阅读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进一步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性、趣味性,最大程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基于群文阅读模式下,在小学语文课内、课外阅读活动中,能够改变教师只能够单方面知识灌输的状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学习进度和阅读水平,选择不同类型的阅读方式,真正满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课堂参与能力。
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中课内外阅读整合的有效策略
(一)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阅读内容
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阅读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在书本上,导致小学生的阅读积累比较少,存在不愿意阅读的情况,再加上部分教师缺乏对小学生正确的阅读指导,导致当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质量比较低,无法让学生积累有用的文本素材。因此,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对现有教材知识进行适度的拓展与延伸,实现课内外阅读的关联,增加小学生的识字量,取得理想的群文阅读效果。小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望比较强,教师要选择一些有趣、深奥的文本内容,把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课内外阅读衔接的切入点与契合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文化差异、饮食文化、民族文化的内容比较多,教师可以结合这些内容来选择相应的课外素材,让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各个民族中的文化差异与地域特色,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构建趣味性的群文阅读活动,让学生的思绪始终处于阅读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充分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记忆能力。同时,在对现有教材知识拓展与延伸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上的一些重难点内容,明确教材内容中的一些时代背景、文体特征、单元主题、文章结构,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选择课外阅读素材,充分激发小学生的情感兴趣,使他们从中学习多种文字表达方法、情感表达方法,促进自身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在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要想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深度整合,教师要定期开展阅读内容评选活动,鼓励学生学习一些高质量的课外素材,学生相互借鉴、学习,这样不但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源,还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内外阅读氛围,最大化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水平。
(二)借助多彩活动实现课内外阅读整合
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借助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实现课内外阅读整合,以此来增强阅读活动的实践性、趣味性,让小学生能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群文阅读学习活动中,从中取得更为理想的阅读收获。教师可以定期开设主题演讲活动,借助主题演讲活动来实现课内外阅读的融合与衔接,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设立了相应的单元主题,教师可以结合单元主题来开展演讲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内素材获得更多的感悟和思考,之后再去搜集一些课外同主题的素材,这样既能够实现课内外阅读素材的融合,也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和思考,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去思考、探究、搜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阅读习惯。同时,教师还可以设定好书评比阅读活动。要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长期坚持,教师也要定期监督小学生的阅读行为习惯,在每个星期都要组织好书评比活动,让学生推荐自己最喜爱的课外书籍,并且要对书籍中的故事情节、人物进行学习点评,做到充分联想这些故事情节、人物与教材中的哪篇文章较为相似,以此来实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整合,进一步实现群文阅读资源的整合、延伸,锻炼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整合能力,使他们在群文阅读活动中感知到阅读的快乐。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来实现课内、课外阅读,这样不但能够增强群文阅读活动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对阅读素材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并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学习习惯,促进自身的综合化成长。
(三)借助网络平台实现课内外阅读整合
当前我们处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同样,在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中,教师也要借助网络平台来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整合,以此来增加小学生的阅读知识量,获得更多的课内外阅读资源。同时,由于网络平台能够为小学生提供多种阅读方式,可以让枯燥单一的阅读活动变得更加趣味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广泛阅读,构建完整的文本知识体系。教师可以设立班级学习平台,每天可以为学生设定课外阅读任务,让学生能够结合本堂课的课内素材,寻找同类型、同作者的文本素材内容,把自己搜集到的一些优秀的课外素材发布到网络平台中,这样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收获更多的素材知识,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本素材展开阅读,实现课内教材知识与课外素材知识的融合,更为便捷地学习知识,并借助课外阅读深化对课内阅读的认知。同时,在网络平台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发言和学习的机会,教师可以让学生发表对课内外阅读获得的学习感悟,构建融洽的知识探讨氛围,这样可以使学生更轻松地投入阅读学习活动中,发表自己真实的看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究意识,从中获得更为深刻的阅读感悟,提升课内外阅读学习的整合质量。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借助网络平台对学生展开综合评估,对学生的课内、课外阅读现状进行科学研判,以此作为调整群文阅读方案的重要依据,并引导学生查漏补缺,在群文阅读中真正学习文本知识。
(四)在课内外阅读中实现情意素养的整合
素质教育理念下,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文本素材,拓展学生的阅读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情意素养。由此,在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整合过程中,教师要实现情意素养的整合,努力构建一种开放性、对话式的群文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一种情感交流、心灵交汇,改变以往的阅读教学形式、理念,而是要让小学生真正投入到阅读学习活动中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整合,主要目的不仅是实现不同文本的融合,还要让学生通过文本感知情感,从而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突破个体和时空的局限性,让学生在课内外阅读整合活动中,身心真正受到影响和感染,全面挖掘阅读文本的深度,充分展现出文本中的人文价值,真正提升小学生的情意素养,构建更为丰富的群文阅读学习活动。除此之外,教师要让学生抱着探究学习的心态投入课内外整合阅读活动中,要让学生全面感知作者的感情变化,提升自我素养。除此之外,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整合,并不是单篇文本内容之间的叠加,而是要强化群文阅读的品质,对课内阅读进行弥补、延伸,深化课内阅读情感,在课外阅读中给予学生深刻的阅读体验,使他们从中获得更多的阅读经验技巧,提升群文阅读质量。
(五)构建“主题式”的课内外阅读整合模式
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活动中,要想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深度整合,就要构建“主题式”的课内外阅读整合模式,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参与群文阅读活动,明确群文阅读主题、中心思想、文章类型、文章结构,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质量,进一步展示出群文阅读的教育优势和价值,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构建“主题式”课内外整合模式期间,教师一定要做到精挑细选阅读文本内容,并且要保证文本知识之间的逻辑性、条理性,渗透一种情怀、思想,帮助学生寻找群文阅读、课内外阅读整合的切入点,构建内容丰富、结构明朗、条理清晰的有机体,充分拓展学生的文本知识面。同时,在“主题式”课内外阅读整合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主题的提炼,并且要把主题提炼任务交给学生。在此过程中,教学既能够明确群文阅读、课内外阅读整合目标,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知识整合能力、知识归纳能力,让零散的文本知识整体化、系统化,提高群文阅读、课内外阅读整合效率。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活动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只局限于教材知识内的教学模式,结合小学生的阅读需求、阅读水平,对课内教材知识进行科学的拓展与延伸,拓宽小学生的阅读知识面,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同时,在课内与课外阅读整合过程中,教師要把阅读学习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探究课内素材与课外素材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升自己的归纳能力、整合能力,最大化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赵福楼.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的现实选择——构建单篇阅读与群文阅读复合教学模式[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1).
[2] 陈靖敏.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究——以群文阅读课“奇妙的中心句”为例[J].教育观察,2019(15).
[3] 李毅,谭婷,张睿.提升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实证研究——基于群文阅读与单篇阅读教学的对比[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4).
[4] 张虹.高中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初探——以潘庆玉《大美兰亭》群文教学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6).
[责任编辑 谷会巧]
作者简介:景爱荣(1973.12— ),女,汉族,甘肃民勤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群文阅读下课内与课外阅读有效整合策略探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3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