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同伴反馈对提升汉英翻译质量的有效性研究
2022-05-24李召娅杨霞蔚
李召娅,杨霞蔚
(1.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国际交流处,江苏苏州,215131;2.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江苏苏州,215131)
一、文献综述
同伴反馈近年来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在翻译教学方面,李小撒等人证实了同伴反馈能够提高学生翻译水平,且学生对互评机制持积极态度[1];陈佩佩等人研究发现同伴反馈的效用因学习风格、翻译水平而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因人而异制订策略[2];赵海娟指出同伴反馈的建议接受程度较高,可有效提高学生翻译成绩,能够有效区分并帮助学生超越最近发展区[3]。而近年来,线上同伴反馈在写作等领域的运用也使一些研究者开始关注其对翻译教学的革新。如邓洁使用Trados和雅信等翻译软件研究了在线同伴反馈在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发现在接受和提供在线同伴反馈的交互过程中,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翻译过程的关注度得到了很大提升。[4]但是,现有的研究多关注同伴反馈对翻译成绩的影响以及被反馈者对同伴反馈的态度,较少涉及其对译文文本的影响。
本研究聚焦混合式同伴反馈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关注其对高专生译文语义特征的影响,并探究线上与线下反馈在翻译练习中分别具有的特点、混合式同伴反馈模式是否能够对译文的某些语义特征产生积极影响和前述语义特征出现变化的具体原因。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被试是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二系34名非英语专业高职二年级学生,年龄在19—21岁之间,平均英语学习时间为10年,均已通过大学英语A级考试,意向通过或高分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因此,被试对翻译训练有较高积极性。由于对比分析的数据对象是每位学生首次提交的译文(前测)和接受反馈后修改提交的译文(后测),因此,对被试的翻译水平不做标准化要求。此外,被试均无混合式同伴反馈经验,均为自愿参与研究。
(二)研究过程
本研究历时6周,共安排6次汉译英翻译练习任务,练习任务内容来自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模拟题库。翻译练习及反馈过程如表1所示。
表1 翻译练习及反馈过程
被试被分为3—4人的固定小组,以确保每个被试都能够得到和提供多于一次的反馈信息,保证客观性。每次翻译任务均按照表1的程序进行。最终得到前测和后测译文共408篇。
(三)评价标准
为了在研究过程中规范反馈行为,引导被试聚焦译文语言问题,教师基于学情、四级翻译体裁的特点和四级翻译的技巧,为被试提供了同伴反馈指导,要求被试从以下方面进行反馈:关注选词是否恰当、用词是否过于简单,是否采用恰当的衔接手段;关注翻译技巧是否丰富(包括但不限于复杂句的使用),关注词性转换、增译减译等策略;在线下反馈阶段应针对线上反馈内容有疑之处进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反馈。评价标准如表2所示。
表2 四级翻译评分标准
(四)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使用的工具如下。
第一,企业微信微文档Excel表格。在尚无对口的在线反馈翻译平台的前提下,该工具可实现自动保存、协同编辑、文件共享、操作记录可溯等,可用于开展翻译任务,进行线上反馈,并收集线上反馈内容。
第二,录音笔、纸。用于收集学生线下反馈记录。
第三,Coh-Metrix 3.0,由美国孟菲斯大学多名应用语言学家设计开发的在线语篇分析工具,能够对包括文本易读性、潜语义分析、句法简约性、指称衔接等9个大类的108个语义特征进行统计,目前在口语语篇、阅读、写作以及翻译文本分析中应用广泛。
第四,SPSS数据分析软件。使用SPSS中的配对样本检验功能对被试开展前测与后测
对译文进行分析。Sig值小于0.05时说明译文的某个语义特征在接受同伴反馈后发生了明显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Sig值大于0.05时则无统计学意义。
(五)数据分析
1.定性分析
针对收集到的线上和线下反馈记录,分析两类反馈形式下的形式和语言特点,以及两类反馈形式的优点与不足,从而为定量分析的结果提供客观合理的解释,并对所设计的混合式同伴反馈模式提出意见和建议。
2.定量分析
研究使用Coh-Metrix 3.0对被试译文的词汇语法和语义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查阅文献,分析译文的文本特点及原文对译文的影响因素,最终选取文本易读性、潜语义分析、连词发生率以及句法复杂度四个方面共9个语义特征数据,利用SPSS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分析前经测定,数据符合正态性分布),比较前测后测译文的语义特征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及差异性质。
三、研究结果
(一)翻译练习中线上与线下反馈的特点及优缺点
经过收集并总结线上与线下反馈的内容,可得出两类反馈的特点。在反馈形式上,线上反馈以书面反馈为主,线下反馈以口头互动为主,两者各有优点和不足。
线上反馈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便捷性,即可随时随地进行,降低了因时空限制而产生的各种不良情绪体验;第二,主题集中性,即反馈内容与任务高度相关,不存在跑题或者闲聊的现象;第三,低产性,即由于缺少教师和同伴的监督和带动,学生的动力似乎不足,线上反馈的量不够,质难以保证。
而线下反馈则有以下作用:第一,提供解释,即反馈者往往针对修改意见给出对应的解释,有助于被反馈者的理解;第二,促成行动,即针对不确定的词发出委婉的提问,促使反馈双方查阅词典和用法以明确词义;第三,训练发音,即对单词发音的纠正利于提高发音准确度,提升口语;第四,显化逻辑,即在线下互动时,通过解释翻译的选词原因,能够将被反馈者的翻译逻辑显性化,有助于反馈双方发现和纠正错误;第五,监督提醒,即面对面的讨论能够对被反馈者起到监督和提示作用,促进自我反思。但是,线下反馈也存在不足,如诸多与任务不相关的互动内容会分散被试注意力,降低被试自我效能感,而且发音错误会影响被试理解效率。
(二)混合式同伴反馈对译文语义特征的影响及语义特征出现变化的具体原因
搜集408篇译文并选取了9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后,得出表3数据。表中有5项sig值明显小于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分析如下(表3)。
表3 配对样本检验
配对1:叙事性高的文本多属于日常的口语对话,词汇熟悉度高,多涵盖常识类和口语性的语言。叙事性高,说明带有口语特点。[5-6]该研究分析得出叙事性Sig值为0.016,说明差异显著,t值为正数,说明被试的译文叙事性降低,可知混合式同伴反馈使译文中口语化的词汇和表达有所减少。
配对2:句法简约性高的文本中的句子用词数量少,且所采用的是简单的、学习者熟知的句法结构,较容易理解。句法简约性Sig为0.031,差异显著,t值为负数,说明被试译文的句法简约性提高。该数据与常量表初始对比后不符合预期,但对比译文之后不难发现,被试在纠正错别字、大小写、固定搭配等方面表现突出。
配对3、4、6:词汇具体性、指称衔接、相邻句子语义关联度三个指标平均数显著性均高于0.05,因此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原因是译文的上述语义特征均与原文有较大关联,受限程度较大,因此变化不显著。
配对5:深度衔接反映的是当文本中存在逻辑关系时因果连词和意愿连词的数量。深度衔接指数显著性为0.002,说明差异非常大,且t值为负,呈上升趋势,说明被试在进行混合式同伴反馈后,因果连词和意愿性连词等使用频率有所上升,这些连词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因果事件和行为[7],这也与图中的配对7连词数指标变化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配对8、9:主要动词前的词数平均数差异性并不显著,但名词前的形容词数平均数变化却非常显著,一方面是由于原文中的形容词使用率本身就比副词高,且多样性强,因此,被试更关注形容词便不足为奇。但另一方面也揭露出被试语法较弱的事实,即多倾向于使用简单、基础的句法结构。
四、讨论
经过定量和定性分析不难发现,线上线下反馈各有优点和不足,因此混合式反馈是一种优势互补的翻译教学模式,对被试的译文产生了积极影响:在词汇方面,混合式同伴反馈能够有效提高译文中连词的使用率,使形容词的数量有所增加、口语化的用词减少,从而降低译文的叙事性,提升其逻辑衔接性和连贯性。在句法方面,混合式同伴反馈促使被反馈者积极纠正语言错误,如错别字、固定搭配、时态等,从而提升译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但对句法复杂度没有明显提高作用。
本研究结果对教学有一定启示。第一,混合式同伴反馈模式在翻译教学中有推广意义,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素养,而且能培养其合作能力、批判思维和反思能力。第二,对于混合式同伴反馈忽略的、无法解决的以及无法优化的语言现象,教师应予以协助,从而促进译者实现翻译中遣词造句能力的质的提升。
但是,本研究尚有缺憾。由于被试翻译水平有限,仅在少数几个语义特征上呈现出了明显的进步,而语言基础较好的学生或者英专生会呈现出怎样的结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本研究仅针对学生6次翻译的反馈前和反馈后译文进行横向比较,而长远来讲,该模式对被试的翻译能力是否有正向的、稳定的促进作用,以及在译文的哪些语义特征上有稳定的促进作用,都需要进一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