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迁移视角下高职英语语法教学优化策略探析
2022-05-24张千映
张千映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南宁,530022)
语法是语言的骨架,是学生学习语言逻辑的基础。英语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的高职英语语法教学仍存在许多不足。一方面,部分教师对语法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方法缺乏新意,教学内容单薄枯燥,导致语法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另一方面,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对英语语法学习兴趣较低,学习动力不足,英语运用能力不强。尽管他们会借助母语知识进行英语语法的学习,但是,由于对英汉语法之间的相似性认识不足,对英汉语法规则缺乏系统的认识和语际共性意识较弱,他们常常会在单词拼写、数词、冠词、时态、句式等方面出现错误,母语的正迁移作用没能真正发挥出来。因此,改进、革新和优化高职英语语法教学迫在眉睫。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如果能正确运用母语迁移策略,可以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母语迁移的相关理论及启示
(一)母语迁移的含义
语言迁移研究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因目标语和母语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而导致的跨语言影响。[1]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排除母语的影响和作用。
母语迁移分为正向迁移和负向迁移。正向迁移指前母语对外语学习有一种积极推进的影响;反之,负向迁移是指母语对外语学习有一种干扰、阻碍的作用。Lado指出,在第二语言学习中,那些与母语的相似之处就容易学 而那些与母语的不同之处就难学。[2]
(二)母语迁移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第二语言的学习是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母语作为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一部分,必然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影响。[3]
母语迁移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在于要充分重视母语迁移的影响。一方面,要积极促进正迁移,防止负迁移。[3]教师应根据学生掌握母语的实际情况,利用母语和英语之间的相似之处,比如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化习俗等进行教学,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另一方面,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使用母语,通过情境创设,凸显学生在语言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帮助学生体验语言的文化内涵,提升语言技能的迁移能力。
二、在高职英语语法教学中应用母语迁移的可行性分析
(一)语法学习受语言迁移影响
母语迁移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是外语学习与教学中不可避免的问题。[4]语法是各种语言知识的一种综合体现,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语言水平。联结主义学者桑代克的研究表明,如果第二语言习得者遇到与母语相似的成分,那么已存于大脑中的母语模式就很容易被激活,从而发生正迁移。[5]因此,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生,教师可以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充分地利用汉语的正迁移作用,提升语法教学的效果。
(二)英汉语法具有相同点
语言类型的相似性是母语迁移发生的一个必要条件。[4]英语语法是一系列的语言规则,其规则体系主要由词类和句类、语态和语气、时态、句子成分、句型结构和从句构建起来。虽然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语系,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但是两者在词法、句法、语气等方面仍存在相似之处。
1.词法方面存在相同点
词法的英汉相似性主要体现在词类、词义两方面。
第一,词类方面。首先,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词语。虽然英汉的实词和虚词并不完全相同,但是都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介词、连词(图1)。
图1 英汉实虚词关系图
其次,英汉代词都分为三大类,即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其中,英汉人称代词既有单复数之分,也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的变化;指示代词中都有近指和远指之分,如“this/these”(这个/这些)和“that/those”(那个/那些)是相对应的;疑问代词中,汉语的“什么”“谁”“哪个”都基本和英语中的“Wh-”构成的词汇相对应,即“what”“who”“which”(表1)。
表1 英汉代词
第二,词义方面。英语和汉语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对等性。由于人类物质生活实践的相似性,在词义上英汉语有很多对等的词汇或习语,如“Seeing is believing”(眼见为实)、“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Time waits for no man”(时间不等人)。由于这些英汉词汇表达内涵义和外延义基本对等或高度相似,对学生而言,他们不必再去了解其中的文化背景,掌握起来会相对轻松容易。
同时,由于英汉文化的交融,英语中有不少词汇来源于汉语,如“tofu”(豆腐)、“zongzi”(粽子)、“ping-pong”(乒乓球)、“paper-tiger”(纸老虎)、“cheongsam”(旗袍)等。对于这些富有“中国味”的词汇表达,学生会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和学习的兴趣,因为他们只需要注意此类词汇在拼写上的特殊之处,少了理解文化知识背景的压力。因此,掌握这些词汇的相通性,有助于学生较好地进行单词的理解和记忆。
2.句法方面存在相似性
第一,从句子成分来看,现代汉语基本的句子成分有六种,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英语句子的六个基本成分除了表语之外,其余五个成分跟汉语句子都是一致的。英语中能够充当主语成分的多为名词、代词、名词短语和相当于名词的词,汉语语法中充当主语的大多也是名词和代词。大部分英汉句子的成分是一一对应的,例如,“I like rainy days.(我喜欢下雨天。)”,是一个含有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的句子。其中,I(我)是主语,like(喜欢)是谓语,days(天)是宾语,rainy(下雨的、阴天的)是定语。
第二,从简单句句式来看,英语和汉语中的五种基本句式及构成成分也是一致的。这五种基本句式为:S+V(主语+谓语);S+V+O(主语+谓动+宾语);S+V+C(主语+谓语+主语补语或表语);S+V+O+O(主语+谓动+宾语1+宾语2);S+V+O+C(主语+谓动+宾语+宾语补足语)。以最后一种句子为例:I saw a girl go into the classroom.(我看见一个女孩走进了教室。)此句中I(我)是主语,saw(看见)是谓语,a girl(一个女孩)是宾语,go into the classroom(走进教室)是宾语补足语。由于这个句子的英汉句式和成分是一一对应的,因此句式和句子成分的分析有助于促进学生对英语句型结构的理解和运用。
英汉句法的对比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句子的组成成分,明晰句子的表达方式,从而有效避免学生在英语句子的表达上出现成分缺失、语序错误等问题。[5]
3.语气方面存在相似性
语气是用来表达说话者的一种主观态度。英汉句子都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例如:
Sunny days make me happy.(晴天让我开心。)(陈述句)
When do you get up every day?(你每天几点起床?)(疑问句)
Listen to me carefully.(仔细听我说。)(祈使句)
How beautiful the girl is!(那个女孩好漂亮!)(感叹句)
再比如,在语气结构上,英语祈使语气的结构与汉语相同,即小句中不出现主语,这有助于学生通过汉语知识的迁移,加深对英语祈使句的理解。例如:
Open the window!(You open the window!)
Give me the novel!(You give me the novel!)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英汉语法学习在词法、句法、语气上都存在一定的共通之处。对于高职生而言,通过提取汉语学习中的有关知识和经验,可以充分发挥汉语在英语学习特别是语法学习中的正向迁移作用,减轻英语学习焦虑和负担,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与决心。
三、母语迁移视角下高职英语语法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更新教学观念,提升英汉文化对比意识
美国语言学家Lado指出,一个将外语和学生的母语进行过对比的外语教师,能更好地知道真正的问题之所在,也能够更好地去解决这些问题。[2]对母语和外语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服务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方面,语言和文化相辅相成。语言的学习和理解必须以一定的文化知识为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结合一定的语言文化,通过文化的对比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授十二生肖的知识时,可以补充不同动物在英汉文化中的理解差异。如汉语中狗是卑微动物,相关习语多含有贬义(如“走狗”“狗腿子”“丧家犬”)。但在英语文化中,含有dog(狗)的习语往往为褒义,相关习语表达有“a lucky dog”(幸运儿)、“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
另一方面,在国际交融加强、生活日新月异的今天,面对英语基础薄弱的高职生,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要自觉更新教学观念,树立终身学习观。通过积极学习语言迁移、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英汉文化对比意识和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关注新现象、新词汇,适当将新的表达法运用在语法学习与训练中,拉近课堂与现实世界的距离,充分发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性,鼓励其积极学习、勤于反思、善于总结,扮演好支持者和陪伴者的角色。另外,教师还要充分运用媒体手段,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增强语法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互动性和趣味性,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二)主动探究语法规则,形成系统认识
语言类型的相似性是母语迁移发生的一个必要条件。由于英汉语言有相通的语法规则,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和梳理英汉语法规则和思维方式的异同,养成系统思维,加深对英语语法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最大化地发挥母语正迁移的作用。
比如,英汉语中的副词都是用来表示行为或状态特征的词,都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全句的,是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概念的词,英汉语中的副词可直接对应,如always(总是)、mainly(主要)、quickly(快速地)、peacefully(平静地)、bravely(勇敢地)等。因此,学生可以很容易地辨认出care、careful、carefully分别是“小心/在意”“认真的/细心的”和“认真地”,明白care可以用作名词或动词,careful用作形容词,carefully用作副词。
对比英汉语的语法规则有助于学生通过母语把握英语语法规则的来龙去脉,形成深入系统的认识,减轻语法学习的负担,内化语法知识。
(三)培养语际意识,提升语言感知能力
美国物理学家Anderson在1983年提出“有的迁移”(transfer to somewhere),认为只有当学习者察觉到客观存在的语际共性时,迁移才会发生。[6]语际共性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习者自动转化能力和对语言迁移的理解,树立学生的“语际共性”意识,能够增强他们利用母语迁移作用来促进英语学习的意愿和兴趣,从而提升他们对语言的感知能力。[6]
例如,英汉语发音方面存在一定类似的词,教师可以抛出“语言同源”的观点并举出例子进行解释和说明。比如,bank(坝)、eagle(鹰)、cheat(欺)、pay(赔)等词的读音是相似的。另外,在讲解英语构词法中的词根、词缀等概念时,教师可类比汉语中的偏旁部首,帮助学生理解词的意思。引导学生发掘英语和汉语在词性上的共性可以充分发挥汉语词汇的正迁移作用,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扩大英语词汇量,突破英语词汇学习的瓶颈。
(四)巧妙创设情境,丰富学习体验
人类的学习是一个自主发现知识、积极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在高职英语语法教学中,想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教学无疑是最好的催化剂。
情境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土壤。情境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掌握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法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原生动力,最终有效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
在看似枯燥的语法教学中,教师通过整合教学媒体资源,设计有意义、有要求、有趣味的情境活动,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可以充分提升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使课本知识得到巩固加强和拓展延伸,从而提高英语语法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used to do/be used to /be used to doing”的区别时,笔者就选用了一首励志歌曲IBelieveICanFly的MV作为导入。当美妙且富有节奏感的歌声响起时,学生的注意力会自然集中起来,产生情感的共鸣。同时,教师要循循善诱,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导他们主动挖掘歌词所蕴含的意义,对歌词中涉及的短语动词“used to think”进行理解和翻译练习。同时,对照“be used to”和“be used to doing”,进行解释和举例说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理解以上三个短语动词,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由此可见,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捕捉学生的兴趣点、挖掘文本资源、整合生活资源、聚焦思维发展,就可以有效增强师生互动,让课堂教学充满吸引力和生命力,真正达到润物无声、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
此外,在语法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角色扮演、故事表演、手指游戏、自由访谈、小组竞赛等。丰富有趣的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加真实地去感知语法,丰富他们的真实情感体验。同时,教师还要理论联系实际,从高职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特点出发,由浅入深,逐步强化英汉互译等实践练习,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练习,对语法知识产生深刻、全面的理解,最终提升语法知识学习的实际意义,提升英语的应用能力。
总之,正确运用母语迁移策略对提高高职英语语法教学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利用汉语的正迁移作用,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加强英汉对比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语际意识,同时还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克服负迁移的影响,增强学生对语法的理解和运用,切实提升学生语法学习效果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