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20条”背景下高职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研究
2022-05-24周香
周 香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吉林,132021)
十九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新时期。高职教育的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的任务与使命。2019年国务院发布了“职教20条”,就高职教育如何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提高质量进行了详细的战略部署。[1]以“职教20条”为指导,探索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路径,能够助力高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职教20条”背景下高职教育现状分析
(一)院校方面:高职院校面临新的挑战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已建成世界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将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质量,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数量近年来持续增长,2020年底已增长至1468所,比2019年增加45所[2],具体如图1所示。在高职教育提质过程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直都是核心环节。但是,校企合作长期存在“校热企冷”现象,合作效果不佳。随着“职教20条”提出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政策[1],“校热企冷”的窘境将被打破。
图1 2012—2019年我国高职院校数量
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状给高职院校带来了重大挑战。一方面,在高职教育领域,存在着院校办学层次失衡、办学水准参差不齐等问题。另一方面,企业用户产品品类与品质要求不断提升,倒逼企业不断提高人才聘用标准,也间接导致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教研工作、产教融合、社会实践环节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职教20条”明确指出,2022年,我国要将大部分普通本科转型为应用型高校。[1]随着这一工作的持续开展,应用型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将会产生育人资源的重合,预示着高职院校进行高质量变革已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二)教师方面: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高职教师作为国家职业教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基本保障。我国高职教育师资力量近年来持续增强,2020年底,我国高职专任教师已达556424人[3],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我国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人数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而“双师型”教师则是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核心。2019年,我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总量为45.56万人,其中,高职“双师型”教师19.1万人,占专任教师比例39.7%。[4]
从高职教育发展状况来看,现阶段“双师型”教师的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职教20条”对高职院校教师提出了新的执教标准,对工作经历提出了要求,实践型教师的短缺将逐步得到解决,职业教育将开启真正的“双师型”教师时代。
(三)学生方面:毕业生待遇有重大突破
改革开产40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培养毕业生2亿多人。2019年,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为92%,连续11年超过90%。[4]
高职院校毕业生近年来的就业趋势良好,但高职院校毕业生与许多普通高校毕业生相比,其职业待遇不高、工作环境不理想、社会地位不高等问题突出,造成高职院校的吸引力不足。“职教20条”提出“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积极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不得歧视职业院校毕业生”[1],这意味着高职教育的吸引力将逐步提高。
二、“职教20条”背景下高职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新动能
(一)职业教育社会地位上升到新的高度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教育理念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着眼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调工学融合、知行合一,突出技术技能的培养。尽管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办学性质不同,但“职教20条”的发布使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育人资源的重合,这表明职业教育的地位得到了重大突破,同样肩负着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使命。同时,这也明确了国家对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视,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均能获得充足的资金、政策支持,此过程涉及的人才使用、定居、工资、职称、招聘等均能获得合理的资源分配与重视。
(二)职业教育改革方案取得新的突破
“职教20条”作为职业院校改革的导向性文件,提出了众多具有前瞻性、可落实的具体细则,更明确了未来高职院校发展方向。“职教20条”立足标准、稳抓质量、力求突破,展现出“一大系统、三个规划、四项改革”的教育改革主流方向。[1]
“一大体系”为建立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又涵盖了三个方面:首先,紧抓能工巧匠培育,带动高职教育的理论与技能教育质量双提升;其次,创新本科职业教育工作,实现人才在素质素养、理论水准及技能层次提升;最后,兼顾学历提升与实训提升,实现“职教20条”对人才能力素养的基本要求。
“三个计划”是指启动“双高计划”、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计划。其中,“双高计划”是指建设50所高水平高职院校和150个高水平专业群;职业院校教师素养的提升关键在于国家明确要建设100个“双师型”教师实训基地,并实施五年制全员轮训制度,推动校企优秀人才双向流动;高水平职业教育培训基地计划是指建设300个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培训基地。
四项改革如下:一是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包括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倡使用新型教材、加强教学与实训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二是建设一批本科职业教育试点院校;三是持续落实“1+X”证书制度;四是持续开展“学分银行”机制建设。
(三)职业教育标准意识得到新的加强
已有的职业教育经验指出,高成效职业教育的实现,关键要明确职业教育标准,并以此来建设标准体系。“职教20条”也指出,实现职业教育稳步突破的核心要素是标准化建设。[1]这表明标准建设是未来职业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上述所提标准包括“准入”“过程”“准出”三个部分,三者缺一不可。
“准入”标准主要涵盖了职业院校在办学、师资、教材等方面设定的标准;“过程”标准是指政府部门制定明确的国家级职业标准要求,对职业教育包含的教学、课程、实习、实训、专业等多个方面制定明确规范的标准;“准出”标准是指持续推进“1+X”证书及“学分银行”机制,这一机制也在持续开展落实的过程中,是一种全新的职业院校人才准出标准。
三、“职教20条”背景下高职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新路径
(一)“两项”方针,激发高职教育办学活力
1.以制度化管理“出入”标准
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确保“出入”标准以制度化管理的方式运行,“入”代表了招生端,“出”代表了毕业端,两者共同构成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效果。因此,要建立明确的制度来规范院校的管理工作,其重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制订明确、规范的制度管理高职院校的招生工作,在确保正常考生录取的基础上,结合“职教20条”涉及的意见方针,面向社会扩大招生机制,探索行之有效的社会考生招收方案,对具备一定职业能力基础的下岗职工或退役军人等社会群体进行招生;另一方面,要制订明确、规范的制度管理高职院校的毕业工作,建立明确的高职毕业生评价制度,组织学校教师、企业、行业等形成多元主体参与毕业生能力的评价团队,针对高职各专业学生的理论素养、技能实践展开全方位评定,确保高职学生达到毕业水平,满足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
2.以规范化控制“过程”标准
高职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前提是确保可持续发展,而规范化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前提。学生在校受到的整个教育过程代表着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因此,以规范化控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至关重要。高职院校要充分结合“职教20条”,发挥“过程”标准的作用,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成效质的提升。一方面,高职教育要充分完善教学、课程、实习、实训等主要环节的标准化建设,并将整个标准体系以严格的方式执行,确保各项环节的标准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根据各环节实际需求建立相应的教学资源库,并不断进行补充完善,以支撑高质量教学过程的实现,搭建高质量、规范化的高职教育体系。
(二)“三教”改革,提升高职教育整体质量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的践行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因此,教师是职业院校开展育人工作的核心群体。若要进一步提升育人质量,就要有效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素养。“职教20条”针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紧抓落实“职教20条”针对教师的改革标准,在现有师资管理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开展教师轮训计划,构建校企人才流通机制,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开展实践学习,强化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实现师资队伍结构优化与能力提升。
2.加大教材管理力度
教材承载着知识,更是职业院校传授理论基础的必备工具,不仅起到了支撑人才知识能力、理论思想提升的作用,还对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起到至关重要的辅助作用。但当下高职教育领域中很多高职院校的教材设计质量参差不齐,知识同质化现象严重,内容排版连贯性较差,比较混乱。高职院校若要践行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就要紧抓落实“职教20条”细则,对教材的编写进行及时跟进管理,强化教材细节把控;也可以与教育领域龙头企业合作开发更高质量教材,结合院校各专业育人的实际情况跟进教材修订,确保教材的实效性与合理性。
3.重视教学方法创新
创新推动了社会不断发展,现代化社会的进步均离不开技术、思想甚至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在职业教育中创新也是不可忽视的核心要素。因此,高职院校应紧跟时代发展的契机,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对教学模式、方法进行创新,引领高职院校育人成效提升。可开展一系列创新教学活动,鼓励广大教师勇于尝试新技术、新方法,借鉴如翻转课堂、情境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构建新颖、现代的职业教育体系,从而提升高职教育教学的成效。
(三)“四化”同步,支撑高职教育有效发展
1.一体化战略
高职教育一体化战略的落实离不开政府引领,以政府为主导进行高职教育资源的一体化发展,推动高职教育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具体而言可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拓宽高职院校人才培育资源渠道,促进资源有效对接,在现有体系基础上实现人才培育体系的进一步优化,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另一方面,加强高职教育育人机制的“迭代升级”,借鉴我国城市群发展模式经验,以统一领导、共同发展的原则,推进高职院校联合办学的“组队”模式发展,建立高职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以核心区域带动整体高职教育力量向大、强迈进。
2.精准化战略
高职教育精准化战略的实施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育方案要立足区域内人才实际的发展需求,对各专业的办学目标及课业发展方向、育人模式进行精准把控,从而实现产业需求与教育输出的高度契合,满足社会发展;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人才教育要以成才为核心,把办学机制、教学内容、育人模式等提升到更高的水准[5],为每一名学生的个人成长成才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3.智慧化战略
高职教育智慧化战略的实施离不开现代化技术支持,只有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才能制订完备的智慧教学方案,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科技武装。具体而言要立足两方面进行:一方面,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扩大先进信息设备的引进,促使院校实现网络化、网格化管理,配以模块化智慧平台实现各个业务的统筹并进,最终构筑智慧化教学体系;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构筑覆盖全校的智能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面向教师队伍、学生群体提供完备的信息化服务。
4.国际化战略
高职教育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是教育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标志,是高职院校实现现代化教学改革的根本前提。高职院校要积极响应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战略,一方面,创新院校办学理念和教学管理模式,拓展师资队伍国际化发展路径,培养更多国际化人才;另一方面,加强与国外教育机构、院校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高职教育的事务中,在国际职业教育市场展示我国的影响力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