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初探
2022-05-24奉海春
奉海春
(桂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要求,各高校“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不仅“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而且“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最终实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目标。[1]这为各高校在思想政治课程之外的其他课程深度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了指导性意见。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既是对党和国家一系列新要求、新论断的落实,也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于人才培养体系,进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根本举措。[2]由此可见,课程思政是国家从思想政治上保证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公共政策学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资源,其在践行课程思政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课程思政的实质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润物无声的立德树人目标。[3]因此,合理地将思政内容有效地融入公共政策学的教学过程,是顺利开展公共政策学课程思政的前提。基于此,本文在阐述公共政策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价值的基础上,借鉴泰勒的课程开发框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构建公共政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旨在为公共政策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初步方案。
一、“公共政策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价值考量
教学设计是一种专业教学决策,缘起于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学习要素分析,落脚于实践中教学问题的合理解决,是连接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4]公共政策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作为连接公共政策学理论与课程实践的桥梁,其价值在于摒弃课程中错误价值观和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政内容两个方面。
一方面,教学设计是摒弃公共政策学中错误价值观的重要方式。从课程理论角度看,课程知识的社会建构是一个充满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复杂过程,只有通过建构主体对知识的选择与过滤,一些知识才得以进入课堂成为课程知识,而这些知识往往负载了一定社会背景下的政治信仰、文化价值等符号和意义。[5]公共政策学的课程内容是国外学者依据其所处社会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特点,通过某种思维方式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反映了特定国家公共政策研究群体的认知取向和价值偏好,并深深地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我国高校目前所授的公共政策学的课程知识虽然经过我国的学者的重新构建,但是并没有彻底摒弃原有知识中意识形态的影响。教师需要借助“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对知识的分类、分配、编码、选择和传递,发挥“筛子”的作用”[6],祛除公共政策学中与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冲突的内容。具体而言,教师需要在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公共政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对公共政策学知识进行分类、分配、编码和选择,“筛除”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悖的意识形态内容,从思想上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另一方面,教学设计是在公共政策学之中融入思政内容的重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课程思政建设是将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有效融合的过程,寓思想政治教育于课程之中,让课程发挥引导人、塑造人、培养人的价值引导功能。[6]公共政策学的课程思政不仅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公共政策学的有关理论和知识,还要促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道德、价值、精神的内在融合,使课程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7]。作为联系课程知识与课堂实践之间的桥梁,教师在进行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从两个方面融入思政要素。一方面,教师可以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等思政内容,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安排,制订完整有序、生动鲜活的课程思政方案,实现思政内容在公共政策学课程中的有机融入,以确保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接续性。[8]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知识的“迁移式机制”,从已本土化的公共政策学课程知识的思想理念、价值规范、文化精神中归纳、推理出世界观与方法论、政治立场、理想信念、家国情怀、人文精神、品德修为、公平正义、使命担当、职业道德等教育性要素[9],并通过教学设计将这些要素与公共政策知识融为一体,再将其有机地运用于课堂实践,最终在促使学生习得课程知识的同时,提高其政治素养。
二、公共政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框架
美国学者拉尔夫·W.泰勒在吸取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最新成就和杜威有关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学习经验(选择课程内容)—组织学习经验(组织学习内容)—评价教学计划”的课程开发模式。[10]依据这一模式,课程的开发和设计的基本范式可以划分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基本要素。本文尝试借助这一框架,基于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知识特性,将思政内容融入公共政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全过程,着重突出课程教学的系统性设计,将课程知识与思政内容融为一体,以实现全过程和全方位的育人目标。
(一)明确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教学目标设计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教学目标在指引教学方向、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达成课程目标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1]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是三者的有机统一。其中,德育目标是思政内容的融入点,即将思政内容融入德育目标。因此,公共政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亦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首先,知识目标。课程知识目标是指在结束一门课程的学习后,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根据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知识体系,公共政策学的知识目标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公共政策的内涵,具体包括公共政策的含义、工具、构成体系与基本功能;二是公共政策的构成要素,具体包括公共政策的主体、客体、环境;三是公共政策的过程,具体包括公共政策的制定、选择、执行、评估、终结等;四是公共政策的分析方法体系,具体包括公共政策量化和质性分析方法。
其次,能力目标。能力目标是学生在完成课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应当具备的能力。就公共政策学而言,学生完成公共政策学课程学习之后,应当具备三种能力,即从专业角度观察和分析公共政策现象的能力、分析公共政策问题和方案规划的基本能力、运用基本方法独立研究公共政策的能力。
最后,思政目标(德育目标)。思政目标就是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之后,在政治思想上需要产生的变化或提升。就公共政策学而言,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个自信”、环保意识、人文情怀等思想内容有机融入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进而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充分展示课程思政教学元素
教学要有扎实和充分的教学内容作为支撑。在公共政策学课程思政内容的设计和供给上,需要关注两点问题。一是要选择合适的教材。现阶段,公共政策学的“马工程”教材尚未发行,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陶学荣、陶叡编写的《公共政策学(第四版)》比较适合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教学需要。二是要选择适当的思政内容融入点和突出思政教育点。公共政策学的知识点众多,选择适当的思政内容融入点是开展课程思政的核心,而思政内容的选择不仅取决于课程知识点的特点,也取决于施教者的思政教育目标,即思政教育点的选择(表1)。
表1 公共政策学课程思政的融入点与思政教育点
(三)选择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方式
合理的教学方式不仅是呈现课程内容的载体,而且是构成完整和流畅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方式。为使思政内容有效地融入专业知识,教师可以运用讲授法、课堂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式进行公共政策课程思政教学,以此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育人效果。
第一,讲授法。讲授法是比较传统、运用最为普遍的教学方法。在公共政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叙述、铺垫、引导和总结等方式向学生展示课程思政内容。例如,在讲解“中国政策‘试点’过程”的有关理论时,教师可以简要介绍我国经济特区“试点”成功的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政策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炼我国执政党进行理论创新以及实事求是的精神、特区人民的勤劳勇敢精神等思政内容,进而增强学生的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第二,课堂讨论法。学生通过讨论,不仅能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提高思想政治认识。例如,在讲解“认识公共政策决策的模式”内容时,教师可以以“中国与美国应对疫情的决策为何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为题进行讨论,进而使学生加深对我国公共政策新冠决策模式的认识,认识到我国公共决策的优势和特点,最终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
第三,案例分析法。教师可通过案例,使学生在理解课程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政治认识。例如,在讲解“不同公共政策主体在政策体系中的主要活动”等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我国“十四五”规划过程中多元主体参与过程,使了解学生我国的全过程民主,进而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
(四)构建科学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
在对课程的评价上,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对公共政策学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进行评价,忽视了对课程思政内容的评价。因此,新的公共政策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应该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所占比例,以更好地反映学生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后的政治素养的提升情况。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公共政策学学生的最终成绩应包括过程性评价(40%)与期末评价(60%)。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堂表现(如考勤、课堂提问、专题讨论等)和平时作业;期末评价为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其侧重综合应用类分析试题,知识记忆类试题的占比应低于20%,以此考查学生运用公共政策学理论分析与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政治素养。
三、结语
设计合理有效的公共政策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案是行政管理等本科专业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这不仅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养、政治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而且需要教师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本文对公共政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初步探索,希望能对推动公共政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