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国际航运中心视域下上海港发展定位研究
2022-05-24章强,殷明
章 强, 殷 明
(1.上海海事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上海 201306;2.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上海 200082)
一、引言
自2009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以下简称“国务院19号文件”),提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2020年建设总体目标,历经十余年的努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已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正向着全面建成的目标迈进[1]。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港的国际枢纽港地位不断巩固,已成为全球集装箱航线最多、航班最密、覆盖面最广的港口[2]。尽管上海已基本具备全球领先的货物运输能力和基础航运服务能力,但在诸如航运金融、海事法律等现代航运服务方面依然存有不足,就国际航运市场交易规模和影响力而言,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3]。因此,迈进全面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新阶段,在初步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现有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有效提升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已成为上海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由于上海港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4],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厘清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上海港之间的内生关系,并明确上海港的未来发展定位。鉴于此,本文在全面建成国际航运中心视域下,着力探讨上海港的发展定位,以期为上海港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指导,进而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全面建成。
二、国际航运中心的内涵
对于何谓“国际航运中心”,社会各界虽未有统一的认识,但学界特别是国内学界对国际航运中心的内涵问题保持着长期且热烈的探讨。纵观国内现有研究,大体可分为三大流派:一是历史流派,侧重于不同代际的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演进;二是产业流派,侧重于国际航运中心的产业构成;三是地位流派,侧重于国际航运中心的全球影响力[5]。
对国际航运中心做代际划分,并认为不同代际的国际航运中心有着不同的具体内涵,是历史流派的显著特征。马硕认为从初级到高级,国际航运中心存在3个代际:第一代是生产型国际航运中心,是基本航运业务的聚集地;第二代是服务型国际航运中心,以辅助性的航运服务业务为主;第三代是知识型国际航运中心,以智能航运业务为核心,主要涉及航运咨询、标准制定、技术创新等方面[6]。茅伯科认为迄今为止国际航运中心共经历了3个代际的发展,即服务于殖民贸易的第一代,服务于跨国公司主导的自由贸易的第二代,以及服务于经济全球化的第三代[7]。当前,全球公认的国际航运中心均属于第三代,只是各自航运服务的功能特色存有差异。王学锋等人基于详实的史料信息,认为自13世纪以来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变迁过程总体可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为13—19世纪,集中体现为伦敦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确立;第二阶段为19世纪至今,表现为伦敦国际航运中心功能的外迁与辐射,纽约、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际航运中心逐步发展壮大[8]。
相比历史流派,产业流派注重从产业构成的角度来剖析国际航运中心的实质内涵。黄有方指出,国内外对于国际航运中心未形成统一认识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国际航运中心的产业构成存在认知差异,国际航运中心的产业应由航运业、航运服务业和航运物流业三大块构成,国际航运中心本身还需具有航运枢纽港所必需的硬件设施和为航运业服务的软环境[9]。陈扬和王学锋从产业链视角解析国际航运产业,认为国际航运产业由船舶制造、实体运输、结构性嵌入航运服务业与关系性嵌入航运服务业构成,而国际航运中心实质上是特定社会生产力条件下,国际航运产业链中具有影响力的价值创造环节在空间层面的集聚[10]。覃剑和葛志专认为现代航运产业体系的选择与构建直接关系到国际航运中心综合竞争力的高低[11],他们基于附加值和影响力以及产业要素两大维度,将国际航运中心的产业划分为19个细分产业(1)19个细分产业具体包括货运服务、代理服务、船员劳务、船舶供应、港口服务、修造服务、船舶运输、船舶管理、船舶检验、邮轮游艇经济、航运经纪、航运教育、航运金融、航运电商、航运总部、航运信息、海事仲裁、航运监管、航运组织。。
国际航运中心之间的竞争是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竞争[12]。因此,地位流派对于国际航运中心的讨论多集中在与航运中心国际影响力密切相关的资源配置能力方面。郭敏辉和蔡存强指出国际航运中心的本质是航运资源配置中心[13]。林源民从航运实践的角度出发,强调任何国际航运中心都不可能配置全球航运资源,并基于现实影响力的考量,认为伦敦是世界上过去和现在唯一的国际航运中心[14]。何传勇将国际航运中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阐述为“城市中全球航运要素资源的配置方式与存在情况、在配置资源中所具备的功能,以及由此产生的规模经济与效应”[15]。
尽管各流派对国际航运中心的内涵研究各有侧重,但综合来看,国际航运中心实质是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产业集聚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国际航运中心对所集聚的航运产业的具体构成有着不同的侧重。需要指出的是,港口作为航运网络中的重要节点,被诸多文献纳入国际航运中心的讨论中。例如,马硕将港口视为第一代生产型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基础[6],黄有方更是认为国际航运中心就是国际枢纽港[9],王启凤等人指出港口是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载体[16]。从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实践视角来看,依托港口发展来实现较高的航运物流量,从而引导各种航运服务要素集聚,是推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现实路径[1]。因此,“国际航运中心必须是港口城市”被广泛认为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条件[17-19]。
三、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上海港之间的关系
从1996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大决策,到2009年国务院19号文件确定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再到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纵观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历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上海港的建设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结合国务院19号文件内容不难看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实际上包含三大方面,即国际航运枢纽港建设、现代化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以及现代航运服务体系的构建(2)国务院19号文件在明确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时提出:“基本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以江浙为两翼,以长江流域为腹地,与国内其他港口合理分工、紧密协作的国际航运枢纽港;基本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快捷高效、结构优化的现代化港口集疏运体系,以及国际航空枢纽港,实现多种运输方式一体化发展;基本形成服务优质、功能完备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营造便捷、高效、安全、法治的口岸环境和现代国际航运服务环境,增强国际航运资源整合能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和服务能力。”。从代际的视角来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已基本建成为全球公认的第二代国际航运中心。具体而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已具备全球领先的国际货物运输能力,并围绕船舶、港口、物流、船员等基础航运要素,形成门类齐全的全产业链现代航运服务业,高端国际航运服务体系初具雏形,在绿色智慧航运和海事技术创新领域取得诸多突破,国际航运资源市场配置能力初步形成[3]。
就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有关国际航运枢纽港的建设而言,上海港无疑是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基础设施,上海港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了基础性物流需求,进而吸引各类航运服务要素在上海集聚。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作为上海港的发展平台,则通过打造现代化的港口集疏运和航运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口岸服务环境等一系列措施,反过来为上海港的能级提升提供支持性保障,进而巩固并强化上海港在全球港口发展格局中的引领地位和作用。现从如下四方面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上海港之间的关系展开详细论述。
(一)上海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基础设施
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框架下“一体两翼”(3)即以上海为中心,以江浙为两翼。组合港中的“一体”,上海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打造国际航运枢纽港的核心。长期以来,注重和加强上海港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制度层面来看,2016年8月起实施的《上海市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将“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单列一章,明确规定“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发展需要,推进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港区的建设,优化现有港区布局和码头泊位结构”。在上海港众多港口建设项目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洋山深水港工程。洋山深水港的建成标志着上海港从内河港转变为拥有深水泊位的海港,这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硬件基础[18]。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基建”(4)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理念不断深化,上海港的基础设施建设愈加注重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硬件设施方面的进一步升级。洋山四期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就是上海港推进“新基建”、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典型工程[20]。
(二)上海港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基础性物流需求
依托良好的港口基础设施体系,上海港通过庞大的港口吞吐量规模,为现阶段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物流需求。尽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不能片面追求港口吞吐量的增长[21],但不可否认的是,通过基础性航运物流需求来吸引航运全要素,特别是高端航运服务要素在上海的集聚是现实且必要的[1]。纵观全球各大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历程,即便英国伦敦是以高端航运服务业而著称的国际航运中心,在发展早期,港口货运也是其积淀航运其他各类产业的重要基础[8]。一般而言,由港口所衍生出的航运物流需求会直接促进地方固定型航运服务业的发展,如货运代理服务、报关服务、理货服务、船舶燃料供应服务等。伴随港口所在城市在营商环境、金融法律服务水平等方面的提升,基础性航运物流需求也会刺激航运金融、保险、经纪等高端航运服务业的发展。
(三)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上海港的重要发展平台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具有丰富的内涵[5],涉及集疏运体系优化、航运服务体系建设、航运发展配套支持政策体系构建等诸多方面。对于上海港而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其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发展平台,集中体现在如下三方面:第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将上海港的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09年国务院19号文件提出要“加快洋山深水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港口吞吐能力”。正是由于国家要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打造国际航运枢纽港,完善并升级上海港的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尤为迫切。洋山深水港工程由此提出并开工建设。第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突显了上海港在长三角港口群中的核心地位。“一体两翼”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对长三角港口群在空间层面的总体规划,明确了上海港作为“一体”的中心地位,为上海港不断强化主枢纽港的功能地位指明了方向。201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指出要“以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目标,进一步提升上海港主枢纽港的功能地位”。第三,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丰富并深化了上海港的发展内涵。长期以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强调“双轮驱动、软硬兼施”(5)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既注重发展航运服务软环境,又注重提升基础设施能力。。受此影响,上海港在发展过程中不仅注重硬件层面的港口基础设施升级和货物装卸作业效率提升,还注重拓展和提升港口物流综合服务范围与水平。
(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上海港能级提升提供支持性保障
作为上海港的重要发展平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上海港服务能级的持续提升提供了支持性保障。这集中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框架下的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建设推动了上海港到港货物的高效集散。拥有完善畅通的集疏运系统是现代港口发展的必要条件[22]。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自建设以来,就注重围绕上海港打造由多种运输方式构成的港口集疏运体系。特别是在内河集疏运体系建设方面,上海确立了“一环十射”(6)“一环”即黄浦江—大浦线—赵家沟—蕰藻浜—油墩港—黄浦江,“十射”是指杭申线、太浦河、苏申外港线、苏申内港线、罗蕰河、川杨河、大芦线、金汇港、龙泉港、平申线。高等级内河航道网建设规划,并持续推进实施,为上海港集装箱内河集疏运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以2020年为例,上海港口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已达51.6%[23],充分发挥了水路运输所具有的装载量大、单箱运输成本低、绿色环保等优点。上海港的陆运集疏运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公转铁”业务持续扩大(7)2020年芦潮港铁路中心站货运发箱总量达27.2万TEU,同比上升208%。,集疏运体系进一步优化。二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致力构建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增强了上海港对陆向和海向腹地货源的吸引能力。经过长期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现代航运服务功能日益健全,船舶交易、船舶管理、航运经纪、航运咨询、船舶技术等各类航运服务机构在上海集聚,并形成较为完整的航运服务产业链。近年来,依托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大开放的政策,更多优质的外资航运服务企业落户上海,如2015年全球第一大船舶管理公司——卫狮(V-SHIP)专门成立卫狮船舶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在中国开展相关业务。完善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为货物运输和船舶运营等业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上海港的航线网络愈加健全,货源吸引能力显著增强。
四、全面建成国际航运中心导向下的上海港发展定位
鉴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上海港之间极其紧密的内在联系,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从基本建成迈向全面建成的新阶段,明晰上海港的发展定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上海市围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所提出的“四个强”(8)即强枢纽、强服务、强创新、强治理。2021年3月22日,上海市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在市政府举行,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指出,要聚焦重点难点,持续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重点做到“四个强”。,为上海港明确自身发展定位指明了方向。在全面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导向下,上海港应立足现有条件,致力打造枢纽港、服务港、创新港和治理港(见图1)。
图1 全面建成国际航运中心导向下的上海港发展定位
(一)进一步巩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地位
为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全面建成,上海港仍需进一步巩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地位。一方面,作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上海港可依托成规模的集装箱吞吐量来催生大量的基础性物流需求,进而吸引各类航运要素,特别是诸如航运保险、航运金融、航运法律等航运服务要素在上海的集聚,而航运服务要素的集聚反过来为货物流的集聚创造了良好条件。当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现代航运服务功能还有待加强(9)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现代航运服务功能有待加强。,若没有基础性的港航物流需求作为支撑,对于上海这一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时间尚短的港口城市而言,现代航运服务要素将难以自然积淀,航运服务功能也将难以完善和健全。另一方面,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归根结底是要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国家战略的实施。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关键基础设施,上海港无疑肩负着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使命,巩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地位意味着上海港在全球集装箱运输网络中的关键性节点功能进一步发挥,到港航班数量、航次密度、航线覆盖度进一步提升,这将为上海港广大经济腹地的货物进出口提供充分便利,促进和保障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有效畅通与有机互动。
为进一步巩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地位,上海港可从如下三方面具体推进:一是加强与国际大型班轮公司的深度合作,吸引各大班轮公司选择上海港作为远东地区的重要挂靠港。二是不断健全完善上海港的集疏运体系,优化集疏运结构,在提升水水中转比例的同时,注重推动进港铁路建设,扩大海铁联运规模,提升集疏运效率。此外,还应加强海港与空港间的交通联系,促进货物在两港间便捷转运。三是围绕国际集装箱主流运输航线,有计划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海外港口投资,并逐步构建“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全球港口资产网络。
(二)进一步提升港口物流综合服务水平
发展现代物流是21世纪港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港口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24]。港口物流综合服务能力是港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25]。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围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构建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上海港的港口物流综合服务能力,为上海港吸引货源和为各类产业供应链提供综合且高效的物流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全面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阶段,上海港需要进一步提升港口物流综合服务水平,增强与经济腹地间的货运联系,更好地满足现代港口货运物流需求。近年来上海港联合相关单位推出“出口沪太通”、苏州ICT(Inland Container Terminal,内河集装箱中心)等多种业务模式创新,充分体现出上海港在提升港口物流服务质量方面的不懈探索。随着跨境电商贸易、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港口物流朝着柔性化、敏捷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上海港要充分依托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特别是临港新片区的发展建设,利用好新片区与境外投资经营便利、货物自由进出、资金流动便利、运输高度开放、人员自由执业、信息快捷联通的政策优势,集聚优质物流企业,整合港口物流资源,打造港口物流综合信息平台,优化港口物流监管体系,切实提升港口物流综合服务水平,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全面建成。
(三)进一步增强港口科技集成创新能力
绿色、智慧、安全是现代港口发展的重要方向[26],而实现港口的绿色、智慧和安全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与保障。实际上,国务院19号文件在论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时高度强调先进制造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发展。在致力于全面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新发展阶段,上海港作为重要的技术应用场景,为打造世界一流港口有着对技术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的强劲内在需求。尽管洋山四期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开港运营充分彰显上海港在港口科技集成创新方面的强大实力,但随着绿色、智慧、安全发展理念的持续深入,上海港仍需不断增强科技集成创新能力。
在绿色港口建设方面,上海港需对现有码头环保设施升级改造,同时还要构建清洁低碳的港口用能体系,提升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在智慧港口建设方面,上海港应继续加强港作机械等装备关键技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操作系统、远程作业操控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建设基于5G、北斗、物联网等技术的信息基础设施,打造面向港口动态环境的数字孪生系统,构建数字化港口基础设施,推动港口运营的智能化发展。在平安港口建设方面,上海港应依托先进技术,构建融合港区作业车辆、港区拖轮、疏运集装箱运输车辆于一体的智能管控平台,实现对港口重要设施设备的实时监测、智能感知和风险预警,同时强化港口网络安全保障,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
(四)进一步提高港口多元主体治理成效
全面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需要形成与之匹配的现代化国际航运中心治理体系。鉴于上海港之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意义,需要上海港形成现代化的港口治理体系。良好的港口治理是实现港口发展提质增效的制度保障[27]。需要指出的是,现阶段上海港仍存在一定的治理问题[28]。完善港口治理体系,提升港口多元主体的治理成效是上海港在全面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框架下的必然要求。
港口多元治理主体一般是指政府港口管理部门、港口经营企业以及港口社会组织[26]。对于上海港而言,上海市交通委员会是上海港的行政主管机关,要不断转变职能,强化港口公共服务,同时要建立健全港口市场监督管理体系,促进港口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上海港最重要的公共码头运营商,是上海港的运营主体,要持续完善公司治理体系,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还要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企业治理结构的优化,推动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在港口领域的共同发展。上海港口行业协会作为中国港口协会的团体会员,是上海地区代表港口行业整体利益的社会组织,应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充分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促进和谐的作用。三大治理主体间应加强有机互动,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提升港口治理绩效。
五、结语
在我国,依托港口城市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具有极强的现实性。现阶段,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已基本建成,正向着全面建成的目标迈进。上海港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基础设施,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有着密切联系。上海市围绕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而提出的“强枢纽、强服务、强创新、强治理”,为上海港全面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位指明了方向。上海港应立足现有条件,致力打造枢纽港,进一步巩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地位;打造服务港,进一步提升港口物流综合服务水平;打造创新港,进一步增强港口科技集成创新能力;打造治理港,进一步提高港口多元主体治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