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本解读的思维品质培养

2022-05-24尹梦雯

校园英语·中旬 2022年4期
关键词:文本解读思维品质培养

摘 要:思维品质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对于学生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能力的提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充分的文本解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本文结合阅读教学实例,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培养思维品质,同时基于文本具体内容,积极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和文化认同感。

关键词:文本解读;思维品质;培养

作者简介:尹梦雯(1994.01-),女,江苏溧阳人,南京市第十三中学,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中英语教学。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并将其界定为“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英语阅读中涉及的如结构划分、标题理解、文本赏析、写作意图等方面均与思维品质有着紧密深切的联系。因此,完成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必定对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创新等思维方式有不可忽视的助推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其思维品质。

本课例的文本选自译林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必修二第三单元的Extended reading(延伸阅读)。该文本“A Precious Family Dinner ”是一篇新闻特写,从除夕之夜一户普通人家的年夜饭的场景切入,巧妙开篇,将传统节日温馨、祥和的氛围通过平实的语言传达给读者,随后展开了对晚餐前、晚餐中、晚餐后的场景和活动的描写。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如何基于文本解读实现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教学目标

研读、教授这样一篇情感丰富、内涵深刻的文章,笔者试图带领学生斟酌、把握语言细节,以小(family)见大(nation),明确family和nation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让学生从中国传统节日这一文化载体上对文化认同有所感悟,积极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过程

(一)结构框架

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情感、把握写作目的要以明确写作思路、行文逻辑为前提。文章以dinner为切入点,按此思路,依托文章逻辑,笔者引导学生分析、综合、概括各段落的关键词,在细节整合的过程中充分关注时间线,逐渐实现文章结构的清晰化:during the dinner, before the dinner, after the dinner。这一环节有助于学生在这篇以叙为本的新闻特写中理清思路,培养思维在逻辑性方面表现的能力和水平,为进一步探索内涵、挖掘情感做好准备。

Part I (Para 1-2) During the dinner

Part II (Para 3-4) Before the dinner

Part III (Para 5-6) After the dinner

结构框架可视化以后,学生很快就可以发现作者在时间安排上的精妙构思。作者将镜头从晚餐过程转移到晚餐前,刻画了年夜饭前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这种镜头的切换使得学生对倒叙(flashback)这一写作手法有了更切实的感受,也在视角转移的过程中对罗岩一家远离家乡定居城市,过年返乡团圆的背景情况有了了解。同时在对罗岩父母欢迎子孙辈回家做准备工作的描写中领略了春节相关的文化习俗,如象征“迎祥纳福”的剪紙年画和春联、寓意“年年有余”的盘中鱼等。

(二)文本内容解读

Part I During the dinner

“Luo Yan's son, Bofeng, happily takes a bite of the chicken his grandfather has selected for him.” (para 1)

Focus on the underlined words and figure out the advantages.

此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分析词汇是如何为文章的主题、作者的写作目的及具体的语境服务的。这句话中动词的选用极其出彩,小孙子的一“咬”,“咬出”了小辈在除夕团圆之夜受到的呵护和宠溺,爷爷的“精挑细选”,选的是长辈对晚辈的呵护、关爱,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自然地流溢于这简单而真诚的字眼。笔者引导学生去关注这些动词,一定程度上既可以提升他们的语言赏析能力,也可以暗示他们多去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去感知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小欢喜和常被忽略的来自家人的温情。

Get to learn about Luo's family.

“They meet each other once a year for the Spring Festival and for their dream of three generations under the same roof.”

课堂上,笔者让学生从文章中找出Luo Yan一家及其父母相聚的频率及相聚原因、目的,引导学生明确春节其实是传统文化的所指,同时向学生指出“ three generations under the same roof”是中国传统的幸福观,旨在明确和春节密切相关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要素。

Part II Before the dinner

“However, the high-speed train has made it much more convenient for them to go back home.” (para 3)

Q:Why is the convenience brought by the high-speed train mentioned here?

交通带来的便利正是国家强盛的体现,此处是对文末our nation's strength的呼应。也正是“大家”(the nation's strength)才为“小家”(family togetherness)提供了可能性。

Sort out the traditional customs mentioned。

这里让学生们进行简单的信息梳理,让他们对传统节日的习俗有所了解。文化为习俗提供了内容支撑。了解习俗是为了了解文化,基于此,学生很容易能够联系到生活实际,即逢年过节和家人做的迎新准备工作,这种切身体验的唤醒更容易推动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共鸣,实现文化认同感。

Part III After the dinner

“Home is where all family members are together.”

小家大国,不同的个体对家的定义各有侧重。笔者向学生提问:In your eyes,what is home?随后选取学生对于家的定义做一句话的交流分享,旨在引导学生打开自我,更好地融入这篇温情四溢的文本,主动向积极的情感态度靠近,为后续的主题分析做铺垫,同时也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分享和交流中。

“All over the country, people are celebrating their good fortune, celebrating their family's togetherness, and celebrating their nation's strength.” (Para 6)

主題意义是指作者围绕主题并通过语篇的语言内容和表现形式所传达的核心思想或深层含义,往往与文化内涵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关。读者需要在阅读和理解语篇的基础上推断和提炼出语篇的主题意义。该句作为文本的最后一句话,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意图,是耐人寻味并值得深入分析的,将其作为语篇主题的切入是可行的。笔者带领学生从修辞、内容两方面进行赏析。学生通过齐声朗读,仔细思索并不难发现排比这一修辞手法在此句中的运用。形式一定程度上服务于内容,即文本的主题意义。笔者紧接着从修辞手法入手,引导学生关注使用排比修辞的原因,关注其中their(them,individuals)、their family、their nation层层递进的关系,可以挖掘出家庭美满与国家富强这一和谐统一的关系,帮助学生完成框架的搭建。这一过程实质也是思维的纵深,继而引导学生爱家、爱国情感的升华。

(三)文章标题解读:What's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title?

标题是文本的一个文眼,常隐含着文本主题、文本内容、文本类型等重要信息,具有概括性、针对性和醒目性等特点。学生们很容易能够发现标题中的两大要素:precious和dinner。文章没有对precious一词有过多提及,笔者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拓宽思想的维度和深度,探讨出precious在不同层次(个人、家庭、文化)上的映射。

文章虽以dinner作为话题切入,但是纵观全文,作者对dinner却吝于笔触,只在文章开头对其着墨提及。这样一种技巧安排并非说明作者想要拂拭dinner对于整篇文本的意义,而是恰恰彰显了dinner在开篇明指的年夜饭以外,还蕴藏了更多等待读者发掘的隐藏内涵,即文章以dinner为载体,实则传达了更深层次的内容,这自然可以成为课堂上师生围绕整个文本探讨的焦点。笔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大胆表达出自己对dinner的理解。笔者对dinner一词的解读的预设是各个名词如reunion, togetherness, hope, happiness等的融合,所以首先给了如下示范“In my eyes, the dinner can be interpreted as warmth. ”,有了warmth一词作为引导,学生们车轮式回答,不断丰盈了dinner涵义的集合。与此同时,学生的参与也将课堂的活跃度推上了一个高度,大部分学生在这一刻通过分享自己对文本关键词的理解点燃、发散了自己的思维,无形之中也温习了浸润于中华传统文化习俗中的美好、温情、盛大、期盼与热忱……

(四)读后活动:Blueprint for the future

“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思维,而不是积累知识”。文本最后的场景切入是一家人饭后欣赏烟花爆竹的画面,文本中的时光停留在了烟火常盛、家国欣荣这一刻,关于这个家庭的故事报道暂时就画上了句号。然而,报道并未终结。从祖父一辈到罗岩的新生一家,我们看到的是社会历经了高铁、父辈留守家长等变化。待波峰长大,关于另一个新生家庭的故事又将如何进行?未来社会又将呈现何种景象?这些问题旨在帮助学生实现思维活动的创造性,引导学生突破当前思维的桎梏,在实践体验活动中,摆脱思维定势,超越常规,重新架构原有知识,产生新的独特想法和做法。学生对于蓝图设计的讨论、构想和分享,实则又是另一场咀嚼风物山河、品味家国文化用日新月异的旅程,更有助于他们在推动个人思维创新性发展的同时深化文章主题,内化家国情怀,这才是有意义的成长与发展。

三、反思与总结

通过这次授课实践,笔者收获颇多:首先,作为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维度、深层次分析,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优秀的文化品格,在文本的过程性解读中渗透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其次,笔者认识到,文本的形成基于现实,最终也要回归现实,所以作为教师,应积极创设情景推动学生思维创造性发展,完成从文本内在逻辑分析到对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纵深。

同时反思自己尚存以下不足:教师的引导需精准到位,指令的准确性影响学生的情感、思维输出;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以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生为本的课堂,在课堂上用等待和鼓励孕育出成熟、完善的思维,万不能因过于迫切得到答案,而将学生宝贵的思考时间压缩,应基于有限的课堂时间,契合中华文化“润物细无声”的特点,在“慢工”与“细活”中找到最佳的切合点,高效达成课堂节奏的顺畅和程序的严谨两者间的平衡。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10):1-7.

[2]蒋健妹,秦益锋.聚焦学生素养,培养思维品质[J].阅读,2016(44):36-38.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思维品质培养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